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姑母撩人 第57章 第57章

《姑母撩人》 第57章 第57章

 風吹竹林, 簌簌有聲,云林館燕醒,各人帶了小廝丫頭, 治席開筵。花綢與韞倩自在屋里, 外頭卻是一班男人并幾位妙坐花曲。

 原是朋友相聚,奚桓卻記著奚甯說下的事,趁機也派北果套車去邀了昌其沖前來。

 昌其沖此人, 雖仕為,卻有些書呆子習, 常年與詩書為伴,對朝野黨爭之事,雖有察,卻從不涉,一心只在翰林院舞文弄墨做文章。因此奚桓擔心說他不,便以謝師之名, 將其邀到這里, 請施兆庵等人幫忙勸說。

 幾人席地而坐, 篩過幾圈酒, 幾飛花后,奚桓便推月見等人進去, “屋里有眷, 也請幾位抱琴而去, 與們取樂取樂。”

 打發了閑人, 奚桓便使北果上來篩酒,起打拱請昌其沖,“學生承蒙老師教導,幸不辱老師這幾年來傾囊相授, 奪了個探花。如今又與老師同在翰林院當差,承蒙老師多番照拂,學生激不盡。原該請老師到家中款待,只是近來暑熱,這云林館雖然簡陋,卻是個再好不過的清涼來,因此在這里設宴簡,答謝老師多年教誨之恩!”

 昌其沖留著一把五尺髯,翛然一,面如野鶴仙翁,如玉做之骨,風裁之柳,“你越發講禮了,記得你十三四歲上頭,還為了不背書,與我爭論詩書在口或在心。你說‘道理在心,何須逐字逐句背誦下來?’我一時還被你問住了,正不知如何辯,還是你姑媽走了來,說‘若字句都不解,又如何通道理?你刁鉆耍,若通道理,如何不肯腳踏實地?’說完打了你幾鞭子,你才肯老老實實伏案讀書。”

 “學生當時年氣盛,不知高低與老師爭論,還請老師寬恕。”奚桓忙作揖賠罪。

Advertisement

 他哈哈一笑,抬一抬袖,“我又不是怪責你,你忙著認什麼什麼罪呢?說到你姑媽,我想起來,似乎是嫁到了侯門單家?不知婚后可好?”

 倏地把三人問得一懵,那連朝忙著胳膊為他篩酒,借著他的腔搭話,“老師還認得姑媽呢?”

 昌其沖輕輕閉目,似回味無窮之態,“如何不認得?傾國傾城,非花非霧,春風十里獨步。勝如西子妖嬈,更比太真澹濘。曾被風,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閑留住。似花翻使花,似柳任從柳妒①。”

 奚桓一壁聽,一壁盤坐下,見他神向往,便眼生警惕,將他上下打量。倏又聽他微微嘆息,“可惜、可惜……”

 “老師可惜什麼?”奚桓挑著一側眉眱他

 “沒什麼,說笑罷了。”嘆完,昌其沖眼微沉,慢吞吞擱下金樽,胡須,將幾位青年脧一眼,“今日請我來,不單單是為了謝師吧?你們有什麼話,不妨直說,我也不過三十出頭,可不是那起啰啰嗦嗦的老頭,不喜歡繞彎子。”

 草亭高卷竹箔,奚桓背著滿地,暗朝施兆庵使個眼。施兆庵領會了意思,便將昌其沖高高抬起來,“要說當今場,誰不是攀權附勢以求高升?只有老師不與人相爭,在翰林院自在編史論道,學生們欽佩已久……”

 “拍馬屁,照直了說。”昌其沖不客氣地剔他一眼。

 奚桓訕訕一笑,接過話去,“老師依然是舊日的脾不改,那學生只好照實講來。多年來,潘懋父子仗著各地為的門徒學生弄權斂財,朝中人早有異論,可潘懋之深,實在可怖,往年或有彈劾者,不是奏疏沒在了通政司,就是反被潘懋治一個誣陷政之罪。幸而早年有喬閣老左右掣衡,如今喬閣老卸甲歸田,潘懋肆無忌憚……”

Advertisement

 昌其沖鼻腔哼一哼,擺擺袖,“早有喬閣老,如今不是你有你父親在閣嗎?誰說潘家父子就肆無忌憚了?你說這些,無非是你父親不堪忍了,想把潘黨連拔起,他好獨攬大權,何必說得這般大義凜然?”

 “老師此言有差,”施兆庵怕奚桓尷尬,忙了一,“潘懋多年來結黨貪墨,難道就不該清肅?倘或肅清朝野是為了獨攬大權,那自古懲除惡的忠臣豈不是都是以大義謀私權?”

 昌其沖睞他一眼,滿不在乎地捋著須,向奚桓,“我不聽你們這些‘大義’,你只說,你父親想我做什麼?”

 奚桓直言道:“登封有人趁著去年的雪災商勾結,市,父親派去的人,已經查出了一些端倪。想請老師在皇上面前略風,好讓皇上下旨徹查此案。朝中人,要麼是潘懋一黨,要麼便怕了潘懋,無人敢在皇上面前說話,若寫奏疏,也要先經通政司,后經閣,能不能到皇上面前,難說得很,因此只能來求老師。”

 “求我?”昌其沖笑眼睨他,“你怎麼知道我就會幫你?況且你怎麼知道我不是潘懋一黨?”

 奚桓泠然一笑,“老師既為我之老師,場中自然就把老師看為父親一黨,您想撇清,只怕也難了。何況當初老師來教導我,只怕也不是看中我一個碌碌庸才,不過是賣我父親一個面罷了。”

 他緘默多時,眱一眼奚桓,提壺篩酒,琤琮水聲伴著他清冽的聲音徐徐流出,“我勸你一句,登封的事,就算查有實證,也奈何不了潘懋,你不要白費力。前不久,潘寫了一封信遞到寧夏給總兵常志君,你可以回去告訴你父親,讓他猜一猜,那信上寫了什麼,他猜著了,大約就不會去進這個言了。”

Advertisement

 奚桓會其弦外之音,眼稍凝,“寧夏總兵常志君是潘懋的學生,寧夏又戰事頻繁,書信往來,不是常用的事?”

 “是常有的事,可兵部有軍,從開年起賀蘭山一帶常有瓦剌兵集結,兵力雖不多,可屢次來犯。按說潘懋有什麼話,可讓兵部傳達,為什麼要私自給他遞信?你回去問問你父親,他可能會比我明白一些。”

 眾人相繼不語,忖度之際,聽見屋里傳來嘻嘻笑聲,晴和藹,鶯雀舌簧,又伴著琵琶搖,把人聽得呆了。

 那昌其沖傾耳聽覷,聽見一縷輕飄飄的人聲音道:“這‘一臉半邊’后一句我來聯,‘繞眼酒暈紅’如何?”

 他心片刻,只覺聲音好生耳,便立起來問奚桓:“你說屋里有眷,我聽聲音,仿佛是你姑媽。從前與我在你家書齋講談詩書,腹十分博學,令我欽佩,不巧后來嫁人,一直無緣得聚。機緣巧合,今日在此得見,免不得我要去拜見拜見。”

 奚桓見他果真要進去,忙起來在竹箔下攔住他,“老師老師,咱們正事還沒說完呢,晚些拜見也不遲。”

 “哪里沒說完?”昌其沖提著眉瞪他,“不是我不愿意幫你這個忙,只是我方才講的話,你回去說與你父親,他若執意要我到皇上面上說話,我總不推遲就是了。”說著又要啟步。

 “噯噯噯,正事說完,不得我還要謝老師的酒呢。”奚桓匆匆提了兩個杯,塞在他手里一只,急急與他撞了,一口飲盡,朝北果揮袖,“瞧這天也不晚了,北果,老師沒套車來,你先驅車將先生送回府上去,老師家中還有老母親要侍奉,不可耽誤。”

 那昌其沖被北果拽著去,一個腦袋只顧往后看,要說的話也不大好意思出口,稀里糊涂被請了來,又稀里糊涂被請了去。

Advertisement

 此刻綠蔭滿院,竹影窸窣,送走昌其沖,眾人又落座,探討一回潘懋與常志君的事,揣測了信函容,又起了酒。

 席安片刻,施兆庵知道韞倩在里頭,早是心如蟻,有些坐不住,起來與奚桓招呼,要到里頭與花綢請安,奚桓也不攔他,任其自去。

 這廂走到屋,見名畫滿墻,鴨焚香煙,銀屏輕遮,上頭撲著幾個曼妙影。繞屏進去,向竹林外開了一排長窗,窗鋪設了一方大大的玉簟,上頭擺了矮幾,巧設四盤八簋,珍饈玉饌,正對著竹葉清風,圍坐著姑娘,外圍站著姨娘丫頭,十分自在。

 施兆庵過翠紅衫的隙里看韞倩好不高興,與眾人把盞說笑,心里亦歡喜起來,上前朝花綢作揖,“方才外頭有客,還未來與姑媽見禮,現趕來見過。”

 聲音一出,眾抬頭看他。唯有韞倩看一眼,把眼睛婉轉垂下。花綢瞥見,又將施兆庵打量一番,心道見著這麼一位倜儻公子,害臊也是難免。

 也不去計較,揀了只空斗笠樽篩了盅酒遞給施兆庵,“難為你想著,外頭熱了吧?快吃這一盅冰的,出去樂你們的去。”

 那施兆庵流連忘返地將韞倩一眼,猶豫再三,到底也朝打了個拱手,“韞倩表姐向來康安?”

 既拜到這里,韞倩不得捉起來與他福,“有撈掛心,一向安好。”

 說話間,抬起眉來,眼里春漣漣。眾人不曾留心,唯花綢看在眼里,將二人脧一脧,借機試探,“兆庵也認得韞倩?”

 施兆庵忙點首,“在尊府門前見過,姑媽忘了?韞倩表姐出嫁那日,桓兄弟與我們一班好友充門子去迎親,還是姑媽吩咐下的呢。”

 “噢,我倒忘了,上回韞倩的馬跑了,還虧得你借出馬送回家。”

 二人說笑兩句,施兆庵不好再久站,只得一步三回頭出去。外席無人唱曲,連朝有些興致缺缺,胡吃兩杯酒后,要使人進去云見等人。奚桓只怕將人喊出來花綢無趣,便打發人進去將里頭的席并到外頭來,大家一道在外頭說話。

 片刻人出來,花綢就坐在奚桓邊,將左邊的韞倩瞥一眼,再將奚桓旁邊的施兆庵瞥一眼,附耳過去與奚桓低低說話,“兆庵還比你大兩歲呢,為什麼還沒聽見議親的事?”

 奚桓掃一掃施兆庵,回轉過來與咬耳朵,“他母親有疾,暫且不得空管這件事,便耽擱下來了。怎麼,你要與他說?”

 “我可沒有好的人與他。”花綢暗里擰他手背一下,把聲音放得愈發低,“方才他進去與我請安,我看見他瞧你韞倩表姐的神有些不對,因此問問。”

 “怎麼個不對法?”

 “我也不好說得。”花綢笑著搖頭。

 對案連朝見兩人咬耳朵說話,好笑起來,“可見姑媽偏心親侄子,怎麼我在這里,姑媽出來連問也不問一聲?盡與桓兄弟說話?”

 花綢端起腰來看他,見后偎著云見,暗暗打趣,“連朝長得益發神了,與云見姑娘這麼坐著,姑媽還當是哪里來的金,好人的眼呢!”

 眾人哄笑起來,吃過幾杯酒,請月見唱了一套《宜春令》,到日疏日遠,方才各自歸家。

 日影斜昏,那廂還沒回轉,這廂卻有人登門。

 小院閑階,難得有客造訪,奚緞云擺了個大圓髤紅果碟在案上,揭開蓋兒,里頭是十二個木碟相拼,裝著十二種果脯餞,放著兩只小銀果叉,又紅藕瀹了上好的香茶,請魏夫人吃。

 且說這魏夫人,自那日姓王的婆子回話后,心里長長久久地慪著一口氣。在家忍耐了些日子,還不見花綢回來,終究捺不住了,親自乘了轎往這邊來。

 開口麼倒不說是來催花綢歸家,先假惺惺探聽起奚緞云的口風,“原說是來看看媳婦好沒好徹,誰知媳婦不在家,只好叨擾親家太太一杯茶吃。也不知媳婦是往哪里去,何時回來?”

 奚緞云自那日聽了奚甯一番話,加之痘瘡之事,對這位魏夫人乃至單家,存了不小芥。縱然面上應酬,也有些淡淡的,“綢襖這一病,在家悶了好些日子,難得見好,我打發與盧家去了,有勞親家太太還肯記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