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吩咐侍去傳令,又看向房玄齡等人,說道:「救援大漢的計劃,已經定下。但是,派遣誰為主將前往呢?」
房玄齡說道:「陛下,臣舉薦李靖前往。」
李靖,堪稱大唐的鎮國神。
其領兵能力,無人能出其右,是李唐最厲害的兵法大家。
長孫無忌正道:「陛下,臣贊同李靖前往。藥師兄善於行軍打仗,能力出眾。有他前往坐鎮,才能令人放心。」
杜如晦道:「臣也贊同李靖前往,但也需要調集兵強將。依我看,再調侯君集一起,他也擅長打仗,是一員虎將。」
李世民聽了後,道:「那就李靖領兵,但要哪些人前往,看藥師的選擇。」
房玄齡道:「陛下聖明。」
議定了出兵的事,李世民話鋒一轉,便道:「王燦在這段時間,看似悄無聲息,沒想到,手竟然已經到益州去了。王燦此人,再不遏製,恐怕會為心腹大患。」
房玄齡道:「要遏製王燦,的確不容易。」
杜如晦道:「暫時來說,我們不需要對王燦採取任何舉。因為眼下國正蓬發展,先積攢實力纔是正道,有了實力,大唐才能和天下諸侯爭雄。再者,此番派遣李靖進益州,便是遏製王燦,有此一步足矣。」
眾人商談著,各抒己見。
但無一例外的是,誰都認為王燦不好對付,要知道,李元霸和李孝恭都是死在王燦手中的人。
「踏!踏!!」
一陣腳步聲,自大廳外傳來。
叔孫通一襲長袍,頭戴進賢冠,大步走來。他進大殿中,雙手合攏,拱手道:「大漢時辰叔孫通,拜見唐皇陛下。」
李世民擺手道:「叔孫先生免禮!」
「謝唐皇!」
叔孫通拱手道謝,便有站定,昂首站在大殿上。
李世民也不贅言,開門見山道:「叔孫先生,關於你來求助的事,朕已經知曉。朕的條件是,劉邦割讓郡給大唐。隻要劉邦同意,那麼朕立刻發兵。」
叔孫通皺眉道:「唐皇,如果論及大漢的主要區域,不計算牂柯郡、越嶲郡等地廣人稀的地方,郡一地,便佔據了大漢一般的的疆土。您一開口,便討要一般的疆土,著實有些強人所難。」
「不,不,不!」
杜如晦站起,微笑道:「叔孫先生,在下杜如晦。您說讓大漢割讓郡,等於要走了大漢一半的疆土。問題是,大漢如今已經無法掌控郡,已經失去了郡。既然郡落藏荼的手中,便不是大漢治下。」
「在這樣的況下,我們請大漢天子割讓一個拋棄的地方,已經是仁至義盡。」
「從大唐進益州境,雖然路途並不遙遠,但都是險峻之地,道路不好走。另一方麵,我大唐提出讓大漢給予糧食、武等了嗎?」
「沒有!」
「不論是什麼,都沒有要求大漢。」
「在這樣的況下,如果都還不是仁至義盡,都還不是最真誠的條件,在下真是找不出,還應該給出什麼條件了。」
杜如晦語氣咄咄人,但又一副實誠的姿態,說道:「叔孫先生,我們不是要敲詐劉邦,不是要趁火打劫,是真誠的幫助大漢。」
叔孫通聞言,頓時啞然。
饒是他也能言善辯,可郡如今落了藏荼手中,而大漢又麵臨滅頂之災,他還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可叔孫通也不能不反駁。
叔孫通說道:「杜大人,雖說郡落藏荼的手中。可隻要剿滅了藏荼,那麼郡,依舊是大漢的疆土。」
「哈……」
杜如晦冷笑一聲,道:「問題的關鍵,大漢有能力平定藏荼叛嗎?如今的大漢,已經是朝不保夕。多耽擱一天,恐怕大漢就有被攻陷的危險。在大漢本就無法平定郡的況下,這就正麵郡,已經不是大漢的。所以,你的論調不立。」
房玄齡勸道:「叔孫先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如果大漢敗了。那可就什麼都沒了,隻要大漢還在,劉邦還能存活,就還有報仇的機會。」
「你在這裡和我們談判,浪費時間,費時費力,說不定反而無濟於事。在我看來,割讓郡不是什麼苛刻條件。」
「畢竟,我們還得自己去攻打藏荼,還要自己去拿下郡。」
房玄齡說道:「據你的說法,藏荼也是歸順蜀國的,是有了王燦的支援。王燦不是易與之輩,我們要攻打王燦,也需要耗費諸多的兵力。」
長孫無忌再度道:「叔孫先生,早做決定,對大漢更加有利。」
「好,我同意了。」
叔孫通一咬牙,直接點頭贊同。
眼下為了抱住大漢,他也隻能忍痛割讓郡,而且來之前,蕭何就已經給他說了底線,割讓郡,也在蕭何的承範圍之。
李世民笑了起來,說道:「叔孫先生是爽快人,既然答應了。那麼,朕也不多廢話。今日,朕就調集軍隊,走水路直往都,早日化解都的危機。」
「謝唐皇。」
叔孫通連忙道謝。
自都到襄,是可以走水路的。
大軍乘坐大唐的大船,可以直接發兵都支援。
李世民繼續道:「叔孫先生辛苦了,且下去休息。待朕調集軍隊,你隨大軍一起返回都。」
叔孫通道:「唐皇好意,通心領了。但都局勢,勢如水火。老夫便先走一步,先一步返回都,把訊息帶回去。」
「也好!」
李世民點了點頭。
當即,他讓人拿來了契約書,雙方各自訂立契約,然後簽字畫押,定下了此番的約定。
叔孫通拿著契約書,急匆匆就離開。
李世民送走了叔孫通,便立刻安排人去通知李靖宮,等李靖進宮中,李世民直接說了派遣他進益州的事,說完後,李世民詢問道:「藥師,你看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李靖年近四十,材清瘦,頜下三縷短須,相貌堂堂,很是儒雅。他麵帶微笑,正道:「皇上,卻有一件事疏了。」
李世民道:「何事?」
李靖回答道:「剛才皇上的安排,是讓微臣帶兵走水路,直接到都去。這就意味著,臣不會在郡停留。既然都已經讓劉邦割讓了郡,為什麼不同時奪取郡?而是要等擊敗了王燦的軍隊後,再奪取郡呢?」
「早日奪取郡,好有二。」
「第一,王燦要攻打劉邦,他的主要兵力,都會集中在都一線。郡方麵的兵力,會有一定的削弱,這是我們拿下郡的機會。」
「一旦王燦反應過來,分兵駐守郡。有了王燦的大軍後,再想要拿下郡,便很苦難。」
「所以,行宜早。」
「第二,我們幫助劉邦擊敗了王燦,萬一劉邦反悔,反過來要阻攔我們掌控郡呢?等劉邦緩過氣來,我們又是遠征之師,未必能製衡劉邦。」
「甚至,他還有可能製住我們。」
「所以提前拿下郡,一方麵是能避免劉邦反悔,另一方麵也能在擊潰王燦後,有軍隊作為後援,策應我們的軍隊撤退。」
李靖正道:「皇上,臣建議再調遣一路大軍,直接攻打郡。兩路大軍一起進發,纔是最合適的計策。而且大唐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休整,已經備了實力。」
李世民聽完,也在仔細思索。
仔細的琢磨一番,剛才的確是疏忽了郡。
以為定下了契約書,便一切抵定,但事實上,現在的郡還在藏荼手中。要把郡握在手中,還需要一定的手段。
李世民眼眸轉,說道:「藥師的建議,朕認為可行。但藥師去了都,那麼郡方麵,誰領軍最合適呢?」
杜如晦毫不猶豫道:「陛下,臣舉薦侯君集前往。」
對於侯君集的能耐,杜如晦很是讚賞。
先前定下讓李靖前往,杜如晦就提議,希讓侯君集協助李靖。但如今要再發一軍,杜如晦再度提議,希侯君集領兵。
事實上,李世民也惜侯君集的能耐,但在李世民的心,卻有一的憂慮。
上一世他曾殺了侯君集。
其原因,是因為侯君集站在太子李承乾的一邊,意圖擁立李承乾,最後失敗被死。饒是如此,李世民也沒有對侯君集趕盡殺絕,給侯家留下了香火。
對侯君集,李世民不曾有任何對不起。
要說對不起,是侯君集對不起他,是侯君集背叛了他。
可侯君集怎麼想呢?
這是李世民無法猜的。
所以,李世民的心,還是有一些顧慮的。
李世民思索一番後,說道:「攻打郡一事,依朕看,還是由秦瓊領兵最合適。秦瓊識大,如今天地靈氣滋生,他暗傷盡皆出去,武藝早已恢復巔峰。不僅如此,他也懂得用兵之法,讓他前往郡,朕看不錯。除此外,還可以讓李勣輔佐。」
李勣,便是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是謀略兼備的人,才能出眾。
他的提議一出,眾人都齊齊贊同。
畢竟李勣也是李世民麾下的名將,論及用兵之法,並不亞於李靖。有他領兵,再有秦瓊陣,便是萬無一失的。
眾人同意後,李世民便定下了,快速安排下去。
大唐的戰爭機,自此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