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失業后我回家種田了 第51章

《失業后我回家種田了》 第51章

隨著暖春到來, 果林的果樹們陸陸續續的開花了,桃花艷、梨花潔白如雪、櫻桃花白清香,各種花相互織綻放, 芬香四溢。

“小老板, 這些花開得可真好,今年應該能大收。”張嬸到果林草藥園幫忙除草,看到滿園爭相斗艷的花,忍不住夸道:“老板你這是怎麼種的,開得都比別家的好。”

顧以南當然不會將自己的訣告訴別人,“大概是天氣好吧,我看今年油菜花這些都開得早。”

“這也有可能。”張嬸沒有多想,“小老板,我看別的果園都養了蜂, 你怎麼沒有養呢?”

顧以南不會養蜂:“不會養, 聽說養起來很麻煩。”

“小老板, 其實養蜂很簡單的, 我娘家就養了兩箱,他們就隨便養著,一箱一年也能產二三十斤, 足夠我們一大家人吃了。”張嬸將自己養的蜂經歷告訴顧以南,“家里吃的蜂都是自家產的, 味道比外面買的好。”

張嬸看著漫山遍野的果花,真心覺得應該養幾箱,“而且我看你這里的花開得這麼好,要是不養蜂實在是太可惜了。”

“要真和你說的這麼簡單我就養幾箱。”顧以南倒是的,如果能盡其用,那是最好不過了。

“小老板, 養蜂真的很簡單。”張嬸拉了拉草帽,“你要是怕被蜇的話,我可以幫你照看。”

“我想想。”顧以南回家查了許多資料,最后決定不浪費自家的果林和漫山遍野的小野花,決定和縣城的蜂場購買三十箱蜂放在果林里。

“這能行嗎?蜂也不是那麼容易養的。”顧見過轉場養蜂人,一年四季風餐宿的,只為尋找源,“油菜花和果園的花過了這一季就沒了,到時候蜂不是得死了嗎?”

Advertisement

“果林后面的山里不是還有梔子花、映山紅,烏棗樹,桂花樹這些嗎?冬天的話咱們就自己飼養吧。”顧以南想著實在不行就在果林里種點花或者種點梅花,秋冬季節不也就解決了嗎?

“那你也不懂這麼樣。”顧活了一輩子也沒接過養蜂這件事,心底沒什麼把握。

顧以南也沒底,“張嬸說會照顧,先養一養再說,不行就算了。”

耷拉著眼皮不滿的看了一下顧以南,老是這里整一出那里整一出,也不知腦子里想法怎麼那麼多?“你讓幫忙照養蜂,是不是還得給加錢?”

顧以南嗯了一聲:“我想請幫忙照看蜂,順道每天幫忙打掃一下舍撿一下蛋,到時候一起給一千五。”

在人均工資不到一千八的小鎮上,一千五也不算太低,而且每天花不到兩個小時就能把事全部做好,另外每天還要幫忙做地里的活兒的話,加上這份工錢一個月將近五千。

所以在張嬸得知還要額外給工資時,高興的不行,“小老板你放心,我肯定能照料好蜂和舍的,地里的活兒我也不會耽誤的。”

第二天,三十箱蜂就被送過來了。

顧以南將它們安置在遠離舍的位置,以免被群給圍攻了,另外再給它們搭了一個雨棚,以免下雨時來不及將們搬回去。

都安置好了之后,蜂便爭先鉆出蜂箱,撲在梨花上面,嗡嗡嗡嗡地忙碌了起來。

蜂場主人詫異的看著這一幕,“按理說這些蜂到了新環境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的,沒想到它們盡然自來?”

“是呀,而且它們還自個兒鉆回蜂箱里去了,我準備這些工都沒用上。”張嬸還特意從娘家拿了過來,本來想哄著蜂們不要逃跑,結果卻都沒用上。

Advertisement

蜂場主人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況,只能歸結于源好:“看來是老板你這里的源太好了。”

顧以南笑笑:“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大概是對靈氣的敏程度可比人類高多了,知道什麼是好東西,所以全都撲上去了。

“看來老板你適合養蜂。”蜂場主人臉上笑著,心底哭著,明明在他那兒就不,結果到了人家這兒就變勤勞小標兵了?

心底怨念歸怨念,蜂場主人還是將電話號碼留給顧以南:“老板以后要是想賣蜂可以給我打電話,我這里可以統一收。”

顧以南點點頭:“我主要是養著留著自己家人吃,如果需要對外售賣的話會和你聯系的。”

等養上蜂后,張嬸就十分盡職盡職,連續幾天早晚都要去看一遍。

這一天早上,張嬸非常激的跑來和顧以南匯報:“小老板,小老板,我覺得我們應該再加一些蜂箱。”

顧以南不明所以:“為什麼要加?”

張嬸激得臉都紅了:“我發現咱們的蜂不知從哪里拐帶回了幾群蜂,現在正要開始在蜂箱外面筑巢了呢。”

還興拐帶的?顧以南沒想到還有這種作?跑去鎮上買了蜂箱和巢框回來擺上,蜂箱一擺上之后,那些不知從哪里逃跑來的蜂就迫不及待的鉆進去安家了。

“還有這等好事兒。”顧聽完后也是哭笑不得,看來不用擔心南南養蜂虧本了。

“也不知是誰家的蜂。”顧以南既覺得好笑,同時也覺得心虛的,人家辛辛苦苦養的蜂結果跑出來之后就沒回去了,也是夠倒霉的。

“管他是誰家的。”顧也跟著笑了起來:“現在已經跑咱們家來安家了,攆都攆不走了,這也怪不得我們了。”

Advertisement

張嬸也是這麼說:“這蜂也不像家畜那麼好養,能把它們下也是本事。”

顧以南也知道的確如此,總不能冒著被蜇豬頭臉的風險把蜂一只一只的給別人送回去吧?

得知顧以南養蜂后最高興的就是姨婆家的表嬸了,表嬸平時最喜歡泡蜂檸檬茶,所以經常買土蜂,現下聽到顧家養了蜂,直覺這個蜂和其他蔬果一樣好,“南南,等產了你可得第一時間通知我。”

“沒問題。”顧以南本來想著第一次養就隨便養養,不指它們能產多,但依照現在的況,覺得賣蜂也指日可待。

趙大軍從妻子手上搶過電話,“南南,你們家的房子改建好了嗎?”

“快好了。”顧以南遠遠的看了眼已經安裝玻璃的小院,“三月中旬應該就能住了,到時候表叔你們過來幫忙暖房?”

趙大軍笑著說好:“到時候你提前通知一聲。”

表嬸也在旁問:“到時候你們家果園還有花吧?到時候我們過去看看花拍拍照片。”

顧以南說道:“三月底之前過來都能看到花。”

趙大軍就這麼愉快的定下了全家三月郊游計劃:“那,那我們等你們搬家的時候再過來。”

“好。”顧以南掛掉電話后,和說了等搬家的時候表叔他們會過來的消息。

“讓他們都來。”顧想到其他一些沒什麼往來的親戚,“其他就別請了,請人家來還說是貪的幾百塊錢的禮金。”

其實也不是不想和這些親戚往來,而是有些親戚總覺得顧家太窮了,一說請客或是上門走親戚什麼的,就以為們要借錢,這就讓顧心底很不舒服。

今年過年的時候,本來還說今年賣蔬菜生意不錯,請一些堂親表親來家里坐一坐,可電話打過去人家推說沒空,說已經安排出門旅游去了,本來熱絡的一顆心被一盆冷水澆滅了。

Advertisement

所以顧也懶得拿熱臉去人家的冷屁,“到時候就將你劉婆婆們請上就行了。”

“好。”顧以南沒意見,也不太習慣和那些三姑六婆相,只請一些親近的人過來暖房,也能自在一些。

隨著屋子改建的進度推進,原來老舊的小院煥然一新,瞧著像是重新推倒重建的一般,可約又能看到原來的痕跡。

“這院子修得可真好,完全像是重新建了一座新房。”村民們看到最后呈現的效果,紛紛驚嘆,“這些建房的人手可正巧,短短一個月期間怎麼就把屋子改得這麼好了呢?跟電視里的別墅一樣。”

有村民提議:“誒,你不是說也想翻修一下嗎?要不也請這些人幫你翻修一下?”

“對啊,我等一下問問去。”

文婆婆聽到了忍不住皺眉:“你們想什麼呢?人家這院子是南南特意花錢請人設計的,這些人也是按照設計圖來做的房子,你以為沒有設計圖,人家能把屋子翻修得這麼好看?”

“建個房子還請人設計?這也太浪費錢了。”村民覺得這純粹是浪費錢。

文婆婆懟回去:“不花錢的就像你家的房子,土里土氣的,誰會覺得好看?”

村民:“這倒也是,這屋子一改建好我就覺得好看了。”

“那我就請他們按這個模樣給我建一個。”村民興匆匆的跑去找負責人,請負責人給自己建房。

工程隊負責人直接拒絕:“我們簽訂了合同,不得再復制同樣風格造型的建筑,你如果想要我們幫你建房,你可以重新拿一份新的設計圖出來。”

“那得花多好錢啊。”村民可不樂意,“那你們就隨便翻修一下吧。”

負責人說道:“我們只承接設計建筑,不接普通農房修建工作。”

被嫌棄的村民氣得跳腳,“普通農房怎麼了?普通農房惹著你了?”

文婆婆聽得直翻白眼,“人家一天的工錢就是好幾百,你能給得起嗎?還在這兒鬧?不嫌丟人?”

說白了,這個工程隊也是走高格路線賺大錢的,農家房子改建頂多也就一兩萬塊錢,還不夠工程隊在鎮上這一個月住宿的錢。

“我說說還不行了。”村民小聲嘀咕著:“這又是搞什麼設計,又是這麼大的玻璃,也不知花了多錢,這賣菜這麼賺錢?”

***

靠賣菜發家致富的顧以南和一起驗收了改建好的小院,推開院門進去,便是鋪著青磚的院落,梨樹枝葉繁茂,籠罩著大半個院落,看上去清涼又幽靜。

梨樹濃茂的枝葉下面還了一平臺,可以坐在那兒喝茶乘涼或是曬太,另外還有可明遮雨棚,下雨天也可以坐下面賞雨。

樓上樓下的屋子都變得干凈寬敞又明亮,布置上也頗風格,復古中又帶著現代,各盡顯幽靜閑適。

“這還是咱們家的房子?”顧不敢置信的看著改建一新的屋子,明明這青磚墻壁沒有改變過,可看著又覺得很不一樣,“可真真的大變樣了。”

雖然顧看過設計圖,可從圖上看到的覺和親自走進的覺完全不一樣,走進屋里更加直觀的能到家的變化,心底也更震撼。

“真好。”顧去了自己的房間,發現五十年前自己結婚的架子床和梳妝臺竟然還擺在屋里,驚愕的看著顧以南:“這些不是扔掉了嗎?”

搬家的時候,顧以南看床和梳妝臺被蟲蛀出很多孔,看上去很破舊,就說要扔掉,但很不舍,可又拗不過,只好同意了。

顧以南知道心底很不舍,最后和過來做室設計的設計師商量了一下,將床和梳妝臺重新拿回來做了補救,另外又重新上了,現在看上去煥然一新。

,你看這個箱子。”顧以南領著走到角落里放著幾個小木箱,這些都是的嫁妝,木箱上面還刻畫著兩只鴛鴦和一個大喜字呢。

這些都是顧寶貝了幾十年的小東西,雖說很破舊了,但顧以南覺得很有意義,所以最后還是撿了回來,重新打磨一新擺進了屋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