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現代言情 予我千秋 第76章 柒拾陸

《予我千秋》 第76章 柒拾陸

元烈三十一年的冬至,有雪輕飛。

裕王府家宴既散,文乙陪著裕王走出屋外,在院中小踱。不遠,離席未久的謝淳牽著紀園的手,步行送回居

地上結有薄薄雪冰,謝淳怕紀園跌,遂用手攏住的腰,將往自己懷中帶了一把。紀園卻笑著將他推開,說了兩句什麼話,然后揚起下盯住謝淳。謝淳沒回答,卻抿了抿,終是無聲而笑。紀園滿臉雀躍,又主近他,雙手攀住他的脖頸,飛快地在他的臉側啄了一口。

清清月華映雪,亦映出二人深濃的意。

裕王止住腳步,負手站定在原地,遠著他二人的一舉一。他的眼神很平靜,雪花落上他的眉睫,他沒有眨眼。直到二人的影消失于視野,他才收回目

然后裕王緩緩地轉過

近前,他的側妃朱氏抱著他的長戚炳瑜,正立于垂廊下等著他。

見他終于回首,朱氏出一抹笑容。那笑容很是恰到好,一分不多,一分不,恰合一貫端莊得的名門舉止。兒在懷中咬著手指,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瞅著父親,神態很是惹人憐

文乙站在裕王后,低聲提醒:“王爺此前答允過朱夫人,今夜家宴過后去陪郡主。”

裕王微微頷首。他走上前,隔著約莫兩步的距離,對朱氏道:“稍后,我會過去。”

這兩步的距離,似乎已被二人習慣多時。這兩步的距離,象征著不親不疏的敬意,象征著各取所需的契約,更象征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朱氏輕聲應了,領著兒先行離去。

裕王目送們走遠,收回目。他的眉峰,上面沾了多時的雪花,終于被悠悠震落。

Advertisement

他抬腳,回到了今夜布宴的屋中。

空空的宴席間,他的目鎖定了一。他不疾不徐地走去那一,然后俯,從那案臺下方拾起一朵子所戴的簪花。

花被他在指間,裕王沉默地看著這花。良久,他用指尖輕輕挲了一下這朵花,然后再次俯,重新將這朵被落的花放回了它原本的地方。

他的姿態異常平靜。

在離去前,文乙不留痕跡地瞥向那朵簪花,以作再一次的確認——

它的主人,正是紀園。

……

翌日晨時,文乙至朱氏,侍候裕王早起。

待用罷早膳,朱氏攜兒親送裕王出屋,裕王免去行之禮,二人遂又說了幾句話,然后相互作別。

止水五載,毫無波瀾。

這一年,距離裕王封王辟府已過六年。裕王先后冊納一正二側妃,皆是朝中重臣、將門之,而這三位人,也在短短數年之中為他誕下了一二子。

文乙從未見過裕王偏寵。

而嫁到裕王府中的這幾位人,在面對裕王始終如一的平靜姿態時,也不敢有任何明目張膽的爭寵舉

他能久持這份平靜,是因他從未

他未曾以心示人,又有哪個人膽敢妄求得到他的心。

而他的那一份平靜之下,更是不可輕窺的深不可測。

裕王從一介非長非嫡的普通皇子,一路走至今日最得皇帝圣眷的藩王,其謀略、其心計、其手段,誰敢輕而視之?

在裕王之前,皇帝何曾準允過任何一個皇子屢屢結納朝廷重臣為姻親,皇帝又何曾準允過自己的近臣去做皇子府上的謨臣?而裕王之得圣心及圣眷,在皇帝準允建督視軍馬府的旨意下至始安郡時,已至盛極。

Advertisement

……

元烈三十二年,齊康郡的督視軍馬府初

謝淳作為裕王心腹謨臣充任督府諮議軍事,協助當時的裕王親將節制藩軍兵馬調發諸事宜,沒過多久,繼被委以監察戰時軍馬錢糧之重任。

因居此位,軍中事雜,謝淳回始安郡的間隔越來越長,與裕王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以書表相通,匯報公務。

裕王對此似乎毫無不滿。

他對謝淳之重,對謝淳之信任,對謝淳之厚待,在王府之中有目共睹。謝淳是他父皇的賜,是他難覓的心腹肱骨,更是他能夠放心倚賴的得力臣下。

其后的一年中,晉、平兩國又有數場戰事。謝淳在后方掌調軍需資,未有一謬誤。晉軍每一場勝役之后,皆不了他及屬下的汗水與辛勞。

裕王特下王諭,嘉謝淳之功。王諭及賞賜發至齊康郡,謝淳并沒有立刻返回始安郡,而是僅以一封回表敬謝裕王恩典。

表至裕王府,裕王閱罷,看了一眼窗外春。那春之下,他曾親手栽種的一棵青柏已長得枝繁葉茂,針葉郁郁,蔭冠蔥蔥。

他合下謝淳回表,沒說什麼。

到了元烈三十三年初夏時,謝淳已有八個月不曾回到始安郡面見裕王。

面對謝淳在督視軍馬府中的卓越表現,裕王未曾責問過他一回,每每提筆回謝淳奏表時,信尾總會叮囑一句要他百忙之中顧好子。

如此之主、臣相得,令裕王府中眾人無不心向往之。

不久后,裕王的一位親將在奏表中提到,謝淳已與齊康郡軍監提點公事紀盛的長定下婚許之約,計于來年完婚。

一側,文乙垂首研墨,然久等不到裕王如常提筆回函。他稍稍抬頭,看見那封奏表被裕王的手掌在桌案上,而裕王則一地沉默著。

Advertisement

文乙不能確定他究竟在想什麼。

或許是兩年前的冬至之夜,或許是謝淳與紀園之深,或許是那一朵被紀園落在宴席間的簪花。

又或許,是他自己從未過的一顆心。

半晌,裕王輕角,手取過筆,蘸了蘸文乙研好的墨,一筆一劃地給謝淳寫了封信,以作祝賀。

這是頭一回,在謝淳奏表未到之時,他主提筆去信。

文乙陪侍在旁,斟酌道:“謝大人與紀姑娘郎才貌,此是事一樁,想來王爺心中必定也為謝大人高興。”

“是。”

裕王答說。

文乙小心打量,但見他神如常,才放下了一顆心。

……

元烈三十四年夏六月末。

蟬鳴直近傍晚才漸消停。文乙托著一碗冰鎮烏梅湯,步書房,進至裕王案前。可案上罕見地擺著酒盅,極飲酒的人竟無事而飲酒。

文乙愣住。

飲了酒的裕王瞥他一眼,手指了指桌案,示意他將手中之放下。

文乙回過神,將烏梅湯放在酒盅旁。他垂首道:“小臣去為王爺準備解酒湯,王爺請稍候。”

說罷,他便退走。

裕王的聲音自后傳來:“謝淳,背叛了本王。”

文乙一凜。

他匆忙轉,“王爺醉了,何以胡言。”

裕王的眼神很清明,沒反駁,更沒重復方才的話。他道:“文乙。你知不知,他為何要背叛本王?”

麻意自脊椎一路蔓延至頭頂,文乙極力維持住正常站立的姿勢與神態,搖了搖頭。他欺騙了裕王,因他十分清楚,謝淳是為何要背叛裕王。

謝淳兵諫以止戰,苦心籌謀近三年,誰料未發而先敗。

他不敢與裕王對視,他只想盡快離開此,不是為了自保,而是為了速速發信報于齊康郡,謝淳知悉此變。

Advertisement

他的了幾下,才出聲:“王爺必定是誤會了謝大人……”

裕王卻是一笑。那笑中有悲憫,有痛惜,亦有怒意。裕王點了點頭,可文乙卻不知他點頭是何意。他說道:“晉軍在高涼郡大敗,謝淳以殉國。漕司在高涼郡的眷屬,府中已派人去接了。”

文乙耳中一陣轟鳴。

他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在裕王面前告退離去,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循徑一路走至謝淳居的外院,直到他的雙膝磕到冷的磚石,這驚來的痛才讓他從恍惚之中離而出,重新尋回神智。

跪在地上的文乙渾發抖。

斜出樹梢,正掛在他的頭頂,憐視著這般卑而微末的文乙。

他想要悲憤地大吼,想要傷心地痛泣,但他一聲都發不出,也一聲都不敢發。

這時的他,才后知后覺地醒悟。

今歲在高涼郡設置隨軍漕司,是裕王之意。此舉名為讓謝淳獨掌轉運專權,實則是將他及文臣僚屬從高涼郡的督視軍馬府中剝離出來。

謝淳之死,是裕王所賜。

而裕王此謀,不知已有多久。

當初收悉親將略有提及謝淳定親的那封奏表時,文乙只專注于細察裕王對紀園究竟抱持著什麼樣的緒,竟未察覺裕王知悉謝淳這等大事,竟是通由旁人之筆,而那旁人,是手握兵權的人。

是那時?還是更早?

或許早在當初謝淳僅以回表謝恩之時,裕王便已對他起了疑心?其后一年半的時間,經由誰人,經由何事,裕王一次又一次地驗證了心中所疑?

而裕王之城府,何其深沉,為何今夜會借酒對他訴出此事?

是試探?是敲打?是警誡?

文乙按在地上的十指因過于用力而磨出了

他舉頭看向高高在上的月亮,流下了眼淚。

他何其微末,顧不了蒼生。

他又何其無能,竟救不了一友。

……

建初十五年深秋,以端明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鄭平誥為首的百余名館院清臣,于宮門伏闕長跪,為昌恭憲王疑案不平而屈。

寶文閣,戚炳靖手持軍報,往事如風,模糊了他的雙眼。

這一年,距離謝淳以殉國,已過去了整整二十年。

十九歲的年從西境軍前歸來,糲的掌中沾著兄長的鮮,容貌如朗朗清月,形如勁拔青松,清晰地落文乙眼中。

酷肖故人。

文乙垂下眼,掩去目中水紋。

年開口,一字一句地問說:“我的生父,是為何而戰死的?”

……

永仁元年末,昌慶宮外風雪加,戚炳瑜匆匆追出殿外,試圖勸阻戚炳靖的一意孤行。倉促之間,連外氅都未披,立在寒風之中瑟瑟發抖。文乙捧著跟出來,替罩上,然后默聲站在后,順著的目一道向戚炳靖的背影。

“倘若果真如大平王所評價一般,你仍然要為了,去與王做這樣一筆易?!連正旦朝會都不顧,立刻就要南回晉煕郡?!四弟,你糊涂了!”

戚炳靖聞聲回首,于風雪之中對上的急切的眼神。

對著他,一字一句道:“貪如狼,無,背義,這樣一個人,你連面都未見過,竟然為之所?”

茫茫大雪之中,戚炳靖被撲面而來的寒風驟雪模糊了容

過層層雪霧,文乙聽見他亦是一字一句地回答道:“這樣一個人,正該配我。”

漫天雪片很快便將戚炳靖大步離去的影遮蓋得嚴嚴實實,人不再能看得清。他留在這風雪之中的話音,足夠堅定,足夠無畏。

文乙久立,定定地著那道已消失的影。

男人話中的決意,震得他耳中轟鳴。

他想,他懂得這份決意。

這份決意,絕不止是為了心中之明、多年之所

更是為了二十二年前,同樣以兵諫而謀敗、素未謀面的父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