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現代言情 予我千秋 第19章 壹拾玖

《予我千秋》 第19章 壹拾玖

似笑非笑的神,使得的話聽上去半真半假。

戚炳靖臉不變地“嗯”了一聲,看不出是信了還是沒信,然后順著的話說下去:“做了王妃,再和我生幾個孩子。”

“幾個?”卓炎仍然將笑不笑的。

“三個也就夠了。”

戚炳靖倒還真的立刻給了一個回答,答前不曾思考一瞬,更像是隨著眼下的心而隨意調侃的玩笑話。

大抵是先前太耗力,卓炎此時不再多言,只是安靜地將他的目接住,挑了挑角,然后閉上眼,枕在他的肩窩睡了過去。

……

炎離開后,沈毓章沉下臉,鎖住眉頭,靜坐了很久都不發一言。

他的這副模樣掉英嘉央眼中,如彎刺一般勾久遠卻仍舊悉的記憶。輕易地回想起上一次他如此怒不發的樣子。

那是景和九年,當時大平在北境接連打了幾場大勝仗,對于接下去該以何等策略對付大晉,朝中以裴穆清為首的主戰派與以王為首的主和派吵個不休,朝堂連續數日不得安寧。沈毓章的父親恰恰在廷議爭論最激烈的時候上表諫奏,力諍當議和、劃地、休戰,而由他父親代表沈氏所呈的這一封札子,對皇帝自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皇帝最終下詔,令本乘勝向北進軍的大平北境軍暫止攻勢。詔令下達的當日,沈毓章自講武堂出來后沒有回沈府,而是來宮中請見一面。便陪著他,任他一言不發、臉黑沉、眉頭鎖地坐了整整半日,才聽他說了一句:我從軍。

須知沈氏文臣出,三百多年來鮮有人踐行伍之列。縱是他自時起便習兵略于講武堂,亦不過是循沈氏一貫培育子弟的舊例罷了,家中又有誰會真的想讓他上戰場。他口中的這四個字,是對父親政議的最直接的反抗,更是他決計疏遠親族的最早開端。

Advertisement

當時沒人想得到,沈毓章會在兩年后一舉登第武狀元、拜將出邊;更沒人想得到,大晉在用這兩年時間休養生息、厲兵秣馬后,會以洶洶之勢卷土重來,再犯大平北境。

而他那時的神,與眼下所目睹的,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那時的,尚可作為他忍重怒之下的一道藉,而今日的,對他而言又能是什麼?

在靜坐許久之后,沈毓章開口說話了。

他說得不快,因此更顯得語氣極冷:“你何必要來這一遭?”

這話是沖著英嘉央問的,但他看也不看一眼。

在短暫地停頓之后,他的語氣逐句加重:

“金峽關是個什麼態勢,你在京中難道一丁點不知道?兵部無能人可用了,求你來你就來?

“你既無意與我再敘舊事,那麼來了又有何用?又與其他任何一個人來有何分別?你以為拿著朝廷的那點誠意,你就能勸伏得了卓炎?勸伏得了我?

“皇室如今是什麼樣,何須我再多言?皇帝無心問政已是多年,王自封王后久不就封地,其野心昭然若揭。倘若你不來這一遭,云麟軍便會推立英氏宗親中最無勢力的端侯之子,再委忠懇之臣輔政,肅清朝中宵小,以制衡王一系。端侯封地偏遠且小,又是宗室旁系,新帝五年翻不出什麼大浪,足夠讓朝廷有時間收拾北境局。

“如今你將自己送到這關,卓炎扣住你不放,皇帝做什麼,能比立你之子更快讓他答應?不過才五歲大的孩子,何必要被卷這等事中來?”

說出最后一句話時,他幾乎不住火氣。

他明白卓炎所提議的確實是眼下的“上上之計”,他無法反駁,也不能反駁;他心中絕不希事態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繼續,但他卻又必須同意這樣去做。

Advertisement

這怒意歸結底,是他深覺自己虧欠了。他不止虧欠了,還更虧欠了二人的孩子。但他卻將對自己的火氣沖發了出來。

這樣的遷怒,鮮在他上發生。然而他竟然控制不住。

英嘉央一直靜靜地看著他,待他把話都說干凈了,才向他走近數步。

前近距離的人影帶來了些微的,沈毓章皺著眉抬眼,眼底墨黑中著紅斑。

英嘉央看著他說:“你問我何必要來這一遭,那麼我來告訴你。

“我想親眼看一看,令你不顧的、當初為了它寧可將我二人十余年的分一夕割斷的北境,究竟是個什麼模樣。這個理由夠不夠?

“六年前因我之故你未能戰沙場。五年前我沒能救得了你的恩師裴將軍。而今你不惜賭上沈氏一族而投叛軍,我將自己送到這關,就是為了將自己與你綁在一起,令朝中無人能論你之死罪、能議發兵北上攻金峽關。我用我自己來賠你我之當初。這個理由夠不夠?

“兵部從來沒有因無能人可用而來求過我。從始至終都是我主要求,替朝廷來走這一遭的。”

沈毓章聽得口一窒。

他盯著,張了張口,卻說不出一字。心底深一霎而起的強烈沖,令他抬起胳膊,一把攥住了的手。

他將的手地攥在掌心中,就好像攥著他二人所有的當初。

地任他攥了半晌,才緩緩地將手從他掌中出。

“毓章。”英嘉央輕輕嘆道,終還是了他的名,“此番賠過之后,你我便再無當初了。”

沈毓章的手在前滯了滯,重新落回膝頭。

他沒說好,也沒有點頭。他用新一的沉默來面對的這句話。

Advertisement

英嘉央側,在他旁坐下。

給出足夠的時間讓二人重新恢復冷靜。直到屋外的日頭移近天空正中,屋的熱意將人蒸出一層薄汗后,才出聲:“你來輔政。”

“你來輔政,”又重復了一遍,然后說:“我便同意。”

同意的是什麼,不需要多解釋。

沈毓章將的話聽得很清楚,臉不變地繼續沉默著。

他沒有表出一的驚訝或猶疑,證明這個主張亦經他自己慮過。

英嘉央看他一眼,繼續說:“余下的二位,你與卓炎可自決策。但是你,必須列位三輔臣之一。否則我絕不答應。”

說:“皇室如今是什麼樣,的確無須你多言。我自及長,邊所有人都告訴過我,父皇在當年母妃過世之后就像是完全變了個人。我不知從前他是什麼樣,但我又豈能不知他這些年來是個什麼樣。國政、天下、民生,哪一件都不在他心里。皇叔虎視在側,積蓄多年而有今日之勢。而今之朝堂,半壁皆是他的僚屬,照此以往,用不了三五年,這大位便該易主了。一旦讓皇叔得了這大位,以他過往對大晉的主張,大平國祚崩塌足可矣。”

笑一笑,笑里頭帶了點自嘲謔意:“如今云麟軍起兵謀大事,你放任部署嘩變不管,我因被扣金峽關便同意你們所為,別說什麼被無奈,這若是忠,什麼是不忠?這若是孝,什麼又是不孝?”收起笑意,一字一句:“但倘是這不忠不孝,能夠換得我大平國祚延綿,你我亦算對得起祖宗了。”

沈毓章目頗復雜地看著

然后他沉沉應道:“好。”

這一個好字,便是他對提出讓他輔政這一要求的回應。

Advertisement

英嘉央起伏了兩日的心緒亦在此刻被這一個好字輕輕平。垂下眼,又想到一事:“你信卓炎,信到了如此地步。”

這話里有深意,引得沈毓章不得不問:“何意?”

答說:“你連續六年不曾回京,自然不知道。自五年前卓疆經王舉薦、提兵離京出豫州之后,他與卓炎兩人便再未一同出現于眾人眼前過。就連景和十五年,卓疆因軍功封逐北侯的那一次,卓府對外亦稱卓炎抱病,沒有隨眾人一同出城親迎兄長回朝。這其中多古怪,朝臣們亦非傻子,五年來不是沒人懷疑過,但因礙于王之勢,從沒人敢將疑慮宣之于口罷了。”

沈毓章倏然抬頭。

的話令他豁然一醒。

那些之前他能想得通的以及想不通的,統統在這一刻,全部重新想得通了。

……

炎以亡兄之名重聚云麟軍舊部,舉兵至今,凡之命,江豫燃等人無不奉從。卓疆在世時,麾下第一勇將江豫燃的名聲是連沈毓章也有所耳聞的。那本不可能是一個只沖著卓炎是卓疆胞妹這一點,便能夠讓渡兵權給、對所有的籌略兵策俯首聽從的子。

而自卓關以來,沈毓章親眼目睹其在軍中統管軍務,駐營、布防、城事、造械、屯糧、繪圖……諸事樣樣通,絕不可能是一個連續五年深居王府、而今一朝從軍掛帥的人能辦得到的。

更何況還有晉將謝淖。

疆與謝淖雖是沙場宿敵,但二人手數次,戰績平分秋,知己又知彼。謝淖此名自出世以來,連大晉鄂王都不放在眼中,有誰能他在用兵一事上言聽計從?而今卓炎能以一紙婚書令謝淖反兵相助,但又豈能僅憑這一紙婚書就將謝淖鎮住、在兵事上不涉不問。

只有一個可能,那便是在景和十二年提兵出京北上的人,從來都不是卓疆,而是

如此一來,所有的事都有了最合理的解釋。

而能夠被解釋的又何止是這些事

沈毓章微微閉上眼。

云麟軍當初兵不刃下金峽關,旁人都道不念與他的兄妹舊而致他冤、不得不反。其后揮令拆毀關墻,以此迫大平遣使談和,如今見勢扣住昭慶,以此要挾皇帝禪位讓賢,又算得上什麼堂正。

然而的這些心計與手段之下,是不愿戰這三字。

云麟軍流的每一滴,都不會、也不可能是因揮戈向同袍而戰。

五年前于國北危亡之際力挽狂瀾,為一國之尊嚴、為眾軍、為百姓,以以韶華。

而今熱仍在,烈膽猶存,亦從未變過。

……

將暗,卓炎巡營之后,獨自上了城墻,遙瞰北邊闊土。

不多時,后響起腳步聲。待臨近,沈毓章的聲音傳耳中:“當初在關外一晤,我厲斥你過去數年間深居樂、不盡臣事,你為何不辯駁?為何不解釋?”

炎有那麼短短一刻的怔愣,隨即很快反應過來。回頭看了沈毓章一眼,并沒有想到他找到此地來會是為了提這事。

“你為何不告訴我,過去這五年間,是你冒卓疆之名在北境征戰?”他著聲音,又問

炎無言片刻,反問說:“多一個人知道,又能如何?讓毓章兄知道,又有何用?”

“凡無用之言,你必不說。凡無用之功,你必不做。是麼?”他冷著面孔道。

聽得出他話中之意,遂利落道:“毓章兄倘有事問,我所知必答,絕不瞞。”

沈毓章微微頷首,直截了當問:“當年發生了何事?為何要由你頂替兄長出征?將朝中上下瞞了五年,是何不能令世人知曉真相?”

炎答:“因我親手弒兄。”

的神過于冷淡,語氣過于平靜,將這本該是驚駭眾生的一句話,生生地沒了它本該有的波瀾。

沈毓章定住了。

縱是他做了十足的準備,也沒料到會聽到這樣一個回答。

“為何?”他自己冷靜地問出這句話。

他:“毓章兄只知道,當年裴老將軍是蒙冤死的。”輕輕停頓,眼底逐漸漫出紅線:“但我卻知道,裴老將軍是如何蒙冤、如何死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