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米可擊穿並造傷害,這讓站在城頭觀戰的沈兵懸著的心瞬間就放下了一半。
其實這並不意外,羅馬步兵盾是因其麵積大所以全重才達到20斤,但單位麵積上的防護能力並不會比普通盾更強。
而火繩槍突破的就是單位麵積上的一個點。
羅馬方陣那邊卻愣了,因為在此之前除了投石機、床弩之類的武外,從未有過任何裝備能在八十米的距離上殺傷盾牌後的士兵,可對麵的**隊卻做到了,而且用的就是一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鐵管。
第一時間羅馬士兵就被嚇懵了。
「那是什麼?」有人在陣中大:「我們的盾對他們毫無用!」
軍在後頭不知道前方的況,他們還以為那是因為盾牌不夠集,於是一聲令下:「甲陣!」
雖然許多羅馬士兵懷疑甲陣能否起作用,但他們一方麵有些不相信敵人的武能擊穿盾牌,另一方麵這也是羅馬軍團對付敵人遠端打擊裝備的習慣,更重要的還是除此之外他們別無它法。
於是羅馬士兵依令聚攏在一起擺甲陣:前方盾牌連著盾牌幾乎沒有空隙,上方也舉著盾擋住,從外麵看就像是一個不風的甲。
這卻正合神武軍之意,他們不慌不忙的再次裝彈,然後再次舉起火繩槍,一聲令下又是「砰砰砰」的響,甲陣霎時就傳來一聲聲慘,又是一排羅馬士兵倒在地上。
馬上就有羅馬士兵朝後的軍大:「長,敵人的武能擊穿盾牌,甲陣不起作用!」
軍這時才明白問題和危機所在,但他們從沒打過這樣的仗……敵人的裝備居然能擊穿盾牌?
於是一時愣在原地不知怎麼辦纔好。
如果是別的軍團,比如馬其頓軍隊,到這況隻怕第一時間就崩潰了。
但羅馬軍團軍紀嚴明,尤其他們還實施了十分殘酷的「十一殺製」。
也就是如果有大規模潰逃、嘩變或是丟失軍旗等較為嚴重的況,就會十人一組籤,不論軍還是士兵,不論份貴賤,到死簽就要被死。
且倖存下來的士兵也隻能在軍營之外危險地區駐紮,口糧換喂牲口的大麥。
雖然它實行不多,但卻已足夠威攝全軍使他們不敢輕易逃跑。
這時馬爾庫斯就傳下命令:「全軍衝鋒!」
馬爾庫斯是個有經驗的指揮,他隻在剛才敵我對陣的那一瞬間就發現一個問題:敵人的火雖然殺傷力大但準備時間卻很長。
因此,要想打贏這場仗就隻有用最快的速度衝鋒。
聽到這個命令所有羅馬士兵都到沒來由的陣陣膽寒……這不就是用之軀麵對敵人的火嗎?
但也隻是停滯了一會兒,隨著軍一聲哨音,羅馬士兵就高喊著朝**衝去,端著盾牌,手持短劍,就希能殺敵人陣中近作戰。
然而現實卻讓他們很絕。
羅馬士兵個個手持重盾,即便是衝鋒也是步履蹣跚……其衝鋒速度會比馬其頓步兵快一些,雖然他們的盾比超長槍還重,但超長槍不容易保持平衡。
但兩分多鐘的時間還是夠火繩槍出十餘發子彈,尤其是隨著敵我兩軍距離越來越近火繩槍的命中率也隨之大幅增加。
於是隨著一陣陣「砰砰」的槍響,羅馬士兵一批批的倒在衝鋒的路上,而那些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的又進一步增加羅馬軍隊衝鋒的困難,進而就越堆越多。
僅以衝鋒而言,羅馬軍團這種穿著盔甲手持重盾的衝鋒是極其錯誤的。
因為若在八十米的距離上重盾加盔甲都無法阻擋火繩槍出的彈丸,這重盾和盔甲除了阻滯己方的衝鋒速度外就沒有任何意義。
這也是膛槍出現後甲就逐漸消失最後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所以,羅馬士兵若是夠聰明乾脆拋掉盾牌全速衝鋒反而還有可能對神武軍的火繩槍構威脅。
但沒有人認識到這一點,盾牌可以說是羅馬士兵的第三生命,長期以來的戰爭讓他們以為拋掉盾牌就意味著傷甚至死亡,於是寧可帶著它一起死。
不過就算如此,這一仗還是打得險像環生。
羅馬軍團沖至最近的位置距離神武軍隻有不足十米,眼看就要衝進神武軍陣中造,幸運的是側翼輕騎來一陣箭雨及時將其擋了回去。
看到這一幕,就連沈兵都不得不在心下暗贊羅馬軍團的戰鬥力。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甚至說是一場維度不同的戰爭也不為過。
尤其羅馬士兵從未見過火繩槍,首次見到這種無法對付的裝備不發生恐慌徹底崩潰已經不容易了,還能像現在這樣不畏生死的發起衝鋒……也難怪這支軍團不久後便能為地中海霸主甚至一直打到中亞。
但是現在,有了沈兵的出現,隻怕羅馬軍團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終於,在神武軍火槍前堆起像小山似的後,羅馬士兵就再也忍不住心的恐懼崩潰了。
王賁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一揮手就把騎兵派了上去。
兩千重騎在這時就發揮了作用,他們從兩翼衝出展開隊形,然後像坦克似的輾向那些逃跑的羅馬士兵。
輕騎則分散開來用弓箭追殺潰逃的散兵。
神武軍則端著火槍一步步朝敵人城寨前進……城寨上的弓箭手對他們的藤甲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可以行至城寨前近距離將其殺。
結果城寨上的羅馬士兵也被嚇壞了,就算馬爾庫斯憤怒的大聲喝斥甚至親自斬殺了數名逃兵,他們還是不顧一切的丟下城寨逃走。
整場戰鬥持續了半個多時辰,以秦軍攻下北麵城寨告終。
沈兵直接將城寨放了一把火燒了,然後讓士兵盡數回城……擁有城池的好就在這,可以隨時回城休息,等養蓄銳之後再次反攻。
而下一次反攻,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小試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