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最新章節
這其實就是沈兵用上的宣傳戰。
在這時代想打宣傳戰其實是很困難的,原因是這時期宣傳工十分落後。
電臺?
喇叭?
電視?
……
一概沒有。
若是要發傳單,或許就要加班加點製作上千卷竹簡,然後將這上千卷竹簡運往敵境……若幸運沒被敵人發現,還要將竹簡四分發,但卻是要粘在牆上都十分不易。
然而有了紙之後這些就變得簡單了。
首先書寫起來容易得多。
沈兵暫時還沒想把印刷給折騰出來,於是就用了個簡單、直接的土辦法:將壽春所有識字的人集中起來,擺一張樣本讓他們沒日沒夜的抄寫。
紙張的來源就不用說了,沈兵隻需在壽春再弄一個造紙作坊就了。
扶蘇為大梁軍的監軍所以什麼事都不能瞞著他。
開玩笑,所謂的「監軍」就是大王派來監視這支軍隊的意思,還瞞著他?那差不多就是欺君、意圖謀反了。
不過沈兵原本也就不打算瞞著扶蘇也沒必要瞞。
扶蘇倒是對這造紙十分有興趣,畢竟在大儒淳於越門下呆了那麼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天生就好書法、好文筆。
扶蘇認真的看完了整個生產過程,到那一張張紙從抄板上揭了下來時,不由吃驚得瞪大了眼睛,接著憤怒的瞪著眼睛問沈兵:
「敢問副將,製作一張紙需要本幾何?」
沈兵據實回答:
「屬下未曾算過,因幾乎不需本。」
如果說需要什麼本的話,就是買來的一些木桶、抄板之類的東西。
當然,這也是因為沈兵是副將手下有數萬免費勞力,否則這勞力本還是要計算的。
扶蘇怒道:
「既是無需本,為何外市一張紙卻要十錢?」
「副將可知許多人卻是為了買上一張紙節食上半月?」
這說的倒是實,雖然在大梁雲畋那紙已降到五錢,但在別的地方還是需要八錢十錢甚至更高。
十錢就是兩斤米。
這時代吃的本就張,為省下這兩斤米再減飯量,於是半飢半飽上半月就稀鬆平常了。
沈兵回答:
「公子此言差矣。」
「我等從未將紙用於售賣,隻是將其用於抵債。」
「至於紙在市麵上是何價格,卻與大梁軍無關。」
扶蘇想了想覺得沈兵說得也對,他因為也曾花重金購買過許多紙,所以知道它的出。
但扶蘇依舊憤憤不平:
「然副將此舉卻了商的幫兇。」
「若其本如此便宜,副將何不方便世人低價售賣?」
沈兵回答:
「稟公子,首先我等在士伍不得經商。」
「若允許經商,這紙便是一張隻售半錢,我沈兵也可一夜暴富。」
「其次,公子以為若是紙價便宜了便能方便世人?」
「公子應知道大多是何人需要用紙!」
這麼一說扶蘇就無言以對了。
因為要用紙的絕不會是什麼在田地裡耕作的百姓,甚至都不會是普通的讀書人……
原因很簡單,普通的窮苦讀書人考慮本問題依舊會使用竹簡,不過就麻煩些、不夠輕便而已。
之所以有人拚著肚子買紙,那是圖新鮮趕時髦,並沒有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所以大多數需要用紙的卻是有錢的達貴人。
比如扶蘇,自從有紙後他行文作畫就再也沒用過竹簡了。
所以此時紙價貴那妥妥的是劫富濟貧……劫了達貴人的富,濟沈兵這個貧。
等到有一天,教育普及率高了普通老百姓都會寫字對紙也有需求了,那時紙價才會影響到普通百姓。
接著沈兵又加了句:
「不過,若是公子想要用紙,卻可隨時來取。」
扶蘇「哼」了一聲沒回話。
扶蘇自己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他十分看不慣沈兵的作為卻又說不出沈兵哪裡有錯。
事實上不隻說不出沈兵哪裡有錯,反過來扶蘇還認為沈兵說的是對的。
或許,這纔是扶蘇不習慣的原因……他潛意識依舊站在淳於越一方,沈兵是對的也就意味著淳於越是錯的,於是沈兵就應該是敵人,至是思想上的敵人。
接著,扶蘇看到許多貴族子弟被集中在大堂裡抄寫……
這時期會識字的基本是貴族子弟,如果說有例外的話就是儒家。
此時的儒家雖然因為其思想不且不切實際養出許多迂腐的大儒,但其進步之就是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
所謂的「有教無類」就是不分貴賤賢愚,每個人都可以進行教育。
這在教育權基本被貴族壟斷,普通百姓隻能一代又一代的種田、剝削、迫的時代簡直就是個福音。
於是,許多布就為儒生學習治國的道理,接著舉薦進場走上仕途。
不過這況畢竟是數,集中在大堂的絕大多數依舊是貴族子弟……壽春是完整的投降的,於是留下許多原楚國的過教育的貴族子弟。
扶蘇驚問:
「副將何故將他們集中在此刑?」
沈兵回答:
「稟公子,隻是抄寫些東西罷了,並非刑。」
不過想想,沈兵自己也覺得他們這樣子與小時被老師罰抄時頗為神似。
扶蘇拿過一張「告示」看了看……確切的說應該是「傳單」。
隻見上麵有配文字的幾小格畫,大概說的是楚民隻要到淮河向秦軍投降,就可以得到一塊田及一片宅地,且有新式農從事生產,能更好的生活。
扶蘇看著不由笑了起來,道:
「副將此舉是希以此勸說楚民投秦?」
沈兵回答:
「正是,公子以為不妥?」
扶蘇搖著頭抖了抖手中的「傳單」,略帶得意的笑道:
「若此能讓楚民投秦,我等又何需勞師遠征斥之數十萬大軍。」
「副將將此事看得過於簡單了。」
「副將需知,要楚民來投,唯有仁德二字。」
沈兵隻笑了笑沒回答。
他認為扶蘇應該將「仁德」換另外兩字「利益」。
國家之間講利益,百姓也同樣也是跟著利益走,尤其是中原各國沒有外族仇恨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