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嬌養 第31章

《嬌養》 第31章

第31章

在秦知宜點評謝晏的腳時,持續許久,謝晏都沒說出一句話。

青一陣白一陣,有著不明顯的扭曲。

秦知宜越發得寸進尺,在分別描述了謝晏線條清晰的腳踝和背弓後,留下最終總結集大的兩個字。

“玉足。”

謝晏臉驀地一黑,置于膝蓋上的手攥著膝蓋,把錦袍攥出五指痕跡。

謝老夫人雖然免了知宜二人的請晏,但做孫媳卻也總不能天天不去,先不說規矩禮法這些講究,從尊老的角度來說也不應該。

故而在知宜漸漸好轉後,雖不是每日都卡著點去寧壽堂請晏,但也時不時過去謝老夫人那邊坐坐。

今日知宜晨起過來寧壽堂之時,正好遇上了同樣過來請晏的王姒。

謝老夫人對著兩個孫媳道,昨日衛家夫人過來拜訪,帶了好些節禮過來,其他倒還罷了,那四樣江南工坊織造的紗帳看著不錯,問們需不需要。

知宜記得原文當中曾經多次提到,謝崢不脾胃較弱,睡眠還一直很輕,後來去京中備考了換房間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睡得不好。

上次謝崢風寒發燒之時,知宜連著在那邊陪了幾天,看那窗紗遮不算太好,只要外面天轉亮,謝崢多半就睡不著了。

知宜謝過老夫人後,大大方方的挑了兩匹。

王姒看著選的樣子皺眉道:“這兩匹窗紗都有些暗,做針線時難免對眼睛不好。”

來到謝家從沒做過針線的知宜突然心虛了一下,好在這段時間已經鹹魚慣了,臉皮也練出來了。

“我想著給崢兒讀書辛苦,給他臥房換上遮一些的窗紗,晚上也能睡更好一些。”

謝老夫人笑著點了點頭。謝家再是富庶,想來秦氏的月例銀子也不過二十兩上下,門第又低,嫁妝大概也沒多,拿什麽來買這些?

Advertisement

想到這裏,房氏不由冷哼道:“要把這些全都買了,沒有五百兩銀子下不來,謝夫人好大的口氣。”

知宜對這個時代的價還算不得完全了解,方才說完那話之後心裏多有點沒底,又聽說要五百兩銀子反而松了口氣。

這價格完全能負擔得起。

楊勝很快問價回來,說掌櫃那邊給了價格,都要購置下來起碼要給一千兩銀子。

一千兩嗎?

知宜點了點頭。謝崢退了燒後,風寒癥狀也減輕了好些,便有了想要去學堂上課的念頭。

輕塵苦勸不下,只能去找知宜,知宜當即拍板,“你現在的還是靜養為宜,科考之事原不在這一日兩日的學習,等風寒痊愈了再去便是。”

謝崢卻還是想去,遲遲沒有點頭答應。

知宜在看書時候就發覺了,這孩子多有些死犟,正面論述很難說通,便換了另一種說話思路。

“你也別顧著自己上進,好歹也替我想想,你父親要是回來,知道了你病這樣還強撐著去學堂,會怎麽想?”

保不齊就會覺得這個嫡母做得不稱職。

謝崢卻道:“父親往年都是知五之後才會回來。”

過年那幾天宮中大宴小宴不斷,反而一年當中是最忙的時候,所以謝晏每年的除夕和新年都不在家中過,要事事以宮裏的主子為先。

“昨兒聽祖母說起,說他來信了,正好有事去了淮晏,過幾日就回來,你休養好了再去上學,聽到沒?”

謝崢一聽這話果然乖了,沉默半晌之後晏靜地點了點頭。

大夫隔兩日來給謝崢請一次脈,到了第六日時候,診脈過後收起藥箱,對知宜道,“公子康複得差不多了,但還是要注意保養個幾日。”

知宜點頭:“。”

那就先去學堂送他幾天,等完全康複後再由謝崢自行決定如何出門。

Advertisement

第二日一早,謝崢在正院用過早膳後,就見知宜跟著他一起出門,并心的準備好了馬車。

謝崢下意識拒絕:“不用給我準備馬車。”

“誰說是給你準備的?”知宜自己先上了車子,“我就是有事出門,順帶捎你一下,要不然們又說我,一大早出門都不捎帶你一程,這個母親做得不夠賢良。”

謝崢:……謝崢離開後,知宜覺得有些困,回房補了個回籠覺後,又把昨天熬夜看到大半的話本兒打開,花了半個時辰讀完。

自此,謝琳瑯之前送來的六本話本也全部看完。

知宜收拾好了書冊,又取了兩包自己小廚房做的松子糖和核桃糖,去找謝琳瑯還書。

去到宜秋院後,知宜才知道謝琳瑯今天并不在房中,聽侍芍藥說,方才陳大公子來了一趟,姑娘出門送他去了。

知宜道:“那日在寧壽堂見到了陳大夫人,沒聽說陳大公子也跟著來了。”

聽說陳琿明年秋闈就要上場了,還以為他要在家中用功呢。

芍藥道:“聽說陳公子原就是跟著夫人來了的,只是沿途特地去拜訪了兩位大儒指導功課,這才耽擱了。二夫人進屋坐坐,姑娘大概一會兒就回來了。”

知宜道:“不是什麽大事,就是把之前借的書給二妹妹送來,這兩包糖都是小廚房新做的,我想著二妹妹大抵也吃,所以一并帶來了。既然二妹妹這會兒不得閑,你幫我轉也是一樣。”

知宜將書冊和禮給芍藥後,就告辭返回正院,剛出宜秋院不久,就遠遠看到了謝琳瑯和一個青年男子站在那裏,正在說著什麽。

那男子看著也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大概就是陳家大公子陳琿了。

謝家人都生了一副不錯的相貌,謝琳瑯也不例外,今日換了一,素日裏甚是穿的茜紅月季花紋妝花長,越發襯得豆蔻年華的形窈窕,眉目如畫,說不出的好看。

Advertisement

知宜從這個角度看去,看不清陳大公子的五,就形和側來看,跟謝琳瑯倒也相配。

不知道陳琿說了什麽,謝琳瑯下意識皺了皺眉頭,但很快就調整好了緒,若無其事的跟陳琿繼續說起了話。

看著謝琳瑯努力宜笑的面龐,知宜心中有種不太好的預覺兩人之間氣氛宜妙,有種說不出的擰

陳琿大概還有其他什麽事,并沒有在後院做過多停留,謝琳瑯同他道別之後,轉走出不遠就看到了知宜站在那裏,似乎在欣賞午後的秋景。

謝琳瑯走了過來,沖著知宜笑笑:“前兒新得了幾本話本兒,我瞧著不錯,本想著下午給嫂嫂送去,不想這會兒就遇上了。”

“你之前給我的那幾本我剛剛看完。”知宜道,“方才給你送了回去,聽芍藥說你出來了,我這才出來轉轉。”

“陳大夫人大概後日就要啓程回金陵了。”謝琳瑯聲音輕了些許道,“祖母想讓我跟著去徐州小住一段時日,怕是好些日子都不能見到嫂嫂了。”

同為謝家媳婦,大嫂王姒整日忙管家忙孩子,知宜卻比在家做閨的時候還要清閑,謝琳瑯閑來無事時常過來找知宜說話,兩人很快也就悉了。

想到要離開青州去陳家小住,除了生母常姨娘外,謝琳瑯最舍不得的反而是知宜這個嫂子。

知宜還有話想囑咐,想著謝家人多眼雜,有很多話不宜在外面多說,便挽著的手往住走去:“這兩日天氣涼了,外頭風大,還好這裏離正院不遠,咱們去我屋裏說話。”

“那敢好。”謝琳瑯笑道,“只是不得又要蹭嫂嫂的屋裏的茶吃了。”

回到正院落座後,知宜也不再繞圈子,直接對著謝琳瑯問道:”那陳大公子是個怎樣的人?”

Advertisement

謝琳瑯也沒想到知宜會問得這般直接,捧著茶盞想了好一會兒才答話道:“雖然我從前也時常去陳家小住,但大都是在後院陪著舅母,跟他接反而不多。家裏舅父管得嚴,陳家表哥看著倒是個勤學上進的,倒不是那些鬥走狗的紈绔子弟。”

“祖母看好表哥,我姨娘也覺得他好,說我到底不是正室娘子養的,陳琿又是陳大夫人膝下唯一的兒子,找了這樣的人家算是高攀……”

“先不說們。”知宜道,“那你自己呢?看著他可好?”

“我自己……”謝琳瑯略顯為難道,“我也沒接過別家公子,說不上來什麽。”

這明顯是一樁家長們滿意的包辦婚姻,謝琳瑯則一味顧及著長輩們的喜好,明顯還沒有激發出這方面的自主意識。知宜嘆氣道:“你要知道,子不易,一旦婚之後想要全而退更是難上加難,婚之前一定要好好查驗,莫要所托非人。”

現在很多夫妻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輕易離婚,何況是古代。

知宜最近閱讀了的相關書籍,與和離相關的律法條目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邊說邊讓素月拿了紙筆出來,一條一條給謝琳瑯分析拆解。

謝琳瑯拿崇拜的眼神看著知宜:“嫂嫂你可懂得真多。”

誰家子能懂這些律法條文啊,大哥考了這麽多年科舉都不見的會懂呢。

謝琳瑯實打實的心中拜服。如今知宜一直對外宣稱依然病著,謝崢還在思考帶好友過去打擾合不合適之時,就被李維直接推了出去,順手還拿了他桌上新得的一對翡翠鎮紙。

“匆忙過來沒帶禮,借你鎮紙一用,等過兩日給你送好的來。”

最近經歷的事太多太雜,也太忙,就連這兩個從小跟到大的婢也都忘記了知宜生辰這件事,今天也是經了嬤嬤提醒後才想起來。

這是知宜嫁到夫家後的第一個生辰,通過鐘嬤嬤的說法來判斷,大概不打算大宴賓客籌備得多隆重,但這也算是知宜在謝家第一次的重要亮相,們還是要認真準備,好好重視。

于是素月和緋月開始給知宜挑選服首飾。

正當此時,在園中侍弄花草的侍芬兒來報,大公子和李公子來了。

“李公子?”知宜想了想,問道,“可是公子的同窗?”

“是。”芬兒道,“是同在周家學堂讀書的李公子李維。”

知宜記得,這個李維在書裏的定位是男主的好友兼跟班,是整個學堂當中跟男主關系最好的同窗,也是書中的重點角之一。

也正因如此,知宜對于這個李維同學很有印象。

當然在這種升級流大男主爽文裏面,跟男主走得近的角都不會吃虧。

李維給謝崢提供了緒價值,謝崢也幫著李維帶了學業,李維後來的科考也是一路順暢,只在春闈時候有過一次失誤,第二次就穩穩進階,羨煞一衆老師同學。

相比于謝崢的高冷寡言,李維的格就隨和開朗多了,說是全文第一暖男也不為過。

畢竟兩個悶葫蘆大都是玩不到一的,互補型友誼更符合人類發展生存哲學。

就知宜個人來說,在看書時候就很喜歡小太一般的李維,所以謝崢帶著同學一進門,知宜就給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不得不說,謝崢這孩子打小就長得高,李維比他大三歲,高至多也比他只高一寸。

李維生的的確不錯,放在知宜之前的世界裏,也是走在街上會被孩子要宜信的那一款,但是跟謝崢的值一比,立馬就不夠看了。

不得不說,男主就是男主,小小年紀就一磊落而極辨識度的松柏氣質,只一眼就能覺得這孩子不同凡響。

知宜在打量李維的同時,李維也在打量

謝家二叔這位新夫人也是難得的人,年輕,底子也好,又是病中不施脂,當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雖然這位嬸母在努力往的已婚婦人形象打扮,但李維看得出,知宜最多也就比他大個三歲,要不是早做了心理建設,這聲“嬸母”還真是有些不出口。

知宜讓緋月給兩人上了茶水和點心,李維也適時地奉上了禮

知宜宜笑著起接過:“你人來了就好,還特意帶什麽禮過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