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一百五十三章

今上登基已經有十多個年頭。

明面上, 對比前朝末年的民不聊生,此時民眾安養、百姓歸心,好似一場盛世正在來臨。

但其實權力之爭從未停歇, 君臣之間某些無可避免的矛盾已經出現苗頭。

最典型的就是土地問題。

皇上之前忌憚世家,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落在土地上。

圈地在世家看來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他們有錢有權自然能擁有更多的土地。

但天下的土地數量是有限的。

百姓失去土地, 要麼淪為佃戶, 要麼直接賣為奴。

起初可能只是幾家幾戶沒了自由,等到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沒了活路、忍無可忍之際,便是一個王朝將滅之時。

縱觀歷史,每逢一個新王朝誕生,土地資源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重新分配;每逢一個舊王朝滅亡, 都伴隨著農民為了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可耕種土地的無奈抗爭。

基本上就是這麼個規律,歷史總是周而復始。

與以前的那些開國皇帝比, 今上正好站在一個無比重要的時代轉折點上, 他也果斷地抓住了這個時機, 得世家步步退讓, 最終使得更多的土地進了重新分配。

但土地始終是流的。

“世家”是低調老實了, 但新的“特權階級”又產生了。

有錢有勢的人總會慢慢占有更多的土地。

一個貧窮書生只要通過科舉獲得了功名,他就實現了階級越,就能通過一些合法的方式去占有一片土地。

更不要說朝中的員們了,誰家里沒幾個莊子? 安信侯府就擁有許多莊子。

哪怕莊子上的土地數量只趕上世家以前的九牛一

哪怕萬商能義正言辭地說侯府的莊子都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 沒有侵占百姓的良民,更沒有迫百姓為佃戶。

Advertisement

哪怕萬商把自己名下幾個莊子的大部分收都投到了技堂中, 而技堂研究出來的果最終都能回饋百姓……但不可否認的是安信侯府確確實實擁有了大量的土地。

隨著“特權階級”越來越多,他們“合法”獲得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多, 可以預見的是必然會有百姓失去土地。

更不要說特權階級還能使用不合法但蔽的方式獲得土地。

前兩年發的新糧陳糧案,其實它暴的不僅僅是一個貪污腐敗的問題。

這個貪腐案里暗藏著新生特權階級的野心, 藏著他們對皇權的挑釁、對百姓的無迫。

所以說,矛盾已經出現了。

萬商就是在這個時候拉上思玉準打出“海洋貿易”這張王炸牌的。

雖說這張牌不能使得矛盾徹底消弭,但至能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把部矛盾轉為外部矛盾。

今上作為一個標準的政治生,不可能不知道這張牌的威力。

朝中某一些能主導朝廷局勢的大佬們,也不可能不知道這張牌的威力。

于是,本來大家都盯著詹木寶的上書爭得臉紅脖子,等到思玉的奏折在君臣中傳閱了一圈,大家好像一下子就平和了。

這人說其實安信侯的上書是很有意義的,那人說安信侯的想法是好的,但想要落實下去,需要徐徐圖之,切不可之過急了。

就是最不懷好意的人也只不過斥責詹木寶以權謀私,是因為自己沒兒子,才提出了要明確繼承法。

詹木寶眼睛一亮,直接當著大家的面承認了,說自己確實想讓長繼承爵位,既然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還請皇上下一道圣旨,封他的長為世子。

皇上:“……” 大臣們:“……” 看在先侯爺和萬商的面子上,皇上對詹木寶還是有一些偏的。

Advertisement

他以為詹木寶是被其他大臣架上高臺下不來了才想讓長繼承爵位,便想著要幫詹木寶岔開話題。

沒想到詹木寶接下來就說,雖然他的妻子現在有孕在,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能生下兒子,但為了維護朝廷法律的威嚴,他愿意做本朝第一個把爵位傳給兒的人。

皇上:“???” 大臣們:“???” 說著,詹木寶還從懷里掏出了一份寫有全家人親筆簽名的保證書。

安信侯府的大小主子們,包括如果詹木寶始終沒有兒子那麼爵位有可能會落到他兒子頭上的詹木舒,他們都在這份保證書上簽名了。

他們表示,為了維護朝廷法律的威嚴,世人知道法律是凌駕于宗族的族規之上的,他們所有人都同意,立詹木寶的嫡長為世子。

皇上:“!!!” 大臣們:“!!!” 這一刻,滿朝員的心里都是一樣震撼。

安信侯府竟、竟然如此忠心? 很快又到了新一期報紙發布的日子。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因為印報坊就設在京城,所以京城的讀書人們總能第一時間買到報紙。

新鮮出爐的報紙上帶著一濃郁的墨香。

有讀書人好不容易搶到一份,先掃頭版頭條,第一眼看的就是作者的名字。

才看到“思玉”二字,立馬就激起來,做出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打算認認真真閱讀正文。

為了以示尊敬,這個讀書人甚至沒有坐下,筆地站在那里,捧著報紙讀。

然后才看了開頭第一段,這個讀書人就十分失禮地大了一聲“啊”。

思玉先生……思玉先生在文中自稱是“老婦”!@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這些年,因為思玉先生十分低調,除了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不見講學,也不見弘道,所以雖然許多人的文章,對本人卻一無所知。

Advertisement

之前確實流傳出許多說法,有說思玉先生是人,有說思玉先生面貌丑陋,還有說是前朝宦之后在世中被貶為奴……那時,許多人站出來為思玉說話,說無論是什麼人,無論現在是什麼狀態,都無損的智慧,更無損的赫赫之功,說他們永遠尊重思玉先生。

這個讀書人就在大庭廣眾之下義正言辭地說過這個話。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他說這個話時是真心的。

但他說這個話時也是真的沒想到思玉先生果然是一個人啊! 要改口嗎?要指責思玉先生欺瞞大眾嗎?不不不,思玉先生以前專注寫文章,從沒誤導過大家人以為是男的。

所以,哪里欺瞞大眾了?一直都是坦的。

這個讀書人心里才因為“老婦”二字掀起軒然大波,以為這波浪要淹沒他時,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其實站在一個很淺的池子里,波浪砸下來……也就砸下來了啊,水流還沒有淹過他的腳踝。

思玉先生是人又怎麼樣?好像什麼事都不會因此而改變。

讀書人心里頓時覺得有些愧,他剛剛那一聲“啊”實在是太過失禮了。

他定了定神,繼續認真閱讀手頭的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和海洋貿易無關,主要講的還是繼承權的問題。

雖說這個問題相對敏,但思玉的文章寫得非常好,沒有直接和這個時代深人心的宗族觀念對抗,而是一再強調了對孤兒寡母的保護。

假使一個腦海中充斥著宗族觀念的男人,他因為沒有兒子、只有兒,一定要從族里過繼兒子不可,當他讀了這篇文章,他不會覺得思玉是在指責他這種觀念不對,思玉只是在強調要給他的妻更多的保障,讓們能在他死了之后平平安安活下來。

Advertisement

這哪里不對了?明明很對啊! 即便男人想要把大多數的家產都給過繼來的兒子,但兒是他唯一的脈,他肯定不希兒慘死吧?朝廷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兒,這顯然是一件好事。

當然,如果這個男人富有遠見,那麼他就知道思玉這篇文章是典型的“我想要砸了天花板,你不同意,那我先提議砸個窗子出來”,今天砸了窗,未來才有可能砸天花板。

考慮到此時的識字率,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這麼遠。

而能想到這麼遠的人,正被海洋貿易這張牌吊著,只要他們不站出來引導輿論,民間不會有太多反對的聲音。

思玉自曝別后,確實是引起了舉國上下的熱議。

熱議之后……原先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民間激思玉的百姓依然在家里供著長生牌;專注于走扶貧路線來刷政績的地方依然要鉆研思玉的文章;更不要提那些還沒有正式走上仕途的讀書人了,想要考功名嗎?依然要去背誦思玉文章集。

又因為思玉寫的那篇和海洋貿易有關的文章,朝中的老狐貍們對竟然還有幾分尊敬。

哪怕他們擺出這份尊敬是為了從思玉那里得到更多的干貨,但這也是尊敬。

思玉并沒有接老狐貍們拋來的“眼”。

安信侯府一直都在琢磨皇上的心思,們要借的一直都是皇權的勢。

皇上既然看出了海洋貿易的遠大前景,他肯定會把這一塊死死地在自己手上。

恰好呢,以前最好的造船工匠都在世家手里,現在則都在皇上手里。

民間的技一時半會兒還追不上來。

但除了船,還得有人。

皇上不可能自己弄出幾千個分,把所有事包圓了。

在印書坊一事上,皇上顯然嘗到了提拔人的好

那麼海洋貿易是不是也可以人來負責呢?雖然朝中的員肯定會反對,但一來海洋貿易這塊是全新的領域,皇上完全可以為此立一個全新的部門,而新部門的用人標準本來就值得商議。

二來皇上作為開國皇帝此時還能穩穩地制住朝臣。

于是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便顯得十分理所當然。

皇上大手一揮在秋蘊書院的舊址上立了海洋學院,提拔思玉為院長,同時提拔了思玉的開山大徒弟萬喜樂為老師。

海洋學院中雖然也教授四書五經,但重點課程必然會和海洋貿易有關。

只要學生通過朝廷考核,就能直接提拔到新立的部門中。

當海洋學院對外招生時,之前安信侯府家學的學生們毫無疑問全員報名。

除此之外還有昌華郡主等貴勛子以作則進學院學習。

雖然學院沒說不招男人,但前來報名的男人卻很

皇上在這里玩了一手謀,男人們大多自命不凡,覺得他們明明可以走正統仕途、得高厚祿,何必考這個海洋學院,使得前途充滿了局限? 哦,之前算出了月食日食又在造船一事上立下了功勞的趙佑已經順利從留山歸來。

皇上對他賜爵賞銀一番后,也把人安排到了海洋學院。

他那樣的子肯定不適合做,或許也不怎麼適合為老師。

但這年頭誰敢質疑老師啊!他就奉旨當老師了。

此后許多年,海洋學院逐漸發展壯大為一所理工科類院校。

當然,那真的是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那時,從海洋學院走出去的眾多,以昌華郡主為代表,以新立的遠洋部門為起點,之后從一部之主(相當于六部尚書)走到權相之位,足足走了三十年。

待萬商過八十歲大壽時,整個人依然耳聰目明、健步如飛,十分健康。

此時在位的已經是本朝的第二位皇帝。

皇帝特意安排了他的太子去安信侯府給太夫人祝壽。

太子在萬商面前執晚輩禮,萬商沒有真,詹金曜作為世子第一時間扶住太子,又請人上座。

笑嘻嘻地說:“太子您這邊請,技堂那邊剛傳來好消息……” 雖說詹木寶和萬商一樣有個好,但他早就把府里的事盡都放手給世子了。

太子頓時心生好奇。

詹金曜仔細解說起來,前些年技堂農館中的一位師傅在野外發現了一株稻子,長勢非常不俗。

師傅想辦法留了種,經過這幾年的培育,新種子的畝產量非常可觀。

花團錦簇中,萬商笑著打量所有人。

朝大孫看去,就見驕驕說得無比認真、太子聽得更是認真,約莫能猜到他們在聊什麼,這讓萬商忍不住翹了翹角。

年輕人都這麼認真做事,真是老人家覺得欣呢。

哈哈,所以即便已經八十歲了,還是喜歡說那四個字—— 未來可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