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里歸來, 萬商第一時間找了林乙全家來說話。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給下人放籍,讓他們從奴從變良民, 這絕對是大大的恩典。
但當了三年多的太夫人, 萬商卻知道安信侯府的下人中有盼著能變良民的。
還是用《紅樓夢》舉例,多下人明明有機會離開, 卻本舍不得離開。
安信侯府里太夫人仁善,待下人極好,天冷了會給下人額外多發一件厚實的棉襖, 天熱了會有高溫補,一年四季都會熬煮防病的湯藥,免費送給大家喝……這樣的日子是很多平民想都不敢想的。
離開安信侯府, 許多下人且過不上這樣的日子呢! 而且現在明眼人都能瞧出安信侯府正在蒸蒸日上。
有道是宰相門前七品, 主子這樣有出息,下人也覺得有榮, 跟著這樣的主子定然前途無量, 誰又舍得離開? 別到時候林乙一家得了自由, 生活每況愈下,反倒是生出滿肚子怨氣。
考慮到趙佑此人十分重要,林乙既然能和他相得好, 就顯得林乙也很重要, 所以萬商施恩一定要施到位。
請了林乙全家過來,萬商先對著林乙大夸特夸,然后說朝廷看到了林乙的忠心, 特意選他做了小吏。
此言一出, 林乙全家人果然喜笑開。
萬商又說:“既然林乙日后要為朝廷做事,只要趙郎君屢立功勞, 林乙的份肯定要跟著水漲船高。
到那時,別人一看林乙的出,見他家人始終在我們安信侯府里為奴為婢,這樣很不像樣子。
正好呢,我最近一直想要在外城開一個山貨鋪子……” 外城的鋪子相對來說價格便宜,萬商想買幾間就能買幾間。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沒錯,萬商現在也能像是買菜似的那樣輕輕松松地買房置地了。
買上一間鋪子,不求它能多賺錢,主要是擺些針頭線腦油鹽醬醋的零碎在鋪子里賣,就像是小雜貨鋪一樣,然后支持和鄉野山民以易。
比如山民挖了新鮮的野菜來,一捧野菜剛夠炒一碗,去別的地方賣不出價,就可以送到雜貨鋪換點小東西。
若是山民有幸挖到了多年的野人參,或者他們幾個人聯合起來打死了一只大老虎——此時地廣人稀、野猖獗,不存在后世那種保護法,打死老虎是保護百姓——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貨,若是送來雜貨鋪,也不他們的價,怎麼公道怎麼來。
總之,萬商對這個雜貨鋪的定義就是針對貧民的便民雜貨鋪。
打算安排林乙的家人去守鋪子。
這工作不難,但很繁瑣。
他們轉為良籍后,萬商可以和他們簽雇傭契約,每個月依然會給他們發工資。
而他們因為要匯報工作,一個季度總要來侯府一次,那麼在外人眼中便依然有侯府作為靠山。
除此之外呢,萬商還打算在京郊鄉下給他們置辦幾畝地,他們是自己種也行,租出去給別人種也行。
這樣基本上就妥了。
大富大貴依然是沒有的,但平安順遂卻都有了。
萬商又說:“朝廷選人肯定不會選錯了,你家出了林乙,可見家風確實不錯,若是你們舍得,不如送孩子們去五溪鋪的技堂學學本事,指不定日后又出一個林乙。”
這意味著林乙這家人的小孩們的前程也有了,只要他們自己一心向學。
話已至此,雖然林乙全家依然有些舍不得離開安信侯府,但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也沒了恐慌,反而生出了不期待。
而這事傳出去,別的下人們不會覺得林乙全家被放良真是倒了大霉,反倒是羨慕得不行。
許多人暗自下了決心,日后當更盡責盡職。
林乙剛被派去照顧趙佑時,許多人都覺得照顧一個外人是沒有前途的,勸他給管事送送禮,好把這個倒霉活計丟給別人。
誰能想到林乙有今日!誰敢想他有今日! 之后便先后出了兩件事。
一件是江岳打理家事時,遇到了一些來自仆從的刁難。
這種刁難做得非常蔽,明明是仆從有意搞事,但要是江岳懲下人的話,就會顯得小題大做。
要是江岳并不懲他們,那麼接下來類似的事就會越來越多。
大約是萬商和詹木寶一直以來的支持給了江岳足夠的底氣,直接就發作了下人。
然后府里果然起了流言,說萬商這個太夫人待下人那麼寬和,反倒是江岳這個新媳婦竟然拿著當令箭,發好一通威風。
話里話外就是說江岳一點都不尊重萬商。
江岳毫不影響,又直接把傳閑話的這些人全部拿了,發配去莊子上。
等到事都料理好了,里里外外再沒有什麼礙眼的,才到萬商面前回話。
萬商立刻說:“你是府上的主子,若有下人失了本分,瞧見他們玩忽職守、挑撥離間,你直接置了就是,不必來我跟前回話。
說起來,三年前我剛府那會兒,也是狠狠懲治過一批人。
是我這兩年太過寬和了,以至于他們都忘記了我的厲害。”
這話純粹就是給江岳撐腰。
其實萬商很清楚自己的弱點,并不厲害。
是一個在現代平等社會長大的普通人,做不到把自己真正當“主子”。
看平時在心里給大家做好的分類,誰是生活書,誰是機要書,誰是執行層高級員工……就知道萬商習慣了把下人當員工看。
因此萬商很難表現出屬于主子的冷酷一面。
偶爾演一次還行,但的本總會在長期的生活中暴出來。
也就虧得游戲真后直接當太夫人,能一直保持本。
總之幸虧萬商份地位高,起先還送過下人去衙門,因此數藏有壞心的下人不敢在面前造次——他們卻敢對江岳使絆子!但江岳不是萬商,不缺雷霆手段。
此事之后,江岳管家時就覺得事事都更流暢了。
另一件事則是朝堂上竟然有人參了安信侯府一筆,說的是安信侯府僭越了,竟然送了自家的下人給朝廷當小吏。
這個其實很有意思,整篇奏折都在說安信侯府,一點沒有提到別人,若是腦子不夠的,看到這樣的奏折還以為真的是在參安信侯府呢。
其實這奏折是劍指皇上,暗示皇上不該用人唯親。
之前安信侯府莊子上的住戶搖一變了吏,又了,還可以說確實有功績在,功用人力孵出崽,使得送鋪在民間開得如火如荼。
但這次的下人有什麼功勞?沒聽說啊!哪怕真把府上的客人服侍得很好,這不也是下人的本分嘛? 折子明面上是在說安信侯府,其實都在說皇上。
覺得皇上這樣用人不好,千里之堤潰于蟻,再這麼干下去以后就是昏君啦!但凡咱這位皇上些魄力,這折子就不是指著安信侯府罵,而是直接指著皇上罵了。
皇上:“……” 皇上按下折子,只當本沒見過這糟心玩意兒,然后接下來幾次三番地給安信侯府送賞。
這也就罷了,反正皇上這些年沒往侯府里賞東西,大家都已經習慣了。
最重要的是有一天皇上竟然打發大皇子來安信侯府給先侯爺上香,只說自己突然想起這位忠誠能干的下屬,但他作為皇帝不便來侯府,于是只能讓大皇子代替他走一趟。
好些人在心里咬牙切齒,早死就是好啊!誰還能和死人爭麼? 待到詹權從兵營里回來時,大事小事都已經平息了。
見到昌華郡主,小夫妻自然有話說。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詹權雖然很支持郡主日常住在郡主府,但是他并不想和安信侯府疏遠。
別說他其實并非詹家脈,就是好多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如果不日常維系著,大家都會漸行漸遠,又說夫妻一,故而詹權覺得昌華郡主平時可以多和侯府眷走走。
詹權道:“母親喜歡組織一種團建的活,我猜測應該是團圓建設的意思,就是一家子的眷聚在一起……做什麼,我不是很清楚,誰我是男的,被們排除在圈子之外了。”
如果郡主不介意的話,那可以把下一次團建的地點設在郡主府。
團建不是月月都有的,偶爾這麼一次,應該不會累到郡主,誤了自己事。
皇上還未賜婚時,昌華郡主就在宮宴上主找了萬商聊天,聊得很開心。
后來又常在百花會的聚會場合見到萬商,對著萬商一直都很喜歡。
這份喜歡甚至和詹權無關。
即便昌華郡主和詹權沒有任何關系,皇上本沒有賜婚,也會喜歡萬商的。
而小輩姑娘們聚會時,昌華郡主和江岳見過幾次。
們都不是那種尖酸刻薄喜歡比較的人,知道日后同嫁一府,自然有心好,彼此都給對方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但昌華郡主對安信侯府的其他眷不。
詹權當然有義務幫著介紹了,先說自己親娘,再說府里的幾位姨娘。
說到姨娘時,詹權道:“母親對著幾位姨娘都很好……母親來之前,我對著幾位姨娘都不。”
這是正常的,誰家的兒子能見到親爹的小妾啊,都是遠遠瞧見了就互相避開。
詹權此前甚至都不知道姨娘們長什麼樣子,因為真的從未打量過們的臉。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詹權又說:“后來有一次聽見大哥管們直接姨,金姨、木姨什麼的,我便也跟著了。”
姨呢,也沒什麼不對。
在很多人家,長輩邊得用的嬤嬤都會被小輩喊一聲姨。
但了姨,就覺是跟著萬商這邊論關系的,而不是跟著先侯爺論關系。
金寶珠們仿佛不是先侯爺的小妾,而是萬商的陪嫁了。
詹權和姨們相不多,即便喊了姨,但平時依然沒什麼集。
他只能說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限容,也是萬商從未瞞的:“金姨很會算賬,幫著母親打理著許多賬本。
沒聽說木姨擅長什麼,但應該是擅長紅的,木姨的母親現在就在技堂里當高級的刺繡師傅。
再就是思姨了,這可是中諸葛……哦,還有養生堂,那里面是……” 說著說著,迎上郡主若有所思的表,詹權忽然打了一個激靈,很有求生地說:“母親有一次說過,鄉下地方從沒有納妾的,所以并不喜歡妾這種存在。
但家里有了妾卻不是妾自己的錯,而是男人們的錯,故而母親并不拿金姨們當妾看。”
詹權直白地表明心意說自己此生肯定不會納妾,他哪好意思說! 就這麼晦地表達一下。
郡主道:“世不由人嘛,我心里有數。”
宋太祖趙匡胤曾言:“宰相須用讀書人。”簡單的說,這是寒門學子官至宰相的故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到古代,家中一窮二白!不怕,運用21世紀的知識,隨便搞點發明創造,改善家中生活!一不留神富甲一方,漂亮老婆天天催著納妾,小日子不要太幸福!蠻族入侵,那就組建騎兵,制造火炮,打他丫的!影響我平靜的生活,敵寇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