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三日,貢院門前出了覆試名單,洪字六號和辰字十二號赫然在榜。十四日,一百名參加覆試的考生按時來到,搜檢,號,封門,發卷,開始作答后,不時有人巡視,較正試嚴格了幾分。
覆試沒有經和墨義,僅考一策一詩,策論為《重農論》,詩名《山景》,五言“雨”韻,量雖難度明顯加大了,策論從修養變為議論時事政策,解決實際問題;詩也有了限韻要求。
寫詩對江安義來說是小菜,翻出一首“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人”抄上,從剛開始的忐忑不安到現在的心安理得,江安義喜歡上了“文抄公”的覺。
《重農論》是道策論老題,老題易寫但想出彩不易,江安義暗自竊喜,這道策論自己剛好請教過余師,從余師那里得到不提示:民以食為天,農業生產關系到國家的穩定、經濟的繁榮,饉之憂是歷代統治者高度關注的問題;朝庭每年都下達《勸農詔》,春耕時分皇帝會到籍田耕種,朝庭把勸課農桑的好壞作為考核員的依據,通過減賦、免徭役來鼓勵生產。這些道理是文章應有之義,大家都會從這些方面落筆。
余師講過,現今土地兼并十分嚴重,數人占據著近半的田地,以自家為例,十畝良田,正常年份畝產稻谷約一石二斗,一分為稅,四分為租,一分為種,所剩不過四石,換雜糧,雜以野菜,勉強能糊口。那些無田可耕的百姓,租種農田更為不堪,一旦遭遇災害,只能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土地兼并,是農業問題的本所在。
但這個話題過于敏,聽余師言語之中流,他之所以回鄉探親大半年,就是因為上了道《請重量天下土地疏》,為世家所忌,不得不自請還鄉,遠離風波。余師都無能為力的事,江安義當然不會,如被卷其中,怕連渣都找不到。
迅速地將余師講過的容歸攏了下,挑可說的擬定腹稿:先寫農之重要,再寫助農、護農、興農之策,最后結尾強調農興則國富。重農在于護農、助農,才能興農,護農在輕稅薄役,使其得時,鼓勵墾荒,使耕者有其田;助農則多,府可以選育良種發放給農人,可以租耕牛、鐵犁,可以興修水渠,防洪抗旱,與農生息,興農自然有。
想好之后,江安義提筆開篇,“民以食為天,農之輕重可知矣”;再到“鐵,民之大用也。用便利,則用力而得作多,農夫樂事勸功。用不,則田疇荒,谷不”;三寫“興水利,防洪旱,得天時地利而促人和”;最后結尾曰:“故食者民之本,稼穡者民之務也。二者修,則國富而民安也。”
文章一氣呵,江安義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自覺文如行云流水,覺良好。拉鈴,卷,出了貢院,時間還早,卻意外地發現郭懷理在門口等他。
郭懷理耷拉著臉,覺渾的都要往下沉,江安義也不敢問他考得如何。默默地走了一段,郭懷理沉聲道:“策問倒是舊時做過,馬訓導曾改過,依樣搬了上去,應該能應付。關鍵是詩,你寫給我的那兩首都不對題,只得胡謅了幾句上去,大失我‘郭桂花’的風采。唉,小江,你怎麼也這麼早出來了,不要,以你的才華,即使這次不中下次一定行。”
郭懷理低著頭,眉頭皺著,自說自話地安著江安義。江安義心頭一熱,這個郭胖子自己考的不好還想著安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朋友。見胖子心不好,江安義有意逗他開心,笑道:“考完了事,不去多想,咱哥倆找個地方吃一頓,我請客。”
一聽吃東西,郭懷理的臉立時由轉晴,拉著江安義往南走,道:“前面胡同里有家小店,炒羊做得又又鮮,我爹帶我吃過一次,保管你吃了也說好。”
第二天,協一堂正在閱卷,刺史馮紹鈞帶著兩名隨從走了進來,徑自來到鄧山長邊,問道:“鄧兄,‘人閑桂花落’和‘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卷子可曾評閱過了。"
“尚未”,鄧浩南人挑出洪字六號和辰字十二號,送在馮刺史面前。
卷子封著,先撕開洪字六號,馮刺史邊看邊皺眉,看完策論又讀詩作,搖頭嘆道:“平平,大失吾所,詩作與‘人閑桂花落’比相差甚遠。”
展開辰字十二號的試卷,見字眉頭先展,贊一聲:“好字。”先讀《重農論》,見首句“民以食為天,農之輕重可知矣”,不眼前一亮,再贊道:“開章明義,出句不凡。”
往下看,馮刺史連連點頭,忍不住又贊道:“好文。”
鄧浩南放下筆,笑道:“改了一上午,有些頭昏眼花。好文有好酒,馮兄不妨讀來聽聽,讓大家解解乏。”
“民以食為天,……”馮刺兄醇厚的嗓音在協一堂響起,評卷的眾人都放下筆傾聽,待結句“故食者民之本,稼穡者民之務也。二者修,則國富而民安也”念完,眾人無不鼓掌喝彩。
鄧浩南點頭道:“確是好文。此策用辭嚴謹,言之有,切中要害,鼓勵墾荒、選育良種、興建水利、改進械之策皆為良方,馮兄牧守德州,不妨一試。”
“此論言之鑿鑿,老夫讀之亦益,有些事項確可依此策行事。”馮刺史手黑須,心有戚戚焉。
“此子的詩怎麼樣?馮兄一并讀來聽聽。”
馮刺史將江安義的詩作拿在手中,未曾開口眼前一亮,默誦再三,嘆道:“此子之詩,有清靈之氣,讀之有如觀畫啊。妙哉妙哉!沒想到此次院試出了個詩家。”
鄧浩南連連頓足催促道:“馮兄,馮刺史,奇文共欣賞,快讀啊。”
馮刺史莞爾,高聲誦道:“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人”,協一堂“貓”之聲響一片。
鄧浩南手捻胡須,微閉雙目,搖頭晃腦地品味,贊嘆道:“山中景躍然紙上,彩斑斕有如畫卷,老夫最‘空翠人’這句,讓老夫想起兒時被竹的景。唉,轉瞬三十年逝去,竹林尚青,老夫卻須發半白,老矣。”
鄧山長被詩勾起回憶,言語之中不勝唏噓,馮刺史連忙安道:“夫子云‘逝者如斯夫’,君子當自強不息,鄧兄為澤昌書院山長,育人無數名重儒林,何必做白頭之嘆。”
“此詩一出,誰與爭鋒,鄧兄,就以此子為案首如何?”
“理當如此。”鄧浩南點頭同意。評判不到一半,案首就被定下。
“待老夫看看此子為誰?”馮紹鈞為多年,城府深重,居然被詩勾得有些急切起來,打開彌封,瞇著眼念道:“江安義,新齊縣人,我記得余知節余大人也是新齊縣人,這新齊縣后繼有人啊。”
順手打開郭懷理的彌封,笑道:“居然也是新齊縣人,沒想到小小新齊縣文風鼎盛啊。罷了,念在‘人閑桂花落’的面子上,就取在乙榜之末,此次新齊縣一頭一尾包圓了,也算是一場佳話。哈哈哈。”
十八日,天剛蒙蒙亮,貢院門前就出現了著長衫的影,三五一群,舉止斯文,談笑風聲,不時瞅向貢院閉大門的目暴出他們的張。江安義和郭懷理趕到貢院已是辰時中,初升的朝照在貢院門前,新刷得墻雪白一片,在下亮得晃眼。
一些機靈的商販賣著早點和瓜果,郭懷理買了包瓜子和江安義在樹蔭下嗑著,一邊吃一邊念叨著各路神仙的名字,祈求保佑。江安義翻了翻白眼,暗道這才是真正的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來了,來了”,巳時時分貢院的門打開,兩名小吏拿著紅的榜單在兩列兵丁的護衛下走了出來,人群頓時簇擁過去,七八舌地詢問著,有急的彎下腰想先睹為快。兩名小吏手腳麻利,紅的榜單很快好,照在上面,每個名字都熠熠生輝。
榜單下早被圍得水泄不通,不時有“我中了”之類的狂喜呼聲傳來,也有踉蹌出人群,滿懷失落的影。
“江安義,案首是江安義”、“誰是江安義,來沒來,讓大伙看看”,人群一陣喧鬧。
“小江,像是喊你的名字,莫非你中了?趕的,看看去。”郭懷理將手中的瓜子一拋,拉著江安義向榜單跑去。
榜單最上方,赫然寫著“甲等第一名 新齊縣江安義”,看到自己的名字,江安義一時癡了。歡喜、激、輕松、辛酸,百味雜陳,一下子洶涌而來,定格眼角的淚滴和角搐的笑容。
“我中了,我中了。”郭懷理搖晃著江安義的肩膀,將他從迷醉中搖清醒過來。郭胖子激得像個皮球快要蹦起來,順著郭懷理的手指方向,榜單的末尾正是郭懷理的名字。
胖臉脹得通紅,郭懷理地拽住江安義,嘶聲嚷著:“喝酒去,喝酒去。”
“回家總算跟爹娘有個待了,”郭懷理吐出一口酒氣,笑道:“我自知不是讀書的料,看見書就犯困,可是我爹說生意人人欺負,家里要出個讀書人撐門面。我在家最小,爹娘慣,又懶又吃不住苦,我娘心痛我,便說讓我去讀書,可娘哪知道讀書的苦,先生的竹板打在手上鉆心的疼啊……”
聽著郭懷理的絮叨,江安義想起孤燈寒夜,爹一邊咳嗽一邊給自己講解著經義;十二歲的年從縣城借書回家,腳一,跌倒在泥水中,一冰寒;雨雪飄飛,娘在焦急地在竹籬門前眺,飛雪染白了頭發;小弟替人幫傭,回來時滿面淚痕……
只覺鼻子發酸眼窩發熱,滿滿地斟上一杯酒,江安義一飲而盡。辛辣的滋味在肺腑中激,洗滌著中郁積的,這杯酒,為了自己,為了父親,為了家人,為了江家,也為了天下所有心懷夢想苦讀的讀書人。
這一日,文平府中不知有多人酩酊大醉?歡欣、苦盡在一杯酒中。
楊洋、李一桐、蔣璐霞主演軍旅題材電視劇《特戰榮耀》原著小說!中國軍事文學領軍人物、《戰狼》編劇紛舞妖姬,繼《戰狼》後再寫特種兵鉅作,書影聯動,為讀者奉上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寫透一群不知道死亡和畏懼為何物的超級敢死隊,打造新特種兵形象,創造出屬於中國的“兵長”!首部換代衝突、信息化轉型、鬼才大兵的特種兵大作!兄弟情滿分,衝突值滿分,愛情也不浮於表面!女性角色不再是花瓶!有撕逼,不狗血,有動作,不套路!內容簡介:全套小說講述了燕破岳從一名技能突出,卻與集體格格不入的“兵王”,在嚴酷環境與艱鉅任務的捶打之下,逐漸融入群體,與軍中工程師艾千雪、女兵王郭笑笑、戰友蕭雲傑等並肩作戰共同成長,最終成長為優秀武警特戰隊員的熱血軍旅故事。第四部:“始皇特戰隊”肩扛普通人無法知道的巨大責任,潛伏在黑暗裡,時時刻刻等待出擊。他們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扛過了驚人的淘汰率,能在“始皇”活下來的人,都是國家手裡最為鋒利的劍、強大的殺敵利器。在槍砲聲的洗禮中,等待著他們的,是一場棋逢對手、勢均力敵的大決戰!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
《初唐攻略》相逢于亂世,相愛于戰場,相守與盛世,年華雖好,步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