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院試開始。卯時一刻(早五點十五分),貢院的大門打開,六百多名考生排四列接場檢查,解發、袒,連鞋都要下搜上一遍。為防作弊,應試用的筆、墨、紙張、食等皆由考場提供,考生只需空手進場。
唱名、搜檢完畢后,江安義整理好衫,邁步進貢院的大門。天還未大亮,四端高高聳立的角如同巨人般守著這封閉的院落,雙重圍墻上布滿荊棘,難怪貢院被做“棘圍”。江安義心里嘀咕著,沿著正中軸線穿過大門、二門、龍門,這就是貢院的“三龍門”了。
長長的甬道正前方明遠樓高聳,烏沉沉地著森嚴莊重,左右兩旁有不建筑,想是至公堂、協一堂、聯壁堂、守備廳、監試廳及刷印刻字、卷、彌封等地。江安義來不及細看,旁邊的小吏已經低喝著:“還不快找號舍,傻站著干啥。”
江安義趕拿出考引找“辰字十二號”,大道兩旁一排排整齊、低矮的瓦房就是號舍,有衙役舉著燈籠在前面照亮,昏暗的燈映照著墻上墨寫的“辰”字。
號舍高約二米,寬約二米,深僅有一米五,兩端墻壁隔開,上面是瓦頂,地上鋪著青磚,看上去還素潔。無門無窗,上下各搭一塊木板便是桌椅,兩塊木板并排搭便是床,掉木板便可進出,每人一號,對號座。桌板上放著筆紙等,江安義研好墨試了試筆,還算順手,安然落坐,閉目靜心。
辰時(早上七點),開始發卷考試。江安義知道院試分二場,這場正試,考試的容是經、墨義題,一策問一詩,辰時開考、申時收卷(下午五點),十三日公布前百名,這百人才有資格參加覆試,其他人落榜。
江安義并沒有急著下筆,一天時間足夠了。經、墨義題都是悉的,不難;策問《敏于事而慎于言論》,是夫子《論語》中的一句;詩名為《春景》,不限韻,不限,第一場相對容易些。江安義微微一笑,自己念給郭懷理的“人閑桂花落”可以用上,郭胖子算撿個便宜。
不急不忙地將經和墨義做完,江安義的字下過功夫,余知節也稱贊過,這手字落在試卷上拔俊逸,剛勁有力,看上去賞心悅目。卷面整潔很重要,絕不能污了、了,江安義知道每回都有人因污了卷子被黜。
寫春景的詩很多,江安義抄了首“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謄上去,欣賞了一下,這首詩絕對能技全場。
高高地照在號舍對面的墻壁上,江安義在號舍中活了一下手腳,靜下心來思索策問。“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要勤于做事,說話謹慎,這句話與另一句“訥于言而敏于行”相照應,都是讓人說話要謹慎行要敏捷。
夫子之言自然要遵從,但只從夫子之言上闡述,便沒有新意。余師講課時每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讓人耳目一新,那麼“敏于事而慎于言”也不妨從另一面來反論。
打定主意,思路有了著腳點,很快有了立論:敏于事不等于莽撞行事,慎于言不等于不言,關鍵在于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辦事能力,行事高潔志向遠大,立之后便可立言,用言辭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引導后學者。
落筆卷上:“夫子云: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何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盡其所有余也。……故言以忠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慎辭哉!”
六百字一氣呵,江字義放下筆,活活自己酸麻的手腕,看著卷上工整的小楷,心中充滿了就。經過余師的提點,自己的眼、立意、識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篇策論有理有據,自恃進覆試不難。
檢查了數遍,并無犯忌諱的字,此時未時已到,有人開始卷了。江安義拉邊的小鈴,不一會有兩名小吏過來糊名,將考卷放匣中,收走筆墨等,示意江安義可以離開。
貢院外稍等,郭懷理滿面春風地走出來。一見江安義,郭懷理開始“呱呱”個不停,自己哪道題答得妙,策論如何做得好。談到詩作,郭懷理眉飛舞起來,得意地笑道:“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哥哥我就是個有福的,要不然那首‘人閑桂花落’會落到我的手里,單憑這首詩,哥哥也要圍覆試。”
眼珠一轉,郭懷理思量道:“這樣一首好詩,得讓大家都知道才好,揚揚名,將來我就要被人稱做‘郭桂花’了,哈哈哈。小江,你可不能拆我的臺,要不然哥哥可跟你沒完。晚上想吃點啥,哥哥請。”
回到客棧,郭懷平迫不急待地將“人閑桂花落”寫在扇面之上,站在走廊之上,見人便“刷”的一下打開折扇,按在口,旁若無人地念念有詞。
這招很奏效,同客棧中的考生們很快知道了新齊縣考生郭懷平,寫下佳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賞嘆之余,前來結的士子紛沓而至,將客房擾得嘈雜不堪,江安義苦不堪言,郭懷平樂在其中。
郭懷平因詩而喜,貢院中卻正因詩醞釀著一場風暴。
貢院協一堂,澤昌書院的山長鄧浩南帶著二名先生正在張的評卷中。澤昌書院是江南最著名的書院,地仁州,鄧山長和馮刺史馮紹鈞是同窗好友,此次應馮刺史之約來府學講學。為彰顯此次院試的公平,馮刺史特意借了鄧山長這塊金字招牌,讓他帶人評卷。
至公堂,馮刺史和幾個下屬聊著天,等著正試的結果。過窗欞落在他深緋的袍上,在周圍或青或綠的陪襯下,如同一朵鮮花在綠葉叢中。馮刺史顯然很這種氛圍,在眾人的阿諛聲中顧盼自雄,白皙的胖臉上閃著油。
鄧浩南走了進來,馮刺史站起,笑道:“辛苦鄧兄了,可是結果出來了?”
“嗯。”鄧浩南材矮小,著原的葛布衫越發顯得干瘦,在座的諸人誰也不敢小覷此公,紛紛起相迎。此公是士林中的聲譽如日中天,馮刺史拍馬都趕不上,更何況此公上還有著五品的朝議大夫散銜,說起來階還在眾人之上。
鄧浩南平靜地與眾人見禮,將手中的名冊于馮刺史,開口道:“評卷已經結束,名冊按先后排列。貴州文風鼎盛,特別是詩才倍出,這次正試有三首詩讓人拍案絕,與諸位大人共賞之。”
馮刺史興致盎然,連聲說好。鄧浩南將“春山一路鳥空啼”、“人閑桂花落”及“野渡無人舟自橫”三首念了出來,至公堂一片好聲。
教授程子野捊須笑道:“自大人就任刺史以來,大力獎掖詩文,今日之盛大人實在功不可沒,德州有大人,實是眾生之幸。”眾人心領神會,一通馬屁拍得馮刺史眉開眼笑。
鄧浩南輕咳一聲,打斷諸人道:“只是有一事老夫甚覺奇怪,‘鳥空啼’一詩在此次應試卷中居然出現九次之多,雖然略有改,但是同一首無疑,我已經在名冊上將相同之人標記。老夫寡聞,不知此詩是哪位大才之作?”
“喔,竟有此事,”正須得意的馮刺史一愣,品味道:“此詩文彩斐然,意味深長,如是舊作我應有所聽聞,莫非近日所做?”
在坐諸人皆搖頭,錄事參軍劉子才猛然記起,前兩日兒子提及的昆華山上年做了首“春山一路鳥空啼”,看來是此詩流傳開被諸生抄錄。
劉子才站起拱手稟道:“大人,兩日前犬子在昆華山上與人以詩會友,好像這首詩是一個年人當時所作,是否原作就不清楚。”
馮刺史調侃道:“子才兄,令郎又在以詩會友了,不知掙了多銀子,怎麼不請老夫喝上一杯。”
眾人都知道劉逸興常借著以詩會友的名義騙酒錢,不哈哈大笑。
雖是雅事,但州府的同僚常拿此事與劉子才打趣,劉子才老臉一紅,道:“犬子荒唐,下回去一定教訓于他。”
馮刺史擺擺手道:“無妨,令郎行事還是很有分寸,老夫只是奇怪老劉你生耿直不茍玩笑,怎麼生出這樣一個詼諧的兒子來?”
眾人又是一通大笑,劉子才越發老臉紅,心中暗恨,回去定要將那畜生足幾日。
等笑聲止歇,馮刺史隨手翻看著名錄,沉片刻后,道:“既是雷同,不用說是抄襲,一律不取。”
鄧浩南驚問道:“如此一來,豈不將原作者也摒棄在外?”
馮刺史胖大的軀往圈椅上一靠,帶著幾分悠然地口吻道:“我觀‘鳥空啼’一詩以景寫,中悲意十足,應是歷經滄桑之人所做,不像是年人的心思,昆華山上做此詩的年人八不是原作者,此其一。”
“其二,如果是這年人所做,那此人必定詩才出眾,豈會用一首舊作來搪塞考試,諸卷中尚有‘人閑桂花落’和‘野渡無人舟自橫’兩首佳作,想必有一首是其所做。”
“再者,九人同賦‘鳥空啼’,此九人品可想而知,既然他們喜歡‘鳥空啼’,本府就讓他們空歡喜一場。”
眾皆嘆服。
注:大鄭府學設教授一人(正七品),訓導四人(正八品);縣學教諭一人(從八品),訓導二人(正九品)。
轉生開局就是親王世子,俗稱小王爺 大康國朝安穩,四海清平,商業發達,皇帝大伯又是出了名的寬厚待人 我以為我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巔峰,可以一直飛,一直爽,不斷飛,不斷爽…… 結果現實卻和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世間最殘忍的一幕,就這麼展現在了我的面前…… 我本想當一條與世無爭的快樂鹹魚,可你們為什麼偏偏不讓我如願呢?
穿越大唐貞觀年的李恪,本想憑著自己傳銷講師的能力,洗腦一幫忠實班底,茍著當個不起眼的小王爺。 誰知道穿越八年後,卻發現自己還帶來了一整個國家戰略儲備倉庫。 於是李恪徹底放飛了自我,要當就得當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逍遙王爺! 先整個報紙,刷刷名聲。 再整個煉鐵廠,掌控大唐鋼鐵煉製,從世家手裏搶搶錢。 接著為天下工匠和府兵謀個福利,團結一切可團結之人。 當長孫老陰人想要針對李恪的時候,卻發現,除了朝堂之上,外麵已經都是李恪了。 等李恪搞定一切,可以徹底逍遙的時候。 李世民:“恪兒啊,朕已經封你當太子了。” 李恪:“……”別啊,那個皇帝,狗都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