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變臣 第十章 昆華祈愿

《變臣》 第十章 昆華祈愿

春意正濃,初升的太將溫暖的灑滿小院,在滿山的青翠映襯下,江家小院顯得分外干凈素雅。

四月初二,今天是江安義起程赴考的日子,江黃氏早早收拾妥當,帶著一家人在江知厚的牌位上過了香,兒行千里母擔憂,雖然已經叮囑過多次,免不了再絮叨一次。

竹籬外響起馬嘶聲,一個豪的大嗓門響起:“安義,我來了。”

妍兒笑著奔出門,喊道:“郭大胖來了。”

竹籬門外馬車前站著個胖子,圓圓的臉蛋、細長的眉眼,上淡淡的兩撇八字胡,長衫被肚子頂得隆起,正是一團和氣郭懷理。

見到妍兒飛跑過來,郭懷理艱難地蹲下子,一把抱起妍兒,笑道:“小妍兒越來越漂亮了,想不想胖哥哥。”從懷中掏出包果脯塞到妍兒手中。

江黃氏帶著江安義、江安勇迎出來,郭懷理放下妍兒,躬笑道:“見過嬸娘,安義、小勇好。”

“多謝郭公子專程前來接義兒,路上還請郭公子多多照應……”

“嬸娘放心”,不待江黃氏說完,郭懷理忙道:“你就在家等好消息吧,時間不早了,我們該走了。”郭懷理來時聽了一耳朵嘮叨,見江黃氏又準備開始,急忙一拉江安義,轉向馬車而去。

江安義拜別母親,在家人的相送下上了馬車,鞭聲一響,車“軋軋”,向著德州文平府而來。新齊縣距文平府有二百里之遙,一路之上有道相連,路上行人不絕,不時有裝飾華的豪車絕塵來去,著黑勁裝的護衛騎著馬護衛著長長的商隊,道路兩旁農田中有人在勞作。

江安義的目從那些彎著腰,腳上沾滿泥漿的影上掠過,如果不能考取秀才,自己可能就要像他們一樣在田間勞作了,自己本是農家子弟,對務農并無反,但想到十年寒窗,家人為之付出更多,如果要回到起點,一切努力東流,實在是不甘。江安義暗中握拳,敗在此一考,愿蒼天不負苦人家。

Advertisement

………………

文平府如同一只蹲伏的巨,長長的城墻像手臂向遠方,城樓之上箭樓高聳,角樓森嚴,旗幟飄舞,一隊隊著盔甲的士兵往來巡邏,著州城的威嚴氣象。

“坐穩了”,老王一聲吆喝,江安義眼前一黑,馬車駛進了文平府的南城門,待重現明時,喧鬧的文平府呈現在眼前:店鋪林立,市招高懸;攤鋪兩旁陣列,南北貨琳瑯滿目;人流熙熙攘攘,騎馬的,坐轎的,有挑擔的,運貨的,閑逛的……

目不暇接之際,馬車在一座客棧前停下,有伙計上前招呼,江安義下了馬車,見客棧懸著塊匾:連升客棧。老王對著郭懷理道:“爺,這家店還算干凈,貢院就在前面不遠,就在這住下吧。”

客棧里出出進進都是讀書人打扮,郭懷理笑著對江安義道:“還算來得早,再過兩天這一帶別想找到住的地方。”想想也是,德州有四十七個縣,參加院試的人估計有沒有一千也有八百,為了方便,大家肯定首選貢院旁的客棧,看這家客棧的名字“連升客棧”,肯定是為了討趕考士子的口彩。

第二天,到府衙報上履歷、保狀等,貢院在文平府的東南,太守衙門在城正中。有老王照應,考引(即準考證)很快發了下來,郭懷理是洪字六號,江安義是辰字十二號。考號依照《千字文》排列,“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即第一列號舍第一個位置就是“天字第一號”,郭懷理的號舍是第七排第六個。

離考試還有幾天,街上到可以看到書生打扮的人,客棧中的考生不是埋頭苦讀就是湊在一起論文議策,“之乎者也”聲不絕于耳,整座客棧酸氣沖天。

Advertisement

郭懷理是個頑主,在店里一刻也呆不住。上次有郭掌柜陪著,放肆不得,這次老哥自己能做主,又帶足了銀兩,哪肯委屈了自己。天一亮,就拉著江安義去游山玩水,觀名勝。

江學義想和別的考生會會文,剛有點遲疑,郭懷理一瞪眼,道:“小江,你可不要學那些臨時抱佛腳的人,平時不努力靠這幾天能讀出花來。不如陪我一起開心下,這心一舒暢,考試自然就順暢了。走走走,不走哥哥可生氣了。”

江安義無奈,看在朋友的分上自己只得陪著,轉念想想,郭胖子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何況還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就當舍命陪君子吧。

晚上,醉秋軒,酒足飯飽。江安義對滿流油的郭懷理道:“郭哥,再過兩天就要進考場了,明天咱們歇一天?看看書?”

郭懷理往椅背上一靠,手肚皮打了個飽膈,調侃道:“這一整天看你眉頭皺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怎麼欺負你呢,可憐哥哥我掏錢供你吃供你玩還沒落個好。”

見江安義有些生氣,郭懷理連忙正道:“明天有正事。咱們雖然不能學別人臨時抱佛腳,但一定要去老君觀里燒燒香。昆華山老君觀,香火特別靈,明天一起去燒香,求三清爺爺保佑咱倆高中。”

九州信道,前朝大魏國崇道過度,耗費了國家巨額財力至使民生凋敝,佛二百多年前從西而來,到本土道教的制,信眾并不多。大鄭開國皇帝利用佛教傳播,取魏而代,吸取前朝教訓,在引佛抑道的同時,又讓佛道互相牽制,當前大鄭國佛道并重。從信眾分布的況來看,北佛南道,德州地元華江以南,民眾信奉道教更多一些。

Advertisement

昆華山,山勢雄偉,山間飛流深澗,道旁古松參天,鳥鳴清幽,兩旁花開燦爛,景。沿石階而上,一路人流熙攘,半數倒是長衫裝扮,看來人同此心,臨考前求神仙保佑,得中秀才。

老君觀在半山腰叢林掩映中出飛檐,正殿為三清殿,檐柱上黑底金字一副對聯“萬道祥歸紫府,千條瑞氣貫黃庭”。江安義被人流簇擁進了殿,殿中供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鄉隨俗,上香祈告,想起期待的家人,江安義誠心叩首,默默祈愿。

從人群中出了觀,郭懷理抹了一把頭上的油汗,掏出江安義送的折扇,用力地扇著,嘆道:“這香火可真夠盛的,三清爺爺這幾日要忙不過來,帶契著滿山的道士個個紅滿面,看上去跟財神爺的臉差不多,呵呵呵。”

昆華山是名勝,來了自然要觀賞一下風景。四月的天,太正照,郭懷理胖,一會就走出一汗來,看到前面有座涼亭,郭懷理加快腳步,要歇歇。

已有十數人在高談闊論,兩人靠在亭外的山石上閑聊,搖著折扇觀賞著山景。山泉從亭對面石壁上直瀉而下,落深澗中,四周蒼松翠柏,山風徐來,松濤陣陣,涼爽恬意。

江安義在家中做了幾把折扇,除了送給余知節十把外,帶了六把在邊,送了郭懷理兩把。人無我有,郭懷理很喜歡,特別是見有人注目手中的扇子,越發的人來瘋,手中折扇一會開,一會合,一會搖,一會停,極盡炫耀之能事,著驚異的目

郭懷理笑著低語道:“小江,這折扇難為你是怎麼想出來的,輕巧方便還惹眼,你看那幫小子眼睛都快鼓出來了。要不開個折扇店吧,哥哥湊份子合伙,這麼攢錢的生意從我手邊溜過,讓我爹知道了非跟我斷絕父子關系不可。小江,你可憐可憐哥哥吧。”

Advertisement

郭懷理嘻笑著耍寶,越說越興,手中的折扇恨不能搖風車,江安義唯有苦笑以應。

山道上來了伙人,幾名壯漢在前面撥開人群開道,山路本不寬,僅夠二三人并行,越顯擁堵。這群人的臉上就差上權貴的標簽,行人只得忍氣吞聲避在道旁,怒目而視。

看到涼亭,有個小子快走幾步,沖著亭嚷道:“各位,皎南縣李縣令的二公子來了,各位,讓二公子歇歇腳。”

先是一靜,接著一個聲音譏道:“縣令公子,好大的威風,不過這里不是皎南縣,跑到咱們文平府發什麼威風?”

“大膽,你是什麼人?”那人想是狐假虎威慣了,瞪著眼睛喝問道。

一個瘦小形昂然站起,大聲回應道:“錄事參軍之子劉逸興,問候你家李二公子。”那小子見撞了石板,一脖,不敢開腔了。

為首的是位銀衫公子聽到亭中的訕笑,面不變,來到亭邊風度翩翩地向著劉逸興行禮道:“家人無知,得罪劉公子,李亦峰陪禮了。”

“不敢當,只要李二公子不發虎狼之威,趕咱們出亭就行了。”話語之中“二”字有意無意地拖長,嘲諷之意十足。人群發出一陣哄笑,郭懷理在旁邊看熱鬧,搖著扇子笑得特別大聲,那位李公子的笑臉逐漸沉了下來。

皎南縣是中等縣,縣令的階是正七品上,錄事參軍階僅為從八品上,差著四階,但錄事參軍是州,掌總錄眾曹文簿,有舉彈善惡之責,恰巧有監督州、縣員的職責,李亦峰怕給父親惹麻煩,才想寧事息人,不料這個劉逸興居然這麼不給面子。

亭中有圓之人,起打圓場,笑著對李亦峰道:“我等正以詩會友,李公子家學淵源,不妨指教一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