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

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

自不說秦瑱那邊定計取城,陳蘭自當塗之後,便每日令人外出探知敵

因他知劉備頗有用兵之能,又兼負重任,不敢懈怠。

可每日不見敵軍作,心下越發慌

又兼現在袁軍大勢如此,他也對前景一片迷茫,每日哀嘆不止。

麾下衆將校見之,皆不知緣故,唯有一同鄉,也是廬江人士,喚作許陀,與之有故,見其模樣,不由問道:

“我見將軍每日哀嘆,不知何故?”

陳蘭聞此,搖頭嘆氣:

“便是說來你也不知,因嘆主公無故稱帝,卻惹諸多禍患!”

“今聞曹起兵八萬,敗我軍於汝南。”

“如今劉備等人又率衆犯境,如此下去,屬實不知我等前路何在!”

算起來,他並非袁舊將,是因袁奪取揚州,方纔前來投靠。

他來投靠之時,袁正是如日中天,又有孫策四征戰,當真有明主之資。

他投麾下,自是爲了奔一個好前程。

可不想這才幾年時間,袁稱帝,頓時引來了羣雄齊攻。

他雖無甚智謀,卻也能看出袁大廈將傾,不能長久。

現在又領著這點兵馬抵抗劉備,即便功也得不到什麼獎賞,若是失敗,那就是首兩地。

這種況,很難讓他沒點小心思。

可他一說完,許陀便上前低聲道:

“將軍莫以小人卑鄙,小人也知些俗理。”

“常言道:‘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即是袁不能輔佐,不如另尋他路!”

“我等從廬江隨將軍而來,皆以將軍唯命是從,將軍豈無此意?”

陳蘭一聽,頓時眼睛一瞇道:

Advertisement

“汝此言是勸我降了劉備?”

那許陀聞言,便是咧一笑道:

“劉備何人?不過一郡國之地,難大事,要降也當降曹公!”

“不過曹公遠在汝南,實難與之。”

“即是大事未定,不妨先了袁,自己做主,待來日大局定下,再行決定進退之路。”

陳蘭聽得這話,不由暗自思慮了起來。

許陀這話有道理,雖說袁要完蛋了,但降劉備是不可能的。

畢竟劉備自己都朝不保夕,他有兵馬部曲,怎麼可能跟著劉備混!

現在既然袁不行了,他不如自己單幹。

若是有機會,就招兵買馬,稱霸一方,若沒機會,來日看誰能投,再投也不遲。

思來想去,陳蘭心中憂慮頓消,起道:

“此事待返回壽春之後再議!”

他想著,自己一個人幹這事不保險,索回到壽春,拉上同鄉雷簿一道反了袁

許陀見此,心知陳蘭已經心,便不再勸。

不料二人剛談完此事,便見哨騎來報道:

“將軍,大事不好了,我軍今日探查劉備軍營,發現敵軍已經撤營而去!”

“劉備撤營而去?”

陳蘭聞言,頓時大驚道:

“劉備去了何!”

那哨騎搖了搖頭,忙道:

“小人亦是不知,只知昨夜劉備軍還在城外!”

許陀見狀,不由諫言道:

“將軍,或是劉備見取不下當塗,調頭去取其他城池也不定!”

“他們若去,咱們也無需擔憂!”

“哪有這等好事!”

陳蘭一聽,便沉聲道:

“現在劉備進軍於此,要麼西進,要麼南下。”

“無論是取下蔡,還是取西曲,都能探知壽春之狀!”

Advertisement

“若不探清彼等去,咱們返回壽春,必被責難!”

他當即振作起了神,忙下令道:

“速去探明敵軍向,務必知曉敵軍何日離去!”

下完此令,陳蘭一面讓士卒外出探查消息,他親自率領千餘兵馬行出城來,直劉備軍大營,卻見營已然空空如也。

陳蘭畢竟是宿將,經驗富,直接來到劉備軍做飯的土坑邊上,拿手炭火餘燼,又見遠火坑之中炭火還在燃燒。

一見此狀,陳蘭頓時面一白,驚呼道:

“不好,敵軍早有異!”

許陀見之,不由奇道:

“將軍這是何故?”

他一說罷,陳蘭便回怒罵道:

“何不智也,敵軍竈火一面將燃,一面將熄,可見敵軍早已分兵,非是昨日方纔離去!”

竈火對古代將領來說極爲重要,即是判斷敵軍數量的關鍵,你也能通過敵軍留下的竈火,判斷敵軍向。

現在劉備軍一部分竈有火,說明昨晚上這部分兵馬在。

可那些沒火的竈,卻預示著劉備軍一部分兵馬早已經離開了營帳。

意識到這點之後,陳蘭已是通發涼。

因爲劉備軍這一部兵馬可能是去奇襲下蔡,也可能是知道他們正在遷都,悄悄跟著去了!

要是奇襲下蔡那還好,若是去了壽春,那問題就大了!

他能不能出去先不說,就他返回壽春,也不得人頭落地!

即便他現在離去,就按袁格,他的家小必然難保。

故而在怒罵了一聲之後,他急忙回道:

“速去調集兵馬,若探知敵軍蹤跡,隨我追趕!”

衆將聽著,亦是大驚,急忙回城準備。

結果剛一城,便見探子回報道:

Advertisement

“將軍,大事不好了,我等在外探知,聞說淮河上昨夜似有敵軍西去!”

聽得淮河二字,陳蘭心中大驚,急忙高呼道:

“追擊,隨我追擊!”

淮南水脈縱橫,雖說因爲旱,淮河減流,可水脈卻還是通的。

劉備從淮河去,可直接通過水路奇襲他們的遷都隊伍!

正是怕什麼來什麼,陳蘭此時已經方寸大,急忙率軍一路朝著西方追來。

一路連追半日有餘,不見劉備軍蹤影。

陳蘭正是憂心之時,忽聽一聲疾風響起,便見一支長箭不知從何鑽出,直接殺了他旁親衛。

下一秒,大量箭矢便從林中出。

只聽遠一聲大喝道:

“敵將何往,燕人張翼德在此!”

一聲大喝喊出,數千兵馬便從林鑽出。

陳蘭一見,心神大駭,驚呼道:

“敵軍有埋伏,速退,速退!”

他麾下兵馬陣勢將,剛要回軍,卻見後又有一支兵馬殺出,正是劉備親率兵馬殺來。

林中兩頭堵,陳蘭只得高呼道:

“隨我林!”

他一聲喊罷,便要林,卻見林塵沙揚起,似有無數兵馬,又有弓箭手擊,突出不得。

陳蘭無奈,只得率領兵馬朝著淮河岸邊突進。

一路將行,又見一將追來,正是徐盛在此伏兵,陳蘭一咬牙,上前便戰。

戰不及三合,他只覺手腳發麻,難與其戰,自是虛晃一槍,撥馬而去。

好不容易出戰陣,卻見後只餘數百人,五千兵馬幾近全軍覆沒。

他心想回去整軍,可想到張飛那張黑臉,便是心驚膽,打消了這等念頭。

無奈之下,陳蘭只得率領殘部朝著當塗返回。

Advertisement

這一路上,思慮前事,但覺背後發涼。

敵軍如此作,可見已經探知了壽春之事。

可探知此事卻又不,看似離去,實則又在設伏,當真讓人看得雲裡霧裡,不覺中了敵軍之計。

“但不知何人算計,如此了得?”

他如此說著,只覺前路越發渺茫,以前可未見過劉備軍這麼能打!

現在劉備軍都能這樣,袁拿什麼抵抗這麼多家?

早知這般,他便直接帶著兵馬了袁就罷,搞得現在兵馬也沒了,又當如何去?

шωш¤ ttκǎ n¤ ¢ o

想到此地,他腸子都悔青了,正思慮間,卻見遠行來數十殘部。

看清衆人樣貌,陳蘭便是大驚道:

“爾等怎在此?”

原來這些人正是當塗城守備兵馬,當前之人正是守將。

而他一問出,那守將便大哭道:

“今日將軍離去之後,不及兩個時辰,便有一支人馬返回,說是將軍心憂當塗防備,讓彼等前來協防。”

“末將心說將軍謹慎,定無異,便開門將其迎。”

“不想此軍卻是敵軍假扮,趁勢殺了城,末將等不敵,當塗已陷於敵手!”

陳蘭聽得這話,不由一拍大道:

“大耳賊竟如此狡猾!當真不爲人子!”

不僅設謀敗了他兵馬,還藉此取了城池?

這下可好,他不僅兵沒了,城還沒了,這讓他怎麼守?

而那守城將見陳蘭如此,便知陳蘭必然兵敗,只得問道:

“將軍,這回咱們去哪兒?”

陳蘭聞言,自是沒好氣道:

“還能去哪兒?先返壽春再說!”

有兵馬,他自然能出袁,現在沒了兵馬,難道帶這幾百人上山當賊不

事到如今,他只得率領殘部朝著壽春方向返回。

卻說劉備這邊,陳蘭一去,其麾下兵馬便開始潰逃,劉備久經戰陣,看準機會,便開始勸降。

直接勸降了三千餘人馬,只有千餘人潰散而去。

而他們這一戰,損失不過數百人,自然又是一場大勝。

這邊剛把俘虜收攏好,那邊就傳來了陳到已經攻陷當塗的消息。

劉備一聽,便是大喜道:

“虧得軍師之計,此戰我軍又獲大勝!”

張飛徐盛等人此時也是領軍返回,聞言自是稱讚秦瑱之能。

然則秦瑱只是笑了笑道:

“明公還不得高興,現在當塗陷落,我軍可趁勢奪取上蔡,徹底掌控淮河水脈!”

劉備聞言,自是眼睛一亮,驚喜道:

“軍師還有奪取下蔡之策?”

“之前奪不得,現在卻是能取了!”

秦瑱笑著,上前便在劉備邊耳語了幾句。

劉備聽完,便即笑道:

“一計謀三事,今日方知軍師用兵之妙也!”

當下,他又令人整軍,朝著下蔡方向行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