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

《三國:我轉投劉備,老曹你哭什麼》 74.第74章 袁術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

第74章 袁遷都,張 徐二將顯威

建安二年七月,袁稱帝未滿四月,就遭遇了人生最大危機。

先是曹起兵許昌,一路東進,後至汝南境,兵分兩路。

一路他親自領軍,攻強縣、召陵、徵羌直殺平輿;

另一路以夏侯惇領軍,朝東南方向取西平、吳房,順水而下,自取上蔡。

與演義不同,夏侯惇遠在初平四年就被流矢所傷,瞎了一隻眼睛。

但因爲秦瑱的到來,反倒保住了夏侯惇的眼睛。

故此時夏侯惇並非獨眼龍,也不再是那個運輸大隊長。

就如劉備分兵必以關羽領軍一般,老曹分兵一般都是夏侯惇領軍。

兩軍殺汝南境,袁不得不被防線。

開始時袁還在積極戰,以張勳爲將,率樑綱、李等將分兵汝前去抵

不想卻被郭嘉看到了機會,建議曹讓夏侯淵突襲南頓,截斷張勳後路。

張勳見此,心知南頓一破,汝難以爲繼,自是回軍救援。

可這正中郭嘉之計,他剛一回軍,汝便被奪取,張勳也被急行軍而來的曹擊敗。

兩萬大軍損失過半,大將樑綱被曹仁斬於馬下。

張勳兵敗之後,無奈只得退回平輿城

經此一戰,袁是被打怕了,只得分兵駐守上蔡,一邊防備夏侯惇兵馬,一邊等待曹親臨。

結果還未與曹對峙,便聽一哨騎來報,說是孫策渡江北上正在進攻九江南部諸縣;

呂布從東邊而至,自取鍾離;陳瑀西進,似有進軍廣陵之意;劉備自相縣南下,一路經谷南下,正朝壽春殺來。

聞言大驚,急忙衆文武道:

“今敵軍五路齊攻,我軍腹背敵,如之奈何?”

Advertisement

衆文武聽此,自是驚懼不已。

別看袁的地盤富庶,但實際上沒幾個郡!

尤其是孫策反叛之後,也就廣陵、廬江、九江、汝南四郡而已。

現在曹取汝南,其他三家攻九江,就連陳瑀都在進發廣陵。

算來算去只有廬江還未有戰事!

驚懼之中,楊弘急忙出列道:

“陛下,今水旱其至,淮南食,曹軍東進,又煩兵事,不若遣一上將於此抵,主公渡淮東去,一則堅守壽春,防備那三家兵馬,二則暫避曹鋒芒。”

“待彼兵糧盡,必然生變,我軍可再圖大事!”

聽此,自是一陣意,而原本歷程中這也是袁的選擇。

可此時,袁還未同意,閻象便站出來反駁道:

“陛下,現在曹來勢洶洶,豈能輕退?”

“其以天子詔號令四家攻淮南,便是讓我軍自顧不暇,現在若退,正中敵軍算計!”

爲智謀之士,自能看出郭嘉謀劃。

“爲今之勢,曹來此甚急,定是想要速攻!”

“今夏已至,淮南卻未大雨,旱已顯,我軍缺糧,曹軍定然缺糧!”

“他從許昌出兵八萬之多,押送軍糧都得數萬民夫,如此消耗,對我軍有利,對曹軍無利,只需堅守兩月,秋收一至,曹軍必退!”

“陛下如今親征於此,三軍皆以陛下爲尊。”

“陛下若去,我軍必,曹一旦趁勢進攻,我軍斷難抵擋。”

“若擋不住曹軍,丟了汝南,即便渡淮而去,若曹軍不退,我軍何以爲繼!”

他反駁的理由也很簡單,現在你是天子,又是主帥,你先跑了,誰能穩住大局?

現在淮南大旱,丟了淮南你還有汝南,丟了汝南,淮南又有大旱,人家再追上來,你拿什麼打?

Advertisement

聽之,自是一陣糾結,須沉道:

“可現在呂布等人三路進軍,朕若不回淮南,淮南如何能守?”

“衆臣家小、我軍錢糧皆在壽春,壽春被圍,軍心定然渙散!”

閻象一聽,就知道袁是害怕自己老巢被攻陷,當即拱手道:

“如今四家齊至,沛國又被佔據,壽春之地已前線,不可爲都,可趁敵軍未至,將衆臣家小、皇宮府庫錢財移至新蔡!”

“另發書紀靈,死守壽春,同時調令廬江、廣陵等守軍增援九江,陛下親守平輿!”

“如此兩面堅守,至多兩月,敵軍必退!”

聽得這話,袁也知壽春恐怕守不住,當下便令人發書前往壽春,命令紀靈即刻遷都。

此書一路朝著壽春行來,紀靈得書之後,便招衆人前來商議道:

“今陛下令我等遣人遷都,這府庫之錢糧衆多,一時半刻難以遷走,如今敵軍將至,我分兵半數沿路護衛,不知可否?”

他一說出這話,便見袁渙出列道:

“將軍,我軍城僅有三萬餘兵馬,那劉備、呂布、孫策三路前來,若我軍大軍作,定然逃不過敵軍探查!”

“與其分兵護衛,不如主出擊,孫策尚遠,不足爲慮,只劉備、呂布兩家爲患,可使一將往當塗、一將往陵駐守。”

“調兵馬催民夫夜間運送資,經水路運往新蔡,如此可讓彼等不知我軍作!”

紀靈聞此,自是應允,當即派出陳蘭、雷簿二將各率五千兵馬前去阻攔劉備與呂布。

他則是驅趕城青壯,將宮室之金銀珠寶並上衆臣家眷,趁夜送出城外。

一時間,壽春城犬不寧,又有那等軍士趁機爲非作歹,奪人財貨之事,數不勝數。

Advertisement

而正當袁悄悄遷都之時,劉備也在進軍之中。

卻說當日秦瑱定計之後,劉備便依計行事,一邊派遣自家信使聯絡衆人,一邊整備兵馬。

如此過了許久,徐庶便來報到,說是已經劉闢龔都等人已經接印,另有泰山臧霸回信一封。

劉備細細觀之,只見臧霸信上言辭懇切,言說自己本罪人出,昔日從屬陶謙徵黃巾,由此拜騎都尉。

後因陶謙去世,劉備接任,還未聽從調遣,呂布就已主徐州。

今見呂布難大事,故聚衆爲禍,得劉備書信,心甚喜之,若劉備願取徐州,可爲從屬。

得了此信,劉備心中甚喜,又怕其中有問題,忙招來秦瑱與徐庶問話。

不料秦徐二人一看,皆是言說大喜,秦瑱拿著信便給劉備分析道:

“臧霸其人,昔日率數十人救父而去,以孝烈聞名,後爲賊寇,未必遂其願!”

“今雖雄踞一方,定正名,見明公之信,故有意借我軍之勢謀取一正名。”

“其人佔據泰山諸郡,麾下頗有猛士,來日奪取徐州,可爲我軍助力,明公當好言安,不可壞了臧霸一番好意!”

劉備聞言,自是疑慮頓消,雖忌臧霸賊寇份,卻喜他心向漢室。

隨後便手書一封,特授臧霸泰山校尉一職,以之爲己用。

這邊書信剛發出去沒兩日,那邊曹派人便來催促出兵。

又聞呂布已經出兵,劉備便點起萬餘兵馬,再度以徐庶、關羽等人鎮守沛國。

他親自帶領張飛、橋蕤、陳到、徐盛等將,以秦瑱爲軍師,簡雍、諸葛瑾隨軍。

一路經谷南下,本奪取洨縣、虹縣而後前往鍾離,卻被秦瑱止住道:

Advertisement

“今呂布出兵,必從水路南下,我軍若取鍾離,定與呂布遭遇,不好行事。”

“當由此西進,奪取龍,順流而下奇襲義!”

“義一下,我軍便可以龍爲進軍之基,從水路奪取當塗、下蔡,再謀壽春!”

劉備聞言,欣然從之,遣張飛、徐盛帶領四千兵馬爲先鋒奪取龍

張飛領命之後,帶著新來的小兄弟徐盛一路殺至龍城下,便見龍大門閉。

張飛本前去戰,不想徐盛上前勸道:

“將軍之名顯於中原,守將若聽將軍親至,必不敢與戰!”

“不妨讓末將帶些兵馬前去陣,敵將不知我名,定然輕視。”

“若他敢出城,小將若能敵,便將其擒殺,若不能敵,便詐敗而來,將軍自可揮軍掩殺,奪取城池!”

聽得徐盛之言,張飛自是頗爲驚異,暗道這小子有點東西:

“文向自去,俺便在此等待,若敵他不過,儘管回來,俺來料理敵將!”

徐盛聞言,點了點頭,自是帶著數百兵馬來到城下陣。

城上守將名爲張籍,本是一千人將,見得徐盛兵馬不多,又是一無名之輩,即帶人出城戰。

不想纔出城來,便見徐盛拍馬而出,直接迎了上來。

張籍見狀,倉促接戰,兩將戰不數合,便被徐盛斬於馬下。

張飛見狀,自是又驚又喜,即忙揮軍掩殺,攻了龍

一陷落,張飛思慮秦瑱說要奇襲義,既然自己取了龍,不妨趁熱打鐵,再把義給取了。

不過他現在可不像之前那般莽撞,也怕壞了秦瑱謀劃。

見徐盛頗有謀略,便將其拉來合計。

哪想徐盛也是個求戰心切的,一聽這話,便表示這事能幹,要是將軍怕擔責任,那就我來幹。

張飛一聽就不樂意了,我是主將,你個副將,我還怕擔責?

他把心一橫,直接令徐盛蒐羅周邊船隻,又令士兵伐竹紮了不竹排。

當夜便帶著兵馬順流而下,直接朝著義殺來。

兩地本就相隔不遠,一夜之間便殺到了義城下。

見天將亮,張飛猶豫要不先穩一手,休息一天等晚上再手。

可徐盛見狀,便又對張飛道:

“此箭在弦,不可輕收,天將亮,敵軍必無防備!”

“末將觀此城低矮,可用竹竿攀附上城。”

“將軍自在城下整備兵馬,待末將殺上城去,將軍趁勢攻城,此城可下!”

張飛聽此,亦覺有理,點頭應諾道:

“文向自去挑選士卒,俺去令人拆了竹排,助你上城!”

於是兩人一個挑選士卒,一個拆了竹排做撐桿,又伐來一樹作爲撞木。

才及晨曦之時,徐盛便親自帶著數十人爬上城去。

正如徐盛推斷一般,天剛亮,城士卒都還是蒙的,陡然見得敵軍上城,頓時做一團。

那邊徐盛殺上城後,張飛一面教人繼續爬上城去,一面帶著士兵抱著巨樹猛撞城門。

這義駐軍本就不多,如何擋得住二人猛攻,不到半個時辰,便將義攻破。

張飛見狀,已是越發欣賞徐盛的膽略,急忙人將捷報送與劉備。

他則是繼續和徐盛領軍朝著當塗方向殺去。

那邊劉備正帶著輜重糧草西進,便聽士卒來報,說張飛已取龍

劉備正是欣喜,卻又聽士卒言說張飛和徐盛奪了龍之後,就直接朝著義殺去。

見張飛又自作主張,老劉不由拉著秦瑱嘆氣道:

“還道我那三弟已改其心,不想又違軍令,如之奈何?”

秦瑱見得劉備如此,不由笑道:

“明公勿憂,我軍本就定下奇襲義之策,將軍如此,亦不算違抗軍令!”

“張將軍乃虎將,今又進學,已可大用。”

“再者徐文向亦有勇略,二人如此,必有深意!”

實則自從上次勸學之後,張飛這段時間一直都在潛心研學。

他不相信張飛是違令而去,必是看到了什麼戰機。

再者,張飛即便衝些,徐盛作爲副將也會勸解。

這兩人這麼行事,多半不是來。

而劉備聽著他的話,也按下了心中憂慮,繼續進軍。

不料才行半日,又聽到了張飛已經奪取義的消息。

劉備頓時震驚當場,拿著軍報細細一看,便即笑道:

“軍師所言果然不差,我三弟可堪大用矣!”

“不止三弟,那徐文向亦是一勇略之將,日後定可大用!”

如此笑著,劉備心中已然滿是快意。

不是因爲一日取了兩城,而是因爲他軍中多了兩個大將之才!

張飛本就勇力,如今進學,更添謀略。

徐盛更是前途無量,早晚可以獨擋一面!

秦瑱看著劉備如此,也知老劉正是得意之時,也不多言,直接勸解劉備再度進軍。

劉備點頭應諾,帶著兵馬便朝當塗行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