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穿成科舉文男主的童養媳 第36頁

《穿成科舉文男主的童養媳》 第36頁

攢錢的事不能說,顧筱應付道:“我就進去看看。”

沈大娃推著車,“小叔你還用問,能為了啥,咱家讀書的就你一個。”

沈羲和知道,可就是想問一問。

沈大娃:“過陣子好像是小叔你生日,小姑肯定是想送生辰禮。”

沈家也就給沈羲和沈老爺子過生日,當天吃的比平時好,一年就一回,難怪沈大娃記著。

顧筱本沒那個意思,臉上掛著抹僵笑,“大娃……你現在說了,還有什麼驚喜可言。”

第21章 說謊 未來狀元及第拜宰……

沈大娃想自己記事以來這麼多年,過生日無外乎多吃個蛋,什麼生辰禮,驚喜,那是沒有的。

就是小叔過生辰,也就比他們生辰時吃的更好一點。

在沈大娃看來,送張紙得了,家里又不富裕,那些個中看不中用的,買來也沒用。

還不如割兩斤,大鍋烀上,他還能跟著吃幾口。

平時顧筱就不,小叔生辰,肯定買的更多。

沈大娃比沈羲和還盼著過生辰。

沈羲和搖頭說不要,可心底還是期待的,顧筱送什麼他都喜歡,荷包,香囊,就是山間路邊的一捧花,他也喜歡。

Advertisement

沈羲和不能送太遠,他站在縣城門口,看著顧筱的背影越來越小,直至消失不見。

微暗,沈羲和該回書院了,他想剛剛顧筱要是回頭就好了,一眼就能看見他。

沈二郎他們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去東屋把錢給周氏,總共五十三文,干了幾天,本錢已經賺回來了。

周氏滿意地點點頭,李氏中午帶了三四十文回來,還說餅攤生意越來越好,以后賺的不止這些。

周氏是個容易知足的人,從前家里一天進項也就三四十文,現在多了一倍呢。

“沒事了就讓李氏跟著去,人家肯定比你一個男人做得好。”周氏把錢收好,沈二郎想說李氏月份大了,不好奔波,可看周氏這態度,話到邊又咽了下去。

沈家做飯十年如一日,晚飯還跟平常一樣,吃過晚飯,顧筱回屋點了一會兒油燈,把榻下的紙條拿出來,上面寫了紙料半兩,現存六錢。

顧筱把四錢碎銀子也放進去,在紙條上寫,扇子四錢,現存一兩。

等書修好,就有二兩銀子了,油紙傘興許能賣上五兩銀子,這樣七兩銀子就攢夠了。

Advertisement

紙條記好,顧筱把它塞回榻下,油燈不能一直點著,吹了燈,顧筱就上床躺著了。

這一天累的夠嗆,胳膊酸疼,幸好沈羲和不在,若還睡榻,一晚上別提多憋屈了。

其實若不是沈大娃,顧筱還真不知道沈羲和生辰要到了。

顧筱沒打算送什麼生辰禮,若是沈大娃不說,指定到五月三當天才知道,然后在路邊拔一把野花送沈羲和。

現在知道了,不送又不像話。

送禮也好說,送把扇子,一個時辰就能做好。

打定主意,顧筱就決定送扇子了,竹枝竹葉,扇面上畫墨竹,怎麼也挑不出什麼來。

顧筱解決完心頭一樁大事,很快跌睡夢,可覺沒睡多久,就被驚醒了。

外面天蒙蒙亮,門外有哭罵聲,顧筱反應了好一會兒,才辨出是誰來。

罵人的是周氏,聲音直沖房頂,“我看你是翅膀了!啥都敢想,李氏月份大了,不愿意去不去,讓大丫去?大丫多大,能干啥!”

哭的是李氏,“娘,大丫跟小小同歲,能干不活計……”

周氏更不樂意聽了,“你拿你那閨跟小小比,我看你是豬油蒙了心!卷餅誰想出來的,是小小,家里吃是誰買回來的,那也是小小!大丫能干也沒見往家里帶一文錢。”

Advertisement

“除了哭就是哭,李氏,我丑話放在前面,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老婆子去。

想讓大丫去幫忙,見天看著,以后嫁人了是不是就幫扶婆家去了!”

周氏氣不打一來,這門生意,跟兩個閨都沒過,李氏吃了熊心豹子膽,敢讓大丫幫忙。

李氏眼睛哭的紅腫,大丫依偎在李氏旁,滿臉淚痕。

沈二郎不忍心妻子苦,道:“娘,是我想讓大丫來……您別怪靜淑。”

“你也是個拎不清的!”

顧筱總算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穿好服從屋里出去,“娘,您別生氣,讓大丫去是我提的。”

明明對著沈二郎李氏能罵到天邊子去,對著顧筱一張小臉,周氏啥話也罵不出來,這麼多天,顧筱做啥都是對的,顧筱向著三郎,更向著

顧筱做什麼,那絕對是為三郎為這個家好。

周氏心火消了不,“小小怎麼說。”

顧筱問:“娘,您看縣城大不大?”

周氏就去過幾次,縣城大,逛都逛不完,“是大的。”

“縣城之外還有府城,省城,娘,咱家餅攤就占了一丁點地方。”顧筱比劃了個一點點,然后接著道:“大丫是您親孫,雖說以后要嫁人,可沈家就十幾個人,您就不想以后把餅攤擺到府城省城去?”

Advertisement

“就算大丫以后嫁人了,那也您親孫,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若聰慧,能學兩分手藝,就得夫家敬重,夫家也會敬重您老人家。”

顧筱去拉周氏的手,“都是為了相公,縣城那麼大,我定不會讓他們搶了自家生意。”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