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懸疑推理 青柯一夢(探案) 解謎1

《青柯一夢(探案)》 解謎1

解謎1

宮第十二天,我懷著忐忑的心,來到了儀宮。

三殿下和謝寧軒已經在正殿等待皇後,一面說著:“……私離營地,確定了嗎?”

謝寧軒頷首,表凝重:“嗯,宋璃已經知道了。”

話音剛落,正逢我和郡主進殿,他迎上來關懷的問:“有十足的把握了嗎?不急于一時一刻的。”

我點點頭,下心中起伏,又問:“醫書帶來了嗎?”

謝寧軒拍拍前,側室已傳來聲音,是皇後出來了。走到座坐下,居高臨下的看著我們,臉上沒有笑容,聲音沒有溫度。

皇後側的姑姑遣走所有下人,自己也出去後,皇後便問:“怎麽,這就查清楚了?”

額頭滲出些冷汗,我低頭稟告:“回稟娘娘,民的確查到了一些證據,能夠理清先帝琳妃之死的因果緣由。”

“進宮幾天了?倒是快。莫不是隨意拉扯來誆本宮?”

謝寧軒拱手:“皇後娘娘,羽書并非坑蒙拐騙之輩,素來聰穎細心。宮時日雖然不長,但每日都圍繞著案件,可謂投全部的心思,想來短時間查出真相,并不離奇。”

“是啊娘娘,”郡主也道,“義妹夜裏說夢話都著琳妃的名字,真的是一門心思在破案。娘娘先別質疑,先聽完嘛。”

三殿下剜了妹妹一眼,上前放慢了語氣:“娘娘,此案自靜太妃故後,聖上由微臣與寧軒核查,已有一年。我二人追查了二十八年來或貶謫或恩放出宮的太監、丫鬟、侍衛等合計一千三百八十七人,因此耗時長久,以致耽擱查案。義妹宮雖只有十二天,查到的真相亦是在我們前期一年多的核查基礎上完的,因此,短時間發現真相,并不算突兀。”

Advertisement

皇後輕哼一聲,端坐姿勢毫未變。“你倒是有些能力,瞧這幾個人把你護的。行吧,那就講講看,琳妃到底是怎麽死的。”

“是。”我應了一聲,張的直冒冷汗。餘掃到謝寧軒朝我頷首,這才略略鎮定些,開始了講述。

“琳妃之死,按照時間順序來講,第一個要說的是廢後胡氏。康元二十年七月七日夜,為發政變,廢後胡氏買通琳妃邊的丫鬟冰清,在琳妃與聖上共同用的晚膳酒水裏下了毒,聖上因故離開。琳妃是否喝酒,為廢後胡氏是否為真兇的關鍵。”我頓了頓,“先說結果,琳妃沒有喝。”

皇後靜靜的瞧著我,沒有說話。

我心裏有點發,不自覺瞥向謝寧軒,他的眼中是鼓勵和贊賞。旁邊的三殿下也眨眨眼,示意我大膽的說。

我吞下瘋狂上湧的口水,繼續道,“民有證據兩則。第一,太醫院看門的太監牛公公,在太醫院呆了三十年。先帝時期,他是陪伴太醫宮的太監之一。他向民描述過,琳妃弱,時有氣不足之相,且經常因照顧皇子公主而疲倦不堪,太醫囑咐需靜養。”

說罷,我從懷中掏出一張折疊的宣紙,“這是從太醫院的記錄中抄寫的琳妃藥方,民隨機抄了幾條,時間不等。請娘娘過目。”

我舉著藥方恭敬地低頭,卻不見人來拿。擡頭一看,皇後正看傻子一樣看著我。

哦,對哦,丫鬟都遣出去了,我這是等誰來拿呢?

一旁的謝寧軒看不下去了,手接過方子上前遞給了皇後。轉走來時朝我努,似乎在我別怕。

我再次深吸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不抖。

“娘娘請看,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方子裏均有一味藥材——當歸。衆所周知,當歸忌酒。早期琳妃的藥方中也的確有‘忌酒’的明確醫囑。許是因幾乎每隔幾天就得喝上一副,太醫便逐漸簡化了醫囑用詞,以致‘忌酒’二字出現。但這就代表著,琳妃本很清楚,自己的是不適宜飲酒的。”

Advertisement

皇後總算開了口:“這麽說,當日的晚膳上酒也是因為先帝在。先帝一離開,應該不會單獨小酌?”

“娘娘睿智。”我贊同,又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這次我直接翻到相對頁數遞給了謝寧軒,後者也很配合的上前遞給了皇後。

“除此外,民還有第二個證據,就是娘娘眼前的這本太醫院記錄。”

皇後看了一眼:“廢後胡氏的就診記錄?”

“是,娘娘。您看的那一頁,正是康元二十年七月初五,也就是高嶺之變的前兩天。廢後胡氏患了頭風。”

賢太嬪曾說過,廢後胡氏在位期間,每每有小疾總會命令妃嬪夜晚侍疾,且都是臨時通知,不得不去。

“您看這記錄,直到七月初七早上,還有太醫的問診,說明這場頭風持續了兩天還沒好。也即,當晚,對于後宮妃嬪來說,都會認為隨時可能被去侍疾。而胡氏飲酒骨痛,後發展為討厭酒氣,還罰過帶著酒氣到宮中問安的妃嬪。琳妃一向謹小慎微,就更不可能喝酒,明知故犯怒胡氏了。”

“這麽說是有些道理。還有其他證據嗎?”皇後問。

“其實還有第三個證據,不過應當與接下來淑妃的毒湯結合一起講,還請娘娘允民先不說。”

皇後沒有第一時間應允,嚇得我額頭又開始冒汗。好在,一陣寂靜之後,皇後讓我細說淑妃之謀劃。

“是。”我恭敬地點頭,接著講述,“關于淑妃的毒湯,先說結論,民認為,它也不是導致琳妃死亡的原因。”

“怎麽講?”

第一,就是琳妃脾胃弱,不太可能在立秋後的夜晚喝綠豆湯的推論。

皇後不太信服,我又趕接著往下講:“第二,則是因為當晚的菜。”

Advertisement

太醫院的牛公公在被我們攻破心理防線後,對琳妃的描述其實并不多。并非因為琳妃問診,相反,隔三岔五就會傳太醫。只是每次的病癥、小病和太醫的囑咐都差不多,并沒有格外的記憶點。

所以我只能問起與相關的其他人。從牛公公口中,我得到一條線索——先帝也時有因脾胃不調而傳太醫。

這立刻讓我想起了起居注中也有類似的記錄。太醫的確叮囑先帝吃葷腥、戒油戒辣,可先帝并沒有謹遵醫囑,依舊時不時鬧腹瀉。

這就說明,先帝就好那一口,飲食習慣就是偏鮮辣。

那麽再回頭看起居注中當晚琳妃宮中上的菜,就很有意思了。這一道道不是辣就是葷腥,要麽就是圓子一類不宜消化的食,再加上解暑的綠豆湯,符合誰的味蕾?總不是疲倦弱需要休養的琳妃吧?

何況,太醫院記錄也寫著,琳妃飲食素來清淡。

“所以你認為,當晚的菜以先帝喜好為主,先帝若進食,琳妃自然陪伴。但先帝離開了,琳妃也就沒有吃了?”三殿下見皇後未曾表態,索自己問道。

我還沒有回答,上首的皇後哼了一聲,顯然,這個結論皇後也不服。

我趕搬出第三個證據:“還有就是,當晚拿出來的餐蓋。”

這段時間我在慈寧宮、未央宮皆目睹了無數次宮中用膳的規矩。每道菜上菜前都蓋著蓋子,蓋子拿開後,均要銀針驗毒後方可食用。

這一點我和郡主核實過,不僅是太後、聖上、皇後,這宮裏的所有妃嬪、皇子、公主,吃飯前都有這自開國就立的規矩。這也能理解,誰皇家人命金貴呢?

但這就延申出來一個問題。

朱雀宮外圍侍奉的太監老連頭說過一句話,說他在案發當晚接過冰清遞出來的四個餐蓋後,冰清就走了,按照琳妃的吩咐跟著先帝去皇子居所查看了。且之後,沒有宮人再進過殿中。

Advertisement

可是當晚起居注記錄的很清楚,琳妃的餐食足有八道菜之多,還有一道湯。那麽,蓋子都沒有取完呀,琳妃也沒再人進去銀針驗毒了呀。

從皇宮中默許起居注嬤嬤不在側記錄就可推知,案發那一夜,本也應是個尋常的妃嬪陪侍聖上的夜晚。起居注嬤嬤也照例,在外記錄下八道菜的名字,就走了。

也即,記載沒有問題。而從老連頭近乎于瘋癲的努力回憶來看,他也沒有說謊。

那麽,結論只可能是——琳妃本沒有吃飯。

許是擔心皇子居所最小的皇子,許是記掛還沒痊愈的多榮公主,許是連日沒怎麽好好吃飯也沒胃口。總之,那晚,琳妃本沒有一一掀開餐蓋,靜下來好好吃頓飯。

飯都沒吃,何況一道不對胃口的湯?

“這麽說,琳妃本就沒喝湯,自然也不是死于淑妃的毒湯了?”皇後總結道。

我點點頭,將之前未回答的問題關聯上。“因此民推測,琳妃沒有吃飯,亦不曾空腹飲酒。當晚雖然廢後胡氏和淑妃都下了毒,卻都不是真兇。”

“那你的意思,果然是死于靜太妃之手?”皇後眉頭不易察覺的皺起。

我斟酌著回答:“民認為,靜太妃應該真的下了手,朝琳妃的脖子上掐了。之後二十多年,過的很痛苦,懺悔著,後悔著。但恐怕,也不是兇手。”

郡主沒忍住:“怎麽可能?不是還是誰?都下手了!”

皇後的表也有了些變化,挑了挑眉,出了審視的目

脖子,好在謝寧軒輕咳一聲,給我注了些許能量。

“其實,靜太妃的作為是很難察覺的。按照本人的說辭,是進殿,趁著朱雀宮丫鬟沒陪在琳妃邊,琳妃又躺在床上睡著時,了歪心思下的手。可這裏講不通。”

首先,靜太妃進去時看到了先帝匆匆而去的背影,說明時間尚早,那琳妃怎麽就睡下了?

其次,先帝離開的原因是聽聞皇子病了,琳妃本也要跟著去瞧,先帝才沒允。還是把自己丫鬟派去了。這就說明,琳妃牽掛著皇子,牽掛著先帝。那怎麽又安心睡下,以致竟沒察覺有人進來了呢?

“第三,靜太妃是深宮婦人,養尊優。自己又因失了孩子自此愁思郁結,起居注上也留下了不問診記錄,說明也是個弱不堪的婦人。”

那麽,臨時起意,就靠一雙手掐住一個大活人的脖子,就把人家掐死了?

“邏輯上,的確講不通。”說話的是三殿下,他看向我,表很認真,“我和寧軒也曾對此懷疑過。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琳妃當時也不舒服,一直在照顧多榮公主,也沒怎麽進食與休息,或許也沒有多力氣反抗。靜太妃既然下手了,那一刻,妒火過了理智,心神提著,高度張著,力氣發,也有可能啊。”

的確,神力量引發的腎上腺素,不可小覷。

醫館案中的老管家,不就是靠這個,勒死了年富力強的西元堂東家嗎?

但是,老連頭的回憶,卻把這個可能推翻了。

“連公公說,案發當晚他一直在前院灑掃,看見丫鬟冰清自皇子居所歸來後,進到殿裏抱著琳妃走進了臥房。接著冰清就走出來又一次吩咐他去劈柴,他剛應了扭頭,卻見冰清下階梯沒站穩,險些扭了腳。之後,冰清又出去了。”

這段回憶,其實提供了兩個重要的細節。第一,冰清是抱著琳妃進到臥房的。一個年人,哪怕半夜睡著了,被人從椅子上抱起挪到床上,怎麽會毫無察覺?琳妃素來行事穩妥,又不是欺下人的主兒,但凡有理智,怎麽可能讓丫鬟抱去床上?

“那你的意思是,”謝寧軒瞇了瞇眼,點出了事的關鍵,“當時琳妃已經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