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望余雪 第37頁

《望余雪》 第37頁

而君王四時圍獵,稱為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季節不同,對于狩獵的規矩也不同。

春乃萬復生,繁衍生息的季節,春搜捕獵免其懷孕,已經懷胎的走則不可作為獵殺的對象……

這、這就已經開始皇子間的爾虞我詐了?

老天啊,他還小呢,昨天剛埋完尸,今日又跟著殿下做這種事……

-------------------------------------

暮景桑榆,落日余暉泛著的暖,晚霞掛在天邊,瑰麗絢爛。

金帳前一大片空地之上著各家標志的旗幟,下面堆著不飛禽走,“咚——”的一聲響起,擂鼓收兵,殺伐森冷。

崔錦之卻神為之一振,在和周圍這些老頭聊了整整幾個時辰后,終于結束了!

侍從們已在旗幟間穿梭不停地清點,時不時低頭記錄著什麼。眾人亦紛紛出腦袋,想要瞧清楚這場圍獵的冠軍究竟是誰了。

“哎喲,這穆大人的兒孫真是兇猛威風啊,竟獵得一頭獐子!”

“哪里哪里,王大人家也十分不錯嘛。”

Advertisement

“你們看這二殿下旗下的獵,看來今年的冠軍,非二殿下莫屬了……”

眾人議論紛紛,觀著場地。

此時一位侍從低頭匆匆而來,跪在令和帝的面前,大聲道:“回稟陛下,狩獵之已全部清點。”

令和帝負手而立,語調威嚴沉穩:“念。”

“二皇子獵得灰狼五只,鹿三只,兔子二十二只,紅狐九只——”

祿寺卿高岳之子獵得鷹四只,鹿一只,兔子十只——”

“前鋒參領霍玉山之子獵得……”

……

一聲聲稟告不斷響起,崔錦之越聽越迷茫。

自家崽兒呢,不會是進樹林里春游去了吧?

只聽侍從又道:“四皇子獵得野兔十三只,狐貍八只——”

崔錦之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自己聽錯了,這段時日忙于公務,本來給祁宥定了位武藝師傅,但遲遲沒有領過去見面。

知道,祁宥必定武藝不差,即便他重生了一遭,遠不如年時健,但學過的東西哪里是一朝一夕間就能忘記的。

哪里知道……這臭小子給獵了一大堆小兔子小狐貍回來。

Advertisement

令和帝忍了忍,最終還是轉過頭來看:“崔卿……你給朕教導朕的小四,就教導這個樣子……?”

崔錦之活了兩世,第一次覺到“被請家長點名批評”的滋味,智冠天下的丞相大人也干地答道:“陛下明鑒,臣這個子,怎麼也不像是能教導殿下武藝……”

“待此次行獵結束后,臣必定好好給四皇子請一位武師傅。”

“陛下!這……”一位侍從又匆匆上前,跪了下來,戰戰兢兢道:“陛下……這次獵中,還有一頭懷孕的雌鹿。”

鬧哄哄的校獵場地上頃刻一片死寂,仿佛在此刻,連時間也停滯了。

第二十七章 事發

現下這氣氛倒是異常的尷尬。

行獵開始前,令和帝是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三月春獵,萬至靈,不得傷害胚胎,諸位大臣亦是叩首高聲贊揚皇帝如何仁慈云云,這頂高帽子戴上去不過幾個時辰,便被二皇子祁旭親手取了下來。

一聽到侍從的話,令和帝當即就沉下了臉,祁旭也跪拜下來,抬手拱禮:“父皇,兒臣已參加春獵三年,怎麼會犯這樣的錯,還請父皇明察!”

Advertisement

皇帝仍冷著臉,只揮手讓侍從再去查驗一番,那人看過后回稟:“回陛下,確實是一頭有孕的雌鹿,臣負責清點辨認獵多年,不會有錯。這頭雌鹿后退上的箭矢徽志亦是二皇子的。”

這下證據確鑿,當著眾多員和隨行親眷的面,令和帝若不重罰,惹怒山靈可不好了。

他先是讓隨行的醫去救治這頭雌鹿,又勒令二皇子回宮后去廷尉府領十鞭,才算有了個代。

如今鬧了此事出來,本來應該在晚宴時篝火炙,此時此刻眾人皆沒了心思,令和帝便讓各家整頓行禮,拔寨回京。

可正當世家貴胄都收拾好時,祿寺卿的兒子高天縱還是沒有找到,問了二皇子等一干人,只說昨夜分別后,再沒有見過了。

令和帝派出親衛進林大肆搜查,過了整整半個時辰,才將人蓋著白布從林中抬了出來。

抖著上去掀開白布,只看了一眼,就差點昏死過去,趴在尸首上,哭天搶地地哀嚎起來。

令和帝本想上前看看,籍侍郎連忙攔下了他,低聲道:“高公子被人找到的時候,已被野開腸破肚,咬得面目全非了,陛下還是不看為妙。”

Advertisement

皇帝面不忍,安了幾句高卿,想了想,又冷著臉一聲令下:“前鋒參領!給朕滾出來!”

霍玉山上前出列,穩穩地單膝下跪:“臣在。”

“此次圍獵,隨扈警衛之事皆由你負責,如今出了這麼大的紕,你該當何罪!”

霍玉山仍低著頭,恭謹地答道:“臣萬死。”

躲在世家子弟隊列中的霍晁悄悄打量著自己的親爹背鍋。

爹啊,既然你說了來做殿下的伴讀,要忠心誠懇,事事以他為先,那這個黑鍋,只好委屈一下你了。

出了這樣的事,誰都沒有辦法,令和帝只好命人將尸首帶回京城后好好安葬,再懲治了一番霍玉山,罰了他半年的俸祿。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