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去見他!”李建安要起,被胡大山按住了。
“莫慌!”胡大山道;“我看他的樣子倒也不十分著急,馬上天黑了,你休養要。再說你現在兼國,”萬眾矚目,你出去牽扯更大。”
李建安猶豫片刻;“也好,天黑之后帶他們來見我,一定要保。”
胡大山答應了。
胡大山走后,二狗子幾個給李建安燒了熱水。李建安支撐著洗漱一番,又吃了點東西,天已經黑了。
亥時中,胡大山來了,二狗子幾個出去了。
片刻,在胡一刀帶領下,幾個頭戴大檐帽的男人進帳篷。
李建安站起來,借著燭仔細一看,頭前一位正是楊文岳的師爺汪兆龍。后面四個人李建安也是臉,有一位是楊文岳家丁隊的隊長苗剛。
汪兆龍向李建安拱手笑了,卻不說話,向幾個家丁擺手。
苗剛四人放下禮品盒子,向李建安躬行禮。李建安還禮,胡一刀帶領四人退出帳篷。
李建安向汪兆龍拱手,見他有些形容憔悴,輕聲笑道;“兆龍兄,又見面了,是否別來無恙?”
汪兆龍還禮,神舒展一些,笑道;“還好,算是有驚無險,今日能夠再見,善莫大焉。”
李建安向椅子請手,笑道;“我已恭候多時,請坐下來休息。”
“謝過。”汪兆龍坐下來,發現有茶水,給自己倒了一杯,喝了兩口。
李建安坐下來,輕聲問道;“德州況如何?”
汪兆龍放下茶杯,說道;“說來話長……自大軍北上之后,我與楊公輔佐皇上,殫竭慮,日夜勞。”
“正月十九,江西巡解立敬上
祭文,又與南贛郭都賢同上賀表。”
“此后十余日,湖廣左良玉,福建吳之屏,鄭芝龍都有紅白奏疏上呈。”
“除去兩廣云貴路遠,東南幾省算是歸朝了。”
“二月初二,有信馬來報,江南各地起兵護國,聯軍十萬已經北上兗州。”
“楊公大喜,派出幾路人馬接應。”
“初十日,江南聯軍到達德州城南,我隨楊公出城迎接。”
“江南聯軍營頭頗為雜,有總督馬士英所部五營六千人,史可法所部三營四千人,還有閣老黃道周招募沿途鄉勇組建的“扁擔軍”三千余人,另有余姚舉人黃宗羲變賣家產,組織本鄉青壯“世忠營”,他們以竹槍為武,又“金槍營”,號稱三千,估計有六七百人。”
李建安擺手;“這個黃宗羲,可是那位“忠臣孤子”?”
“不錯,就是那位“生民為主,君為客”,其父乃是東林七君子首義黃尊素。”汪兆龍道;“當年先帝爺鏟除閹黨,黃宗羲上書,而后出庭作證。”
“當時會審,黃宗羲從袖中掏出鐵錐,連刺許顯純十余,而后當眾痛擊崔應元,拔其須歸祭父靈。世人稱其為“姚江黃孝子”,先帝爺嘆稱其為“忠臣孤子”。
李建安連連點頭;“文人武,必有所義,難得黃孝子千里北上。”
汪兆龍又道;“那日我與楊公出城,面見馬
士英與史可法諸位。馬士英當時提出,江南聯軍缺帳篷,希進城避雨。”
“楊公本意應允,屠海隆在旁提醒,這才當面拒絕。”
“馬士英、史可法、黃道周率領一眾文臣武將進城,先拜謁先帝爺,又去面圣。”
“馬士英邀請皇上出城閱兵,皇上非常高興,想要出城。還好被楊公勸阻。”
“馬士英從皇陵帶來幾個小太監,說皇上邊不能沒有近侍,留下五人給皇上使用,楊公只好應了。”
“次日一早,侍衛忽然來報,說是皇上不見了!”
“楊公大駭,即刻下令敲鐘,關閉城門。”
“所幸天日上早,城門未開。”
“楊公讓各將嚴守城門,親自帶隊在城中搜尋,不可得。”
“正在急切,漕幫幫主陳鴻飛來找,說知道皇上下落。”
“楊公大喜,問皇上在何?”
“陳鴻飛說,要知道皇上在哪,需要先答應他一個條件。陳幫主想要和東王殿下換帖結拜。”
李建安驚心魄,穩住心神;“那陳鴻飛是何許人?我見過嗎?”
汪兆龍道;“他說見過你一面,但是未通姓名。此人年紀已經五十開外,在山東地面很有些聲。他手下有幾千纖夫苦力,與漕監衙門算是黑白兩道。”
“當時楊公急切,只好代你答應了。”
“于是陳幫主帶我們去找,果然在一宅院找到皇上。”
“皇爺聽信小太監讒言,說你已經霸占太子妃,
將來必要謀朝篡位。皇爺原本打算等城門開了,化妝出城,所幸沒有走。”
“楊公派我去江南大營質問,馬士英不承認,只說是小太監自作主張。他又勸說史可法黃道周,隨同他一起找楊公質問。”
“雙方在城門外相見。馬士英污蔑楊公與王爺挾持皇帝,自封爵,大逆不道。”
“楊公和他理論,馬士英又說北方兇險,闖賊與韃虜勢不可擋。他料定咱們山東軍必然慘敗,甚至全軍覆沒,要求楊公出皇上。”
“黃道周同意遷都南京,讓皇爺南下暫避鋒芒,才好穩住江南半壁。”
“史可法先說應該駕親征,為先帝爺報仇。后來又說圣駕南下,他率領聯軍北上助兵。”
“楊公自然不會同意他們,斷然拒絕。”
“馬士英威脅攻城,雙方不歡而散。”
“我等隨楊公回城后,加布防。”
“原本城中兵士不足千人,加上衙役差丁也不到兩千,幸好有陳幫主帶領漕幫護城,這才化險為夷。”
“后來我們才知道,馬士英一意孤行,準備夜襲,還是史可法極力勸阻,黃宗羲向城里通報消息。馬士英見錯失良機,這才作罷。”
“往后幾日,雙方談判。楊公讓他們率軍北上,馬士英堅持讓皇爺駕親征。”
“雙方僵持不下,后來約定,若山東大軍能夠驅闖拒虜,收復京城,則雙方一同北上。倘若山東兵馬戰敗,這雙方一同南下,往南京復國。”
“楊公命我出城,我與苗剛一路打探,昨日才尋到這邊。”
每當我們船遇到十級風浪的時候,我戰友不會有絲毫的擔憂,因爲他們知道船上還有我。
趙子文是一個浙大的在校生,因為一次意外落水,來到一個是宋朝的時代,卻不是宋朝的國度,曆史的軌跡因何而改變? 秦觀,李清照,蘇軾一一出現,趙子文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趙明城的牆角,該不該挖?可惜還是被趙子文給挖了,咱總不能讓李大才女守寡吧!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看小小書童趙子文如何穿越曆史忽悠忽悠古代人…… 是肚裡能撐船的宰相還是那個冷血英武的將軍?隻能說這個書童不是人……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孝宗皇帝中興大明,正德小子荒唐浪蕩,士子激昂空談江山,廠衛番尉如虎如狼。 機會與危機並存的年代裡,大明盛世的熙攘中,一個名叫秦堪的年輕人,吹皺了一池春水。 當他以風度翩翩的優雅姿態為非作歹時,大明的文臣,武將,太監們心中對“君子”二字的定義終於徹底顛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