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適!”
“退朝!”
“冊封安南王一事,改日再議!”
秦昊龍袍一揮,大聲宣布。
事到如今,秦昊也想不到其他的辦法。
只能一切從長計議!
就在這時候。
陳向夏在客棧休息了一夜,在林為的陪同下,來到了登聞鼓前。
自從叩闕案以來,大夏的登聞鼓在沉寂了百年之后,再次啟用。
百姓們慕名而來,紛紛涌到此地,要敲響此鼓,告狀。
大夏太大了,百姓的冤屈自然是多如牛。
甚至一些蒜皮的小事,比如自己的牛丟了,也有人來告狀。
秦昊不在京師的時候,這個重擔自然是落在京師衙門上,搞得府尹不厭其煩,于是派了差,在登聞鼓旁邊守著。
如果有人告狀,那麼就先去衙門登記。
只要不是什麼驚天大案,那麼京師衙門就給直接辦了,本用不著驚皇上。
“你是干什麼的...”
登聞鼓旁邊的差,立刻上前,將陳向夏攔住。
陳向夏道:“我有千古奇冤!”
差道:“來這里的人,都說自己有千古奇冤!走!先去衙門登記再說...”
陳向夏沒想到,還有這種規矩,朝著后的林為看了一眼。
林為點了點頭,邁步走了過來。
雖然林為只是普通的錦衛,但是差們一見他飛魚服、繡春刀的打扮,頓時肅然起敬,忙道:“大人...您有什麼吩咐?”
林為道:“放他過去,擊鼓鳴冤!”
差們聞言,頓時愣住了。
現在可不比以前!
以前,皇上經常不在京師。
這登聞鼓,敲了也就敲了!
現如今,皇上坐鎮京師,又恰逢上朝時間。
這時候敲登聞鼓,鐵定要驚皇上。
上面若是怪罪下來。
你是錦衛,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
可我們只不過是小小的差,實在是承擔不起...
差遲疑道:“大人,雖然您是錦衛,可是敲打登聞鼓,上達天聽,分量還是不太夠...”
林為冷哼一聲:“我的分量不夠,那秦統領的分量夠嗎?他讓此人擊鼓鳴冤,有什麼事,有秦統領,還有我們錦衛扛著!”
“你們怕個屁!”
“讓開!”
林為右手按住腰間的繡春刀,若是這些差還嘰嘰歪歪,出言阻攔,他不介意用武力。
差們人微言輕,互相對視一眼,只能退開。
陳向夏邁步來到登聞鼓前,舉起鼓槌,深吸一口氣,用力敲了起來。
咚...咚...咚...
沉悶的鼓聲,響徹在紫城的上空。
金鑾殿,也是聽得一清二楚。
秦昊本來已經宣布退朝,猛然停下腳步,臉發寒:“登聞鼓?大伴,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靜公公領命,邁著小碎步,離開金鑾殿。
文武百也都是面面相覷。
什麼況?
難道有人敲登聞鼓,告狀?
這一次,又要牽扯出什麼千古奇冤?
又有哪個朝廷大員,會到牽連,因此落馬?
大臣們心里清楚。
如今的登聞鼓,可不是誰想敲就能敲的。
一來,是有差在旁邊守著,若是蒜皮的案子,直接就被攔下,給京師衙門理。
二來,敲響登聞鼓,本來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若是朝堂查明,涉嫌誣告,那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作為朝廷大臣,其實并不喜歡有人敲響登聞鼓。
因為一旦登聞鼓響,就意味著天下有大冤屈。
他們天天在朝堂上,為秦昊歌功頌德,說什麼盛世繁華,百姓們安居樂業。
若是有大冤屈,他們不是被啪啪打臉嗎?
其實,打臉還是其次。
皇上的眼里,容不得沙子。
一旦真的有冤屈,那麼有極大的可能,跟朝廷大臣有關聯。
兩江總督柳家的事,至今還歷歷在目。
那一場大案,前后到牽連的有數萬人之多。
滿朝文武回憶起來,還是渾發寒,額頭上冷汗直冒。
朝堂之上,唯有一人,角勾著一抹譏諷笑容。
正是安南使臣胡先。
大夏吹什麼太平盛世,萬國來朝。
結果呢?
百姓還不是有天大的冤屈,才會敲響登聞鼓,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申冤告狀。
由此可見。
大夏的部,也有著巨大的貪腐問題。
說白了,就是一個外強中干的紙老虎罷了。
本不足為慮。
當然,對于安南胡氏來說。
大夏的部越,對于他們來說,就越是天賜良機!
一來。
他們可以趁機向南洋諸國宣傳,大夏出現大冤,是帝王無道,國本搖的征兆。
如此以來,就能拉攏南洋諸國,結聯盟,攻抗大夏。
二來。
大夏部出了問題,就沒有多力放在海外,特別是安南的上。
安南胡氏滅絕人,屠戮陳氏皇族的行為,就能強下來!
就算有朝一日,事暴。
在昂撒人的支持下,安南的國力和軍事實力,也不亞于大夏。
再加上安南在南洋拉攏的盟友,以及整個西洋的背后支持。
安南跟大夏,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秦昊聽說有人鳴冤,臉難看到極點,冷聲喝道:“宣!”
片刻之后。
便有一個年輕人,在錦衛的護送下,邁步走金鑾殿。
此人的衫襤褸,頭發臟兮兮的,一副乞丐的模樣。
大臣們見狀,立刻拉長了臉。
一個乞丐,也敢敲響登聞鼓鳴冤,驚圣上?
京師衙門的差,到底是干什麼吃的?
什麼阿貓阿狗,都往里放?
然而。
這個年輕乞丐的反應,卻讓文武百極其意外。
只見他走進金鑾殿之后,沒有半點畏懼之,昂首來到玉階之前,猶如行云流水一般,向秦昊三拜九叩!
他的話,也是極其標準:“下臣安南王子陳向夏,參見大夏皇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全場皆驚!
首先,是這個陳向夏的話,實在是太標準了。
甚至比朝堂上很多大夏吏的話,都說的要好。
沒辦法。
大夏疆土極大,各地口音不同。
再加上大夏實行科舉制度,各個州府,只要通過科舉制度,就有機會朝為。
事實上。
由于大夏南方,儒風盛行,重視教育,朝為的員,數量也是遠超北方。
滿朝文武半江西。
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鐵一般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