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慶二年四月,暮春。
饋軍河營地周圍林木蔥蘢,有楊花和榆莢紛飛,還有些野飛禽也在蘆葦裡羣出沒。只是,今年縱不似去年、前年那般大旱,也是歷年來較雨的年景。距離河道和水澤稍遠,便能看到裂的地面。
河畔有幾將士們自家開墾的田地,不是沒花費心力,但看著田裡的綠意就能分辨,真不如年那般神十足。
如果離開營地,往安州左近走一走,便愈發覺得,這曾經的河北富庶之地人煙稀,到都是沉寂和蕭索的景象。偶爾道上有騎士策馬狂奔而過,也不知是傳遞些什麼,只看那些騎士風塵僕僕滿臉焦急的神,不像是好消息。
好在不是如此蕭瑟,由邊吳定向南,經過高關,到新橋營一線,有些農莊還是很興旺的。那些,便是由郭寧所部和新橋營俞氏聯手主導,引不地方鄉豪共同投的村社保甲。
在這些保甲恢復的過程中,很是清除了幾家不識擡舉的宗族、殺了一些人。
其中靜最大的一次,乃是駱和尚親自領人突襲了雄州何氏的莊園。這檔事,駱和尚很是拿手,他將何氏下屬的土兵斬殺殆盡之後,又把莊園燒了一片白地,然後在永定軍節度使下轄士卒遠隔數裡的護送下,施施然地折返。
何氏是地州郡的大族,後繼的事,花費了俞氏許多心力去解決。俞氏憑藉自糾合的武力,持續摧毀了多個何氏族親的據點。然後由公認的大善人俞景純出面,扶持了一位何氏遠支的族人,從而將這個大宗族,一併納了安州保甲的範圍之。
而更多的時候,將士們自饋軍河營地番出擊,清剿盤踞在五州湖澤淵藪間的水匪、賊徒。這方面的事務,主要是李霆在負責,畢竟他此前駐在五澱的時候,本人就是水匪的頭目之一,手上是沾過很多的。
到了現在,農莊分佈在五州近十個縣的境,被郭寧和俞氏兄弟控制的農莊幾乎聲息相通,連一。而以潰軍河營地爲中心的方圓數十里,完全被郭寧所部掌控。
近來有人半開玩笑地說,饋軍河營地便彷彿五州的兵馬總管府。於是便有人尊稱郭寧爲“郭總管”的。哪怕郭寧本人屢次斷然拒絕如此稱呼,依然有人背後這麼他。
在普通士卒們看來,能夠在這種世道統領二千五百戰士盤踞一方,還能讓將士們都吃飽飯,那真是不容易,當得起一個總管的稱呼。就算沒有朝廷給的名義,也是大人了。
可這個大人,又和將士們習慣的那些大人很不相同。
他自奉甚是微薄,對金銀財也沒什麼癖好,平日裡要麼習武練兵,要麼,就是和自家帳下親兵和年們沒大沒小地混在一起,甚至連一像樣的宅邸都沒有。
他依然駐在邊吳澱以北、潰軍河西岸的高地,只不過因爲親兵和傔從的數量多了許多,所以營地的規模擴張了。
黃昏時分,劉帶著簿冊文書從倉庫往本營去的時候,走過的路就比往日要長許多。
轅門裡頭,留出了一十餘丈寬,大致呈方形的院落,院落中央有一條碎石鋪的過道,兩邊都是土場。
土場邊緣靠近柵欄,擺放著兵架子乃至石鎖、木樁等鍛鍊力氣的,看起來像是經常被使用的。有幾名親兵分持長槍,正在一板一眼地對練著。
再往後,就是中軍的議事廳了。
營地中的許多建築,都是勇附近砍伐的原木搭建而,既不刷漆,也不平整表面,有些地方連樹皮都不剝。議事廳也是如此,結構雖然劣,但卻結實的很。
議事廳的後頭,是郭寧和親兵、傔從們日常起居之所,是一個兩進的院子。
劉站到議事廳門口,側耳聽了半晌,廳堂深的聲音斷斷續續。
他嘆了口氣。
廳堂兩側,兩名站姿筆的披甲士卒也跟著嘆了口氣。
“這得半個時辰了吧?”
“差不多。”
“真就不行?啥辦法都試過了?”
“聽說,他小時候生過病,後來……”一名甲士比劃了兩下手勢:“就不好使了。”
“胡扯!何至於此!”劉笑道:“這小子是又氣又急,覺得丟臉吧!”
看看天,他問道:“其他人呢?”
“其他人早都走了。今天李二郎收攏了一些生漆回來,趙決帶著衆人去看呢。”
“生漆?”劉莫名所以地搖了搖頭,把簿冊攏了攏,邁廳堂裡:“那我就進去吧,想來倪一這小子,也不在乎多一人見他窘狀。”
議事廳正中的大廳,這會兒空的。劉再往裡頭走,繞過後廂,便看到右側的小偏廳裡,一名前些日子招攬來的老書生正滿臉不耐煩地喝道:“你快些!老夫要去吃飯了!”
老書生旁邊,被郭寧當作家人的呂函細聲細氣地道:“先生莫急,吃飯還有一陣呢。”
轉而向偏廳中央站著的一人道:“別急,慢慢來!人和人的子不同,說不定你背誦雖慢,卻記得牢呢?”
廳堂中站著的人腦門冒著縷縷熱氣,原來是倪一。
半個時辰都沒把今日的功課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倪一爲傔從們的首領,簡直憤異常。聽呂函這麼勸說,他只覺得愈發急躁,頭頂上升騰的白氣,便眼可見地格外翻卷起來,簡直了柱狀。
見這形,劉忍不住想笑。
原來郭寧重新聚合帳下親兵以後,時常與衆人說些閒話。他有時候講述古時君臣文武的種種故事,有時候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格致知之理,進而引申出羣山大海之外,來自異域的奇聞。
有人問起,郭寧如何能有這般見識和口才,郭寧便全都推到此前被蕭好胡所部襲而死的書生高克忠上,只道是高克忠傳授的。
郭寧講得生,年們聽得沉浸。隨後就連芮林、陳冉等年輕騎士也參予進來,每天的訓練和日常軍務之後,都來等著郭寧開講,每次都聚集上百人。
約莫過了半個月,郭寧忽然道:“故事和奇聞還有得是,然而,只怕各位見識不足,此後就聽不明白,著實可惜。”
這話,可就讓大家不樂意了。
當即有人道:怎麼就見識不足?我們這些人無論年齒,個個都是經歷過大陣仗的。大漠草原闖過、深山大壑越過、千軍萬馬廝殺過,說起見識,總比尋常人強些。怎就連故事都聽不得?
到底什麼見識不足,郭郎君你說說,也讓我們長進起來唄?
這話出口,結果便惹出了巨大的麻煩。
年傔從和騎士們每日裡聽郭寧講故事的時間,從此便挪到了日落以後。而日落以前的一個半時辰,了開蒙讀書的時間!
這卻是苦也。
若論廝殺,郭寧的部下們個個悍勇。可要說識文斷字,這兩千五百人裡,能認得自家名字的只怕不到百人;而能夠書寫的,大概兩手便能數得過來。
誰想到,郭郎君忽然對刀頭舐的男兒們,提出了這麼古怪的要求?當下將士們一個個都無不焦頭爛額,甚至還有好些人很快堅持不住,主放棄。
郭寧對此,倒也不強求。
他就只是請了個當地老儒來,從最簡單的文字開始教授。而本人很關注這些事。
老儒在議事廳的右側偏廳傳道授業,郭寧日常便在左側偏廳辦公,絕不打擾。不願堅持的將士起初愧,後來每晚回來,想要繼續聽著郭寧講故事、開頑笑,郭寧也毫都不介意,待他們一如往常。
這樣一來,願意試著讀書的人,越來越。不久後呂函帶了些娃兒加,學生的人數也只在二三十,還包括了倪一這個榆木腦瓜、不開竅的。
分給朋友: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