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學藝
鄧夫人其實面臨的境跟張溪猜的差不多,只是沒張溪想的那麼惡劣,張溪把村老想的太過沒有道德底線了。
這年月,能做到村老的人,哪怕是人笨一點,格局差一點,起碼的道德底線還是有的。
村老也有村老的想法,而且自認是一片公心。
實際在村老看來,整個鄧家村都是南鄧氏留下的產業,鄧夫人的夫君只是家族中培養出來的話事人而已。
如今這人已經去世了,那麼就不能死抱著過去的規矩不放。
爲了家族利益,當然是誰更合適誰來當整個家主,沒道理只能是在鄧夫人一支上傳承。
再說了,鄧家發展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了,中間也不是沒有更換過家主,鄧家不也是好好的存活到了今天麼。
因此村老在過年時的家族會議上,聯合一些族中人士提出了更換家主的提議。
也不算宮,起碼村老對鄧夫人的態度還是比較客氣,甚至願意保障以後鄧夫人和鄧艾的生活所需。
但鄧夫人不同意。
鄧夫人也是世家出的人,世家大族裡的齷齪事見得多了,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派也見得多了。
現在你說的那麼好聽,等你掌權了以後呢,誰知道你會怎麼做?!
就算鄧夫人不考慮自己,總也得爲自己的兒子考慮一下吧,畢竟兒子再怎麼樣都是姓鄧,是鄧家的子孫。
這個家主的位置要是出去了,鄧艾將來是什麼下場,鄧夫人都不敢想。
可鄧夫人一個深居簡出的婦道人家,自己的夫君又去世了,家中沒有主心骨,又不是那種強人格的人,平時也沒做什麼籠絡人心的事兒村老這麼一說,還真的就沒幾個人願意幫說話的。
鄧夫人是一步慢,步步慢,以至於在家族中的話語權在慢慢消失,被村老一派的人一步一步的到了角落裡。
對付家中的勢力,鄧夫人是沒啥辦法了,所以只好把目放到家外張溪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鄧夫人以前好歹是大家閨秀,雖然自手段不行,但眼還在。
鄧夫人嫁到鄧家也已經十幾年了,對村老這一派人的瞭解也很深刻,知道這些人就是一些只考慮眼前利益的人。
眼前的三瓜兩棗誰敢他們的,他們就跟誰急,沒想過以後該怎麼辦。
同樣的,這種人只要拉到一個虎皮當靠山,讓他們覺得這個靠山是他們得罪不起的,那他們同樣的不敢迫自己太過。
畢竟這幫人看重的就是眼前利益,鄧夫人雖然沒有掀桌子的能力,但如果鄧夫人找到這麼一個有能力掀桌子的人當靠山,那他們是真的不敢輕舉妄,生怕桌子毀了他們也沒得吃。
而劉備這個左將軍,張溪這個左將軍兵曹掾到底算不算虎皮呢.鄧夫人覺得,應該算!
起碼在村老眼裡,他們就是老虎,是他惹不起的老虎。
鄧夫人的眼倒是不差,當然能看的出來劉備現在的境說不上多好,要人沒人,要地盤沒地盤,指不定哪天就在這個世裡覆滅了。
但一個婦人家也是實在沒辦法,爲了護住夫君傳下來的家業,也爲了護住自己的兒子,只能選擇扯劉備這旗。
因爲鄧夫人很清楚,就村老那個格局,一個劉備就足夠嚇住他了,至於之後劉備能不能事,自己會不會因此到牽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後再說了。
因此,鄧夫人才想出來讓鄧艾拜張溪爲師的辦法來。
沒辦法,鄧夫人常年深居簡出的,能認識的劉備軍中人,就只有張溪。
就在鄧艾不知所措,張溪閉口不言時,鄧夫人不得已,只能再次開口,說道,“先生學問博通古今,若願教授犬子一二,也是犬子福分。”
那意思,就是伱教“鳴狗盜”之,咱也認了,先把你這皮借來用一下。
張溪一聽這話都出來了,正想點頭,卻聽到了鄧艾的再次發言。
“艾艾不學.不學那些個,艾願學.願學兵法!請先生賜教!”
“.好!”
張溪滿意的,拍案而起。
當然,這就是做做樣子,因爲張溪已經明白鄧夫人只需要一個名義,而自己也同意讓借這個名義,不管鄧艾說什麼,張溪都會是這個反應。
之後的事,就是張溪說點不痛不的話應付鄧艾,然後讓鄧艾起來,再跟鄧夫人約好了時間,讓鄧艾親自上門拜師。
至於村老嘛,張溪看都沒看一眼,在張溪這邊,村老的印象分已經是負值了。
最後,張溪還親自把鄧夫人和鄧艾送出了自家大門。
這一切都是做戲給別人看的,尤其是鄧家村裡的一些人,讓他們知道鄧艾要拜張溪爲師的事兒,省的這幾天再給鄧夫人添什麼麻煩。
其實張溪高估這些人的膽子和格局了,鄧夫人帶著鄧艾迴去沒多久,就已經有鄧家的族中親友上門去拜訪鄧夫人了。
就像鄧夫人想的那樣,就目前鄧家村的人,格局就那樣,能看到的,永遠只有眼前的一些東西。
眼前的東西能給他們帶來好,他們就追捧,如果對他們有威脅,他們就會躲的遠遠的。
至於自己的兒子鄧艾.鄧夫人只能嘆口氣,因爲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能不能跟張溪學到有用的知識。
張溪的水平如何,鄧夫人並不知道,畢竟深居簡出,而張溪又是潁川人,離的新野太遠,消息都是管家打聽來的,難免失真。
自己兒子的水平如何,鄧夫人卻知道的一清二楚.兒子是這輩子的驕傲。
僅憑自己夫君留下來的那些藏書和自己這個半桶水的教導,鄧艾就完了讀書識字的啓蒙,鄧夫人回憶自己的同齡人中,就沒有比鄧艾更加聰明,更加好學的孩子。
但可惜,自家孩子不知道爲什麼,有個口吃的病.明明比其他孩子更聰明,卻說不出來,還被人認爲是愚笨。
鄧夫人多有些擔心自己的孩子,一個是擔心張溪有沒有能耐教,另一個則是擔心張溪有能耐教,但是鄧艾的口吃會招惹張溪不喜歡而不想教。
很糾結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麼樣,當衆讓鄧艾磕頭認下的事兒,鄧夫人還是要照做的。
三天後,鄧夫人讓管家帶上拜師的禮,自己再次拜訪張溪家,親自帶著自己的兒子磕頭拜師。
這年月的拜師,那是很正式的,有著一整套的禮節,這一套禮節下來,鄧艾就得張溪“師父”,而張溪也可以把鄧艾看做是自己的半個兒子,將來老了可以依靠他養老送終的那種。
鄧家完全是按照古禮來的,雖然目的不純粹,但起碼禮節上是挑不出任何病的。
而張溪嘛,在送走了鄧夫人和老管家之後,開始給鄧艾上第一節課。
一節關於開誠佈公的課。
“我知汝非是誠心拜我爲師,故此先與你言明!”張溪在開始上課前,先對鄧艾說道,“我自到鄧家村,鄧氏恩惠頗多,故此才願收你爲徒,此言你回去後與汝母言明。但既已收徒,自也不會懈怠,汝需好自爲之。”
鄧艾聞聽,楞了良久,最終沒有說話,恭恭敬敬的給張溪磕了一個頭。
其實鄧艾沒完全懂張溪話裡的意思,鄧夫人也不可能跟鄧艾這個過了年才十一歲的孩子講什麼家族恩怨鬥爭。
但現在自己家裡是什麼境,鄧艾還是有點覺的。
而且鄧艾是真的磕了頭拜師的,鄧夫人也讓鄧艾拜的張溪爲師,自然師父說什麼,鄧艾就聽什麼。
一個十一歲,纔剛剛完啓蒙教育的孩子,還沒有那麼不知天高地厚,覺得自己有資格去鄙視一個年士子了。
鄧艾現在對張溪還是很尊敬的。
張溪對鄧艾的態度也很滿意,然後正式開始授課,先考教一下鄧艾的知識水平。
張溪也沒打算糊弄鄧艾,畢竟這是鄧艾.就算將來不會是魏徵西將軍了,說不定也能培養漢徵北將軍呢。
軍事方面張溪不擅長沒關係,到時候推薦給徐庶或者是諸葛村夫,他們這方面賊擅長。
現在的張溪,只需要給鄧艾先打好基礎就好。
啓蒙的事,鄧艾在家裡就已經完了,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照現在這個時代的教學規矩,開始教授真正的學問。
張溪教的第一本書,就是《禮記》。
這年月都是按照這個規矩來的,未曾學藝先學禮嘛,這個禮可不僅僅是禮貌或者道理的意思,其實最初指的就是單純的《禮記》。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敖不可長,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開篇第一章——曲禮上。
(本章完)
分給朋友:
穿到深山裡,有戶青山家,攜兒又帶女,吃喝來發家,四季五穀味,山林茶香美,忠厚丈夫好,渣男滾邊去.別拿豆包不當乾糧,老虎不發威你也別當我是小奶貓~ 這是一個吃貨逆襲,發家致富的故事.穿到深山裡,有戶青山家,攜兒又帶女,吃喝來發家,四季五穀味,山林茶香美,她,一個當著僱傭兵的特種兵,腹黑狡詐,陰招層出不窮.本來是海上游玩來著
葉家小神醫葉明沁帶著自家二哈哥哥穿越了! 開局不打怪,不宅鬥,而是……逃荒! 可憐葉家兄妹從小錦衣玉食,這下沒了父母留下的巨額遺產,兩兄妹相依為命,孤苦伶仃…… 但是,沒了遺產,咱有金手指,隨拿隨補充的綜合商城和酒窖,兄妹倆不僅不會孤苦伶仃,還完全可以混吃等死。 但是,混吃等死什麼的,怎麼可能會發生在兄妹兩人身上! 開荒種田,賣食物,開商行,開藥舖,不斷開啟金手指的隱藏功能……且看兄妹兩人如何在逃荒路上發家致富!
二十一世紀的蘇舒剛繼承億萬遺產,一睜眼穿成了1977年軟弱可欺的蘇舒。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好在她的大別墅和財產也跟著穿來了。然后她就多了個軟包子媽和小堂妹要養。親戚不懷好意上門說親,想讓她嫁給二婚老男人,一進門就給人當后娘。**梁振國退役轉業后,把戰友的兩個遺孤認養在名下,為了更好的照顧兩個孩子,他想給孩子找一個新媽。人人都說鎮上的蘇舒,膽子小,沒主見,心地善良是個好拿捏的,梁振國打算見一見。**為了帶堂妹逃離老家,蘇舒看上了長得高大英俊,工作穩定的梁振國。一個一帶二,一個一帶一,正好,誰也別嫌棄誰...
一朝穿越,她淪為養著一只小包子的單身農婦,未婚生子,遭家人遺棄,被世人唾罵。重男輕女倚老賣老的爺爺奶奶,自私自利的大伯一家人,包子父母,潑辣妹妹,一心想要讀書而不得的弟弟,她決定代替原主,愛護兒子,孝順真正對自己好的家人,至于那些嫌棄自己的人,她連一個眼神都不給!可她從山里撿來的一個癡傻野男人忽然成了當今皇上最器重的親弟弟是怎麼回事?還是她娃的親爹?不信?他目光明亮的將她壓在門板上:“要不要重溫懷上兒子那天的情形?”她氣急敗壞:“你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