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是江西的一道名菜,之前還被選了江西十大名菜。
這道菜滋味醇厚,甜中帶鹹,鹹中帶鮮,口勁道,讓人久吃不厭。
這道菜能夠創作出來,據說還跟文天祥有關。
當年文天祥被俘之後,被關押在江西的一個監牢裡。
當地有位老婆婆念文天祥的忠義,特意買了一隻,帶上米酒去監牢。
原本是聽說文天祥已經就義,所以打算用和米酒在監牢裡祭奠文天祥。
但當把擺出來,倒了三杯米酒之後,才得知文天祥還沒死,這會兒還在監牢裡。
帶來的是生的,也沒法吃,監獄的一個獄卒幫忙拿來一個瓦罐,老婆婆就把放進瓦罐裡,然後將三杯米酒倒進去,然後在鍋裡燒製。
做出來的讓監牢中的文天祥大呼好香。
文天祥英勇就義之後,當地人爲了紀念他的忠義,便將這種做的方式,命名爲三杯。
而且在流傳的過程中,原本要加的三倍米酒,也變了一杯米酒,一杯醬油,一杯豬油或者香油。
這就是三杯的由來。
徐拙不知道真假,但鄭耀講得倒是投,他也沒好意思打斷。
各地的這種食傳說有很多,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
不過據徐拙的經驗,凡是跟乾隆和慈禧沒啥關係的,就有可能是真的。
這倆人帶貨的食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連那些老外都表示完全不相信的,更別說國人了。
不過跟兩人沒牽扯的那些傳說,雖然也有假的,但多也會有憑據的。
三杯這道食發展到現在,早已經走出江西,在兩廣、福建、臺灣甚至東南亞國家盛行。
在發展過程中,還衍生出來四杯、五杯,以及三杯鴨、四杯鴨、五杯鴨等菜品。
而不同的地區,所用的調味品也不一樣。
可以說非常富了。
今天和鄭耀一塊兒拍這道三杯,徐拙原本以爲這老頭會用粵式的方法來做。
畢竟粵菜是長型菜系,別的菜系的菜品被粵菜吸收後,會有限度的進行改良,以期讓味道和口更好,更符合粵式菜品清鮮有鍋氣的要求。
做三杯這道菜品,用料其實很簡單,除了一整隻之外,剩下的就是醬油米酒和豬油了。
嗯,作爲一個老牌粵菜師傅,鄭耀自然很清楚豬油在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這些老牌廚師跟現在不就搞創新的年輕廚師不一樣,他們對菜品的理解更深刻,對於配料的運用更靈活。
雖然很多菜品,他們會因地制宜的做出不同的調整。
比如在家做菜時候,就跟飯店後廚完全不同,畢竟兩者竈頭的火力相差很多,家裡的調料和香料,也沒有飯店後廚更全一些。
但不管在家還是在飯店,他們都有能力把菜品做到香味俱全。
這其實不容易的。
因爲好多廚師做菜好吃,完全是用調料和專業的竈廚造的。
在飯店後廚這種“制”,他們或許能做出好吃的菜品,但離開這個制,做出來的菜品或許就一般的。
但是鄭耀他們不一樣,他們對烹飪的理解,對食材的掌控,徐拙覺得就算生一堆火弄個瓦罐子,他們也能做出非常人的味。
“三杯這道菜品中,用的醬油不算是生,也不算老,應該算是二者的結合。
過去釀造的醬油,沒有,所以也不分生老。
但現在醬油已經細分,甚至還有紅燒醬油海鮮醬油等等,這些醬油該怎麼選擇呢?今天開始之前,我先和大家聊聊。”
鄭耀沒有直接做菜,而是開始介紹三杯中所用的醬油了。
三杯這道菜品中,除了三杯調料之外,別的食鹽味花椒八角之類的全都不需要。
調味全靠醬油。
而醬油的選擇也比較讓人糾結,全放生的話,味道是足夠了,因爲生比老的味道要鹹一些。
但全放生的話,做出來的菜品澤不太好。
沒有三杯那種紅潤人的澤。
假如全放老的話,也不太好,因爲老的鹹味不太夠,而且老放多了話,做出來的就不是紅潤了,而是駿黑駿黑的。
這完全讓人無法下嚥。
所以,這道菜用的醬油,需要調配一下。
щщщ⊙TTkan⊙¢O
一般況下就是,四分之三的生配四分之一的老,這樣正好能組一杯。
而杯的大小,是跟的量決定的。
一整隻的話,一般都是容量爲三兩的那種一次杯子,一杯調配出來的醬油,確定菜品的味道和澤。
一杯米酒,去異增香。
一杯豬油,增加菜品的香味,同時也讓做出來的更加油潤,吃起來更香,也更下飯。
除了和三杯調料之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放。
不過江西老表喜歡吃辣,所以一般在出鍋之前,會在鍋裡放一些鮮辣椒進去。
這不僅能夠增加菜品的辣味,同時也能增加菜品中的水分,防止菜品粘鍋。
今天是鄭耀這個粵菜師傅做,自然不會放辣椒了,就算放也是切幾片青紅菜椒放進去點綴一下。
買來的是現殺的,徐拙用刀斬切小塊,放在清水中進行淘洗。
雖然開拍之前,鄭耀反覆表示要自己手做,但真正開拍之後,這種力活全都被徐拙代勞了。
這既是對鄭耀的尊重,同時也是爲了避免被一些網友詬病徐拙不懂得尊重老人。
這年頭,很多人在生活中過得不順,就在網上各種找茬,用自己的標準和淺薄的社會經驗去要求別人。
之前徐拙和戴震霆一塊兒做菜的時候,彈幕中就有人說徐拙不懂得尊敬老人什麼的,讓徐拙有些哭笑不得。
塊剁好之後在清水淘洗一遍,再浸泡十來分鐘,儘可能把中的水泡出來。
泡塊的時候,把要用到的醬油調好,等塊泡好之後,鄭耀放上洗乾淨的砂鍋,開始製作。
確切的說,應該是煲制。
煲是一種常見的烹飪方式,在粵菜中,煲的運用非常廣泛。
比如著名的粵式煲仔飯,比如粵菜中特有的啫啫煲,還有腐竹牛腩煲、番茄牛腩煲等等菜品,用的都是煲的形式。
相對於煮來說,煲的方式用水更,菜幾乎沒有湯。
味道濃郁,滋味醇厚,讓人回味無窮。
三杯這道菜,也延續了粵式菜品中煲的做法,做這道菜最好用瓦罐或者砂鍋來做,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更加醇厚一些。
而且瓦罐和砂鍋升溫比較慢,不像炒鍋這樣稍微不注意就會糊掉。
把塊控水後放進砂鍋裡,然後將準備好的豬油米酒和醬油倒進鍋裡,用勺子攪拌一下,讓醬油和米酒均勻的附在上。
做完這些之後,鄭耀蓋上鍋蓋,開火。
這道菜配料簡單,做法簡單,但對火候的要求高的。
至在徐拙看來,這道菜最大的難點就是火候的控制。
鍋裡就放了三杯調料,其中一杯還是油脂,所以鍋裡的水分很,假如火太大的話,很容易把鍋燒乾,導致粘在鍋底糊掉。
而火太小的話,做出來的生疏不均,吃起來更難。
所以,這道菜好不好吃,關鍵就在於火候。
剛開火那會兒,鄭耀一下子把竈臺的火開到了最大。
這樣能夠讓鍋裡儘快熱起來,同時讓調料和米酒也能儘快的揮發,使得味道滲到中。
等到鍋裡冒出白的蒸汽之後,鄭耀便調小火,順便還拿著一條廚房用的巾用水打溼,蒙在砂鍋的鍋蓋上。
特別是鍋蓋一圈,更是圍得嚴嚴實實的。
“鍋裡本來水分就,所以要充分利用鍋裡的水蒸氣,讓水蒸氣凝結後重新滴落到鍋底,同時鍋裡的水蒸氣頂上來之後,水蒸氣也會滲到中,這樣吃起來口更加鮮多,吃起來有更滋味。”
面對徐拙,鄭耀是一點都不藏私,把所有的知識點全都講出來。
有時候生怕徐拙不懂,還特意多講兩遍。
這個時候,其實徐拙已經知道了做法。
畢竟潛心好學已經很久沒發揮過作用了,這次面對名氣這麼大的一道菜,自然立馬發揮作用。
拍到這裡的時候,徐拙衝攝像師擺擺手,暫停休息。
鍋裡的塊繼續煲著,反正開的是小火,加上鍋蓋已經用溼巾捂嚴,所以並不用擔心鍋裡燒開。
其實用砂鍋做菜時候,鍋裡快燒乾的時候,裡面會發出滋滋的聲響,而且聲音還很大,很容易分辨出來。
所以做三杯的時候,不用頻繁的掀開鍋蓋去檢查鍋裡剩餘的湯,只需要聽聲音就行。
什麼時候鍋裡有滋滋聲傳出來了,什麼時候再掀開鍋蓋也不遲。
整個煲制的過程差不多需要二十分鐘,這二十分鐘大家不可能全程用攝像機對著拍,所以中間暫時休息,等時間快到的時候,再進行拍攝。
休息的時候,鄭耀喝了茶,嚐了徐拙最近推出來的香辣以及其他幾種小零食。
十幾分鍾之後,兩人再次起,繼續拍攝。
開拍之後,徐拙拿著一個青菜椒和一個紅菜椒放在水龍頭下清洗兩遍,然後放在案板上。
先用菜刀切開,把辣椒籽去掉,然後再切菱形塊,放在碗裡備用。
做完這些之後,鍋裡差不多開始有滋滋聲響起。
戴震霆小心的把鍋蓋上的溼巾拿掉,掀開鍋蓋,一濃郁的香味兒立馬從鍋裡飄了出來。
徐拙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真好聞。
這味道實在是太棒了。
剛做的時候,他其實有些忐忑。
因爲確定做三杯的時候,徐拙特意在網上找了不三杯的做法教程。
那些教程中,差不多都用了香料,比如花椒八角香葉桂皮什麼的,甚至還有不人放了味等調味品。
反正就是除了三杯調味料之外,還放一堆東西進去。
哪怕只放三杯料的人,也會在杯裡故弄玄虛的放白糖之類的調味品。
結果到鄭耀來做,原本以爲放料會更多一些,然而他就放了三杯料,別的什麼都不放。
哪怕現在準備放的菜椒,於味道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增益。
這些菜椒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
看著好看而已。
鄭耀用勺子在鍋裡攪一下,現在鍋底只有一層厚厚的油脂,已經看不到湯了。
不過在用勺子攪的時候,能夠覺到這些鮮多。
本不用嘗,看那紅潤的澤,就知道非常好吃。
翻幾下之後,鄭耀把徐拙切好的菜椒倒進去,再用勺子翻一下,讓菜椒儘可能的墊在下面。
然後蓋上鍋蓋,繼續煲制。
不過這次就不用煲太久了,三分鐘就已經足夠。
三分鐘後,鄭耀把火關掉,然後用巾墊著,把竈上的砂鍋放在一個大盤子裡中。
這樣做的好是能夠防止上菜時候燙手,同時看起來也更好看。
“一般況下,這種菜品現在是不掀開鍋蓋的,只有端到顧客面前纔會掀開,讓顧客聞到鍋裡的氣味。
那種滋滋作響的場景,是很多人都樂見其的。
要是端上來的砂鍋沒有滋滋的響聲,那種飯店在廣東是不會有回頭客的。”
作爲一個粵菜師傅,鄭耀幾乎把挑剔寫在了臉上。
徐拙來到拍攝試吃的餐桌前坐下,等攝像機架設好之後,鄭耀端著砂鍋放在了徐拙面面前,然後用巾墊著,把砂鍋的鍋蓋打開,拿了過去。
鍋蓋剛打開時候,鍋裡就傳來了熱油在鍋裡滋滋的聲音,攝像師立馬抱著攝像機湊過來,錄製鍋裡現在的聲音。
這種聲音很好聽,也很人,讓人一下子就覺得了。
而鍋裡飄出來的那種濃郁香氣,更是讓人聞著就忍不住流口水。
這種香味兒實在是太好聞了,醬香味兒,酒香味兒,配上那特有的鮮香味兒,還有豬油的濃香。
各種香味兒混合在一起,別說徐拙沉迷了,連拍攝視頻的攝像師們,也是邊拍邊咽口水。
終於錄製完畢,徐拙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
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