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懸疑推理 刑偵大明 三三四 告狀

《刑偵大明》 三三四 告狀

被人簇擁著的,一共有四個人。

這四個人中,兩個壯年漢子,還有兩個則是還不到二十歲,瞧著也就是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其中一個壯年漢子,年紀大約四十來歲,面漆黑,如鍋底兒一般,長得不高,乾瘦乾瘦的,一雙三角眼兒,吊梢眉,角還微微向下拉,這副尊容著實是讓人不敢恭維,讓人一看便覺得有些不喜。

他手中舉著一個竹竿,竹竿上面吊著一塊三尺見方的白布,白布上面則是寫了一個淋淋的大字“冤”!

淋淋的大字宛如用鮮寫就一般,讓人看了心中便是心裡發冷,能夠覺到其中蘊含著莫大的戾氣和怨恨。

他們四個人,都是面無表,寒著一張臉往前走,而人羣便簇擁在他們周圍,也跟著他們往前走。

在街道兩邊還不斷有人蔘加進來,匯聚其中。而聞安臣不用問也能猜出來,他們去的方向應該正是這龍安府的府衙,活著就是元武縣縣衙的方向。

不消說,這肯定是去告狀的。

聞安臣旁邊一個六十來歲的老者向旁邊一個年人笑了兩聲,道:“這孫家都告了三十多年了,每次咱們龍安府新來一任府尊老爺,他便要去告一次,這三十多年下來,府尊老爺不知道換了多個,他也不知道告了多次?可有一次是有結果的嗎?我瞧著呀,這一次肯定還是沒什麼說法,又跟前兩年一般,直接給他搪塞了過去。”

他嘿然冷笑一聲:“這家人啊,還不就是這麼一個樣子?”

旁邊的那年聽了也是連連點頭,顯然很是贊同。

聞安臣聽了這老者的話,心中大能猜到一些東西,但是卻不那麼明朗,於是便拱拱手,衝著這老者問道:“這位老丈,敢問您,這告狀的人是什麼來路?他們又爲何要告狀呀?”

Advertisement

那老者見他玉樹臨風,一表人才,又是一華貴衫,便知不是尋常人,也不敢怠慢,趕還了一禮,笑道:“這位公子,您不是本地人吧?”

聞安臣笑了笑,道:“沒錯兒,小可是陝西布政使司人,今日剛過來這邊,就瞧見了這般大熱鬧,只是有些不清楚來龍去脈,便找老丈您詢問一番。”

“哎,那就難怪了。”

那老者笑道:“若是咱們龍安府本地人,只怕有不知道這件事的。”

說著,他便將事的原委向聞安臣道來。聞安臣聽了,也是不由得嘖嘖稱奇,這等事,饒是他見多識廣,也是沒聽說過。

這件事兒,若是說起來,那話可就長了。而且,還牽扯到三十年前一件陳年舊案。

說起來,這孫家也是龍安府中一個大戶,算得上是一家豪族,但那是三十年前的景了,現下的孫家,早就已經沒落,說是破落戶還差不多。

三十年前的孫家,在整個龍安府,那是可以與吳家相提並論的。

吳家做的是藥材生意,而孫家做的,則是木材生意。

川北山地綿延,有許多地方還是深山老林,人跡罕至,而越是深山老林,越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越是未曾被人類開採過的地,在那等原始大森林中,便越是有著一些山外本就見不到巨型木材。

孫家便是以開採木材,運送木材,外加販賣木材爲生。

巨型木材這種東西,本來在中原大地上頗爲常見。只不過中國這些皇帝們,歷朝歷代的這些統治者們,實在是太喜歡修宮殿了。

秦始皇修阿房宮,又在關數百里的範圍之修了270多所各類宮殿,直接就把關中大地上的巨型木材都給開採一空,甚至連秦嶺上那些離著關中比較近的區域的巨型木材,都不能得以倖免。後來漢朝又是興建宮室,而且規模都是極大,像是甘泉宮,長樂宮,未央宮等等,所需要的巨型木材何止千萬?

Advertisement

以至於到了明朝時候,再想修建巨型宮殿的時候,需要的那些木材都只能去雲貴川的深山老林之中尋找了。

祖朱棣的長陵祾恩殿裡那數十楠木大柱,耗盡了中國最後一批巨型金楠木。

以至於祖皇帝之後的那些個皇帝,再想修宮殿的話,就只能用其它木材來代替了。但就算這樣,其他木材能達到這般巨型的,可也不多。這等巨型木材,輕易尋找不到,需要到深山老林之中尋求。

木材這種東西,瞧著大笨重,難以運輸,本頗高,還沒有多大利潤,其實這完全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知。

事實正好相反,在封建時代,巨木的利潤素來奇高。

在封建王朝,尤其是在明清這種大木已經被開採的所剩無幾,尋找非常困難,運輸同樣困難的時代,木材生意的利潤就越發的好。

別的不說,就拿嘉靖年間重修三大殿來說吧。三大殿被雷擊發生火災,自然要重修。而重修三大殿的時候,一巨木,所要花費往往便是十幾萬兩銀子!

要知道,在嘉靖年間,明朝一年的賦稅,只算白銀這一項的話,也不過是幾百萬兩而已,幾十大木下去,一年的所有收上來的稅銀就都沒了。

像是這種巨型大木的生意,孫家是做不了的。沒這個財力,也沒有這個勢力。像是這種涉及府,涉及朝廷,涉及宮中,輒數十萬兩銀子的大買賣,若是背後沒有一個強力的人當靠山,那本就不可能落到頭上。

孫家做的都是一些小型木材的生意,說是小型木材,其實是跟那些巨型大木相比。實際上,他們家經營的木材的量也並不小了。

Advertisement

孫家經營的這些木材,大者長有一兩丈,有合抱;細的也有一丈多長,一抱多。大的那種,是賣給府,賣給衙門,賣給大戶豪紳的。衙以及大戶人家的宅子修得高大,需要的樑柱自然也就大,而小的那種也足以給尋常人家當屋樑,當椽子。

孫家做這筆生意,已經坐了將近二百年了。

孫家本來不是川龍安府人氏,他們的祖籍,在江浙一帶。

元朝末年時期,江浙一代那是最兵荒馬戰火荼毒最厲害的地區之一。先是蒙元跟朱元璋,跟明玉珍,跟張士誠等人在這兒打,後來又是朱元章、明玉珍、張士誠、陳友諒等人互相打……打來打去,把地方上打的是一片稀爛。

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真正可以用,白骨於野,千里無鳴來形容。而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孫家的先祖爲了躲避戰,離開江浙一帶世代聚居

的地方,一路向西,最終在這四川龍安府定居下來。

孫家雖然不是本地人,而是爲了躲避戰從外地遷居於此的,但卻有些強龍過江的意思。因爲孫家本是江浙那一帶的大戶,家資頗爲不菲,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豪門大戶。而且他們族人衆多,行事也是頗爲的囂張強橫,非常強

而囂張跋扈雖然惹人生厭,但卻也會讓很多人不敢得罪他們,因此他們來到這龍安府之後,不但沒有到當地人欺負,反而是把當地不人給不過氣來,並且很快就在這裡紮下了腳跟。

之時,只求自保,而後來朱元璋建立大明,四川也被平定,天下就此太平,於是孫家的人便就開始尋思著怎麼著才能重回原籍了。

Advertisement

畢竟,此時的人,鄉土觀念極重,落葉歸乃是每個人心中都想著的。他們當初離開江浙老家,實在是迫於無奈,而現在戰平息,他們便就想著回去,畢竟那裡是他們世代生活的地方,他們的宗族祠堂,祖宗的墳塋,都還在哪裡。

那裡纔是他們的

於是,他們派出族中得力的幾個人,讓他們先回老家探探路看看況。

結果這幾個人到了老家之後,卻是發現,自己這一族人,只怕是再也回不來了。因爲,他們的田宅已經不見了,宗族的祠堂也不見了,甚至連祖宗的墳塋,都已經見不到了。

原來,在他們離開家鄉不久之後,這裡便是發了一起大洪災,而他們家鄉正是遭災最嚴重的地方。宗族祠堂,家宅都被洪水沖垮,連墳墓都被夷平,老祖宗的骨都不知道給捲到哪兒去了。而戰和洪水,摧毀了田地的邊界,洪水退去之後,本來屬於他們家的那一片田地,變了無主的荒地。

明朝初年時候,府重新釐清天下田畝,本來屬於他們家的這片地被縣裡定爲荒地,而後分給沒有土地的百姓。

他們回去的那幾個族人去府講理,但府怎麼可能跟他們講理?當即便把那幾個人給打了一頓,扔了出來,言道若是他們再敢來無理取鬧,直接就下大牢。

這一下,孫家的人害怕了,再也不敢去府申訴了。

他們幾個人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四川,把這況向族人們一說,大夥兒也都是覺得沒了希

沒了家宅,沒了祠堂,沒了祖墳,這還能桑梓之地嗎?

於是大夥兒便也絕了回去的念頭。

他們遷過來的,是整整一個家族的人,足足有四五十口之多。人多口多,消耗就大,再說了,他們族本來是豪門大族,吃穿用度都是遮奢慣了的,便是到了這異地他鄉,也沒有改過來,銀錢如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但卻沒什麼進項,沒什麼收

他們原先在老家,有上千畝田地,家中子弟本什麼都不用幹,靠著收租子就足夠支持他們奢侈的生活了,所以族中之人遊手好閒之輩很是不,讓他們幹活兒,他們卻是不肯去的。

雖說他們過來的時候帶的銀錢很是不,但坐吃山空之下,也本就不了。很快,孫家便是敗落下去,一些分支偏房也都紛紛從家族之中離。

很快,這諾大的孫氏宗族,便只剩下主房那一支了。

(本章完)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