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醉仙樓的仆人拿著十三香回去之后,姜林又看了一會仔。
這些仔活力很強,一直在院子里面轉悠,找著并不存在的蟲子,甚至有幾個小不知道怎麼躍上了養蚯蚓的箱子上,被區鄭氏給趕了下來。
雖然舍現在已經打造好了,但是現在這些仔還太小,要過段時間才能放到舍里面。
沒過多久,王大牛就帶著幾個人來到了姜林家,準備建造門店的事宜,姜林也上前幫忙。
時間很快就到了中午,?姜林在家吃過飯,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離開家去了王木匠那里,隨后和王木匠一起來到了城外石山腳下。
到了自己家的地頭,姜林便把自己關于莊園的設想仔細的說了一遍。
王木匠一邊聽,一邊觀察地形,在腦海中構思建造的細節,時不時的出言和姜林通一下。
就這樣用了大半個下午,姜林和王木匠才把建造莊園的事給敲定下來。
整個莊園一共分三期,第一期工程為三個月,主要是院墻,舍和十幾間能住人的房屋,費用需要二十萬錢。
第二期工程分為上院和下院,上院是姜林的家人和家將家臣居住的地方,下院是舍和仆人居住的地方,時間也是三個月,共需費用三十萬錢。
第三期工程就是莊園外面的護城河和莊園本的防,還有修筑水壩,這些都是比較繁瑣,還好都是力活,技含量并不高,工期需要兩個月,費用的話需要二十萬錢。
這麼算下來,姜林修建這個莊園需要支出七十萬錢,他現在總共也不過十四萬錢左右,缺口還很大。
不過這些錢也不是要姜林一次拿出來,姜林相信自己肯定是能夠賺到這麼多錢的。
姜林也和王木匠商量好,他先付十萬錢給王木匠,讓他先開工,后面的錢他分期付。
王木匠也是知道姜林家的豬雜湯生意很好,是有能力付這個錢的,也不擔心工程爛尾,所以很是爽快的答應。
只是這些錢里面有大部分都是用來買糧食的,因為請人做工,飯是必須要管的。
現在涿縣城外還有不難民,那些難民只要給口吃的就行,本不用發工錢。
這七十萬錢是基于現在的糧食價格計算出來的,但是姜林知道,接下來糧食的價格肯定會越來越高,這七十萬錢肯定是不夠了,一百萬錢都不一定能完。
這糧食的價格每年都是上下起伏的,一般來說等立春之后,糧食的價格就會慢慢回落,因為這個時候野外已經有了野菜,野果子生長,老百姓多也能用來裹腹。
等到糧食收獲的時候,糧食就會落到一年的最低點,等百姓完賦稅之后,糧價就會慢慢的回升,直到過年前后達到頂峰。
所以一些世家大族只要每年在秋收之時收些糧食留到過年前后售賣,就能狠狠的賺上一筆。
但是今年不同……
姜林記得和六年是一個罕見的大旱之年,整個大漢王朝都是糧食欠收,中原的收更是只有往年的三四。
現在才是二月下旬,世家和百姓還不知道今年的局勢,所以現在糧價雖然比往年貴一些,但是老百姓還能接。
真的等到四五月份,這天上還不下一滴雨,當糧食欠收已定局之時,那才是糧價飛漲的開始。
所以姜林如果想要節省錢財,那就必須從現在就開始慢慢的買糧。
真的等到糧價飛漲的時候,有錢都不一定能夠買到糧食。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姜林現在量多次的買糧才能不引起他人的注意,不然等到下半年糧食欠收,而自己手里有大量糧食的時候,他不認為府或者涿縣的那些世家會放過自己。
但是買糧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縣城里面有規定,單人單次購買糧食不能超過一石,不然城門都走不出去。
這自然是為了維持糧價的穩定,還有就是世家可以牢牢的把持著糧價。
所以姜林如果想要大量的購買糧食,只能在城外的各個莊子或者去其他郡城找糧商采買。
想到這里,姜林對著王木匠說道:
“王師傅,我這修建莊園需要不的糧食,但是在縣城里面購買糧食有著重重的限制,不知道你是否有購買糧食的途徑?”
現在的糧價比姜林第一次進城采購的時候高了一些,一石也就是60斤,一斤是250克,也就是相當于姜林前世的15公斤,現在米為一石650錢,小米要便宜一些,一石大概450錢左右。
王木匠聽到姜林的話頓時笑著說:
“老漢我這麼多年的木匠活也不是白做的,別的不說,人脈這塊我還是有一些的,周圍百里的莊子我都有人,就是在中山國那邊,我也有幾個徒弟在那邊。”
姜林頓時覺自己有些小瞧了王木匠,他有些興的問道:
“那小子就要拜托王師傅幫我購買糧食了。”
“你準備買多糧食?”
姜林在心里衡量了一下,這些糧食其中大半都是要給來這邊做工的災民和工匠吃的,自然不可能全部買米和面。
“十石米,十石面,三十石小米,五十石糜子,王師傅算一下需要多錢?”
現在米650錢一石,面600錢一石,小米450錢一石,糜子則是300錢一石,這樣算下來,姜林這麼多東西一共需要41000錢。
王木匠聽姜林一下子買這麼糧食也是大吃了一驚,有些詫異的問道:
“你一下子買這麼多糧食做什麼,現在是二月份,再過段時間糧價還會下降的,現在買著實是有些不太劃算!”
姜林看了一下有些毒辣的太,心里說道:
“恐怕你是不知道今年又是個大災年……”
“王師傅,我這莊子修建的時候必定需要不人手,每日也會消耗大量的糧食,這些估計也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王木匠聞言也是點了點頭,然后說道:
“你一次買這麼多,應該能一些價格,估計總共需要三萬九千錢!”
明朝末年,那也是中華民族最黑暗幾段歷史之一。 一個現代IT精英,穿越到來,用自己的知識改寫了這段歷史。 其過程,困難重重,既有經天緯地大事件,也有讓人迴腸盪氣愛情故事,既有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也有張獻忠、李自成、崇禎皇帝這樣的風雲人物...一段新的歷史就此展開....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