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小知縣 第37章 第 37 章

《小知縣》 第37章 第 37 章

 別說以后世眼來看四百六十斤不是極限。

 就以古代的農業發展, 農,蟲害, 水利, 化,能解決一半,產量也能往上升一升。

 這并非簡單的事,但也并非做不到的事。

 這些東西都已經被紀煬寫到文書里面, 到知州案前。

 此刻吃酒, 他也只當酒話, 并不多解釋,反而指了指旁邊的魏大人:“化有沒有用, 可以問魏大人, 他是常華縣知縣, 他們那的糧食也增產了的。”

 魏大人自然明白其作用,立刻點頭:“沒錯, 我們從六七月才開始用化,同樣增產不,這化真的有用。”

 魏大人肯定要幫紀煬說話, 只要炫耀扶江縣事跡的時候能捎帶上常華縣, 就能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功績”。

 他不需要自己是最出風頭那個,只要有所果,那就夠了。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 做法自然也不同。

 等魏大人那張說了又說, 在場的人基本已經了解化的功效。

 此刻看向紀煬的目, 全都帶著熱切。

 那,他們能買化嗎?

 或者制作化的方子,能給他們嗎?

 前者讓人激, 后者更讓人坐不住。

 可惜“不勝酒力”的扶江縣知縣已經靠在椅背上睡著,直接被小廝手下扶到房間里,讓他們沒有機會再問。

 糧食的重要不用多闡述,誰不想讓自己治下糧食收?

 第二天中午紀煬出房間,只覺得周圍都是熱心人好心人,對他如親人般和善。

 紀煬也不推,只說若有需要,盡可去扶江縣買化,只要能做出來,他們肯定賣。

 至于制方子的事,大家心里有數,想要這東西,肯定需要東西換。

Advertisement

 常華縣為了能便宜買化,可是用一條道來換。

 那他們呢?

 他們也看出紀知縣是個不吃虧的子,如果他們想要便宜買化,甚至買化方子,又需要付出什麼?

 當然,這會在潞州城也不好細聊。

 大家現在都有公務在,很難聊容,不知縣已經做好去扶江縣的準備。

 沒事,明年春耕還早,他們趕在春耕之前把化的事談妥就行!

 跟著紀煬后的凌縣尉都覺得,往年他來田稅,完也住客舍,但從來沒像如今這樣直腰板,這樣人尊敬。

 有一畝地四百六十斤的產量,就是了不起!

 田稅的事解決,剩下則要去見當地長,也就是潞州知州。

 但什麼時候見,要看知州的安排。

 這時間各個地方知縣忙,長們也很忙。

 紀煬把扶江縣的拜帖送過去,卻遲遲沒有靜,看著客店里其他知縣陸陸續續還鄉。

 只剩下他跟邵縣黃大人還在。

 黃大人寬道:“你看還剩下的幾個縣,基本都是上縣,我們這些一般都是最后面見長,所談的事更多。”

 凌縣尉跟平安一看,還真是如此。

 沒想到長見下屬也是有不同的。

 既然如此,紀煬干脆道:“好不容易來潞州城一趟,要不然你們去街上瞧瞧,把該買的買了,等見過長之后,咱們就能直接回扶江縣。”

 黃大人瞧紀煬泰然自若,對比他這個年紀,實在難得。

 只能說,不愧是伯爵府嫡子?

 估計更大的都見過了,所以并不在乎這點。

 紀煬倒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心里早有算,擔心也是無用的。

 他近日見了不潞州員,雖說每人不同,可大來說都是不錯的。

Advertisement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下面的梁都還不錯,足以見知州治下有方。

 那常華縣的魏大人,不就是被著做出政績,這才求到他面前買化

 不管力如何,能推做事就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黃大人可說過,潞州城不讓說他的份,也是知州吩咐。

 不管知州為什麼幫他瞞,可這對他有好,紀煬自然記在心上。

 紀煬算是發現了,在扶江縣還只是雜事纏

 到潞州城,就要開始腦子。

 當真難啊。

 還不如讓他去鄉野田間修水渠修道路有意思。

 只是這次不得不來,可來了就要有效。

 趁著知州沒召見這幾天,平安跟凌縣尉把該買的東西都買了。

 過了九月十月,馬上冬,平安自然給爺買些過冬的裳,紀煬過了今年生辰也不過十八,個子還在長,許多服有些不合

 除此之外,再有答應江小子兄妹倆的糕餅,以及多買些書本紙張。

 過冬的時候教導縣衙眾人識字這事也不能拉下。

 紀煬的意思是,今年縣衙里識字的人多了,不如多開幾個房間,讓縣里想識字的人都過來,不拘年齡別,都可以過來。

 只是人數有限,先到先得,所以要多買些紙張筆墨。

 玉縣丞這會已經在忙此事,等他們回去,冬日補習班就要開始了。

 也不知道扶江縣百姓愿不愿意報名。

 冬天天寒地凍不事生產,總要找些事做。

 識字的人越多,對扶江縣越好。

 紀煬總不好看著自家縣城許多文盲吧。

 他們在外面采買,紀煬在客舍讀書,以前沒讀過的,總要找補回來。

 原要是好好讀書,他還能撿個現的,現在也只有自己學了。

Advertisement

 可紀煬的舉看在其他人眼里,則是另一種意思。

 黃大人瞧著,眼神莫名。

 他這樣的家世,又這樣的聰明,學不學又有什麼區別,不還是跟他們這些寒窗苦讀的平起平坐。

 說到底,不是正經科舉出,還是會被看不起。

 階爬得越好,這種看不起會越明顯。

 紀煬覺得他們看不起也沒錯,這種買的荒唐事,確實不能提倡,若人人不把這當回事,那承平國才是完了。

 九月二十三,方客店漸漸冷清下來。

 該回鄉的下面員都已經回去,只剩下紀煬跟黃大人。

 也就是說,今年知州大人最重視的,就是他們兩人。

 但誰最后一個去,代表的意義又不一樣。

 黃大人竟然有些張,往年都是最后一個召見他,可今年他覺出不同。

 只怕紀煬會是最后一個。

 誰讓畝產四百六十斤的產量,再有背后化的功勞。

 還有糧食產量幾乎翻倍做底氣,扶江縣的紀煬明顯更為重要。

 黃大人自我安一番,發現就算去掉紀煬的份,只怕知州大人還是會更重視紀煬。

 所以等到知州府上通傳,讓邵縣知縣前去回話時,黃大人竟然有些坦然,笑著對紀煬道:“我便先行一步,紀大人稍安勿躁。”

 紀煬更加明白黃大人的本事,若說之前講黃大人能飛黃騰達那是恭維,但現在可不是了。

 有如此心,又有如此手腕,實在厲害。

 紀煬起恭敬送黃大人離開,讓黃知縣很是用,心里最后一點怨氣消失干凈。

 還是快點去找知州回話,他好回邵縣啊!

 九月二十三吃過午飯,紀煬終于到了知州府上,還到迎面回去的黃大人。

 知州還真是辛苦,這分明是連軸轉啊。

Advertisement

 黃大人表輕松,還笑著對紀煬道:“就剩一個知縣了,估計留的時間要長些,可別著急。”

 紀煬到了才知道別著急什麼意思。

 剛踏進潞州城府衙,紀煬便被請到側廳喝茶,知州那邊則不開

 說是憲司那邊有事,就是管刑獄那邊,應該是有人犯案,要加急審理。

 這種事自然不好耽擱,耽擱一會說不定犯人便竄逃到他,實在是禍害。

 紀煬邊的平安,凌縣尉都吃了幾盞茶,那邊知州終于姍姍來遲。

 知州進門便看到坐著的紀煬。

 傳說中汴京紈绔,又是當年武侯的嫡長孫。

 他坐在那看著就比旁人量高,劍眉星目,有些攝人氣質,舉手投足又有些驕矜。

 不是通富貴養出來的,絕對沒有這與眾不同的勁。

 紀煬看到知州進門,自然起相迎,誰料知州擺擺手:“你是伯爵府嫡子,祖父母一個是武侯,一個是郡主。算起來也算陛下遠親,不需這樣客氣。”

 這話一說。

 旁邊的凌縣尉直接愣住。

 怎麼知州大人說的話他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

 祖父是侯爺。

 祖母是郡主。

 陛下的遠親?

 伯爵府嫡子?

 凌縣尉連面見知州大人的張都沒了,下意識看向知縣大人。

 這是真的嗎?

 他聽錯了吧。

 知州說完這話,原本想看紀煬反應,沒想到反而看到他手下的反應,驚奇道:“你在扶江縣也是瞞著的?”

 紀煬哭笑不得:“大人,您別打趣了,我這份到底如何,明白人都清楚。”

 說好,那確實好。

 頂級盛世之家。

 說不好,那也是看不到的刀劍影。

 紀煬無奈攤攤手:“若真的好,下還會在這?”

 兩人像是打啞謎一般,凌縣尉已經懵了,好在旁邊平安按住他,才沒讓他失態。

 知州這才正眼看向紀煬,心里中欣賞,面上卻不,開口道:“坐吧,本且問些問題。”

 這要問的,自然是扶江縣的公務。

 還有知州的諸多疑問,全都是公務相關,也是每個知縣,或者縣里派來回話的人都要答的。

 區別只在,事的縣問得極快,兩盞茶功夫就可以出門回鄉。

 事多的則上不封頂。

 那邵縣的黃大人說過,他第一次來回話的時候,在知州這待了整整兩個時辰。

 縣里上下問得清清楚楚。

 雖然知州大人不說,但大家都明白,這已經是在為年末員考核做準備,甚至是考核的一部分。

 按理說扶江縣那麼點人口的地方,問題并不算多。

 只是知州這次的問題竟然包括了:“水渠修建,用了多人,使了多料,費了多米。”

 又問:“若不是北高南低的地勢,你又要如何修渠。”

 再問:“聽聞初用化時,百姓并不信任,你如何為之。”

 “五村之中,唯獨落下玉家湖,是為何事?民怨又該如何平。”

 “扶江縣凌家湖富于衙門,安否?”

 一連串的問題,甚至不給紀煬太多思考時間。

 最后還問了秦漢田稅與當今田稅優劣點等等。

 后面跟著的平安跟凌縣尉都一頭汗,被問的紀煬卻還算妥帖。

 一問一答,頗有章法。

 偶爾有難懂的,知州稍加點撥,也有效。

 與其說提問,不如說指點。

 問到最后,知州看他一眼:“做事不錯,讀書有些。”

 倒不是說他學問,而是他能拿出解決方案,卻不能引經據典。

 正經科考上來的人,輒先賢云,要麼什麼什麼書里怎麼樣,用古人先賢來給自己的觀點佐證。

 紀煬吃虧便吃虧在這上面。

 知州喝口茶,開口道:“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紀煬剛一皺眉,就聽知州好言好語解釋:“唐人所說,越貴重的事,越要經過艱苦磨煉。”

 “古人謂之修。”

 紀煬其實明白意思,這再被一點,知道知州這是安他,來這潞州扶江縣一趟全當修

 紀煬笑著:“多謝知州大人點撥。”

 知州搖頭:“也不用謝,若不是當年你祖父戰功赫赫,哪有如今的太平盛世。”

 “當年我剛剛登科,便聽聞邊關大軍來勢洶洶。”

 “那時候怕得厲害,你祖父卻拍拍脯,隨后征戰四方。”

 這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老侯爺已經去世,朝中還記掛這些事的人并不多。

 不多,不代表沒有。

 知州對紀煬既有才之心,也有對當年他祖父的激。

 兩人一聊,便已經到晚上。

 知州知此人并非池中,開口道:“你送來的制良方,本已經看過,很不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