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永樂長歌 第 166 章 胡黨案(三)

《永樂長歌》 第 166 章 胡黨案(三)

李善長攜李祺朝,覲見皇帝。

因名義上仍舊是為了大公主的喜訊,算作家事,皇帝與皇后一同接見。

皇后關懷鏡靜的子,又著實在皇帝面前將李祺夸贊了一番,李家父子謝恩連連。李祺雖然正與鏡靜置氣,現正以公主養胎為由兩下分房睡,但天子面前不敢怠慢,仍端著恭恭敬敬的態度,與父親一樣,開口閉口,句句不離恩。

兩面敘完了舊,李善長抬眼皇帝,言又止。

皇后雖然替他擔心,但也只好笑著起告退。臨出殿門時,沖著馬仲良使了個眼,意思是讓馬仲良替留意,若皇帝等下又要發火殺人,速來稟報。

李善長請皇帝屏退左右,才從懷里取出奏章獻上。

烏金磚地面鋪著暗紅織金蟠龍祥云波斯羊細毯,李善長離座,跪在那上面,像跪在一片閃著金泊中。

后是他的兒子,一樣也跪著,不敢出聲。

四周數丈高、幾抱的大金楠木柱子高高擎起巍峨的房梁和鎏金彩繪的斗拱,地面與房梁之間仿佛存在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空,里面蘊藏滿幽深的靜寂,隨時會滿溢而出,如洪水猛般將他父子二人吞沒。

Advertisement

整座大殿里沒有聲音。

皇帝坐在上方,龍遮擋在奏章后面,看不見。李家父子亦不敢抬頭去看。

皇帝沒有發怒,甚至沒有一聲可以聽出緒變化的呼吸。

君主需要神,神令臣下畏懼,神令他自安全。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一盞茶,或許是一炷香,或許其實只有一個剎那。但無論如何,靜寂仍然沉重地在李善長頭頂,它對李善長來說太過于久,久到令他懷疑這靜寂足以將房梁塌,將他父子二人砸死。

恐懼一層一層累積,像在一艘老船上積沙。

直到李善長即將不堪重負,幾乎要不過氣,皇帝的聲音終于從九霄之上傳來:“卿忠心難能可貴。及時檢舉臣,又為我朝廷立下大功一件。”聽聲音,似乎是笑的。

為什麼會笑?有人要謀反,他不憤怒?

還是他早已知道胡惟庸要謀反?如果是這樣,他不懷疑?不懷疑李家為何現在才上報?

笑……皇帝有理由笑,為李善長的忠心而欣地笑,但李善長仍然到一種費解的恐怖。

Advertisement

李善長的層層冬已經,仿佛從水里撈出來一般,但他不敢抬起袖子汗,仍舊撐住微微抖的胳膊,伏在地上說道:“蒙皇上察老臣忠心,臣不勝激。”

朱元璋走下玉階,親手扶他:“你為朕的江山過立下汗馬功勞,又是朕的兒親家,朕還是相信你,不會辜負朕,嗯?婿也起來吧。”

李家父子謝了恩。

,見皇帝臉上確實有笑容。

皇帝道:“你弟弟李存義,就按你所請,他繼續潛伏在胡惟庸那里。若有新消息,他告訴你,你告訴婿。這一兩個月,宮里喜事多,婿常進宮來見見。”

為了防止胡惟庸日后供出自己和弟弟,李善長在奏章中,說弟弟是假意應承胡惟庸,實則有心刺探報——當時李存義在胡府,若不當場假裝答應,怎會有命活著走出來?

這是個合理的理由,看來皇帝是相信了……

李善長面圣之前,設想了千百種皇帝質詢盤問的場景,竟然都沒有發生。一切超乎尋常地順利。他說了,皇帝就信了。

Advertisement

皇帝真的,有這麼相信他?

難道他之前的數十年,竟是看錯了皇帝的為人?

還是說,結親的作用,竟是如此之大,令生多疑的皇帝對他放了心?

還是因為他這份報寫得天,經住了皇帝的推敲考驗?

為何這夢寐以求的信任,反而令他如此惶恐……

皇后太久沒聽見乾清宮那邊的靜,始終不放心,便人打聽,聽得李善長與李祺已出宮多時了。

“已經走了多時?那陛下在做什麼?”皇后問。

小宦皺著眉:“回娘娘的話,陛下……陛下不許人近,聽靜,好像什麼都沒做。”

皇后一聽慌了神,連忙喚人更,往乾清宮趕。

乾清宮仍是關著門窗,侍衛在外/圍都站得遠遠的,按照吩咐,不敢靠近。

皇后吩咐后的宮道:“不必跟進來了。”自己單獨

只見大殿空空,正前方,幾重玉階之上,正中央,皇帝孤一人盤著坐在龍椅上,弓著腰,低著頭,咬著左手拇指的手指甲。

走近看時,看見他在笑。右胳膊垂在一旁,手里不松不地抓著一支蘸了墨的筆。

Advertisement

面前案上鋪著一張柘黃撒金紙,橫排寫著斗大的“丞相”二字,打了的一個叉。

大字下面豎排小字三個人名,兩個被叉掉。一個是汪廣洋,一個是胡惟庸。

剩下的那個,名字上斜著畫了一筆,赫然是他的兒親家,李善長。

皇帝抬頭,見皇后凝重張地看著他,他的面容,這才真正笑了,笑著將手里的玉管筆往地上一丟。

皇后長長地舒了口氣,閉了閉眼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