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禪可是大事,要考慮到方方麵麵,各項準備工作加起來至得半年。
封禪是最高規格的祭祀,乃禮部職責所在,尚書魯肅責無旁貸。
魯肅從中書省返回之後立刻召集禮部員開會,準備敲定封禪的基調。
泰山封禪可是數百年都未必能遇到一次的盛事,任何參與的人都與榮有焉,魯肅又是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人,自然要做到極致。
關鍵是大魏的國力允許他自由發揮,看看前幾位封禪的帝王,秦始皇剛統一天下,民生凋敝百姓困頓,漢武帝封禪時剛結束漢匈戰爭,百姓和國庫都窮,武帝也好不到哪去。
大魏則不同,各地糧倉皆滿,通運輸通訊等其他方麵對秦漢兩朝更是降維打擊,這要辦砸了,百年之後你都不好意思去跟李斯董仲舒等先賢打招呼。
商議之後魯肅決定,此次封禪要辦出大魏的特,特這玩意有一兩件就行,不用齊頭並進,全是特最後就會變沒有特,所以此次封禪要按照太傅劉曄說的,在膳食上下功夫,其他方麵遵循舊製略做改進即可。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永恆不變的話題,讓百姓都吃飽吃好更是所有王朝的共同目標,所以始皇帝製定的封禪標準第二條便是天下太平,盛世人間,但這條封過禪的帝王都不及格,唯有大魏做到。
吃飽飯是大魏足以載史冊的功績,為禮部尚書,魯肅必須借著封禪的機會讓這種功績現出來。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大魏十幾個州上百個數萬裡疆域,各地文化不同,方言不同,氣候環境,風俗習慣皆不相同,反應到現實中,最直觀的現就是飲食不同,單長安城就有多家餐館啊。
長安乃是大魏京城,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聚集了無數達貴人,這群人來自全國各地,飲食有很大差異,京城的餐館酒店大多是為他們開的,普通百姓誰下得起館子啊。
長安城大到宴小到路邊攤,加起來怕不下上千種,不可能全擺到封禪的供桌上去,勢必要淘汰掉一部分的,怎麼選也得有個標準。
魯肅思索半天也沒拿定主意,便決定去詢問一下專業人士,大魏誰對吃的最有研究,自然是皇帝陛下了。
魯肅趕往皇宮,走完所有程式進書房,行禮之後才發現四皇子曹軒還在牆角跪著,臊眉耷眼的一看就是挨收拾了,隻好轉拜道:「見過四皇子殿下。」
曹軒起回禮,又看向曹昂弱弱喊道:「父皇」「滾。」
曹昂打發走曹軒才問道:「魯卿今天怎麼想起宮了?」
「稟陛下,臣有些事拿不定主意,特來請陛下指點迷津。」
魯肅說道:「臣以為封禪所用膳食應以五穀雜糧家常菜為主,獅子頭佛跳牆等佳肴為輔,稀珍佳肴沒有普適,百姓吃不起,一味追求高階的話就失了封禪的本意。」
曹昂贊同道:「卿能想到這點朕心甚,封禪是向天地神靈表述朝廷功績的,可不是跟神靈炫富的,沒必要整的太高階,還是接地氣好點,但也不能全是家常菜,...常菜,免的神靈說咱們自己吃好的,給人家上貢差的,就按你的意思辦吧。」
皮球怎麼又踢回來了?
魯肅為難的說道:「陛下,是這樣的,全國菜品太多不可能全擺上供桌,勢必要篩選一些的,篩選的標準是什麼,還請陛下指點?」
「你說這個啊。」
曹昂恍然大悟,腦海裡不自覺的泛起後世大部分人隻聽過沒見過的滿漢全席,悠悠說道:「要不在全國範圍舉辦一場廚藝大賽,將國最優秀的廚師集中到京城,並藉此機會按照地域或口味或其他因素將菜肴分門別類,弄幾個菜係出來,也算髮揚大魏的特文化嘛。」
「至於封禪所用膳食,從中選一百零八道組封禪宴席,簡稱禪席怎麼樣?」
魯肅驚嘆道:「妙啊,陛下真乃天人,不過為吸引有真才實學的廚師來京,臣以為比賽應設定厚的獎勵,另外為防止帶關係,獎勵最好與地方的政績掛鉤,這樣地方就不會為安親戚而將有真才實學卻沒門路的真正名廚踢除在外。」
曹昂笑道:「還是卿考慮周到,就按你的意思去辦吧,朕隻有一點要求,禪席既要有宮廷菜肴之特,還要兼備地方風味之華,要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包羅萬象嘛,說到這個倒提醒我了,禪席沒必要隻侷限在國,向偽漢和孫吳也發出邀請,歡迎大家一起參加,省的將來劉孫兩家以沒參加為藉口,否定禪席的檔次。」
魯肅問道:「那封禪大典是不是也可以邀請他們參加?」
曹昂點頭道:「當然,現在地多人,曹劉孫三國都在追求發展,部發展最需要的就是穩定的外部環境,和平共纔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前提是要以大魏為尊。」
劉孫兩家若來參加封禪大典就等於承認了大魏的霸主地位,大魏也可以相應的放鬆一些對兩國的製,若敢不來,以後誰都別想好過。
暫時吞併不了你不代表打不過你,國與國之間總得分出個眉眼高低不是。
魯肅拜道:「臣這就派人出使季漢和孫吳,請他們參加廚藝大賽和封禪大典。」
用得上人家的時候稱季漢,用不上的時候就偽漢,原來魯子敬也是用人臉朝前的主啊。
離開皇宮魯肅再次趕往中書省,與太傅劉曄及其他衙門商議之後發出公文,邀請各地名廚來京參加比賽,廚藝冠軍可獲得一把金菜刀外加百萬獎金,亞軍銀菜刀五十萬獎金,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國界,隻要願意都可來參加,比賽期間食宿路費皆由地方衙門負責。
另外廚師比賽績納地方下次京察考覈範圍,誰想安排自己的親戚過來就隨便安排,反正比賽是按績說話的。
現在的重要公文都是用電報發的,瞬間便可傳遍全國,訊息一出各地雖不至於嘩然卻也飛狗跳,地方沒一個坐的住的。
天下大事在祭在戎,廚藝大賽可是為封禪大典選擇菜肴的,家鄉的食選不管是對當地還是對員自己都有莫大的好。
在全國麵前出風頭的機會可不多,誰不想抓住。
一個現代鬱鬱不得誌的職員,穿越某個唐朝的故事!主角擁有了那麼一點小小的異能!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