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61章 第 61 章

《我力能扛鼎》 第61章 第 61 章

 唐荼荼不知道福丫一扭頭就把給賣了, 邏輯還特別縝:只說要瞞著老爺夫人,沒說要瞞著別人呀。

 跟葉三峰坐在馬車里,這個年過三十的夜貓子大清早地被家丁喊起來, 又在晃晃悠悠的馬車里睡了半覺,快到華宅的時候,總算能撐開眼皮。

 唐荼荼見針問:“葉先生覺得, 我應該先學什麼?”

 勁頭這麼足,外頭的日都沒眼睛亮。

 葉先生都不太好跟講小姐是怎麼練人的了,只含糊道:“咱家掌柜不是什麼好兒,姑娘要是想學,得先做好挨訓的準備。再說做生意,沒有手把手教的,掌柜只能點撥一下,剩下全看姑娘自己悟。”

 說了與沒說一樣。

 西市作為京城最大的雜貨市,每天人流得有大幾萬, 人走、馬踩、車碾,這邊的路不平,唐荼荼的繡袋被馬車晃悠得倒下來。

 忙把繡袋抱在懷里, 怕里邊的墨丸灑了,弄臟本子。

 袋子里只裝了一小包零,筆墨倒是帶了個全。唐荼荼最不怕的就是學新東西, 上輩子那麼多不會做的事都是埋頭死學出來的。

 以前不來華宅時, 母親和爹爹會時不時地從旁提點幾句, 勸得跟母親那邊走,怕日子長了,母關系淡下來。

 唐荼荼總是借口“西市太遠”, 不想來。真對這條道走了,坐著馬車過去,也就是兩刻鐘的事兒。

 門房的護院剛看見,腳凳還沒搬出來,唐荼荼就自己蹦下車了,還跟他道了聲早。

 今日是華家自己定的休沐日,華姥爺和賬房先生們起得遲了些。唐荼荼到了的時候,他們正聚在院里吃飯,一院兒的老頭子都還記得,笑著喊“神算丫頭”。

Advertisement

 “哎,爺爺們早。”唐荼荼清脆應一聲:“我來找我娘,改天再陪爺爺們比算盤。”

 華瓊正在書房里算賬,胡哼著首小調,也不大會用算盤,在紙上寫寫畫畫就得出了數。

 這是筆算,唐荼荼有心看看娘用的是什麼筆算法,還沒走近,華瓊便把那一沓稿紙團團,扔進竹簍子里了,十分自然道:“娘又算錯了一遍。”

 華瓊旋站起來騰出位置,把荼荼按在椅子上,“我聽你姥爺說你算不錯。快坐下,替娘把這幾頁算完。”

 唐荼荼看向這頁前幾行。

 ——鏢頭三人,月錢四十兩。

 ——鏢師九十人,月錢二十八兩。

 ——路導二人,月錢三十兩。

 ——譯者文書共五人,月錢二十兩。

 ——每四人八馬,匹馬每日食麥六升,麥三升……

 ……

 一大頁的人員排布,往后翻,后頭還跟著各種打尖住宿、度牒路證的花銷。

 沒想到一進門就能看到這等機,唐荼荼眼睛都挪不開了,“娘,這是商隊的賬麼?商隊要出發了?”

 華瓊點頭:“往年六月底就出門了,今年因為這萬壽節,鏢師們都想留在城里陪家人看完熱鬧,這月二十來號再出門。走得晚也好,到了南邊正好不熱了,跑一趟四五個月,臘月正好趕回來過年。”

 拿著扇呼啦啦扇風,叮囑荼荼:“算仔細些,別我再復核了,算得頭都大了。”

 葉三峰坐在邊上無聲地笑。

 一個百人的商隊,還只是略算算預支,能有多費腦子?掌柜的算這跟玩兒似的,只消用那奇怪的數碼列幾行豎式,就能算出結果來。

 這賬好算,一溜全是加法,唐荼荼算了沒一會兒就得出了數,認真復核了兩遍,確認無誤了。

Advertisement

 華瓊見要抬筆寫數,立刻湊上來。

 “別別,這個得我來簽,賬房只認我的字和私印,你寫了,這套賬就作廢了。”

 合著還有會計保系統?

 唐荼荼看華瓊筆走龍蛇簽了個鬼畫符,又解下腰間的小鎖,開了柜門取出私印。

 的私印比尋常印章要大得多,是掌大、一寸高的那麼一塊白玉。印面雕得繁復至極,分正正方方四格子,左上與右下用的是刻,另兩面又是刻,左邊刻的是字,右邊是一幅細的畫,上山下水。

 復雜程度與家票號上的防偽印,有得一拼了。

 唐荼荼平日表淡,笑也淡,不高興也淡,卻總是被自己那雙大杏眼暴心思。

 一看睜大眼睛湊上來看,華瓊便知所想。

 “這印啊,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檢查。要是半夜被有心人去仿刻,一天之是決計仿刻不出來的。等我發現印丟了的時候,會立刻讓所有走賬全停下,再慢慢去查是誰去用了,用去蓋什麼章了。”

 唐荼荼乍想覺得不對,細想更不對:“那要是家賊,不用印章,人家拿著這圖案也能去找刻匠呀。”

 “外行了吧?”華瓊笑道:“你別看上頭的字畫圖案都小,全是京城最有名的幾位名刻匠雕的,字比米粒都小。這一個印值三千兩,能仿印者當世無幾。”

 “而賬房和錢莊那頭,又有每半月一換的押文,對不上押的,拿著銀票到了錢莊也取不出銀子來。”

 一聽價值三千兩,唐荼荼頓覺拿著燙手,把那塊印端端正正給放回盒子里去了。

 自己摳摳搜搜,手里拿過的最大一筆錢就是那五十二兩,五十兩換整面銀票后,唐荼荼還不敢裝上,得藏進妝奩,再鎖進柜子里。

Advertisement

 對再大的錢還沒有概念,華瓊岔開這話題。

 “說說吧,大清早來找娘什麼事兒?”

 聽完來意,華瓊翹著腳,笑得仿佛一條大尾狼,“想好了?真的想學做生意?”

 唐荼荼:“想。”

 娘一笑,容更甚往常,好的段仰在圈椅上,唐荼荼都忍不住多看幾眼。

 這還是娘在自己家時隨意了點,不重彩、不施脂的。唐荼荼竟想不到,娘出門跟人談生意時有多耀眼了。

 華瓊的話,把思路拉回來。

 “進了我這道門,就得好好吃苦了。都說練武的人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咱們商家也差不多,尤其是做生意的頭一兩年,要起早貪黑的,可別三天就苦。”

 “我知道。”唐荼荼不怕這個苦,早睡早起多做事的生早已養了。

 華瓊放下二郎,換去旁邊一張太師椅,施施然地坐下,一抬下,“鞠個躬,我一聲師父吧。”

 唐荼荼沒聽明白:“娘……”

 “別,別我娘!”

 華瓊扇一扣,彎起眼睛笑:“要說天下豪商,我在里邊估計排不上號。可在京城、尤其是這西市,我也算是人人都臉的大掌柜了。在外邊你這麼喊我‘娘’,誰也不敢難為你,你還能學到什麼?”

 ——為什麼需要別人為難我,才能學到東西?

 唐荼荼迷不解,卻聽話地深深一躬,喊了聲“師父”。

 這拜師禮寒酸,師父也不講究,等荼荼坐下,華瓊張就講。

 “從商,又做買賣,最簡單地把這倆字破開,一為買,二為賣。這買與賣不是客人與店家的事兒,單單放到店家上,貨源、原材、本、鋪面……全是買。”

 “擇地生財、擇時賣貨,銷賣手段、留客本事……這是‘賣’的學問。”

Advertisement

 “商之一道,下則富家,上則富國。老早以前都說商人是劣民、頑民,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才是國本,不得一個農民攤一畝地,東家種麥西家種粟,各家收完佃后剩的糧食還不夠一年嚼頭——后來統田產了,讓擅長種地的去種地,商業大行其道,慢慢地不貶諷商人了。”

 華瓊這師父當得不到家,自己聊興上來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講著。好幾句話的意思,唐荼荼還沒大想明白,就已經換到下一句了。

 片兒湯話滾了一圈,華瓊忽然停下來:“你記什麼呢?”

 唐荼荼握著竹管筆筆疾書,說:“記筆記呀。娘你說得太快,我理解不,記下來回去慢慢看。”

 華瓊無言。

 家里子侄輩的孩子多,大哥二哥忙著天南海北地跑生意,他們兩家的孩子從銅板兒、抓算盤開始,幾乎全是華瓊一手教出來的。

 見過認真聽講的侄兒侄,沒見過這樣拿個本子做筆記的。

 華瓊:“快合上吧,咱們去街上溜達,坐在屋里能學到什麼。”

 葉三峰抻著筋骨站起來,打了個呵欠,拖著兩條長跟上來了。

 “葉先生睡醒了?”

 華瓊客客氣氣與他說:“二丫頭不笨,就是學得慢,我這幾日忙,沒空一天十二個時辰帶著,只好勞煩先生點撥了。”

 葉三峰笑道:“不麻煩,這幾年沒什麼有意思的事兒,人都憊懶了,也該松松筋骨了。”

 他兩人說話云遮霧繞的,唐荼荼瞧娘對葉先生客客氣氣,不像是對著一個被派去唐家盯梢的雇工,而像對著個份等平的人

 也不知道是什麼來頭。

 留了個心眼,跟著母親和葉先生出了門。

 母倆踱著步子在街上走。一路走,華瓊一路給講。

 這條街是華家最早買下來的那條街,華瓊在這里生活了十多年,早已對各家店鋪如數家珍。

 “西市上,數雜貨鋪子最多,雜貨沒多講究,什麼零碎都有,從頭繩、皂角、米篩子、花盆、恭桶刷子,一家店里都能你買齊了——這樣的雜貨鋪不需要腦子經營,閉著眼睛進貨就行了,賣不出去也不怕,三年五載的總能賣出去。”

 “但滯留在店里的貨,全是銀子買來的,這一滯留,就相當于是一大筆本該流通在外的錢,全抓在手里沒用到;再換個說法,就好比你有一百兩銀子的本錢,只十兩是有效流通的,剩下九十兩藏在鋪子里了死錢——走貨慢,銀子流通得慢,所以雜貨鋪子賺錢也最慢。”

 “這樣的經營辦法,保本兒,也安全,但干一輩子,也就是個賣雜貨的鋪子。要想賺快錢,賺大錢,就得避開這樣的經營辦法,得做俏貨、時興貨,充分調錢去生錢。”

 唐荼荼聽得連連點頭,這個聽懂了。

 “有特產的賣特產;有一技之長的,賣的就是這一技——你看句老爺他家做瓷,賣得最好的薄胎瓷,是早年他家一位老祖宗從景德鎮師學來的,后人發揚大,以一套五釉彩破開了銷路,在北方一躍變了有名的瓷家。”

 “杭州還有個張小泉剪刀鋪,一個賣鐵剪的,鋪子開遍了江南十一府。鑄著他家名號的剪子,幾乎了杭州府的一絕,往來商旅都要買上幾把帶回家鄉——這也是一技之長。”

 沿著一條大街走了個來回,唐荼荼左邊了右邊,看過各種鋪面,茶肆酒家、布莊、香燭紙扎,連花鳥鋪子都進去瞧了一眼,也沒想出自己有什麼一技之長。

 “娘的一技之長是什麼?”唐荼荼問。

 華瓊微怔,多年了,還從被沒人這麼問過。

 華瓊想了半晌,大笑:“娘擅長南貨北調,倒買倒賣。”

 唐荼荼:“……噢。”

 末世里的“倒買倒賣”是違法的,與投機倒把是一個質。可眼下不是那個時候了,產也遠比末世富得多。唐荼荼把自己的刻板思路打散,記下這兩個詞,打算以后慢慢琢磨。

 華瓊帶著走了一圈,問:“想好賣什麼沒有?”

 唐荼荼:“啊?”

 華瓊折扇搭在肩膀上,指著一路的鋪子:“這兩條街都是咱家的,師父也不為難你,你在這兩條街上挑一個自己喜歡的行當,進去做兩天的賣貨郎。”

 作者有話要說:小科普:明清時期的晉商為了防偽專門設計了微雕章,微雕容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全篇三百多字,特別是在雕刻時,還故意刻錯幾個字,能做出此印章者,恐怕當世無幾,這讓很多偽造銀票者而卻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