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方去世後,李思的兒子李唐繼任了首領之位。
駱振國、駱振家對父親的言牢記在心。他們兩個去過幾次後終於打定了主意。
兩人爲完父親的願決定出谷再創駱家輝煌。兩人將想法告訴了李唐,得到了李唐的鼎力支持。
兩個年青人揣著重振家族的夢想毅然踏上了北去的路。兄弟倆到了後做起了小買賣。期間,哥倆每隔兩三年都結伴要回谷中一趟。當然兩人每次回來都要帶上各種生活用品。
有一年,哥倆再次回到谷中,李唐和二人促膝夜談。三個人在一起談了很多事。談論起王府的繁華和凋落、泰平莊的安定、昌蘭部落時的紛爭,祖輩父輩的影不斷在三人眼前晃,眨眼間又煙消雲散。
說起祖輩,三人同樣的心,熱如沸,恨不能就一番功偉業,重振輝煌。
李唐從小就聽他母親講他父親心懷故國的懷,在他小的心靈裡默默種下了一顆種子。對於駱振國兄弟倆的出谷他既贊又羨慕。他也想效仿二人出去打拼一番,但是他深知自己肩挑重擔本無法離開,這數千人的生活更需要他。所以他鼓勵駱家兄弟大展宏圖,等時機帶谷中人重返。
駱振國、駱振家兄弟倆在谷中盤桓了一個月後返回了。他們承載著李唐的期盼投到夢想之中。
哥哥駱振國依靠在結的朋友重拾祖業幹起了花卉生意。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大有超越祖輩之勢。弟弟從小茶樓起步,逐漸擴大,十年間經營起幾家酒樓、茶樓與哥哥相比毫不遜。二人在了家,駱家在佔有了一席之地。二人始終念念不忘泰平谷中的親人,每隔幾年都要帶上大量的財千里迢迢探親人。有了他們的資助,泰平谷的生活改善了許多。他二人曾多次勸說谷中人全部遷到。但有些人已習慣谷中之安定,不願世之紛擾,終未行。
李唐和駱振國、駱振家商議後將此谷命名爲泰平谷,意思是紀念泰平莊。並把族名改爲駱昌,就是爲了紀念駱家和昌蘭部落。
數年後,駱振國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花卉外,還擴展了錢莊、水運、綢等。在擴大生意之前,駱振國特意回了泰平谷一趟,徵得李唐同意後用了一部分當初王府和駱家的財。可是經營沒幾年,在生意中駱家得罪了當時也是大戶的王家。王家覬覦駱家財產已久,他們勾結府設計陷害駱家,駱家主僕百餘人被抓獄。只有駱振國長子駱金有事外出才躲過一劫。駱振家得到訊息後大驚失,他預到此事頗有蹊蹺,既然大哥獄,仇人一定不會放過他。他迅速收拾財倉皇逃出。不久叔侄相聚,託人到城中打聽才知道駱振國等駱家直系人員全部被死,其他人等發配邊疆充軍。叔侄二人聽後嚎啕大哭。痛心之餘,駱振家一家人及駱金無可去只得迴歸泰平谷。
駱振家等回到谷中後,將事講述了一遍。其時,李唐已將首領之位傳於駱金的堂弟駱強。過了一段時間,駱強派人到探聽消息,知道駱家財產多半落了王家之手。但王家財大勢大,憑谷中之力一時難以報仇。又過了一段時日,駱金在谷中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對駱振家和駱強說,他想到北方去發展,投奔朋友,等積攢了力量後再報仇雪恨。駱金對此行並沒有多信心,所以他還說他這一生以報仇爲己任,不報此仇誓不回谷。如果他做不到就傳給子孫。
聽聞駱金的想法,李唐的兒子李盛也決定離開泰平谷去圓心中一個夢。
在兩人臨走之前,弟兄三人惜惜話別。想著以後的日子不知如何,又是悽惶,又是茫然
駱強佩駱金的決心,他承諾,泰平谷將永遠等待他們的歸來,並用昌蘭文字在一張羊皮紙上寫下了兄弟三人的誓言。然後將羊皮紙一分爲三,各執一份。其實,李唐心裡明白,駱金報仇的希十分渺茫。在他們臨行之前,各送給一本書,那是昌蘭部落的文字,希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要記得自己曾是昌蘭族的後代。並言,如果多年後他回來或他的後代回來可以把羊皮紙或書作爲識別份的憑證。
駱金和李盛辭別親人毅然踏上了各自的路。
在他走後,駱強命人把此事記下封存在祖宗祠堂裡。
時荏苒一晃多年過去,駱金、李盛均杳無音訊。
既爲了打聽二人音訊,也爲了不遠離社會,駱強每年都派人出谷。派出的人在各地行走,打把式賣藝、經營小本買賣等。雖然不是什麼大生意,日進斗金,但掙些小錢,總能換點谷中所需之,更有助於改善泰平谷的生活。
尋訪多年,天下如此之大泰平谷終無法尋得二人下落,不知其生死。
駱強在臨終前,將事的經過向繼任者講述了一遍,並要求繼任者如果等不到他們就一直傳承下去,哪怕是千年萬年。
花開花落,滄海桑田,時如流水般匆匆而過。千年的時在漫長的等待中度過,而承諾口口相傳下來。多年後,就了泰平谷一個麗的傳說。”
貝努爾一口氣講完,衆人被這個悽的故事所深深吸引。
“媽呀,太人了。一千多年過去了,真是……”沈小虎慨地說。
“那駱金和李盛後來怎麼樣了,他們還有後人嗎?”譚雪好奇地問道。
這話問到了衆人的心坎上,目紛紛著貝努爾和大祭司。
大祭司和貝努爾沒有回答,只是定定地著老。
衆人疑地著老,難道這和老有什麼關係嗎?
老的上到底藏著怎樣的呢?他是當年出走的其中的一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