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

《紹宋》 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

 宋婉如來不及道謝便奪路而走。匆匆追著那名字一模一樣的木牌,一路追一路呼喊。漸漸的被人堵住了,麻麻的木牌被軍士們放在一起,周圍是尾隨追來的士庶忍不住的哭聲。

 岳臺之上的家文武開始祭祀,接著有人開始嘈雜,將家的話一句一句地傳下來。一片嗚咽聲中,宋婉如眼前的世界開始濛瀧,開始劇烈搖晃,再也看不清那木牌上的字了,那些麻麻的木牌在眼中開始扭曲、變異,變悉的一顰一笑。

 ——“其一,宋金之國戰,我等宋人護國安民、抗擊侵略,是正非偏!是義非暴!”

 終于忍不住開始哭。

 開始哭曾經伯伯哥哥死訊傳來時沒有掉下的眼淚,哭連尸首都沒法子埋,冠也無尋。

 自己為什麼那時只顧著恨,只顧著鉆進自己的悲凄中不出來,為什麼沒有想著對自己、對他再好一點。

 自己是個花魁還不認命、還要在午夜夢回的時候念自己是清白人家的兒,哭再也不敢承認的姓氏。

 哭爹娘兄弟就這麼接二連三的離開了自己,卻連個傾訴的人都沒有,舉目四煢煢孑立,為什麼還在恨,恨為什麼有人能安然自在地懷念所謂的亨豫大。

 ——“其二,此戰自宣和七年起,至建炎五年,經歷七載,大宋雖死傷無數,且仍亡地千里,但終究會是宋勝金敗!”

 哭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所顧忌,越來越撕心裂肺。

 曾經深的汴京城就這麼在金人的鐵蹄下傾覆破敗,那些年記憶中的繁華永遠地逝去。

 自己有了錢卻再也吃不到的香糖果子,哭曾經不敢睡去、不敢出聲地臥在地上看著兄長一步步倒下的日日夜夜。

Advertisement

 那麼漂亮干凈的一個人幾次死里逃生,哭自己活了孤魂野鬼。自己有親皆亡去無家問死生,哭自己曾經一宿一宿地夢累累的白骨和無法瞑目的頭顱。

 ——“其三,千難萬阻,此心不改,不搗黃龍,誓不罷休!此言與天下共勉之!”

 氣噎絕,再也支持不住地跪在地上,靖康以來憋悶在心頭的淚洶涌而出。

 在模糊的淚眼中看見了自己像無數次想象的那樣跪在爹娘面前,爹娘笑地為及笄取字。看見自己一紅嫁,兄長將送上花轎,雕玉琢的弟弟在追著轎馬跑。

 的手死死地著上好的帕,仿佛曾經的著爹爹的胡髯、娘的青、兄長的袖、弟弟的小手,著爹爹買給的《論語》、娘兄長抄給的《詩品》。

 在自己的哭聲中仿佛聽見兄長登科及第、簪花游街的歡呼,聽見爹娘剪燭的喁喁私語,聽見爹爹教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聽見娘教讀君賢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郎妾意。

 永遠救不活的親人、追不回的過往,活了十七年,一半的時間在學爹娘教的忠君國、道德仁義,一半的時間在恨君君臣臣、舍生取義。

 “何娘子。”

 “……何娘子?”

 抬起頭,扶著使站起,那是相的一個年輕小人在喚。宋婉如勉勉強強地拭了淚,聽見他勸解道:“何娘子不是本地人嗎……這些大都是堯山戰中犧牲的關西人,娘子不必難過,大約……大約只是重名。”

 只是重名。

 只是重名啊。

 宋婉如拍了拍紅著眼圈怒目而視的小使,溫和地謝過他的勸解。沒有參與接下來的什麼法會祭祀,筋疲力盡地離開了這里。使猶然忿忿,待人后又忍不住問為什麼沒有生氣。

Advertisement

 為什麼呢?宋婉如笑了笑,因為知道自己幾年來郁郁寡歡的其實是在等什麼了,等待的終于已經等到了。

 ——立心立命,繼絕學而開太平,不正是滿堂朱紫貴讀圣賢書的意義嗎?未來之事須年輕的家帶著滿朝文武去做,年輕家能如此祭,以后世道自當越來越好的罷。

 宋婉如說這話的時候,使驚異地看見出懷念的微笑神。這種神從來都沒有見過,只見過自家娘子著窗外的疏竹時微蹙的眉宇,低頭研墨時怔然的神,還有哪怕是言笑晏晏也總拂不去的哀愁。

 使曾經總覺得娘子像是西游里下凡的仙,仿佛隔得很遠,似是隨時便要離開一般。使懵懵然沒有聽懂娘子究竟說的是什麼,卻從這一笑中忽然眼眶一熱,險些又落下淚來。匆匆忙忙地眼,勉強逃避也似地手遞出一,是那支白玉簪:“方才那位高大的舍人扔回來的。”

 宋婉如怔了一怔,恍然回頭,自然只是見到了看過岳臺大祭后興的的行人。使著玉簪碎碎叨叨地說道:“那舍人好不高大,奴家曾見過延安郡王,卻是只面皮比他老些。想那延安郡王是一頓須吃三頭牛、能倒拔楊柳的人,怪道那舍人能把那兩個人挾著……”

 “挾著?”

 “確系是挾著,方才娘子未注意,奴家卻瞧得分明……”

 使看見娘子瞧過來,一雙秋水似的剪瞳滿是揶揄,才訕訕地住了口。宋婉如想講的“三頭牛”有些噱意,轉而又隨之想起那人的面容來。

 王中孚。

 宋婉如輕輕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王中孚。想起爹爹曾經給講《易》,點著《易·雜卦傳》中的“中孚信也”說“切記切記”。中孚中孚,聽說今日站在彼的都是太學生與武學生,起這樣名字的人想來家中父祖當通文墨罷。只是自己怎麼慌之間倒是把這支玉簪子遞了出去。

Advertisement

 宋婉如再想起那個匆匆一面的小舍人已經是幾年以后的事了。中秋大祭之后,先前已有風聲的伎開釋的事兒有司便開始落實了下來,客來訪,問在不在此之列。這種事都是一朝籍容易出籍難,但宋婉如答,在的。

 客是什麼心思很好猜。在人面前,自詡風流的才子們大抵都有一種奇特的心理,很有來一場“邂逅相遇,與子偕臧”的。只是風月場上的人們也總有暮去朝來故的惶恐,五陵年的纏頭就是安立命的,多年來也只會從五陵年爭纏頭。覓得良人把自己再賣一次,是這群明日黃花們最后一筆劃算買賣。不然呢?還能如何呢?

 ——還能效琴,醒黃粱,看破世事生沉夢一場。

 宋婉如沒有出家的念頭。了籍的子往往容易持就業,大抵從良與否都容易從火山又跳進新的苦海,反而不如與文人墨客酬和往來更痛快。家鼓勵婦拋頭面,不需為大小人侍宴助興了,深居簡出地像個不理俗世的居士,教風月子弟愈加不易見到真容,愈是拜帖倍增。

 倒覺得有一點好笑。

 越來越喜歡逛汴京城,或者在酒樓上臨窗坐上一日,眺著熱熱鬧鬧的人間。從前好多事兒其實已經記不清楚了,有時覺得羊頭賣的味道與舊時仿佛,有時似乎又不像,疑心自己原是記錯了。小使心思傻愣愣地問東問西,倒是雇的些個小廝很為的“畢生大事”心。

 宋婉如逗他:“你倒是什麼時候娶渾家呢?”

 小廝支支吾吾,眼神往使上飄。小使嘰嘰喳喳地附和道:“是啊是啊,到時候我要吃你喜酒。”

Advertisement

 小廝漲紅臉,一口氣悶在口。

 男婚嫁,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其實也只是不愿將就。的積蓄還是足以過一輩子的,只要沒有橫生波折——大概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姊妹重舊業的緣故吧,籍又了私伎。放肆一回,等過不下去再說吧,宋婉如這麼對自己說。而且不獨放肆,有時覺得傳言中的家也肆意的。

 ——怎麼偏偏肆意的家便了中興之主呢?

 春去秋來,時間過得飛快。國朝百年事也忽然一下了了,西夏被收復了。這不是宋婉如從邸報上得知的消息,知道這事兒的時候在五岳觀。那個士子在五岳觀大聲嚷嚷的時候,整觀中的人幾乎都沸騰了起來。

 宋婉如轉頭和迷茫又興的使說:“一雪靖康恥有了啊。”

 面前隔著帷紗,只是悉的人依舊能認出來。這話本不經意,旁邊有人卻是聽見了謔道:“商也知亡國恨吶?”

 宋婉如轉頭看去,原是做花魁傍著的正店一常客,也是同行一位姊妹的“心人”。笑了笑,頷首也沒分辯,只是轉離去。

 使什麼是商停頓了一下答道:“就和我一樣的子吧,幸存的人。”

 使想了想,睜大眼睛說:“奴家也是幸存的人。“

 潘小人還是沒有放棄——人也不合時宜,建炎十年了,他也不是當初那個未及弱冠的年郎。宋律恤戶,宋婉如籍后設法開了一家茶館,還是托嫁了班值的干姊姊和這位潘人才難得在偌大東京城中無人奪的。不好請人家吃閉門羹,抱著琴問他:“黃中宮調多好樂,你要聽什麼?”

 潘人半晌說:“為什麼不是從前常彈的《青玉案》?”

 “從前奏曲是為生計,如今是贈友,贈友則需合時宜。”“宋婉如手一撥出昂揚前調來,按著弦說道,“將士北征,《四塞清》正合時宜。”

 潘人沉郁地看著不說話。宋婉如含笑嘆了口氣:“你送來的節禮我快回不起了——令正很寬厚,是很好的人吶。”

 “只是想知道娘子到底屬意什麼樣的……總不至于真孤獨一世吧。”

 孤獨一世嗎?也許吧,已經二十多了,不再是小娘子了。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

 如今東京城中的人提起軍漢不再是“賊配軍”了,自家千孩兒能嫁給讀書人自是好的,若是嫁給廝殺漢仿佛也不是不可以。君不見如今有名的虞人當初不也是中了探花才娶了張太尉的千金做渾家的嗎?又有人講,現在進不了太學進武學也是好的,自家七姑的八姨夫須是個在家前得用的,人家可說了,那個武學出生在邊當班值的王什麼富,后來改了名直接跟著韓太尉當了領兵的將軍,這次北伐估計也在呢!

 茶館里的閑漢們異口同聲:“哇!”

 宋婉如忽然記起那個高壯又彬彬有禮的舍人來。聽著樓下茶館的靜,問旁邊的使:“你還記不記得建炎五年中秋岳臺大祭時咱們遇見的那個舍人?很高大的那個?”

 已經了小廝渾家的使茫然地搖搖頭。宋婉如著自己面前飽蘸濃墨寫下的“王中孚”三個字,嘆了口氣,也基本忘了他的長相了。

 只是記著是一個一眼就能讓人想起《陌上桑》的男子。

 越來越喜歡戴著帷帽和使小廝慢慢地逛汴京城,或者在茶館樓上坐上一日,眺傾聽著熱熱鬧鬧的人間。汴京里不人都知道,這家小小茶館原是一籍的花魁開的,若是有幸呢,還能聽人在樓上琴吹簫,若是再有幸呢,吃到親泡的茶也不是不可能。哪怕到了大舉北伐的時候,也依然祥和的熱熱鬧鬧。

 家北伐時其實汴京最初也是一片兵荒馬的。大商賈試圖哄抬價、謠言日囂塵上等種種怪象都是常態,宋婉如頭兩個月被茶館喧囂擾得無心琴,且遭了明面上兩次皇城司的查探,隨后有一日晚點燭讀書時,親眼見城中火沖天。

 宋婉如難得慌措了一宿,后來聽聞家就在城外不如山,相公們也迅速解決了之后,才恍然發現東京果然是承平太久了。

 ——如今也到我們主北伐了嗎?若畢功于此役,是不是就徹底將迎來太平盛世了啊?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一日三驚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邸報上的喜訊出現之頻,乃至于尋常都引不了市井議論。到了年關,汴京一如既往的熱鬧起來。接連不斷的進軍捷報、元城和太原兩城在除夕一日而下……同意不同意北伐的,幾乎所有人都在說,家是真正漢武唐宗一般的人,是天生異象的真龍。

 從前好多事兒宋婉如其實已經記不清楚了。就像有時覺得羊頭賣的味道與舊時仿佛,有時似乎又不像,疑心自己原是記錯了,眼前繁華的汴京也慢慢地覆蓋了曾經的記憶。聽說過有人為家寫過東京舊夢的書,倒也在閑暇時發過興頭想敘敘今朝,只是刪易其稿無數,平定金國后也沒能寫出來——值得寫的太多,想補敘又想刪減的也太多。

 相國寺大開齋會,和相約前來的干姊姊提及此事的時候,姊姊還在莞爾:“你思緒樊然淆,莫不是有了別個值得思量的事故?”

 們站的地方正是大殿朵廊,遠僧人經文誦念之聲悠然瑯瑯,近游玩參會的士笑語盈耳。宋婉如著兩側雕細琢的樓殿人,悠然想起從前爹爹抱著來此參與齋會的時候,指著壁畫上翩躚的子打趣說待以后長窈窕淑,不知有哪家幸運的兒郎能得大福。

 當時年紀還小,卻已經讀過詩經,滿面飛紅地鉆到娘的懷里,聽見后的兄長接著笑道:“一定須是騎著高頭大馬、氣宇軒昂的君子,才能吾家婉如清揚的娘子看上啊——”

 “娘子——”

 恍然回頭,昔日兄長和爹爹站立的地方正站著一位氣宇軒昂的男子,數年前的匆匆一面于今驀然重疊,也同樣的滿面通紅、神

 “這位娘子,敢問芳名……呃,”他沖口而出,又隨即發現自己的唐突了似的匆匆改口,“不是,某……”

 二十余載紛擾的過往如煙飄然而去,一雙清凌凌的眼眸看過來,沉淀著天姿人的清麗、覽書閱世的安然、明心見的澄澈。只是佇立在彼喧嚷熱烈的人群中,便仿佛穿了那些靡麗的、污濁的、混沌的、凄惻的、平和的時,驚艷得像是一幅盛世人的畫。

 幾近花信年華的忽然像個竇初開的一般,隔著帷紗竟陡然到了久違的怯、慌與欣然——

 “宋婉如。”

 站在汴京城旖旎祥和的太平景中,輕聲說道,“妾姓宋,名婉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