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蜀漢之莊稼漢 第95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上)

《蜀漢之莊稼漢》 第95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上)

歡迎您的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蜀漢之莊稼漢》最新章節...

黃月英示意侍退下后,這才問道:“近日銀屏你有心事?”

“侄一直跟在叔母邊,何來心事之說?”

“你們關家的刀法,過于剛猛,不適合子學。別忘了,你這武藝,大部還是我教的呢,說起來,我也算是你的半個阿母。難道,自己兒有沒有心事,這點我都看不出來了?”

黃月英把碗推移向關姬那邊,說道:“先喝口水。”

看到關姬聽話地端起碗來,這才繼續說道:“就是因為你一直跟在我邊,所以我才奇怪,你這心事究竟是從何而來?我思來想去,也只想到了那李大郎與你有過關聯。說說,是不是因為他?”

關姬搖搖頭,難得地卸下了冰冷的偽裝,平淡地說道:“侄已許久未見過那李大郎了。”

黃月英皺起眉頭:“怎會如此?他不是已回cd好些時日了嗎?怎的未曾來見你?怪不得這些時日從未見你出門,難不你倆吵架了?”

關姬一直以冰霜示人的絕上難得地綻出笑意,安黃月英道:“叔母想哪去了?我與那李大郎,也不過是相見數次,彼此之間,尚不悉,何來吵架之說?”

Advertisement

“那樣不好。”黃月英“嘁”了一聲,不滿道,“既然已經決定嫁進李家,又為何如此疏遠?”

看到關姬沉默不語,黃月英嘆了一口氣,說道:“當初那南中象剛端倪,丞相想要籠絡那南中大族,你便提出要自愿嫁與那李家,我本是不太同意的。如今看來,倒還真是應了我原本的擔心。”

關姬訝然地看向黃月英,不解道:“叔母如何會這般想,為何從未說與侄聽?”

“當時你滿門子重振關家的心思,如何勸?再說了此事丞相也是一力贊,我自不好再說什麼。本還想著讓你二人相一些時日,如果脾相合,那倒是免了我的憂慮,沒想到還是心存了些僥幸。”

“侄還是不明白。”關姬瞪大了目,眼里全是不解。

“你沒有經歷過男,如何能明白?”黃月英憐地拉過的手,解釋道,“夫婦者,相濟方是正理。你子剛烈,又極有主見,如若遇到一位能包容你的郎君,日子自是和。但那李大郎君看似儒雅,卻是個好勝子的。別人看不出,我卻是能看出來的。”

說著,黃月英拿起碗喝了一口,這才繼續說道:“前幾日,丞相還問起你與他二人之間的事,曾提過一句,說那李大郎自請要跟那馮郎君去漢中。你可知為何?”

Advertisement

聽到漢中二字,關姬眼眸微微一口問道:“為何?”

“自然是不服那二郎和王大郎得了朝廷的封賞。那李大郎,看起來似與人為善,但可不算是個善茬,其人高自傲。以前二郎終日渾噩,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先是進了諸冶監,做出了偌大個功勞,前些時日那般多武將去趙府拜訪趙將軍,別人不知便罷了,那知者又如何不知是找那二郎打探消息去了?”

“那功勞可不是二郎做出的。”關姬抿一笑。

“那誰他好命,跟了個有本事的?”黃月英也是一笑,似乎想到了某個混帳小子,“后面得了封賞,前些時日又得了個漢中典農。別看如今漢中荒涼,以后……”說到這里,頓了一下,“以后如若是跟了那馮郎君,再立個功勞,只怕比他那位大兄還要有出息些。”

“叔母的意思,是李大郎不服那二郎得了封賞,所以也自請去漢中?”

“要說不服,那也算不上。只是那李大郎自恃才智皆高于二郎,自然是不甘心二郎專于前,所以我才說他是個好勝的子。你與他之間,若是無事還好,便但凡有相左之事,只怕未必能輕易言和。”

說完,黃月英又嘆了一口氣:“我最擔心的便是,你是懷著重振關家的心思才嫁給他的,在他眼里,你看中的是他這個李家嫡子的份,而不是他這個人。男人啊,總是貪心不足的。沒得到你之前,什麼都好說。就怕和他了親之后,他上不說,心里未必不介意你的心不在他那里,只顧想著關家。”

Advertisement

“那叔母,我又當如何?”關姬低下頭,輕聲問道。

“若是你平日里能對他迎合一些,倒也未盡不能盡釋前嫌。只是你這子……”黃月英苦笑搖搖頭。

關姬沒有抬頭,目落到了自己那常年練武而長滿老繭的手上。那原本是一雙很白很的手,可是因為自己自般地練武,已經變得比那些武夫的手還要難看。

“叔母,我也想去漢中。”

關姬最終還是抬起頭,看向黃月英說道。

“大父,那大房如此欺人太甚,如何能忍得?”

馮莊隔壁的李家祠堂里,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忿忿不平地對著李家太公說道。

能進祠堂的,都是嫡出份的男子,算得上是一房的核心。

“就是就是,那大房吃了虧,與我六房何干?”

“六郎不能如此說,李家幾房,不都是同氣連枝?只是大房這回做的委實有些過分……”

底下的人有老有,臉上都或多或有些不忿之,正議論紛紛。

坐在最上頭的,正是與馮永有過兩次面的李家六房話事人李太公。

旁邊一位發須皆白的老頭,問向李太公:“族長,此事究竟是個什麼章程?那漢中,莫不真能屯墾?”

“說是大房的人聽那廖公淵親口所言,只怕不假。”李太公點點頭,說道。

Advertisement

族長開了口,底下的人都安靜下來。

李太公看向眾人,輕咳一聲:“從大房傳來的消息,朝廷又出了一件新式犁,名曰八牛犁。此犁須八頭牛方能拉,故得此名。一日所耕,勝那手老農百人,實是耕地利。”

眾人一陣嘩然。

“可是大父,那朝廷對我等世家戒心甚重,想得到那八牛犁,只怕不易。”

說話的正是先前開口的年輕人,此人正是李太公的親孫子,李大郎。

“自然不易。朝廷所制八牛犁,只會先賣給那朝中大臣,如何會先給我等世家?”李太公點點頭,繼續說道,“所以那大房便得了廖公淵的許諾,可送予我們李家一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