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報社立一百周年, 《清晏報》旗下的晏河清著作編刊社對外宣布,將于下月一號初版發售《晏河清信集》,同時出售的,還有共計十二卷的裝版《晏河清全集》。
本來出版社上上下下都把這件事當他們的日常工作, 雖然是百周年的紀念活, 但畢竟現在紙衰落, 而且晏河清的這幾部作品在這幾十年間已經不知道再版多次了, 但凡家里有孩子要上學的, 基本都會去書店或者網挑上一套,哪怕裝點一下書柜也是好的。
當然, 孩子樂不樂意看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反正不管是哪里的學校都會考,他們就算不想看, 老師上課也得講。
但世事無常,誰也沒想到, 就在這個月中旬,鴨梨視頻推出的一部獻禮劇《那些年的他們》, 竟然火遍了大江南北。
這是一部群像劇, 沒有小鮮,沒有加戲咖, 就連經費也是眼可見的——看里面人幾年如一日的打扮和基本不出現的民國外景鏡頭就知道了。但就是這樣一部小本制作的電視劇, 卻在播出的一周后,熱度吊打同時期所有上線的大制作, 到了全年齡段觀眾的喜。
很多人在看完之后都表示,這部劇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 沒有那麼多古板的說教, 也沒有滿篇的正能量口號宣傳, 人形象塑造的實在是太好了, 給人一種有有的真實。
劇中的很多演員都是還沒從影視學校畢業的學生,借著這部劇,很多人也一下子擁有了知名度。
尤其是劇中幾個靈魂主角,更是暴漲n倍,搞得他們又高興又惶恐,為了接下來的各城市宣傳活還拼命惡補起了那個年代的知識,生怕到時候被記者和們問餡了。
《清晏報》出版社的工作人員手忙腳地理完了突然比預期暴漲十余倍的訂單,最后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在網上掛出“已售罄”的牌子,并好聲好氣地安顧客們說一定馬上加印,請大家稍安勿躁。
等忙完這一陣后,他們這才有功夫閑下來口氣,順便去看看這部堪稱帶貨能力Max的神奇獻禮劇到底是有什麼魔力,居然能讓這麼多年輕人都開始為一個百年前的作家癡狂。
第一集,大多數觀眾自跳過片頭曲。
出現在他們眼前的畫面,是很多人都非常悉的地標建筑——
京大學的老校區正門。
屏幕上一瞬間過幾十條京大學的在校生和校友前來打卡的彈幕,其中還夾雜不“拜學霸”、“學霸保佑我上岸”等等的字樣,以及隔壁某Top2大學學生的震怒——“又是沒有姓名的一天”、“拼搏百天,我要上隔壁京大學”,總之氣氛一片祥和歡樂。
看到這樣的彈幕氛圍,很多剛開始追劇的觀眾們也紛紛放下心來。
眾所周知,那個時代給人的總印象就是嚴肅沉重的,但看這些二刷三刷的觀眾們都沒提這些,還說什麼“坑不虧”、“甜到掉牙”,看上去,這應該是部偏向于輕松愉快的下飯劇吧?
他們這麼想著,又繼續看了下去。
鏡頭畫面一轉,屏幕上出現了一位穿著中山裝、長著一張清秀娃娃臉的黑發男生。他脊背直地坐在圖書館里,手握鋼筆,正一臉凝重地盯著攤在桌面上的解剖學書籍,時不時提筆寫兩句,似乎是在進行臨考前的復習。
在他出鏡的那一刻,彈幕瞬間炸了:
“嗚嗚嗚晏先生好可,不,是好帥!”
“這麼年輕的晏先生還是第一次見,我承認我有想法了,我有罪。”
“醒醒,景二is watching you。”
“醒醒,上學的時候在語文課上還沒看夠嗎?”
“醒醒,晏先生留下來的所有照片都很年輕,因為本沒有他三十歲以后的照片。”
“艸,笑容突然僵在了臉上。前面的能不能不要突然發刀?我還想繼續看呢!”
麻麻的彈幕讓很多觀眾一邊笑一邊開始調整彈幕設置,直到調到只保留百分之十的數量,這才勉強能看清楚畫面了。
這時候,劇里飾演晏河清的年輕演員已經收拾好教材走出了圖書館,迎面遇見了一位同樣穿著黑中山裝但比他高上半頭的丹眼年輕人,揮了揮手沖他打招呼:“喬兄,這邊!”
彈幕很快出現了科普,說這位是著名的國政治家章書旗章先生,他曾經在京大學就讀過,還是晏河清的舍友。后來搬家去了南方進政府工作,南北政府合并就是他大力號召推的,可以說是華國統一最大的幕后功臣之一。
很多人都紛紛表示長見識了,沒想到章書旗還和晏河清有這樣一層關系。而劇中的兩人在相遇后,章書旗立刻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這次考試肯定十拿九穩,一臉有竹的表,而他旁邊的晏河清卻一路上都一言不發,只是低著頭默默地聽著,就仿佛自己不存在一樣。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這種在外面的相方式,簡直跟我和我的那位社牛朋友一模一樣!”
“科普一下,這場考試章書旗不及格,晏河清一直覺得自己要掛科,結果卻得了良,是不是非常有戲劇?”
“靠,太特麼真實了。”
“這段節還是后來章先生自己在回憶錄里寫的嘎嘎嘎,這些先生起自己的短來真是毫不含糊啊,哪像現在的明星,連真實年齡都不敢說,還以為沒人知道反復改幾遍資料。”
而當劇里演到左向庭在課堂上直接罵章書旗“你復習了個什麼?孽障”的時候,觀眾們看著青年臉上出那種茫然不可置信的表,已經徹底笑瘋了。
“章書旗:這醫,我大抵是學不下去了罷。”
“晏河清:巧了,你也是?”
“棄醫從文!我也要向前輩們學習!醫學生震怒.jpg”
還有人把這一幕畫面p了表包,一時間,各大高校的醫學生幾乎人手一套,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出圈了。
不過《那些年的他們》畢竟是一部群像劇,主角既不是晏河清也不是章書旗,很快鏡頭就給到了同時期別的人,觀眾們倒也看得十分津津有味。只不過因為導演選的這位飾演晏河清的年輕演員值實在能打,以致于很多控的觀眾們還對他心心念念,在彈幕里詢問這位下一次出場是什麼時候。
在開頭的幾集里,大家都還在嘻嘻哈哈,很多人都是因為演員和網上鋪天蓋地的自來水安利坑的,雖然覺得這部劇確實拍的有意思,但尚且沒有那麼真實。
但隨著劇的進展,越來越多的人登場,觀眾們卻發現自己依然能把他們每個人都區分的清清楚楚,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各有特,雖然信仰不同,理念不同,卻心懷著一個共同的愿——振興華夏。并為之而前赴后繼。
程雅蓉、文春秋、左向庭、晏河清、廖長義……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雖然人們抬起頭時看不見太,卻依然能看到群星閃耀,默默為他們指引著方向。
在下面的評論區里,有一則評論被人頂上了高贊:
“大家都在謝先生們為這個國家的付出,只有我在想,他們為當時沉淪在黑暗中的人們指引著方向,可他們自己呢?那種不知前路在何方的迷茫和絕,他們到底是怎麼忍下來的?是想想就覺得好啊。”
而他下面的第一條回復,雖然簡短到只有短短一句話,點贊量卻甚至比樓主還要高上好幾萬:
“因為星星不會迷失在黑夜里。”
這位ID名為“國足要輸越南臉都不要了”的網友下方,很多人都表示本來看著劇還好,結果一翻評論區看到你這句話頓時淚崩,再抬頭看一眼ID又破涕為笑,建議這位趕去找個出版社出書,將來肯定能青史留名。
《那些年的他們》已經播出到了第十六集,不人在彈幕里表示,他們都是通宵肝一天一口氣追到最新集的。
第十六集很明顯又是晏河清的主場,開頭演到他被同學拉到白話小說社,自己給自己寫讀后的劇已經笑倒了一片人,觀眾們都覺得這個演員找的太好了,因為他本在劇外也是位靦腆容易害的帥哥,雖然比起歷史上真實的晏河清本人還是要稍微活潑一些,會在記者采訪的時候開一點小玩笑,但是他在劇里表現出來的模樣,經常會給人一種“晏河清就是這個樣子”的覺。
再加上晏河清本人的經歷也十分有傳奇,在上學的時候就已經早早出名,所以在還沒掉馬的階段,導演經常隔三差五地拍一拍他的自閉表。以致于每次這位演員發微博,下面的評論基本上是清一的表包,弄得他都快要自閉了。
除此之外,劇中讀者那些讓晏河清頭疼無比的花式催更也讓觀眾們看得樂不可支,再加上《那些年的他們》也才播出到十六集,想看接下來劇的觀眾們也同樣驗到了抓心撓肺的覺。因此,這幫人干脆把劇里的催更招式又復刻一遍用到了鴨梨視頻和出品方的微下面,也算是活學活用了。
網上很多up主和營銷號主播見狀,也紛紛跟風湊了個熱鬧。
有些向網友科普那個年代的歷史還有有趣的人軼事,有些應要求繪制了晏河清、章書旗等等民國帥哥們的畫像,有些則直接翻出語文書,按照上面選取的教材來講這些文章選取的原因、作者寫作時的歷史背景和想要表達的思想等等等等。
對此,網友們表示:
就連當初上語文課的時候,他們都沒聽得這麼認真過。
不過這熱大家都喜聞樂見,這也是《清晏報》旗下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民國文豪合集基本都被銷售一空的最大原因。購買者當中就有很多是制作視頻的創作者,因為現在就連網上的科普博主都開始卷了,民國文豪也就那幾位,這段時間下來,基本全都給他們說完了。
但《晏河清信集》,卻是許川林,也就是許維新的曾孫子,第一次把許家的傳家寶面向大眾公開。這信集里不僅有晏河清和編輯通的容,還有當初喬景先生參軍時寫給晏河清的信件,以及喬朵晚年寫下的一些私人隨筆,基本全都是未公開的容。
普通人大概不清楚,在清晏出版社宣布要出版這本書的時候,究竟在當下的華國文壇引發了多大的震。
只有出版社部的員知道,這段時間,無數作家和文學系的教授、文學好者們都費盡關系,想要從報社提前購買一本書。畢竟這麼多年了,晏河清的那幾部作品大家基本都耳能詳,但是現在居然還有新文出版——哪怕只是信集,那他們也買好嗎!
很多高校甚至還直接向出版社預購了幾千本,作為明年新生學的贈禮。再加上電視劇的熱播,就和之前《地球之歌》出版的時候一樣,國各大印刷廠連天加夜的趕工,接連報廢了好幾臺機子,就這樣還遠不滿足讀者們的需求,把出版社的老板都愁的頭發一把把掉。
很多方還報道,國再次出現了“讀書熱”,并重點表揚了《那些年的他們》這部劇的正向引導作用。但凡了解一些娛樂圈的人都知道,說這種話,等劇集播出完后拿獎肯定就是板上釘釘了。
而就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
周一晚八點,《那些年的他們》又播出了最新的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