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的人也總算了解,胡楊雖然有錢,而且為人大方,可也不是任意讓人坑的人,比如,會因為一千幾百元跟人討價還價。
“主播這種格蠻好的,喜歡!”
豪爽的格,大家都會喜歡,但無腦的冤大頭,很多人都會覺得無語。所以,胡楊的這種舉,無疑讓直播間新來的朋友們喜歡。
“我就關心,那把扇子的實際價值。”
“同樣+1”
……
胡楊沒有馬上給直播間的觀眾解答,而是繼續看下去。花了十多分鐘,將剩下的攤位都看了一個遍,可并沒有出手。
在大家看來,主播還是蠻謹慎的。
等離開那些擺賣“文”的小攤后,胡楊才打開自己得到的那把扇子。
不等胡楊示意,華仔和唐宥都下意識將鏡頭移過去,對準胡楊。
“剛才,看大家一直在問這把扇子的來歷,以及價值。在攤位前,不方便說,現在我簡單說幾句吧!
攤主大叔說是清朝王鑒的作品,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王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他出于一個文學世家和宦門第,自即到良好的文化教養和藝熏陶,所以無論是詩文、書法,還是繪畫,在當時都屬于比較拔尖的一小人。
繪畫方面,確實如同那位大叔所說的那樣,出名的,清初最著名的幾位畫家之一。
他的山水畫,縝秀潤,嫵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后人所稱道。
但我也沒騙大家,王鑒的畫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并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
這把扇子,大家看一看,畫面并非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而是有著強烈個的風格。
因此,這絕對不是王鑒的作品。”
至于王鑒的其他一些信息,胡楊沒有說出來,比如王鑒還是一名很厲害的收藏家、古玩鑒賞家。
大家一邊聽胡哥分析,一邊觀察鏡頭中的畫面,不由自主地點頭。
雖然不懂鑒賞古董,但都有觀察力和分析能力。那畫面,確實有著強烈的個,談不上復古的思想風。
所以,對于胡哥的話,基本上都信了九以上。
“牛,連我這種對古董一竅不通的人,都說懂了。”
“這就是胡哥的厲害之,用最簡單的話說明,并不深奧。”
“忽然發現,鑒寶蠻有意思的。”
“是主播說得有意思,讓你們去啃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你們就不會這麼說了。”
……
“宋旭是誰?”華仔忍不住問道。
折扇的繪畫一面,他也看到了“宋旭”兩個字,不過,對這個人名字很陌生,沒有一點印象。
“宋旭,明晚期畫家,擅畫山水及釋教人,但留存至今的畫作以山水居多。看來,大家都被這個印給誤導了。”胡楊笑道。
此話一出,直播間瞬間安靜下來。
正如胡楊所說的那樣,他們從發現“宋旭”兩個字之后,就一直以為,這是宋旭的作品,已經有人搜索宋旭的相關信息。
不觀眾都已經知道,宋旭是晚明的著名畫家。
“我去!難道不是嗎?”
“印都是他的,難道還不是他畫的?”
“怎麼回事?主播說清楚點,我有點懵。”
……
胡楊沒有讓大家久等,解釋道:“印章是一種標識,就跟現在商品上的商標一樣。不過,僅僅靠印去斷定一幅作品的出,那就太馬虎了。印章,只能說明作品跟某個人有關聯,不一定是其作品。
就拿這一幅作品來說,大家看到這落款沒有?顯然不是宋旭的墨寶。
了解宋旭的,就會發現,他往往以八分書作款,而行筆蒼秀。
八分書,可能大家又要問是什麼。它是隸書的一種,人們把帶有明顯波磔特征的隸書稱為八分書。
眼前的落款,分明就不是隸書。所以,可以斷定不是宋旭的墨寶。”
“那會是誰的?”唐宥也忍不住問一句。
“我沒看錯的話,應該是宋旭老師的作品,也就是沈周的墨寶。沈周,這個人應該有不人聽說過,名氣不比唐伯虎差,博學多才, 尤其是繪畫方面,更是自一家,善畫山水、花卉、鳥、蟲魚,皆極神妙。
我之所以猜測是他的作品,還要看這畫面的點苔。
點苔是古代繪畫的一種手法,山水畫中的點苔,是表示山石隙中的雜草,和山間、溪畔的灌木叢,以及遠山上約可見的樹木。點苔的形狀,不外圓點、平點、豎點三種,大概與點葉法中的胡椒點,平頭點與尖頭點相似。
你們看這里,沈周的苔點似乎由散尖的筆頭所點,行筆向下,苔點的形狀不規則,多數像燕尾般岔開。
但宋旭不同,他的苔點中鋒所點,有的較短近似圓形,多數略長。
不同的墨跡出畫家不同的格,也形了畫家作品的不同氣質。”
華仔有點迷糊:“能聽懂,但看不懂。點苔,看上去好像都差不多。”
其實,大多數人跟他一樣的想法,都是能聽懂,但看不懂所謂的點苔。
事實上,這種繪畫手法,需要比較專業的眼,才能看出來。對毫無基礎的人來說,分辨點苔,有點為難他們了。
“將一幅山水畫濃在一把折扇上,本就是一種考驗,加上還是沈周的作品,這把扇子的價值,起碼是這個數。”胡楊出一手指。
“十萬?”唐宥小心翼翼地猜測,比較保守。
胡楊搖頭:“你有點小瞧沈周的作品了,起碼要一百萬以上。的價格,需要看買它的是誰。”
“一百萬?”
唐宥等人驚呼,麗的大眼睛瞪得更大,捂住小。
直播間的老觀眾,已經有點麻木,胡哥賺錢就是這麼輕松。剛花了一百多萬買了一輛豪車,這才多久?就要賺回來了。
他們忽然覺得,胡哥真的很低調。
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購買更加奢華的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