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這玻璃會燒的人多了,也不是當初那貴得嚇人的東西了,比細瓷的還便宜些。百姓們收了多的果蔬吃不完,若能做罐頭,就不用怕它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里了。待到轉年青黃不接的日子,百姓們家里有秋冬存下的吃食,或摻著飯吃,或以之換錢糧,也能支應過春天。
天子終于見到了橡膠除了做計生用品和玩之外的用,滿意地批了他的奏疏,并命戶部選出地氣溫暖潤,類似新大陸林的地方試種橡膠。
其實橡膠和金納樹生長條件差不多,戶尚就往云南一指,請旨由云南布政司負責此事。
云南做了多年流放之地,這兩年自出了麥,又種了天子欽命的金納樹和橡膠樹,儼然要翻變刷政績的寶地了!
連年只見云南布政升遷,其他地方的布政使如何忍得?
福建左布政胡韶便搶著上疏攬下此事,陳說福建海外極近有大島,土人名臺灣,其上地氣熱,亦有大片叢林,正合種植新大陸移栽來的珍材良藥。
廣東、廣西二藩布政使不甘人后,也上疏奏明海外有大島,土人藩居,可種異樹。只是兩廣都鄰著外頭那島,據島種樹的請求天子都同意了,兩家的功勞卻還得爭一爭。
弘治天子吃著崔燮做的罐頭,宮里膳房用上了有橡膠圈的高鍋,宮中上下都習慣了拍球健,鑾駕也裹上了橡膠車胎……
不為皇家自己用,更重要的是,大明百姓需要更多的金納樹皮治瘧疾等重癥呢!
天子召人廷議了幾回,終究決斷道:“便令人于島上栽種,遣沿海相近衛所派船護送,不許外國船只隨意接近諸島!”
但橡膠樹種下之后,前幾年不能出膠,朝野所需,只能再人往當地索貢了。
=======================
這是大明第一次與印第安大陸通航,自此以后,兩片大陸就再也沒中斷過往來。
印第安的黃金、橡膠、野牛、皮、羊駝和中國船工用當地橡木制的巨型海舟源源不絕地運往中國;而大明回饋的,則是文字、服飾、禮儀,教他們筑起明式的城池、房屋,和一次次地在歐洲民者的槍炮下保護這些部落。
明武宗正德五年,蒸汽機誕生,首先用在了大明水師的航船上,制由明與螺旋槳共同推的一代蒸氣機船。中國與全世界的往來越發頻繁,大明水師為各洲、各國附于大明朝貢系下的使團護航,驅逐海盜,了大航海時代的最強音。
十年后,最早提出蒸汽機思路,指導發明蒸汽機的首輔崔燮與錦衛指揮使謝瑛乘蒸汽機船出海,后不知所蹤,至今仍是明代考古史上一大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