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耽美BL 穿到明朝考科舉 第71章

《穿到明朝考科舉》 第71章

等崔榷院子里那群仆人、侍追出來, 崔燮已經揪住一個小廝, 讓他帶自己去了崔府養馬的院子。

他大爺如今今非昔比,是個皇上要接進宮覲見的神了, 下人自是爭著結。說一聲“要馬”, 那幾個車夫也不用問老爺答不答應、用不用車, 立刻鞍韉轡頭,兒地趕著送他出門。院后有崔郎中派來的仆人喝著讓人阻攔他出門, 他卻已是翻上馬, 甩開崔家一干人等奔向皇城。

他進京前就已問清了,北鎮司就在皇城外千步廊西側, 也挨著那邊, 從長安右門那條街過去, 兩家都能找著。這一去得先去北鎮司探探監,再去通政司上書陳,這才顯得更真實。

雖然北鎮司的名聲不好,但是他也能算后面有人, 就在門口兒刷刷母子深應該沒問題。

途中他還去酒樓訂了幾樣飯菜, 一手拎著食盒、一手攥著馬韁, 放慢了速度朝北鎮司走去。

千步廊西側幾座衙門挨著,錦衛離得長安右門最近,從長街進去第一個就能看到北鎮司高大氣派的署衙。后面相鄰著有五軍都督府、通政司和三司法衙門,都是刑訊、用兵的地方,建筑就顯出一派肅殺之意,北鎮司門外有侍衛按刀巡視, 個個姿高大矯健,威儀人。

才要拐進鎮司前街,就有幾個崔家仆人從對面跑過來,氣吁吁地喊著:“公子,不能去!”直撲上來,閉著眼要拿子攔他的馬。

崔燮左手挽著韁繩輕輕一撥,腳后跟在馬腹上夾了夾,那匹馬便聽話地朝右手拐去,四蹄展開,縱讓過那一撲,從他們半倒的子上躍了過去。錦衛衙門外巡守的力士見了,不由得“咦”了一聲,喝彩道:“好馬!”

Advertisement

一個看著文文弱弱的讀書人,竟有這般靈巧的騎,直是難得。

幾個一同巡守的力士聞聲看過來,正好見到崔燮單手提韁避讓行人,左手還穩穩提著食盒,沒食盒有半分歪斜地模樣。幾個力士看他騎馬朝衙門口過來,便迎上前問道:“此地是北鎮司衙門,軍民人等無故不許進,你是何人,來這里作什麼?”

崔燮雙腳出蹬子,左手在馬背上一按,輕輕巧巧地借力跳下來,又引來了遠幾聲零落的擊掌聲:“馬不錯,這個書生,你提著食盒,可是要給誰送飯菜來麼?”

他的聲音不高,也沒什麼特,但就能像楔子一般重重釘到人耳朵里,人不得不聽他說話。

崔燮不跟著巡守的士兵一起看過去,只見那人約四十余歲年紀,著緋袍,著虎豹補子,正騎在馬上低頭看向他,出微黑的面皮和下頦一把扎扎的須。他后還環衛著幾個穿青碧袍服的屬姿都悍,配著矯健的高頭大馬,特別扎眼。

他從崔家騎來這匹馬,站在人家那馬面前都不好意思抬頭。

其中有一個格外眼的,正半側著頭看著他手里的食盒,似乎有些訝異他為何會出現在這里。

力士們立刻躬行禮,那位為首的大人“朱大人”,崔燮也跟著作了一揖,自我介紹道:“學生是遷安縣秀才崔燮,家父戶部云南司郎中崔榷,有繼母徐氏因罪被拿詔獄,學生聞知,帶了些吃食來探繼母。”

遷安崔燮!

就是那個寫《四書對句》,勾搭得謝瑛沒事兒關屋里念書,不肯出門游樂的那個!

衛對他的觀很是復雜:一方面他是錦衛給請過旌表的義士,天生就該是他們自己人;另一方面,他又是個出書勸學,讓人一想就腦仁兒疼的酸書生。這兩種形象在他們腦海中始終難起融合起來,今日見著真人,又讓人更別扭了。

Advertisement

這麼個會騎馬的俊俏小伙兒,合該是趙云一樣的小將軍啊,怎麼就干起了酸儒的勾當呢?

朱驥不搖了搖頭,問他:“你是來看你那繼母的?你可知干了什麼?”

崔燮試圖出一點眼淚,但實在不出來,只好深深垂下頭:“家母干犯國法,學生豈能不知?學生亦知道,若非錦衛秉公執法,查清真相,便要使遷安縣戚大令這般清含垢蒙冤。今日學生來此,非止為探母,更是為謝諸位大人能查清此事,還遷安縣一片昭昭青天。”

他朝著朱驥等人長揖到地,朱驥擺了擺手道:“這倒不用謝我,是謝瑛主持此事的,換了我可不耐煩管一個小縣令的事。”

崔燮角微微勾起,連忙繃住,出作揖時死命眨眼眨出的微紅眼眶,哽咽地說:“多謝大人。”

探母是假的,謝卻是真的,是以這會兒他的神倒自然了。謝瑛在朱驥后拱手還了半禮,笑道:“你有這份心意就好。我們錦衛是為皇爺辦差的,理當查實真相,不教皇爺小蒙蔽。”

朱驥捋著胡須點了點頭。

謝瑛表過忠心,臉上的笑容忽然一收,疏冷地說:“但這詔獄里關的都是朝廷欽犯,天子親旨拿問的人,水火不得進,更不許人探。朱大人念你孝義之心,不加責罰,本也算看著你長大的,今日卻要教訓你幾句……”

陸璽勸道:“罷了罷了,你跟他一個書生計較什麼。那些讀書人不都是看蘆順母、臥冰求鯉看傻了的麼,你勸他他也不改,就他回去吧,大人還待看衛所出呢。”

朱驥含笑看了他們一眼,也說:“和個孩子計較什麼,好好兒他走了也就是了。那幾個攔他的也是崔家的人吧?都捆了送回去讓他們家長管教。”

Advertisement

幾個力士早上去拿了崔家人,崔燮托著食盒躬說:“多謝幾位大人寬容,崔燮還有兩個不之請……”

朱驥挑了挑眉:“你也知道是不之請?”

崔燮垂頭答道:“家母雖于國有罪,于我畢竟有十余年育之恩,學生又豈能忘卻。學生既不能進去探監,總要隔著院子拜母親一拜,以表寸心。還有這食盒是學生剛從酒樓帶來的,都是新做的飯菜,愿請司中看守家母的獄吏品嘗,謝他們看顧家母之。”

嘖嘖,這兒子的骨頭比他父親多了,沒聽見繼母犯罪,就迫不急待地撇清。只是讀書讀迂了,有些愚孝,這樣不賢的惡婦也要來探

朱驥朝一旁呶呶,就有力士接過食盒,告訴崔燮:“我們僉事已是答應了,快行了禮就走吧。”

朱大人帶著隊伍先行離開了,謝瑛轉過頭來看了他一眼,像是在微微頷首,又像只是在馬上顛簸導致的輕。崔燮目送他們離開,之后還要做戲做全套,隔著院墻了幾聲“母親”,朗聲說要替贖罪,而后深揖到地,連作了三揖,起抹了抹眼眶,紅著眼牽馬離開,直奔通政司。

通政司不只是朝臣上折子的地方,也可供軍民上疏奏表,以陳訴冤。崔燮頂著戶部郎中之子的份,又不是要越級控訴,只是上一份陳表,倒也不算違規。

他路上反省了一下該哭哭不出來的問題,拔了頭發往眼里劃了劃,眼淚“唰唰”地涌出來,看著就有真多了。

他紅著眼進司遞折子,通政司知事也聽過他家這案子,見他要上書陳,便好意勸了一句:“這是上命欽定的案子,事實俱在,絕然翻不過來。你父親都要跟犯婦義絕,你還惦記做什麼?回頭你買副好棺木替殮了,找個地方埋骨,也就算孝順了。”

Advertisement

崔燮眼角滾下一滴淚,閉了閉眼答道:“學生也知道朝廷法度,只是為人子,如何能坐視母親苦?家母一日是學生之母,學生便要盡人子之心,為奔走。何況學生家中上有祖父母、下有未人的弟妹,若家母被刑,這一家老小又由誰照顧呢……”

知事是蔭生出,雖沒經科考,也是讀著經書長大的,只能夸孝義,不能勸崔燮別孝順那不該孝順的人。他看著崔燮兩眼哭得微腫、鼻尖兒發紅,不免暗嘆天理不公,這等惡婦偏能得著個好兒子。他搖了搖頭,勸道:“你回去等消息吧,就在我們衙門堵著也沒用,我必定把你的折子送上去就是。”

他勸著崔燮走了,回去便將折子夾在各地百姓陳、訴冤的表章里了上去。

通政司的折子都是轉天一早在前現拆,司禮監幾位相拆檢奏疏時,看見這封遷安秀才崔燮為繼母徐氏上陳表,心里都有那麼一異樣的覺。

這徐氏不是前些日子剛因為妒恨繼子,找個投帖誣陷朝廷命的嗎,怎麼當兒子的倒給寫起陳表了?

咱們大明朝還出了閔子騫了?

高公公是曾在化天子面前給他說過好話的,立刻拿過表章,朝天子道了聲恭喜,先定了調子:“人說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我看這話該倒過來說,孝子必出于忠義之士嘛。這不是皇上先表彰了他的忠義之行,他才越發以忠義仁孝自省,能有今日這樣的大孝?”

另一位秉筆太監蕭敬瞄了信一眼,慢聲細氣地說:“高公公雖這麼說,可徐氏的案子是皇上欽定的,這崔燮若給徐氏罪,那可就是有負皇上的恩寵了。”

高太監淡淡地說:“母子本是天倫,為人子者給母親罪豈不也是天理?何況這小義士也知道忠君的道理,蕭公公還沒看信,怎麼就知道他一定是要給繼母罪的?”

大太監覃昌一甩拂塵,替他們倆圓場:“那表可不可取,自有皇爺裁度,高公公,你且念來。”

化天子瞇著眼倚在座上,也想知道崔燮這一表是什麼意思。

天底下真有不恨繼母陷害,還要替罪的完人?若是有這樣的忠孝雙全之人,倒可以太子學學這般襟。萬妃這般年紀,又是為他損了子,沒有子嗣,于權勢也不多熱衷,那些朝臣和太子怎麼就不肯寬容呢?

天子嘆息著,聽高公公念信。

出人意料的是,崔燮并沒為徐夫人罪,甚至也沒寫多徐夫人怎樣照顧他。他只寫自己生而喪母,自在祖母育下長大。繼母徐氏要孝順舅姑,要服侍夫婿,還要照顧自己的兒子,不能時常關照他。可徐氏主持中饋,育兒,個中辛苦都落在他眼里,他又豈能不知恩,不孝順這個辛苦持崔家的主母?

可是徐夫人竟投帖誣陷員,險些害了清正廉潔、民如子的遷安知縣戚勝。戚縣令為一地守牧,就如他這些治下百姓的父母一般,慈子民,還教他讀書上進。若無戚縣令關懷督促,他也沒有如今這個小三元案首的績。

如今他的嫡母要害他家鄉的老大人,他義兩難,不敢為母親求,又不能不為母親求。徐夫人之罪雖不容赦,可他為人子又豈能眼看著母親罪?他自飽嘗失恃之苦,又怎麼忍心幾個未年的弟妹也嘗到他當初的失母之苦?

他實在無計可施,只能求天子寬恩,許他代繼母擔承罪責,放母親這個婦人回家,由家長教管。

高公公念著念著不看了天子幾眼,生怕天子當真允許他的請求,讓他擔承了徐氏的罪責。幸好化天子度量甚大,沒被這封不知好歹的信氣著,反而半合著眼嘆道:“這個崔、崔燮,做得不錯。長子就,該有,氣度,一家和氣為重……”

覃昌小心翼翼地問他:“皇爺的意思是許他的懇求,赦了那徐氏犯婦的罪?”

赦……也不能就這麼赦了。

徐氏人投帖誣告朝廷命,是開了隔門投帖的歪風,若不嚴懲,朝廷法度何在?但崔燮的陳書也確實陳到了他的心上,他又想著以后再太子看看這個有擔當的孝子,若是一毫不許他的請求,從嚴糾治,將來他頂個母孝也不好進宮。

化天子抿抿,拿了奏本紙寫道:“匿名投帖罪著許崔家以銅贖,誣告不許。有親生子在,不必繼子代刑,念其親子年,許其送母戍邊即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