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燮低低地嗤笑一聲:“你看,家里往年還有月例和歲錢給我的,自然有來有往。今年我不在家,全家通就合家里沒這麼個人一樣,我能想著他們已是守禮了,難道還能從書坊里榨出銀子來全送給他們?”
他意思意思,又給弟弟添了一刀白紙,妹妹包了二兩銀子,便給計伙計。
計伙計都懶得為了這點東西跑一趟,更兼當遭災時被崔家傷了心,不想去看他家奴婢的冷臉,神間便有些為難。
崔燮卻他關了門,招了招手他過去,在他耳邊說:“這趟讓你進京,除了為給我祖父母送東西,主要是想讓你去趟通州。我在通州蒙知州大人和一個劉師爺照顧,還在城西客棧里住了許多日子。你替我給這幾家各送些箋紙和《聯芳錄》去,謝過他們舊日照顧的份,以后也好借他們的人脈在通州站住腳,慢慢把咱們的買賣開進京里。”
計伙計神一振,起答道:“這件事我能辦妥,定不負公子囑托!”
雖然到了年底,他們的箋紙和書賣得越發的好,可崔燮早打好了送禮的主意,從進臘月就一天存十幾二十套。如今家里已經存了二百多套,足夠送給通州那幾家恩人的了。
那位傅知州是清傲之人,不一定肯收他的禮,但劉師爺應該還愿意跟他來往。他更想結的也是劉師爺——將來再有科考的年份,正好可以請劉師爺當個主編,幫他們出一套當年闈墨合集。
計伙計帶著書、畫箋和本地特產,滿懷激地跑了一趟京師,趕在年兒才回來。去時滿車禮,回來亦是滿車禮,通州客棧的嚴員外與劉師爺都送了許多特產,表示愿意幫他們搭線,讓致榮書齋在通州開分號,或者替他們代銷也可。
傅知州則不肯禮,照舊贈了他一副勸學的對聯,寫道:“富貴無常,小子勿忘貧賤;圣賢可學,清門但讀詩書。”
計伙計拿出這禮時臉有些尷尬,崔燮倒是很習慣他這冷的風格,嘆道:“傅知州真是耿介君子。把這副對聯掛到堂上,我以后得天天看著它,免得自己掙了點兒錢就心生散漫,不好好讀書了。”
眾人想起他一天到晚不沾床的苦讀狀,也不知他還想勤勉到什麼地步。捧硯天天跟在他邊,最清楚他過的什麼日子,不忍心地勸道:“大節下的,大哥歇兩天也沒什麼,離著縣試不還有四百三十三天嗎?”
……這孩子怎麼說話的,這勸人休息嗎?聽得這天數,他們都想把東家送進書房讀書了!
作者有話要說: 富貴無常,小子勿忘貧賤;圣賢可學,清門但讀詩書
是清代蔣士銓饗堂掛的對聯,原文是:“富貴無常,爾小子勿忘貧賤;圣賢可學,我清門但讀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