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60節 約法

《伐清》 第60節 約法

狄三喜決定首先進行一次空前規模的攻心戰,向清軍宣傳昆明大捷後建昌明軍的有利形勢,以及對方絕不可能得到增援的事實。等到對方兵徹底離心離德後,再發起連續不斷的攻擊,就算不能立刻攻佔對方的營地,也要通過攻勢迫使對方再也無法安心出去打獵,切斷了對方的補給渠道也能加劇清軍的恐慌心理。狄三喜的計劃是雙管齊下,用政治加軍事的手段瓦解敵軍。

在進行了一天強大的攻心戰後,狄三喜下令今晚給士兵們加餐,準備明日就開始猛攻敵營。正在準備晚飯的時候,營外突然傳來了爭吵聲,聽上去有幾十、上百人在嚷嚷,狄三喜就派親衛去查看出了什麼事。

很快親衛回報,有大批的清兵過來嚮明軍投降。衛兵嚴格執行狄三喜的命令,不放他們進營——在之前那場假投降真吃飯的事件發生後,狄三喜就拒絕接個別人投降,衛兵們已經把零星過來投降的清兵趕走無數次了。狄三喜宣佈只有對方由千總帶領全投降時,他纔會考慮接。今天對方的千總依舊沒有來,所以衛兵不肯爲降兵通報。

但這些降兵們不幹了,拒絕就這樣被明軍的衛兵打發走,他們嚷嚷說千總永遠不可能來投降了,因爲下午的時候清軍千總帶著十個死黨逃走了,臨走的時候還捲走了營地裡全部的食——這個千總眼見事不可爲,自己之前多次用計,不僅派人去狄三喜那裡騙吃騙喝,更過狄三喜部下埋設的陷阱裡的獵,還不斷地發起反擊去破壞對方的捕鳥、捕籠子,估計狄三喜肯定恨自己骨,所以不敢投降,抓住機會逃走了。

清軍摘果子、打獵歸來,留在營地裡的人傳達了千總的最後命令:“自謀生路”。聽到這個消息後,剩下的清軍士兵沒有任何猶豫就跑過來向狄三喜將軍投降。今天他們沒有捕獲什麼大個的獵,如果明軍不接投降,他們今天的晚飯就沒有著落。聽明白這些士兵的敘述後,狄三喜的親兵知道東川府的戰事終於結束了,不過衛兵並沒有立刻答應下來,而是回營報告長,畢竟“恩出於上”嘛。很快,一披掛的狄三喜就在親衛們的簇擁中走出營帳,來到營牆上。命令對面的清兵再重複了一遍投降的要求後,狄三喜寬宏大量地一揮手,宣佈接了這近百清兵的投降,允許他們進來一起吃飯。

Advertisement

頓時營外歡聲雷,這批清兵齊聲頌揚狄三喜將軍的恩德,紛紛表示自己之前有眼無珠,對抗王師罪該萬死。

狄三喜馬上派人去把清軍的據點一把火給燒了。最後投降的這批清軍裡說不定還有死分子,萬一吃飽喝足後又生出對抗大明的心思怎麼辦?一定要把他們的據點燒了,哪怕真有這樣的人也讓他無可去。

那些跟著狄三喜的衛士們見到大局已定,心中也是激不已。狄三喜從建昌出發時,帶著三百戰兵,低期雖然跑了小一百,但最終還是擊敗了一支曾是自己兩倍的強大清軍。現在狄三喜通過招降納叛發展到戰兵近五百人,還給建昌送回去了上千名輔兵。無論是戰鬥兵力還是總兵力,狄三喜在不算太長的一段時間擴充到原來的近兩倍,這樣的績足以傲視慶王全軍——幾年來馮雙禮的實力一直在不斷下降,哪有人能這樣迅速地充實軍力?

何況這樣的戰果還是在異常艱苦的況下取得的。狄三喜飽懷疑,被侮辱、被嘲笑,就連他們這些親兵跟著離開建昌的時候也有種窮途末路的覺,現在終於守得雲開見日,不但可以在建昌衆人面前揚眉吐氣,而且有了這五百兵後,狄三喜更是穩坐馮雙禮手下第一大將的位置。要知道慶王總計也就是不到三千兵——當初跟著馮雙禮來建昌的三千兵也跑了不

最後這批降兵共九十三個人,狄三喜對他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他對馮雙禮從建昌派來的援兵不興趣,因爲那隻能是臨時借給他的,但這些投降的清兵只要完收編就是他的私人武力,之前投降的清軍戰兵狄三喜也都很耐心地籠絡,現在都對他有了一定的忠誠心。

Advertisement

“你們的千總什麼名字?”對於那個和自己抗衡了這麼久的對手,狄三喜也有一種惺惺相惜,他倒是聽投降的人管那個千總褚千總,不過不知道他的準確姓名——畢竟是個無名的小千總,以前這些清兵也不互相統屬。

“褚八斤,”被問到的清軍千總嫡系答道:“我們褚千總八斤。”

“哦,褚八斤。”狄三喜在心裡默默唸了這個名字幾遍。之前他確實恨了這個死的清兵千總,對方爲了鼓舞士氣還曾半夜帶幾個人溜過來,在狄三喜這邊的野果子樹下大便;早晨當著明軍的面往他們捕魚的小河裡撒尿,然後在狄三喜派人去抓他們時飛快地逃走。

不過現在既然是自己笑到了最後,狄三喜那種恨褚八斤恨得牙覺也就淡去了不:“褚八斤你確實有點本事,可惜你遇上了我狄三喜。”狄三喜輕聲自言自語道。不知道爲什麼,他突然有種覺,到這褚八斤還會與他見面,好像就是他宿命的敵人一般。不過狄三喜也知道這是自己的幻覺,和白日夢沒有什麼區別,這麼大的西南,這麼多軍隊兵馬,他哪裡還會遇上這個褚八斤呢?

雖然戰果輝煌,但狄三喜並不以此爲滿足,他從袁象和劉晉戈口中得知,那些清軍的輔兵都被鄧名騙到荒山裡避難去了。狄三喜打算趁著大勝褚八斤的餘勇,繼續深東川府。他估計那些輔兵的糧食早吃了,眼下多半也在捕魚打獵和收集野果,狄三喜計劃多抓一些人再返回建昌,讓自己的勝利變得更加無可爭議。

爲了讓這些剛投降的清兵不要什麼不該有的心思,比如逃跑之類的,狄三喜在大家吃飯的時候還親自去給他們介紹當前的西南軍事形勢,最重要的當然是鄧名在昆明大破三賊的輝事蹟。這些降兵聽得有些驚訝,本來還有不人認爲是明軍在胡吹,沒想到居然還是真的。

Advertisement

“你們知道麼?當初鄧先生帶著十九人,在建昌也擊敗過本將一回……”

……

此時在建昌,慶王馮雙禮正在客氣地招待一位遠來的客人,他正是都副將楊有才。鄧名離開都後,劉耀和楊有才商議了一番,最後還是決定出二百給楊有才帶領,前去建昌爲鄧先生壯壯聲。楊有才出發得比鄧名晚好幾天,一路跋涉到四川行都司的時候,鄧名早已經大鬧建昌,直奔東川府去了。

從驛卒口中得知建昌發生的衝突後,楊有才不敢繼續向建昌前進。他只有二百兵,不敢去招惹擁兵三千的馮雙禮,但他覺得鄧名可能會返回都,所以就在建昌北面等著。等了好久沒有等來鄧名,反倒等來了東川府戰,狄三喜叛逃的消息——狄三喜帶兵出發以後,建昌的將領、士兵都認爲他是畏罪潛逃了。

楊有才認爲建昌明軍的風頭已經變了,主戰派重新佔據上風,不過他還是不敢去建昌,只能繼續在北面的驛站裡觀局勢發展。不過未等楊有才做出更進一步的判斷,建昌已經發現了這支都的部隊,重新上臺主持政務的馮雙禮聽說有客軍靠近建昌的報告後,就派一隊士兵來打探虛實,發現是都副將楊有才後,馮雙禮又派親兵持手書來邀請他到建昌一晤。

不過楊有才沒有立刻答應下來,反倒立刻向北撤退了一段,退到了大雪山腳下,若是馮雙禮派兵來與他爲難,就要立刻翻山。但馮雙禮沒有過分迫楊副將,還派人送來些糧食。

接著就是昆明大火的消息傳來,一開始消息還很模糊,但很快就變得清晰起來,鄧名在雲南取得大勝,四川力頓減,還有一些西營將領也帶兵向建昌開來。大喜過的楊有才立刻讓人速回都報訊,都接著肯定還要向奉節文督師報喜。楊有才和劉耀可都是第一批勸進的功臣,而且鄧名說過不會忘記他們的首勸之功。

Advertisement

等到馮雙禮再次派人來請時,楊有才就大模大樣地帶隊南下,趾高氣揚地進建昌城中,和馮雙禮把酒言歡。

“鄧先生到底是哪位大王?”馮雙禮聽到楊有才得意洋洋地吹噓他們都的勸進之功,馮雙禮覺得楊有才既然都勸進了,那麼對鄧名的世一定了解,不僅馮雙禮有這個疑問,那些正向建昌開來的西營將領也都一樣,人人都迫切想知道鄧名到底出哪家王府。

“這話我一般不和人說的……”這幾年楊有才一直在都辛苦種地,糧食從來沒富裕過,哪裡捨得像建昌這樣用來釀酒?幾杯酒下肚,暖洋洋的覺從口散到全,讓楊有才覺得馮雙禮這個西賊也不算多麼可惡了。

見楊有才一副言又止的賣關子模樣,馮雙禮連忙又捧起酒杯敬酒,還向對方那邊湊過去:“還請楊將軍千萬賜教。”

“罷了,慶王可不要外傳啊。”楊有才先是一聲長嘆,顯出一副勉強之,然後才眉飛舞地講起來:“鄧先生纔是真正的蜀王啊,當年蜀王府被你們西營攻破了,年紀尚小的鄧先生被幾個親衛抱著逃走,姓埋名……”

都的時候,劉耀見李星漢似乎是鄧名的心腹,又是第一個跳出來擁立的,就向他打聽鄧名的世。李星漢心中一直盼鄧名是蜀王之後,此外也認定只有這樣的出才能解釋鄧名爲何會出現在四川,見劉耀發問,李星漢就含含糊糊地說鄧名可能是蜀王。李星漢的態度被劉耀理解爲鄧名的世需要保,而不是李星漢其實沒把握。之後劉耀對楊有才講起這件事時,除了斬釘截鐵地認定鄧名是蜀王之後,還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猜測,比如這個李星漢是不是當年蜀王衛士的後代?不然爲何會知道此事,而且鄧名還對他如此信任?

“那個李千總就是救鄧先生險的衛士之子,”楊有才毫不猶豫地把劉耀的猜測當作事實告訴了馮雙禮:“他們在流落途中遇到了闖營袁宗第。爲了謝袁宗第的救命之恩,鄧先生就發誓不計較闖營過去的是非了,而袁宗第和劉純他們則發誓輔助鄧先生中興大明,到時再認祖歸宗。慶王請看,小袁將軍、小劉將軍他們就是因爲這個約誓纔到了鄧先生邊的,周千總也是。”

蜀王還真是個重重義的人啊。”馮雙禮聽得有些張,畢竟蜀王和闖營的冤仇不算大,但是和他們西營那是仇太深了。

“那是自然,不過還是要鄧先生,在中興大明前,鄧先生是不會恢復本來姓名的,聽說是他怕無面目見祖宗。”楊有才很喜歡扮演萬事通的角,接著又把鄧名在三峽對袁宗第說過的一番話添油加醋地敘述了一遍,那番言論傳到都時也給他和劉耀不小的震:“……慶王你看,鄧先生已經在許多人的面前宣佈闖營、西營清君側沒錯了。”

“其中確實提到了西營嗎?”馮雙禮還是有點不放心,鄧名赦免闖營不奇怪,反正闖營清君側是衝著崇禎去的。他一邊問又是一杯酒敬過去。

“確實提到了西營,”見馮雙禮居然懷疑他的消息,萬事通立刻急道:“我的親衛裡也有很多人聽過了,王爺不信可以去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