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了李素的闡述,一時間覺得似乎頗有代理,給他指出了一條他從未想過的道路,不由陷沉。
李素便繼續侃侃而談、詳細闡述:“陛下,武帝之前,自秦始皇至孝景皇帝,都無年號。秦始皇紀年至三十六,自其為秦王時便算起,並不以稱帝為限。高祖踐祚之前,太史公本紀年事,也以‘漢元年’至‘漢七年’紀錄。
陛下如今已罷黜‘天人應’邪說,改尊《殿興有福》,則天象災變,與人君德行已無聯絡。不如就此廢除頻繁改年號之法,也算得上是正本清源。
何況,陛下乃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初為武帝之兄,陛下既不出於武帝一脈,又不用如武、明帝一般忌憚‘天人應’,直接改回高祖至孝景皇帝舊製,有何不可?”
劉備聽得一愣一愣的,隨後覺得還有道理。
年號又不是自古有之,是跟隨著漢武帝使用儒、天人應纔有的。
現在天人應都冇了,不再改也很對啊!這樣還能順帶破除很多神鬼迷信、妖言眾搞祥瑞圖讖的生存空間。
不過,劉備很快想到,他都已經用過“章武”這個年號了,當時天下還冇統一,事急從權也不便做太多冇意義的標新立異事。李素當時求穩,也冇提,現在卻來提,也不好再把章武這個年號不用啊。
劉備思忖再三,虛心求教:“丞相學冠天人,在綱常大義上自然是通的。不過此事當如何置呢?年號總還是要的吧?”
李素奏道:“故臣以為,事已至此,有那麼多曆史留的疑難。則年號不便廢,但也不便改。人君之德,隻與人君本人有關,與天數無關。將來的年號,隻是給人的,不是給天的。一個君主,一世一元即可。
臣建議,以後紀年,恢複《史記》最初時的紀法,如‘漢元年’至‘漢七年’那段,同時,再紀錄今上年號年數。
如今年是章武十八年,以後就紀為‘漢四百二十年、章武十八年’,以此類推。”
劉備想了想,點頭許可:“此法甚善,不過,其中原理,還要丞相詳加闡述,好讓天下讀書人明白其中道理、正本清源。免得無知之人以為朕是學識淺薄、不知道怎麼改年號呢!”
劉備可以不改年號,但話必須說清楚,道理要宣傳徹。
這是正本清源、直接繼承秦始皇漢高祖到漢景帝時的優點,改良漢武帝開始被邪說蠱帶偏的那部分缺陷。
李素不得又得為他的多付出代價,寫點書論證了。
好在他已經是丞相,提綱挈領給出學思想就行,文筆措辭修飾,讓他老婆代寫。
至於李素藉機闡述出這個理論,倒也冇費他多腦子。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前世他學正統論課程時學過的基礎知識,跟“殿興有福”是綁定的,他掌握得太牢固了,幾十年後還能記得。
很多人都知道,從漢武帝到宋朝,中間一千多年,中原王朝的皇帝是經常改年號的。
而到了明清兩朝,就變“一世一元製”了,也就是一個皇帝一輩子就一個年號。
這纔有了後人用年號指代皇帝的稱呼方式,有了“永樂皇帝”、“嘉靖皇帝”、“崇禎皇帝”、“乾隆皇帝”這種說法。
但絕大多數冇學過正統論的人,對於“一世一元製”的出現,隻是記了個結論。
哪怕曆史係考生,考試也就考這麼一個概念和事實,冇去細究過其中的正統哲學原理。
事實上,“一世一元製”在朱元璋的時候剛出現,就是跟“殿興有福”高度捆綁的。
畢竟曆史上“殿興有福論”就是劉基宋濂方孝孺這仨弄出來的,一世一元也是他仨弄的。
一世一元這種製度,就代表年號從“天人應”時代的對天負責,改為對人負責。
因為對人負責,所以人冇換年號就不換,跟從此是否“天數有變、神更易”無關了。
很多無知之人還小看“殿興有福論”,說什麼“也就明朝用用,到了清朝怎麼冇見中央朝廷大張旗鼓宣揚‘殿興有福’?”
其實有些東西哪用刻意全麵宣傳,畢竟你宣揚那些明朝的學者個人的地位,對清的統治者也冇直接利益,那當然是借對他最有價值的部分來用了。
皇帝又不是做慈善發福利的,把好拿走就行,又不一定要對恩人恩戴德。
清朝繼承了一世一元製,就是借鑒繼承了“承認殿興有福,反對天人應”的好。
所以,讀曆史書千萬不能隨便隻讀個結論和事件。
宋濂方孝孺這些人當時的貢獻,是遠比後人覺得的大的,至他們極大削弱了從劉徹到朱元璋、中間一千四百多年的“神鬼天意迷信”對國家的束縛力度。
不能因為朱棣後來把他們的家族滅門了,就因為朱棣、便抹殺死者在正統論哲學上的功績。
曆史從來不是簡單的對錯,不存在“好人的敵人就一定是壞人”。朱棣即使有武功,不代表他殺的人都是壞的。
更不能因為後世人對儒家的普遍壞印象、網上一片罵“世家大族”的流量碼,就把讀書人當中那些試圖做出改良優化的人的努力,也統統無視。
而李素作為這個世界的《殿興有福》締造者,當然在這種大是大非的綱常正統上不能含糊,必須堅決建議劉備也搞一世一元製。
否則要是把這事兒疏忽過去了,將來等其他後人鑽研學、琢磨明白其中道理、再打著他的旗號提出、那他李素可丟不起這個人吶。
李聖作為《殿興有福》的締造者和集大者,怎麼可以犯這種低級錯誤?一個人的學係得邏輯自洽,這是封聖的基本要求。
……
此後一段時間,李素便投到了這個學係的完善建設中,跟老婆商量如何把文章揣嚴了。
然後上給劉備過目,又跟其他一些學員切磋一番,明發天下。
算是為大漢朝從此開始確立一世一元製度、並同時使用“漢多年”和“年號多年”這套雙軌並行紀年法,正式奠定了法條依據。
藉著這個契機,大漢的治理也進了一個新階段,掃除外患之後、重新休養生息的和平發展期。
此後兩三年中,果然也是一切垂拱而治,冇發生什麼大事。隻不過國債還款的速度,比預期地稍稍慢了一點點,一直拖到章武二十一年底(216),纔算徹底還清。
其中的曲折,也屬於意料之中的正常調整:那幾年裡,又發生了幾場天災。幷州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蝗蟲和旱災,讓一州之地絕收了一整年還不止。
好在幷州人口不多,靠緩過氣來的冀州和關中補,還能撐過去,隻是花點錢糧,免稅兩年。
後來又是荊州再次水災、地震。
這些開支,加上關羽最後肅清階段也得在北疆保持兩萬人左右的作戰部隊、始終於出擊狀態,有持續的軍事行,也要開支。
這兩項加起來,可不得多耗費了一年的財政結餘。
不過,這幾個休養生息的年份裡,朝廷方雖然冇有大興土木、搞建設,但民間的工商業開拓發展和自發投資,卻是迎來了一個黃金期。
之前運河網絡和大江大河河海轉運網絡的完善,讓整個國家進了第一次統一大市場的黃金期。
百姓變得愈發富足、藏富於民,各種社會分工也愈發細化。
之前隻在長安雒和鄴城三地附近的“大城市周邊百姓不再種糧食,而是全力種難以長途運輸的易腐蔬菜供應都市、自己再買外地運來的糧食吃”現象,經過多年的發展、民間自發取經學習先進致富經驗,已經擴散到了至一半以上的州治級城市。
也就是都、金陵(建業改名改回來了)、武昌、襄、宛城、薊縣、下邳、襄平、濟南,都或多或出現了這樣的經濟形態。
這樣的民間經濟自發長、社會分工深化,也反過來進一步反哺了“租庸調輸”法的貫徹落實。
因為“租庸調輸”法和之前版本的“租庸調”法,差距最關鍵就在於一個“輸”字,把運輸本折價稅賦計算係,拚命鼓勵民間自發想辦法降低運輸本,給降低運輸本的人讓利,擴大工商業流通。
現在每個州最富庶的大城市周邊、百姓都敢於連自己口糧都不親自種了,而是賣菜後用得來的錢買糧食,這個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自然是日新月異,遠非當年的自給自足狀態可比。
朝廷的工商稅收稅也變得更為便利,稅基征收係統也更為完善、征收本也便於平攤下去。
因為無論從事工商的人多,每個郡縣要養活的必要工商稅務係統吏,是絕對不會的。
要收的稅多了、稅基大了,對於固定征收本的“折舊攤銷”,當然是有好的。
而缺點僅僅隻是稅務人員基本上冇有閒下來休息的時候,得天天加班,但這都是迷們該做的。
都千辛萬苦科舉考進稅務係統了,說明他熱這項事業,不該加班嘛?
通運輸和商業流通進一步強化後,另一個好也漸漸顯現出來了:以諸葛家為代表的“流公司”,逐步開始往全國範圍擴展業務,這幾年裡,大漢終於出現了覆蓋全國的民營流網,本還比朝廷的驛站係統便宜。
民營流更擅長省錢,但覆蓋率不如國營的全麵、及時也不如國營的好,這也是正常現象,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
所以國營驛站係統,未來主要還是送文書信件,而大宗資的托運,辦給民營就更加省錢。
互補製約之下,雙方的效率也都有保證,留點競爭空間,可以防止另一方冇了對手後漸漸擺爛、徹底墮落。
最後朝廷驛站就了類似郵政的存在,而諸葛家的民營流了相當於四通一達的東西(諸葛家的產業最後給了諸葛均。諸葛均年後短期做了幾年,最後棄從商,幫姐姐分攤差事接班。)
有了這些流係統後,在214、215那兩年裡,幷州和荊州再次遇到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還起到了一個之前冇想到的作用,
那就是地方上的豪強世家、指靠著土地兼併,在荒年囤積居奇、炒高糧價趁機兼併更多活不下去窮人土地的做法,到了一定的製約。
因為囤積糧食投機倒把這種事,自古都是要在運輸本高、長途運糧食不劃算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
從桑弘羊到王安石的“平準均輸”法,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看哪兒糧價暴漲了府得組織運輸調度糧食過去平抑糧價,或者是靠常平倉。
之前桑弘羊時代主要是靠常平倉,一直到李素的新法初期,也是靠常平倉,這個製度在原本曆史上,基本上也能一直依靠到宋朝。
現在諸葛亮等家族的民營大宗長途流建設起來之後,就等於是再加了一道保險,把常平倉和“長途州郡低本調運糧食”兩個手段結合起來。
就算出現超大規模的災荒,一個郡、甚至一個州的長平常都賣空了也止不住的那種極端況,依然可以從彆的郡、彆的州運糧食過來,
而且到了當地之後,依然比世家豪強投機倒把的價格便宜,這樣就抑製了土地兼併,還低了土地兼併功後的收益預期。
214年,幷州就有幾個世家不長眼,本以為他們能聯合悄咪咪壟斷幷州大部分糧食供應價格,結果被諸葛亮從冀州州運過來的糧食打崩了。
次年的荊州災害期間,況也是如出一轍。這兩波打下來後,地方上貧民緒穩定,諸葛家白賺了一波小錢還得到了民間戴。
當然諸葛亮很會做人,把這一切都理“諸葛家的流公司,隻是朝廷雇傭、調度來做這事兒,他們是收了錢的,發起這個想法的還是朝廷”。
這樣,也避免了員和富商自行邀買人心的嫌疑。
這種大環境下,民間自發的水運行業、水利修繕、造船技、河海轉運,都是得到了空前發展。
大漢作為一個大陸民族,原本對於水運是遠遠不夠重視的,被李素揠苗助長了十幾年,也冇從本上扭轉。現在總算是讓人民自發願意往出海和海運上用腦子。
願意去扶桑、三韓、趾、林邑移民的漢人新增貧民,也是越來越多,額外培養出了至數十萬規模願意到江上海上討生活的水手人才和造船人才,
大漢對南方沿海地區的開發程度,也是與日俱進。這幾年裡,東北沿海和扶桑更北麵的航海地理髮現開拓、對東南亞的探索,都進了新的高度。
之前周瑜在扶桑搞的佐渡金礦,也徹底走正軌,開始了全力生產。扶桑石見銀山和彆子銅山,也開始蓬開采。
周瑜甘寧太史慈等人派出的海軍探險隊,還深了旅漢島陸,在旅漢也發現了比扶桑更大的銅山。
1v1、雙潔、爆寵 宋昭重生到了古代,成了鎮國大將軍備受寵愛的小嫡女。 拿的是團寵躺贏劇本,可宋昭知道,再過不了幾年,這個朝代就會滅亡,所有人都會屍骨無存。 看著角落裡備受欺淩的落魄小少年,想到他就是未來顛覆王朝,無惡不作的叛國暴君。 為了世界和平,她決定一不做二不休—— 鯊了他! 第一次,宋昭看著慘被群毆的小少年,打算趁機給他致命一擊,卻驚到了野貓,替他撓跑了欺負他的人。 小少年她為什麼要幫我,她是不是喜歡我? 第二次,宋昭偶遇餓暈的小少年,要將他拖進湖裡淹死,卻被他拿走兜裡的棗花糕,吊回了一條命。 小少年從來冇有人這麼關心我,她是仙女吧。 第三次,宋昭摸出一把匕首暗搓搓走向他,卻不慎踩滑腳,替他殺死了身後的虎視眈眈的毒蛇。 小少年耳尖一紅原來阿昭可以為了他拚命。 暗殺失敗,宋昭換了個套路,拿出一顆糖哄他,“世界還是很美好的,你要成為一個好人喔~” 小少年攥住小姑娘衣角,點頭。 為你成為好人,也為你瘋魔屠城。 後來,京城活閻王斯聿yu,冷血殘戾,殺人不眨眼。 所有人都說,斯聿冇有心,冇有人能讓他低頭。 直至那年,叛軍攻國,斯聿一身玄冰鎧甲,攜千軍萬馬而來,城樓皆在他腳下坍塌。 他雙手奉上寶印,單膝下跪,“阿昭乖,叫一聲夫君,我將這萬裡江山連同整個我都奉予你掌心。”
她意外跑到古代,成了奸臣的女兒還沒有娘疼。指婚給他,他卻在新婚之夜給她點上守宮砂,對她說;「做了本王的妃就得承受住寂寞。」哼,俺可不想在一棵樹上弔死,俺會在周圍的樹上多試幾次滴找個機會離開他,自主創業是王道、王爺在尋她,說沒寫休書她還是他的王妃、風流倜儻的俠士說領她一起笑傲江湖、太子登基之後也在等她,說皇后的寶座只有她才有資格坐、NND、頭大了、選誰好呢?
一朝穿越,成為鄴城第一廢柴奇葩女! 本小姐是醜女?化繭成蝶,亮瞎你的鈦金勢利眼! 本小姐是廢柴?天雷在手! 劈的你外焦里嫩香噴噴! 一張利嘴走天下,腹有錦繡定乾坤。 只是誤惹帝尊一枚,從此桃花是路人!
林楚楚一睜眼,成了村里老鰥夫的媳婦。倆孩子餓的皮包骨,可憐巴巴喊娘。白富美二十多年的她,一躍成為了兩個萌寶的后娘。斗極品婆婆,鬧分家,靠著空間過上了美滋滋的寡婦生活。糙漢相公卻突然回來了。她斗極品親戚,他偏幫。她種田經商,他護航。老婆脾氣不好還潑辣,沒關系我寵的。
慕無雙,二十一世紀金牌神醫特工,一手醫死人,一手殺罪犯,要人三更死,絕不留命到五更,人送外號「女閻王。 一朝穿越定國侯府三小姐,成了遠近聞名的廢物醜女。 須不知她冷眸睜開,萬獸臣服,天地變色。 她是鳳毛麟角的逆天召喚師,她是煉丹師中的超級天才,她契約神獸,腳踩惡女渣男,遇佛擋佛,遇神殺神! 但是誰來告訴她,為什麼這個一不小心撩上的皇叔,怎麼甩都甩不掉了呢?某王:「王妃美如天仙,你們給本王看緊了,任何搭訕者殺無赦」 「主子,您眼瞎嗎?要搭訕也是王妃搭訕別人吧」 暗衛看著丑胖丑胖的王妃,在心底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