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天唐錦繡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君命不受

《天唐錦繡》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君命不受

第4834章 君命不

  裴行儉面容冷淡,沒有半分怒氣,只盯著祿東贊一字字道:「你是在威脅我,威脅大唐?」

  祿東贊到巨大的力撲面而來,枯瘦的手掌婆娑著茶杯,目幽深:「不是我威脅你,而是事實如此,沒有大唐的幫助論欽陵守不住紫山口,只要他退下來便士氣全泄、一敗塗地,縱然是他也難阻頹勢。我沒有威脅你,是你在強人所難。」

  面對與大唐懸殊的力量對比,即便是他也只能忍氣吞聲,承著裴行儉這個黃口孺子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

  「大唐從不會強人所難,更不會迫別人去做事,大唐的國策從來都是睦鄰友好、和平相。對待朋友,大唐輸送利益、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做過敲骨吸髓之事,而對待敵人,大唐也不會有毫憐憫,鐵蹄踐踏之必然是敵人的皚皚白骨。」

  世人總是誤解大唐恃強凌弱,甚至利用自的強大勢力榨別人敲骨吸髓壯大己,實則不然。

  每一個願意認可大唐、願意與大唐友好的國家,大唐都願意給予扶持,無論是文化、經濟、乃至於軍事等等各個方面,都毫不吝嗇。

  但是只要威脅到大唐的國家安全,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將敵人連拔除。

  祿東贊喝了口熱茶,抬起眼皮看著裴行儉:「若無大唐之支援,紫山口萬萬守不住,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如何取捨只在於裴都護而已,噶爾部落奉陪到底。」

  大唐的確威四海、所向無敵,但噶爾部落也不能走狗一般連吠一聲都不敢,這一戰絕不能大唐說打就打、說不打就不打,即便噶爾部落不能爭取主,也必須現自己的戰略價值。

Advertisement

  否則只能被大唐棄若敝履、不屑一顧。

  裴行儉點點頭,道:「可以,不過此戰之後大唐在西域集結大軍抵大食國有可能的侵,噶爾部落與大唐亡齒寒,還大論能夠派遣族中銳多多襄助。」

  祿東贊眼皮子跳了一下,極力制心中的憤怒。

  向西域派兵?

  一旦族中銳盡出,誰來守護青海湖這一片闔族立足之地?作為吐蕃與大唐之間的緩衝地帶,無論吐蕃還是大唐想要染指青海湖,頃刻之間就能將調兵力的噶爾部落碾為齏

  深吸一口氣,祿東贊搖頭:「噶爾部落需要全力應對吐蕃的反攻,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往西域派兵呢?如果裴都護執意如此,那老夫只能命令論欽陵就地投降,卸去戰甲去往邏些城向贊普負荊請罪,使得噶爾部落重新歸於贊普統治之下。」

  你若不給我活命的機會,那我就一拍兩散。

  現在吐蕃對大唐之忌憚達到前所未有之高度,一切有利於吐蕃戰略之事松贊干布都會答允,況且他現在大抵已經對驅逐祿東贊心生悔意,這個時候噶爾部落重新歸附,必定欣然接納。

  當噶爾部落這個戰略緩衝歸附吐蕃,則意味著吐蕃的兵鋒直抵祁連山南麓,隨時隨地都可以翻越祁連山威脅河西四鎮,而河西四鎮乃是關中與西域的通重地,不容有失,否則一旦河西四鎮失陷整個西域都將失去關中的補給,區區數萬安西軍在各地胡族的反攻之下能堅守幾天?

  裴行儉目銳利,不為所:「大論大可以試試,看看是吐蕃的援兵來得更快,還是大唐的軍隊覆滅噶爾部落的速度更快!」

  祿東贊毫不相讓:「就算大唐覆滅了噶爾部落又能如何?吐谷渾故地背靠祁連山、面對高原,吐蕃大軍隨時隨地都能俯衝而下,沒有噶爾部落,大唐守不住祁連山以南。」

Advertisement

  裴行儉冷笑:「但噶爾部落將闔族盡滅、不復存在。」

  祿東贊:「……」

  這是他的死,一旦大唐下定決心剪除噶爾部落這個患,噶爾部落全無倖免之可能。

  畢竟之前吐谷渾覆滅之時大唐便與吐蕃直接衝突,大不了到時候再度退回祁連山以北恢復原本的態勢而已。

  那樣的局勢大唐可以接,但噶爾部落不能接

  祿東贊很是頹然喪氣,「吐蕃第一智者」有什麼用?面對彼此之間巨大的實力鴻,任何綢繆算計都不過是雕蟲小技於事無補,大唐只需將大軍陳列於祁連山南麓,噶爾部落就得乖乖就範。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

  更何況噶爾部落連「小國」都算不上……

  還能怎麼辦呢?

  無非「忍辱負重」四字聊以自而已……

  「那就止於紫山口,死守不退。」

  ……

  裴行儉當然不會相信祿東贊的鬼話,即便論欽陵死守紫山口不進不退也不過是噶爾部落的權宜之計而已,一旦吐蕃部生變各部族反對贊普迎祿東贊邏些城主持大局,噶爾部落馬上就會調轉刀口與大唐翻臉。

  𝖘𝖙𝖔55.𝖈𝖔𝖒

  所以他自伏俟城出來返回安西四鎮,馬上派遣一支兵馬穿越大斗拔谷駐紮於青海湖畔,只要祿東贊稍有異便馬上攻陷伏俟城將整個噶爾部落攥在手中,使論欽陵投鼠忌不敢妄,老老實實駐紮在紫山口為大唐擋住吐蕃北進之路。

  *****

  長安,太極宮。

  蘇定方自崖州快船送抵的關於大唐商賈在尸羅夫港遭遇擄掠、屠戮以及蘇定方命令楊胄自峴港啟程率領戰艦前往維護大唐商隊並且理此事的戰報放在書房的案之上,李勣、劉洎、李孝恭、房俊、馬周等軍政大臣盡皆在座。

Advertisement

  劉洎怒氣發:「大食國可不是什麼番邦蠻胡,那是西方一等一的大國,國土遼闊兵員充足,更是大唐最大的貿易國之一,縱然之間有所紛爭也應當由鴻臚寺召見大食國使節共同商討,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豈能輒派遣艦隊興師問罪?擅啟邊釁、擾兩國邦,實在無法無天。」

  為文,任何時候都要按照規矩辦事,最是厭惡軍方這種不顧大局自行其是的做法,大軍出容易,可事後收拾殘局卻需要文耗費極大力,簡直不能忍。

  房俊卻對這種「譴責」卻毫無實質行的懷政策極度不爽,若是沒有實力也就罷了,忍辱負重自是應當,可現在大唐國力鼎盛震懾寰宇,為何還要文縐縐一忍再忍?

  「大唐百姓無論在任何地方遭屠戮都是不可接的,軍隊的職責便是保境安民,若是在百姓被屠戮之後漠不關心、無於衷,那往後誰還會擁戴軍隊、軍隊的凝聚力如何保證?任何人傷害大唐百姓都要付出代價,大食國也不例外,為此即便發一場戰爭也是值得的。」

  不管文怎麼談、怎麼辦,軍隊必須保證自之鋒芒,「強」「無畏」甚至有些時候「護短」這都應該是軍隊所備的素質,在房俊看來蘇定方甚至有些保守,若他先行知曉此事,第一道命令必然是責令水師遠渡重洋奔赴波斯灣,對尸羅夫港施以沉重打擊,以此震懾屑小、以儆效尤。

  劉洎氣得不輕,惱火道:「張口閉口打打殺殺,那是強盜行徑豈是大唐這樣禮儀之邦所為?」

  房俊毫不客氣:「你為宰輔大唐百姓的民脂民膏,在大唐百姓慘遭殺之時卻只想著所謂的員禮儀,毫沒有同那些罹難百姓之意,堪稱心如鐵、禽不如!」

Advertisement

  「混帳!」劉洎氣得怒髮衝冠,用手掌拍著面前案幾:「你怎知我不心疼那些百姓?可你我非是一家之長而是一國之臣,所考慮的不僅是百姓之遭遇更要斟酌國家之政策,從全盤去商討解決此事,一味的快意恩仇、喊打喊殺與匹夫何異?」

  「行了行了,都說兩句吧,吵吵嚷嚷統?」

  李承乾,被這兩人吵得腦仁疼,制止了兩人的爭吵,扭過頭詢問李勣:「英公認為此事當如何置?」

  一般來說在涉外諸事上他更信任李勣,房俊太過激進、似乎寰宇之皆是他囊中之,尤其是在大唐百姓的民生上絕不允許番邦胡族一一毫的欺辱,劉洎則過於保守,任何時候都將國家穩定、政局平和放在首位,對於國庫開支仔細審核、錙銖必較。

  相對來說,李勣則更為中立、更為客觀……

  李勣道:「夷狄畏威而不懷德,咱們的仁義禮智信在他們看來不屑一顧,唯有鋼刀加頸才知恭順敬服,鴻臚寺照會其使節予以斥責、命其拿出一個賠償方案自是應當,但大兵境、示之以威亦有必要。」

  房俊瞅了李勣一眼,心中哂笑,這位還真是一貫作風,要麼裝聾作啞袖手旁觀,要麼和稀泥不偏不倚,這話說了就跟沒說一個樣……

  李承乾也有些無奈,道:「那就這樣吧,勒令鴻臚寺照會大食國使節,申飭、警告並且商討賠償方案,另外給楊胄傳令命其威大食國境,給予其威的同時也不要太過火,以免引發誤會導致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話說完,又覺得不對。

  水師遠在萬里之外,戰報送抵長安的時候戰艦估計已經抵達尸羅夫港,現在命令從長安發出,再送到萬里之外的波斯灣上到楊胄手裡,怕是該打的仗已經打完……

  這已經不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了,而是君王本就沒必要給萬裏海疆之外的將領下達命令,雙方遠隔重洋戰報往來都要幾個月甚至半年之久,這邊的命令抵達那邊的局勢早已大變,只能任由將領據局勢變化自行其是。

  水師也好,安西軍、瀚海軍也罷,實在是距離中樞太過遙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