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扼元 第九百三十章 賭鬥(下)

《扼元》 第九百三十章 賭鬥(下)

第930章 賭鬥(下)

“李郎中,你晝夜兼程來到這裡,居然還提前安排了什麼場面?”

“非是我安排的,而是開封府本來就有。若不是老尹你在天津府生出的這一堆糟心事兒,我十天前就趕到開封,參加這大場面了!老尹,你怕是心思太多,竟不知道……罷了罷了,你跟我來!·”

尹昌實在是不想

他猝然與人搏鬥,支了力和力,這會兒只覺渾虛弱異常,更不消說被那韃子痛打的面門和磕到石板的後背了。現下他眼眶外瘀,眼睛都快睜不開,腰背更是疼得厲害,像是筋絡被一陣陣撕扯那樣。

換了個尋常人,這會兒估計已經躺在地上,掙不起了。但尹昌數十年戎馬倥惚,過多傷損,還許多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饒是年紀上去了點,韌勁和狠勁還在。

他明白李雲絕非善男信,此時自家生死仍不由己,更不消談日後的前途。當下他悶哼了兩聲,咬牙站定:“李郎中,請!”

兩人一前一後,搖搖擺擺出得署。

走到衙門的正門,尹昌稍停步,左右看看。負責值守的甲士依舊是那一隊,可領隊的中尉從尹昌的面孔,換了一個生人。怪不得左右司的人橫衝直撞來,這些衛士們既不稟報,也不攔阻!

尹昌視線掃過,甲士們同時也見到了自家上司鼻青臉腫的狼狽模樣,隨即出驚容。但那個面容森冷的中尉不發一言一語,甲士們便不敢問,只個個腆肚,繼續站得筆直。

倒是替尹昌牽馬過來的親隨驚呼一聲。尹昌立即叱道:“住!後頭跟著!”

Advertisement

一行人各自上馬。擡踏鐙的時候,腰背疼痛陣陣襲來,尹昌倒真有點氣,全然不吭。

統軍司的衙,設在端門以南,橫街之北。出門不遠就是龍津橋。這一帶在百年前,曾是大宋皇宮外的街所在,街旁的大相國寺,更號稱“伎巧百工列肆,罔不有集;四方珍異之,悉萃其間”,是天下第一等的銷金窟。

大金進取中原以後,整座開封城不可避免的衰頹,三年前還遭了一場火,把北起千步廊,南抵南薰門的無數建築燒了一片白地。

隨著大周踐阼,新朝氣象蓬,中原重歸安定。大周以退役的武人擔任各種職,對地方和基層的控制甚是嚴;但武人們普遍子疏忽些,不太苛求,也很去約束商業貿易和民間娛樂。於是開封外、乃至更遠地方無數士農工商們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都噴涌也似地發揮了出來。

短短時日裡,這片火場便重新恢復了商業繁茂的模樣,而龍津橋附近,則了諸多曲藝、院本班子彙集的中心。

大周皇帝郭寧還在山東做節度使的時候,就很重視曲藝、院本聚攏人心的作用。他曾經專門從直沽寨等地延請有名的戲班子,還親自參與編寫了不院本、雜劇。

那些本子大多是宣揚金國治下軍民百姓的艱難,又約把當時的定海軍節度使奉爲星宿下凡,附會出一些彷彿斬蛇起義的傳奇節。

早前大金國的勾欄瓦舍裡,演出的院本以說白爲主,唱曲爲輔,容務在稽,以供達貴人們取樂。而這種新型的本子節扣人心絃、出場的人更是文戲武打俱全,熱鬧有趣,所以很得觀衆的歡迎。到這兩年,在此基礎上改編的各種本子已經漫山遍野地普及起來。雜劇班子更是遍步天下。

Advertisement

開封府這裡,有宋時喜好耍樂的風氣留存,各種本子很容易在此地擴張影響。另外,此地是大周在河南的軍政中心,更是大周對關中的支撐要點,所以日常往來、留駐的軍人極多。而軍隊從名爲定海軍的階段起,就一直是雜劇本子的主要衆。

所以,開封府和天津府,便是雜劇班子活躍的兩個重要基地。而開封這邊,因爲接近周宋兩國邊境,日常得到允許駐在此地的宋國商賈很多,這些商賈又帶來了宋國的雜劇班子,與中原的新風尚融合。

許多班子平日裡遊走各路軍州獻藝,一到年節,就紛紛趕回開封,湊這個一年一度最大的場面,既爲了展示自家班子的才藝,也爲了與同行切磋學習。

在大相國寺的舊址上,這段時間有不下十幾個高臺立起,不下幾十個班子抖擻神,番表演。表演的同時,也在彼此較勁,因爲其中出類拔萃的節目,到了正月初九以後,就會被選到宣德門外的“棘盆”去連續演出十天大戲。

所謂“棘盆”,就是在宣德門外一片大廣場上,由開封府出錢出人,用採繒絹、蘆蓆竹架圍的大劇場,容得幾萬觀衆,可算是雜劇界的龍門。哪個節目被選上了,頓時聲價十倍,爲事實上的定節目。以後在外路演出時,就有權在一面兩丈見方的錦旗上繡上一副金字對聯:

“今日江湖賣藝,人山人海。當年棘盆獻技,傾國傾城。”

有這個彩頭在,燈節前在大相國寺裡的演出,便了含有競賽質的預演。衆多雜劇院本的班子都要爭這口氣,誰也不讓誰。而他們競爭得越激烈、演出越賣力,就越飽了觀衆的眼福。

Advertisement

因此今年開封府把預賞燈節的日期提前半個月以後,行的員,尤其是這陣子留在開封府的宋人商賈們,更喜歡去追捧寺觀中的預演。

因爲許多節慶時的場面安排源自於開封舊俗,也就是源自於宋國以開封爲東京汴梁府時的傳統。許多宋人商賈們眼看著祖輩描述的盛況復現於眼前,有津津樂道的,有慨萬分的,甚至有當場熱淚盈眶的。

李雲和尹昌等人進這片喧鬧場地的時候,正撞見一個班子在全出演一場大戲。

尹昌全然莫明,不止李云爲何要帶自己到這裡來。李雲卻鬆了口氣,道:“老尹,巧得很,咱們正趕上了。”

尹昌勉強打起神:“趕上什麼?你不是說,要讓我陪你應付一個場面,使我知道宋人是否弱麼?這與戲班子有什麼關係?”

李雲顧不上回話,先踮腳四

這大戲已經過了開場的末本曲辭,到了正場。臺上用了數十名藝人唱做念打,底下觀者涌如山,喝彩之聲此起彼伏,抱怨之聲也是此起彼伏。

原來這場戲是新排的,說的是數年前開封鏖戰,遂王部下設伏火攻,宋人逡巡不進,而皇帝領兵先破真人主力,又衝進城裡救人的故事。

這等本子爲了調觀衆的緒,其故事節,與當日的真實況固然謬以千里,人表現也是誇張異常。比如戲裡的宋人軍將,便大都膽怯懦弱,既無戰鬥的本事,也無戰鬥的膽量。

待到一名丑角手持形似火把的木牌上場,擺出將要縱火的模樣,臺上作宋人軍將打扮的四五人紛紛擺出張弓搭箭之狀,居然全然落空。他們隨即滿場轉,作各種驚恐奔逃姿態,而那丑角揮舞“火把”,洋洋得意。

Advertisement

這段戲份,沿襲的是舊院本力求稽的傳統,放在尋常觀衆眼裡,無非是個小小樂子。反正總要嘲諷誰,嘲諷宋人也沒什麼不可以。但這形,放到在場宋人商賈們的眼裡,未免有點不是滋味。

而李雲更知道,此刻在場的宋人,並不僅僅是普通商賈。

果然就在這個時候,戲臺對面的貴賓蘆棚裡,有人忽然吐氣開聲,隨即一道銀閃爍,躍過了數十步。

下個瞬間,一支箭矢刺中了那形似火把的木板。箭很重,也很長。箭上挾帶的巨大力量,將木板從丑角的手裡整個兒推出,又將之狠狠釘在了戲臺後方的大圓柱上。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