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春江花月 第 43 章 第 43 章

《春江花月》 第 43 章 第 43 章

高桓垂頭喪氣,被高胤給押走了。

兄弟離去后,神卻再也坐不住了,心如麻,立刻起,來到了蕭永嘉的面前。

臘日即將到來,當日,時人會對百神和先祖進行大祭,是一年中的重要節次之一。

蕭永嘉正和阿等若干仆婦在商議諸多祭祀之事,忽見神闖,信口問何事。

“阿娘,李穆此行,兇多吉,你當知曉。為何先前在我面前,半句也不曾提?”

屋里安靜了下來,仆婦們紛紛

忙上前,挽住了神手,笑道:“長公主事忙,不若先出去……”

開阿著母親。

蕭永嘉蹙了蹙眉,示意眾人出去。

“我確實一早知道。只是想著此事和你無多大干系,故未曾你知曉。”

“怎的了?”

打量了眼兒,挑了挑眉。

著母親淡然的模樣,忽然,明白了過來。

“阿娘,那日你接我回建康,是不是就沒打算再讓我回了?”

“是。”

蕭永嘉語氣依舊淡淡。

“那種人家,你既回了,何必再返。”

神注視著母親,沉默了良久,慢慢地道:“倘若李穆此戰死,我名正言順留在家中。倘若他僥幸活了,必定也是敗名裂,到時生殺予奪,不過只在你們一句話間,更何況離絕于他。”

“阿娘,我說得是也不是?”

蕭永嘉一愣,神間迅速出了一惱意。

“阿彌,阿娘實在不知,你腦中到底想著何?莫說你當初乃被迫下嫁,因這李穆橫其中,高陸兩家決裂,你失了一樁良緣,高氏蒙至此!便說你嫁去,不過也才月余時日,怎的那日我去接你,你還推?如今這般結果,有何不好?難道你竟還想回去?回去做什麼?穿,住陋巷瓦屋,紡什麼紗線,把手磨破,好換一個賢惠的可笑名聲?”

Advertisement

哼了一聲。

“非我等迫他至此地步,乃是他自尋死路!他害你在先,后又拒了你父親調用他的好意,一切全是他自找的!如今你回了,管他日后是死是活,反正阿娘是不會你再回那個地方了!”

神定定地著母親,慢慢地,眸下泛出了一片晶瑩淚

蕭永嘉見兒竟落淚了,頓時然大怒。

“怎的,難道你真要拋開高家,抱著所謂從一而終的荒唐之念回去京口伺候那一家人?我絕對不允!今日起,你給我留在家中,哪里也不許去!倘若我知道你暗中和那李家有所往來,休怪我對李家人不客氣!”

眼中淚花,倏然滾落。

淚,搖頭。

“阿娘,你錯了!誠如你所言,我嫁去李家不過也才個把月時日,李家人待我再親厚,又怎可能及得上父母生養之恩?先前我嫁,不過也是被迫。如今你們若能將我帶回,我為何不肯?我只是不解,當初我嫁,全是你們的安排,事臨頭,我才知道。如今我回,你們事先又不和我道上半句!阿耶阿娘眼中,阿彌是為何?這回你來接我,倘若你將話先與我說明,我告一聲李母再走,怎就不行了?以高氏之勢,你們要帶我回,難道竟尋死覓活強行不放我走?”

蕭永嘉一時語塞,應不出來,見兒不斷地淚,眼淚卻如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從面頰滾落。從未見如此傷心過,頓時又慌了起來。

“阿彌……阿娘實在不知你這怒氣從何而來……阿娘所為,難道不全是為了你好……”

神走了過去,手想要抱

神掉頭,掩面而出,在門外阿等人驚詫的目之中,飛奔回了自己屋,將門反閉,便撲在了枕上,閉目,眼淚流個不停。

Advertisement

從知悉那個傖荒武將求婚之日開始,到陸大兄離去,懷著一顆惶恐、決絕之心被迫出嫁,今日又以這種方式被帶回……父母不和,多年以來,自己夾雜其中的惶和苦楚……

所有堆積在心底的委屈、憾、憤恨,盡數隨了眼淚,滾滾而出。

門外不斷傳來拍門聲,夾雜著蕭永嘉焦急的呼喚之聲。

神充耳不聞,只是不停地流淚,默默地哭泣,直到哭累了,才慢慢止住。

天黑了下去。屋里沒有點燈,昏暗一片。

“阿彌!阿彌!”

外頭安靜了片刻,忽然,阿耶的呼喚聲也傳了進來,充滿了焦慮。

“你再不開門,阿耶破門了!

“阿耶,我無妨的!我一個人靜一靜!”

神躺在昏暗里,用沙啞的聲音,低低地應了一句。

耳畔再次安靜了下來。

世界也終于得以清凈了。

神閉目,便如此一個人在床上臥著,也不知睡著或是醒著,良久,及至深夜,方慢慢地坐起,自己燃了燈,坐到妝臺之前,對鏡理好凌的發髻,整了整裳,最后打開了門。

蕭永嘉和阿們,都還等在的門外。

終于現,不約而同,松了口氣。

“阿彌,你到底怎的了,你嚇死阿娘了——”

蕭永嘉眼睛通紅,喚了聲兒,聲音抖。

“阿娘,我無事了。”

神朝微微一笑。

“阿耶呢?我想見他。”

……

書房里,銀燭高燒。

高嶠面容削瘦,眉頭深鎖,著面前眼眸還帶著哭過的紅腫痕跡的兒,臉上出微笑,坐下。

神搖了搖頭,依舊立著。

兒知阿耶事忙,就幾句話,說完便走。”

高嶠眸帶慈,點頭:“阿耶聽著。”

Advertisement

“李穆之能,阿耶必定比我更為知曉。于千軍萬馬中單槍匹馬救回阿弟,是為絕勇。江北之戰,領區區先鋒之兵,五戰五捷,是為善戰。如此絕勇善戰,空前絕后。倘若他沒了,放眼朝廷,阿耶可否能再尋到第二個似他之人?”

高嶠沒想到兒尋自己,開口說出這樣的話,一怔。

“我知朝局紛爭,阿耶其中,不由己,自有取舍權衡。兒不敢論斷是非。但兒從前曾與兄弟同讀孟子,言,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伯樂常有,良駒卻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氏名滿天下,阿耶被人尊為相公。何為相?國之重,民之所!何人無父,何人無母?阿耶既居相位,兒斗膽問阿耶,倘因門戶私怨,令大虞失了如此絕勇悍將,那六千被派去隨他同戰的將士白白送死,阿耶你真不覺可惜,真的問心無愧嗎?”

高嶠兒,方展開的眉頭,再次鎖。卻沉默著,一言不發。

“阿耶,我知你生平唯一夙愿,便是北伐中原,復兩都。阿耶年輕之時,也曾為之戰,惜壯志難酬,折戟而歸。這些年來,阿耶雖再未于人前重提舊事,但我不信阿耶沒有恨。皇阿舅能用李穆,阿耶才干,難道不及阿舅?為何就不能以他為劍,籌謀日后再次北伐?阿耶你人未老,當年壯志,如今卻又早早去了何?”

“因各家之爭,兒先失陸家大兄,斷送了良緣。如今新婚不過月余,眼見又要做寡婦了。兒不過一子,余生如何,只干系我一人,無關要。但李穆卻非尋常之人,留下了他,焉知日后不能為國之利劍?”

神的眼中,漸漸再次淚閃爍。

Advertisement

“阿耶,我知你和阿娘的打算。這趟接我回家,不管李穆此戰是死是活,往后是不再我回去了。此事無妨。嫁他本就不是我之所愿,我必聽阿耶阿娘的安排。但李穆生死之事,阿彌切切懇求阿耶,重新考慮。他的老母,雙目失明,如今正在家中,等著他回……”

潸然淚下,向著父親鄭重下跪,叩首完畢,便起了,快步而去。

高嶠坐于案后,目定定地落在兒背影消失的方向,良久,眉頭蹙,一

……

是夜,高嶠書房里的燭火,通宵達旦。

天明之際,高允高胤得訊,匆匆前來見他,見他兩顴高聳,雙眼熬出了,昨夜似又一夜無眠,便勸了幾句。

“伯父放心,六弟已被看好,值此之際,絕不會他再添子。”

高嶠點了點頭,問:“李穆如今行軍到了何,可有消息?”

“三天前,探子回報,已至涪江丹渠一帶,離袁節兵馬重鎮元城,不過數日之距。”

高嶠沉思了良久,向高允。

“二弟,如今你手上可用之兵,還有多?”

“北邊如今戰迭起,廣陵吃,更是萬萬不可有失,須重兵駐防。若說可用,也就只有駐于廬江的兩萬兵馬尚可調。兄長問此,意何為?”

高允有些不解。

“子安!”

高嶠看向高胤。

“你領虎符,速速過江,率廬江兩萬兵馬,速去郡援戰。事關急,今日便去!”Μ.166xs.cc

高允和高胤都是吃了一驚。

高胤遲疑了下,未說什麼。

高允卻立刻道:“兄長,你這是何意?何以突然要增兵郡?此戰起因,全是許泌慫恿,陛下妄誕。我高氏出三千兵馬,已是仁至義盡,就當作有去無回。兄長如今增援,莫說戰敗,損兵折將,毀損名譽,于高氏有百害而無一利,便是僥幸獲勝,功勞又如何計算?陛下那里,非但不領我高氏之,恐怕反愈發疑我高氏另有所謀!更何況……”

他咬了咬牙,恨恨地道:“陛下如今本就忌我高氏正深!先前江北之戰,你我便未封功!如今這一趟渾水,我高家,又何必再趟!”

高嶠閉目,宛若定,良久,睜開一雙目,目清明,湛然有神。

“二弟,以我高氏門第之,便是真到了不得已退的那日,再不濟,你我也可賺作一個田舍翁,子孫后代,祿可圖。然國若不國,家何以在?多年門戶之爭,已是貽害不淺,更是誤我至深。我已決議,你莫再多言!”

士族大家極是崇尚家主之地位,凡事進退,皆以家主為號。而為保證家族勢力得以綿延,選擇繼承人時,英明的家主,未必一定就會選擇自己的兒子,族中兄弟、侄兒,能者居之,向來如此。

高嶠領高家多年,將高氏推至今日地位,他如此開口,一錘定音,高允縱然滿心不愿,又豈能再和他爭辯?默然了下去。

高嶠看向高胤。

高胤一凜,上前道:“伯父之命,侄兒遵從。但有一言,侄兒不得不說。廬江距離郡,千里之遙,我怕即便我全力行軍,抵達之時,未必就能趕上戰機……”

他的言下之意,便是極有可能,等他領兵趕到,戰事已然結束,李穆和那六千兵馬,早全軍覆沒。

敗皆是天命。你盡力便是。”

高嶠緩緩道。

“得命!侄兒這就!”

高胤行過禮,轉而出,領了虎符,換上盔甲,點齊家將,帶著一行人匆匆正要去往軍渡,忽見遠疾馳來了一匹快馬,卷著后滾滾塵土,轉眼奔到近前,馬背上,飛下來一個背信筒的信使,雙膝下跪,高舉信筒,喊道:“都督,郡戰事,有新信報!”

高胤一把接過,快步朝里奔去,了書房,呈給還在里頭的高嶠高允。

高嶠取出信報,一目十行地看完戰報,目竟定住了,神古怪。

高允急,一把奪過,看了一眼,掩飾不住驚詫,咦了一聲。

……

信報傳,李穆領著六千人馬一路西行,因為烏合之眾,兵卒無心戰事,每日不斷有人逃亡,扎營之時,鍋灶起煙,日益減,尚未抵達郡,士卒已逃亡近半。

袁節早聽聞南朝應王之求,派兵前來伐蜀,知軍隊不過是由一個在江北大戰中才初現頭角的名李穆的年輕將領所領,人馬更是只有區區六千,怎會放在眼里?遂派族弟袁續領三萬人馬來到重鎮元城實行狙擊,目標是消滅全部的大虞軍隊。

袁續驍勇善戰,又領了三萬兵,加上一向自大,聽探子回報,李穆兵卒毫無斗志,一路逃亡,軍不軍,隊不隊。上下譏笑之余,更是急于立功,見對方行軍日益緩慢,在一名為丹渠之地停頓不前,遲遲不到元城,耐不住子,索派一得力干將先領一萬人馬主出擊。

袁續卻做夢也沒有想到,李穆軍隊這一路的逃亡,竟是個迷魂假象。早在丹渠附近,選了一地勢利戰之設下埋伏。

埋伏之兵,除了他手下的士卒,還有三百勇士。

這三百勇士,皆是來自京口的選悍兵,領頭便是郭詹、孫放之和戴淵,從前都是參加過江北大戰之人,個個彪悍勇武,以一敵十。

那日,等到袁軍一萬人馬抵達,尚未來得及列陣,頭頂便擂石紛飛,萬箭齊發,伏兵齊齊涌出,震天般的殺聲之中,袁軍被殺的魂飛喪膽,斗志全無,很快大敗。

李穆隨后命人封鎖消息,向元城傳去袁軍凱旋之訊,這邊士卒下袁兵裝,全部改換,換了旗幟,連夜朝著元城發去。抵達后,城卒誤以為是勝仗歸來的軍隊,毫無防范,開門迎

李穆一馬當先,領軍涌城中,一場惡戰,殺得河,天明,攻下城池。

這一戰,袁續不但失了元城,三萬兵馬,死傷大半,自己也在逃跑途中被捉,可謂是全軍覆沒,一敗涂地。

消息傳開,蜀地為之震國民眾風聞大虞派軍前來護國,振不已,紛紛前來投奔,李穆在元城暫設帥營,安民眾,整頓軍務。

一夜之間,將軍之名,傳遍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