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玄幻奇幻 異界豔修 第3559章 絕境

《異界豔修》 第3559章 絕境

〔2〕《文學週報》文學研究會的機關刊。一九二一年五月在上海創刊。原名《文學旬刊》,爲《時事新報》副刊之一,鄭振鐸等主編。一九二三年七月改名《文學》(週刊)。一九二五年五月改名《文學週報》,獨立發行,一九二九年六月停刊,前後約出四百期。西諦,鄭振鐸(1898—1958),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作家、文學史家。

他的文章發表於《文學週報》第二五一期(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題目就《“吶喊”》。

〔3〕這些話都是針對高長虹說的。高在《狂飆》週刊第一期(一九二六年十月)《走到出版界》的《革革革命及其他》一則,說“魯迅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同時代的人沒有能及得上他的。”但不久在《狂飆》第五期(一九二六年十一月)《走到出版界》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卻攻擊魯迅已“遞降而至一不很高明而卻勇的戰士的面目,再遞降而爲一世故老人的面目”了。文中還以康有爲、梁啓超、章太炎等人爲例,以見“老人”之難免“倒下”,說:

Advertisement

“有當年的康梁,也有今日的康梁;有當年的章太炎,也有今日的章太炎……。所謂周氏兄弟者,今日如何,當有以善自了!”按高長虹,山西盂縣人,狂飆社主要員,是當時一個思想上帶有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彩的青年作者。

〔4〕這裡所說的“有人”,指高長虹等。高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裡說:“我與魯迅,會面不只百次。”同時謾罵魯迅“要以主帥自詡”。“別人”,指陳西瀅等。

〔5〕孫伏園(1894—1966)原名福源,浙江紹興人。魯迅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時的學生,後在北京大學畢業,曾參加新社和語社,先後任《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武漢《中央日報副刊》編輯。

曾與作者同在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任教。著有《伏園遊記》、《魯迅先生二三事》等。

Advertisement

〔6〕“下里人”古代楚國的通俗歌曲。《文選》卷四十五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爲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7〕高一涵安徽六安人,曾任北京大學教授,《現代評論》撰稿者。這裡所引文字見於他發表在《現代評論》第四卷第八十九期(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的《閒話》。在這篇《閒話》中,他指責當時著作家“多以罵人起家”,接著就以《阿Q正傳》爲例,說了這裡所引的一段話。

〔8〕“走到出版界”高長虹在他主編的《狂飆》週刊上陸續發表的批評文字的總題,後印有單行本,上海泰東圖書局發行。

〔9〕“綏惠略夫”俄國作家阿爾志跋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中的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高長虹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以綏惠略夫自比,說他初訪魯迅的形,使他“想像到亞拉籍夫與綏惠略夫會面時形之彷彿”(亞拉籍夫也是《工人綏惠略夫》中的人)。

Advertisement

〔10〕“會逢其適”語見《文中子·中說·周公》,原是“會當其意有所適”的意思。章士釗在《甲寅》週刊第一卷第一號(一九二五年七月十八日)發表的《毀法辨》中錯誤地把它當作“適逢其會”來用。作者在這裡順筆給予諷刺。

〔11〕何作霖廣東東莞人,北京大學畢業。當時任《晨報》編輯。

〔12〕Grotesk德語,意思是古怪的、荒誕的。

〔13〕包龍圖即包拯(999—1062),宋代安徽合人,曾龍圖閣直學士。舊日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在《三俠五義》等小說或戲劇中,都有他用鍘刀鍘人的故事。

〔14〕指敬漁譯的法文本和樑社乾譯的英文本。法文譯本發表在羅曼·羅蘭主編的《歐羅》月刊第四十一、四十二期(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五日、六月十五日);《序》被刪去,其餘各章均有節略。英文譯本一九二六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