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夫人重生後 第170節

《奸臣夫人重生後》 第170節

都以自保為主,並不是那麽冒進的。所以前世裏雖然昌德伯府沒有給荀家什麽幫助,但是因為齊珮沒有嫁給皇子,所以也沒什麽行,俞菱心甚至對那個時期的齊家作為印象都很模糊。

但是到了如今,連這麽行事保守的齊家都想到了要拿齊氏和寇玉蘿出來脅迫生事,可見如今的局麵,比前世更加張。而前世裏麗妃、吳王、皇後等人那些最後的手段種種,應當真是就在眼前了。

果然回到文安侯府,將寇玉蘿也安頓下來,俞菱心便回房去白果拿了邸報,又將最新的一些消息,尤其是今日朝會的消息說了說,聽的也是眉頭鎖。

關於魏王的確認拖延到了今日,也就是魏王府起火之後的第三天,刑部,大理寺和宗景司,據魏王的高、型,以及焦留的皇子信等等,算是最後給出了結論,在王府正院之中的男子焦正是還不滿十七歲的三皇子,魏王。

這個消息傳到後宮,在過去三日裏已經昏厥過兩次的麗妃第三次哭昏在長春宮。

而宣帝經過太醫院會診確定為中風,但救治及時,且宣帝先前的底子尚可,所以雖然不能到大殿上朝聽政,卻還是在病榻上堅持要閣臣轉述稟報,聞信亦是悲痛不已。

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對魏王府這場大火的追查,再怎麽說天幹燥,火燭難防,魏王府也不是一片雷劈的深山林,除了正院的大火來的實在太過蹊蹺之外,就是火勢到底是怎樣從正院開始這樣飛速並且均勻地擴散到整個魏王府院?

這必然是故意的縱火了,那麽謀害皇子這樣大的事,又是什麽人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做出?以及到底有什麽樣的深仇大恨,眼看著魏王馬上就要離開京城,幾乎是半等於發配一樣,要去西北封地就藩還嫌不夠,還非要將他並闔府妻妾一並燒死?

Advertisement

這些問題莫說宣帝當然是要徹查到底,就是其他人的心中,也真的會有疑問以及懷疑。

並且,到了這個時候,隨著宣帝的中風,大盛天下的改天換日顯然就在不遠,沒有人再想觀等待,也沒有人再想將所謂的懷疑下去。所以在這個時候,宣帝不能上朝,然而三省六部並史臺通政司等所遞上的本章,反而比先前還要多了兩倍有餘,為中書舍人的荀澈自然也是陷了前所未有的忙碌。

朝廷上爭議激烈的問題看似有好幾個,但說來說去其實都還是圍繞著儲君。

首先是因為宣帝的中風,按著大盛以前的先例,如果是這個時候沒有儲君,在皇帝未曾病故,但是患重病的況下,就是閣輔臣以藍批代朱批,輔政監國。但是如果有儲君,那肯定是儲君監國,太子朱批與閣藍批並行,分攤政務,但主上是閣輔助太子。

按理說,如今宣帝的中風,就當如此辦理。但魏王的故使得吳王在三日就迅速可見的再次消瘦憔悴了一大圈,而上本的言辭也激烈尖銳,直接正麵提出質疑,認為能夠在魏王府如此神不知鬼不覺的縱火,一定是手握兵權,且與魏王府裏的應勾結,才能在那麽短的時間,神不知鬼不覺的在魏王府布置火油等,又繞開巡防兵士、下手縱火。

而最最符合那些條件的人,最大的嫌疑就是從來都與魏王非常不合的太子殿下!

這道本章正麵提出,當然立刻激起滔天巨浪,閣裏也有不同的意見。

有人認為太子有的確是有嫌疑的,在這個時刻還是先以輔臣監國,行藍批,以求穩妥。當然也有人說,太子素來勤勉,有功無過,不能因為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而反對儲君監國。

Advertisement

但也有人認為現在魏王府滿門都死了,闔府上下就剩下一個最不的,有點胖的白氏良媛,因為太不所以居所過於偏僻,反而逃過一劫。這個況是實打實的,而且吳王的本章中提出的疑點很多,太子的確是符合。再說到機問題,雖然魏王活著的時候對太子沒有威脅,但是魏王的死會給宣帝造打擊,誅心而論,宣帝越早賓天對太子越有利,甚至此刻宣帝中風,從而給了太子這個監國的機會,還真的就是魏王之死造的。

所以在魏王府大火的事上,客觀的得利者,真的隻有太子一人。

太子本人則不愧是堅毅沉穩的,對於這些爭議並沒有表示出任何的急躁或憤怒,隻是明確地回應吳王,懷疑歸懷疑,證據歸證據,想要以此翻天覆地,還是需要如山鐵證。

這個說法雖然未必算是一個最合適的姿態,但還是得到大理寺和刑部的支持,若是誅心可以論罪,那妄測旁人本也是罪,天下豈不是無不可殺之人了?

而就在這個爭論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一道西北送來的八百裏加急軍報,則讓原本就爭端不斷、權責難明的朝局雪上加霜——先前太子前往西北清查的軍備問題果然還是出現了短缺,西狄和北戎境的馬賊聯合犯境擾邊,雖然不是正式的三國開戰,但兩國馬賊極其悍勇,聯合一之後已有數千,雖無攻略城池之力,但侵擾村鎮卻又劫掠屠戮之能。而西北的軍備軍糧則果然如同太子與荀澈先前擔憂的一樣,在今年的西北寒冬之中出現了供應的,現在外有馬賊侵擾,有軍心浮,兵變之危,迫在眉睫!

不過此事倒是沒有太大爭議,在宣帝中風之前,就已經下旨委派文安侯荀南衡前往西北,隻是當時與兵部和戶部在錢糧軍馬、以及隨行將之事上尚未商定,所以行程被拖延了一段時間。但是如今既然西北勢危急,閣簡要商議之後,就令戶部與兵部在三日協調定下了所有相關人事,十一月初二,荀南衡便領兵趕赴西北。

Advertisement

對於荀家而言,此事倒是不算意外,闔府上下忙碌預備著荀南衡的行程,倒也不算如何掛懷,畢竟剿匪不算大事,整頓軍備更是荀南衡擅長之事。隻是俞菱心在協助婆婆明華月料理家務的時候,卻還是忍不住一陣陣的擔心,因為心裏總有一種莫名的不安。

其實前世裏荀南衡到底是如何過世,俞菱心一直都不太清楚,上輩子回京的時候荀家隻剩下了即將病死的老太太、半頭銀的明華月,毒傷在的荀澈,以及斷殘疾的荀淙。對於荀南衡的死,唯一知道就是發生在天旭十六年底,換句話說就是明年的此時。

但是大約記得,好像也是個什麽跟整頓或巡查有關的事,並不是戰陣殞殉國。可形如何,前世裏就沒弄明白過,今生看著荀澈這樣步步為營,也覺得荀澈應該是非常清楚的,該是都提防到了。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隨著一天天臨近荀南衡趕赴西北,俞菱心總是有些心慌的,便還是找了機會又與近日裏忙碌不堪的荀澈提了提。

荀澈隻是抱了:“沒事的,你可能就是近來太累了。前世的事不會什麽都發生的,我跟父親提過了要他小心,也跟縣主還有郴州軍那邊都提前安排過,沒事。隻是最近我忙的很,你多辛苦照顧家裏,尤其是瀅兒,仔細些,我怕……”

俞菱心目微微一黯,也不由歎了口氣,隻能點頭。

第203章詭異

想到荀瀅,俞菱心現在都已經是本能地就會立刻想起齊珂。這件事明華月沒有問過,但相信明華月大概也是跟荀澈的態度一樣,裝作不知道,不然也不知道還能跟荀瀅說什麽。

數日前那次對齊珂的刑訊公審引發了士林學子的巨大反彈,也將有關皇後對皇子並臣下的作為一並顯明,或者應該說,那其實才是如今局勢朝夕巨變的真正開始。隻是當天下之人的目都轉向後宮與皇子的時候,宣帝其實最後是徹底相信了魏王的男通吃,包括吳王對清秀學子的過於親切。所以到得十月中旬的時候,這場對於齊珂的再審再問,就那麽不尷不尬地悄然結束了。¤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Advertisement

有那麽幾日,荀瀅的神是好了很多的,畢竟齊珂不隻是重新恢複清白之,連他先前自願革去的功名也因著這次的翻查以及士林學子們的聲浪而重新得回。所以在之後的幾天裏,包括荀澈在的所有人都覺得,經曆了過去這許許多多的變故,齊珂兜了一圈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清流士林之中。

隻要再休息一段時間,重新回到書院調整一下,待得下次春闈之事,說不得便要一飛衝天,直上九霄。

又或者退一步說,顧忌著對皇家私事的深,齊珂放下功名之事,轉而著書立學,大約也會是一代大儒,總之就是那個清華正直的齊珂,又回來了。

但是,就在十月二十四,當荀澈還沒來的及出時間親自見一見齊珂,再跟家人商議幾句的時候,齊珂忽然失蹤了。

而這次的失蹤詭異非常,某個層麵上來說,就跟魏王府的大火一樣詭異。因為事是由齊珂的鄰舍在去齊家找齊珂的母親說話時發現的,在齊珂簡素的家宅院子裏,齊珂與其母所有的家當品、甚至書卷、針線、吃了一半的水果,都還在,但是齊珂與其母,卻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前一日鄰舍與同窗都還記得到齊家給齊珂並其母送些東西,轉日再去就不見人影。但所有的東西都在,一樣不缺,鄰舍也沒見過什麽奇怪的人在附近往來走,於是最後隻能報給京兆衙門。京兆尹斟酌再三,還是上報天聽。隻是那時宣帝正沮喪於後妃皇子的德行,以及自己為人君人父的挫敗,對此事完全沒有在意。

畢竟拋開吳王魏王的尷尬事不談,齊珂不過一介舉子,他的失蹤確實是應該京兆衙門理,並不是值得廷議的國之大事。

士林學子們雖然為此再次激起來,甚至又做了許多詩詞,主要是懷疑皇家或者宗室有誰想要報複牽涉進皇室醜聞的齊珂,最主要當然是吳王和魏王,但這個實在隻是空口懷疑,真是一丁點兒憑據也沒有,所以學子們並沒有再去大理寺或是什麽地方如何鳴冤鬧事,隻是街頭巷尾的百姓都在口口相傳,齊珂已經因為得罪了天家貴人被暗暗弄死了。

對此,連荀澈也沒有答案,而荀瀅則是隨著流言的越發篤定,整個人也越發消瘦下去。哭的更了,然而卻也讓家人更加擔心,又無從勸起。

俞菱心看著雖然揪心,卻也不好荀澈再去如何調查齊珂的事,畢竟如今局勢下他的力已經非常大了。而且齊珂若是被發現跟荀澈有什麽切往來,那先前所有的種種自證與苦,隻怕都會付之東流,所以這竟然就又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死局。

所以如今再次想到齊珂與荀瀅,俞菱心真的隻有一聲歎息。

很快又是幾日過去,宣帝的中風況仍舊沒有得到太多緩解,雖然也沒有更加嚴重,但整上就是無法行走,說話也不清楚。在監國之事上,閣臣們則是終於爭出了一個結果。

太子監國,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