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夫人重生後 第147節

《奸臣夫人重生後》 第147節

的一味渾鬧。如今閣將立太子的事提起來,朝臣跟皇上都在打太極,推來推去的互相試探,雖說試探了半個月之後看似沒有什麽明確的結論,可實際上風向還是顯出來了。除卻完全中立的不算,位分太低的不算,現在更傾向秦王殿下的朝臣大約要有六,至看上去大致如此。”

他說到這裏,俞菱心立刻便會意了:“所以魏王這個時候采選什麽容貌與瀅兒相似的歌姬,看上去好像是癡心胡鬧,其實也是故意要給咱們家找麻煩?”

“這是魏王上輩子就用過的套路。”荀澈冷笑道,“那時候局勢暗流雖然洶湧,明麵上還是客氣的。魏王做出一副對瀅兒癡心一片,非卿不娶的姿態來死纏爛打,連皇上都含糊地問過父親,魏王又勾著淙兒,說了許多好話。看上去好像是魏王實在太喜歡瀅兒,或許這也是真的。但我知道,魏王這樣的作為種種,也是要離間我與秦王殿下,將局勢攪。若是瀅兒或者我們家真的心意鬆,自然就是給秦王殿下和□□拆臺,哪怕我們家不願意,糾纏之間也仍舊可以放出這首鼠兩端、暗中勾連的流言蜚語,又或者是向皇上說起我們家如何不識抬舉、不將他這個天之驕子放在眼裏雲雲。這樣局生事,原本就是長春宮的拿手之事。”

俞菱心點點頭,又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勢,在荀澈的懷裏靠得更舒服些,輕輕歎氣的時候目也順著向了車窗外。

四月夏初的京城已經是碧樹香花,一片繁盛,街市間行人車馬,富足太平。然而皇城外,朝野上下所積蓄醞釀的風暴,大約就在眼前了。

事實上正如荀澈所言,四月十八,就在今年春闈開場前兩日,宮中果然傳出了進一步讓群臣百議論不休的消息,隻是卻非長春宮,而是昭殿——四皇子趙王的病在已見好轉的況下再度惡化,甚至有太醫發出不祥之語,宣帝驚痛震怒之下,太醫院全醫士皆連夜進宮,再度會診。

Advertisement

而轉日一早,文皇後亦從昭殿下旨,傳召僧道尼姑等等,所有在京城之中有名的法師道士,或在宮中或在各自的寺院廟宇之中,各自為四皇子趙王的病祈福雲雲。

其實以趙王自弱多病而言,群臣百也好,宗親公卿也罷,覺得趙王很可能無法順利健康年長大的人還是很多的。畢竟醫者再如何經驗富,參茸藥材再如何名貴,人力到底是抗不得天命。曆朝曆代都有許多夭折的皇子皇,其中大半其實並不是出於後宮的如何傾軋,更多時候就是天不假年,指不定什麽病痛沒治好,也就病亡了。

然而此時的局麵卻有些微妙,因為文皇後的舉,已經顯出了一個母親近乎絕的焦急,而宣帝的心緒也被完全牽了。一方麵作為父親對子的疼,另一方麵或許也有宣帝過去多年來都偏長春宮,並二皇子三皇子,對子趙王有些忽略,便在這死生大事的時刻,生了幾分愧疚。

總之這樣的緒之下,四月十九的朝會上,宣帝便顯出了極為見的暴躁心緒,甚至當眾斥責了如今開始旁聽朝會的秦王與吳王,指責兩個年紀稍長的兒子為兄長,對弟弟趙王毫不關心,沒有仁之心,兄弟之

雖然群臣皆知宣帝是自己心中煩躁,不過是遷怒兩位皇子而已,但在這個時刻,兩位皇子也隻能跪下請罪。

隻是秦王與吳王的到底相差太遠,在這請罪的時刻,言語態度也全然不同。

秦王基本上可以說就是擺明了一個形式上的態度,跪下之後的言語也極其簡單:“父皇息怒。兒臣知罪,以後定然對四弟多加關懷。”

然而吳王卻不知道是早已料到,還是真的有這樣的口才,居然在跪下之後不過幾息,便有些哽咽:“父皇教訓得極是。兒臣實在是大大的該死,這些日子對四弟探得極。但自從聽聞四弟生病,其實兒臣就一直十分擔心,兒臣的母妃也是為此晝夜祝禱,茹素抄經——”說到這裏,眼淚就掉了下來。

Advertisement

而後更是洋洋灑灑的一大段話,不隻是表示了自己與母親麗妃,弟弟魏王,以及府中的妻妾都在如何為趙王虔誠祝禱,還順便含糊地表示了一下自己先前不曾去探視是有些避嫌,但如今自然是要痛改前非,一定要親自去照顧趙王,讓病中的趙王知道兄長也是如何他疼他雲雲。

雖然這話全都說完之後讓某些臣子,譬如首輔英國公、中書省晏司馬等人麵上的都跳了跳,但自然也有不臣子順勢附和,稱讚二皇子實在仁孝悌,與宣帝相仿,以及四皇子一定吉人天相,化險為夷等等。

宣帝當然也是有些容的,雖然沒有說秦王什麽,但是到底在退朝的時候對吳王更多幾分和藹。

這樣的一場風波之中,天旭十五年的春闈可說進行的便很有些低調。畢竟在三場科場考試之後,所有的中選仕子還要再到金殿之上由宣帝親自出題,才能選出所謂的三甲。可趙王病勢如此,宣帝又暴躁至此,連考生們都對今年的春闈以及殿試很有幾分戰戰兢兢。

不過幸好,隨後的幾日裏,也不知道是吳王所謂的長春宮茹素抄經真的有了作用,還是太醫院所有太醫的三親六故九族親友一同惶恐祝禱上達天聽,趙王到底是離了最危險的時刻,命之憂一時半時倒是沒有了,隻是仍舊會咳,亦十分虛弱,還是需要繼續臥床調理。

宣帝也算勉強鬆了一口氣,讚賞了連日裏不解帶地一同守在趙王嘉思殿的吳王之後,終於命閣臣擬題,疲憊不堪地勉強完了的殿試。

而麵對著戰戰兢兢的考生們,宣帝連多問幾句的興致也沒有,不過是略坐了坐,隨後就命閣商議推舉,點出了今年的三甲之才,又按例賞賜,隨即給吏部安排職任等等不提。

Advertisement

很快時間到了四月底,天氣越發炎熱的同時,臥床的趙王又添了新的些許病癥,連文皇後都幾乎因著焦慮擔心而病倒,昭殿與嘉思殿中除了濃烈的藥味滿盈之外,各樣的法事也是香煙繚繞不絕。

一同憔悴消瘦下來的自然也有宣帝,以及在這半月之中越發顯出“仁孝悌”的二殿下吳王,父子兩人在朝會之上甚至都同樣帶著眼底的烏青。

而讓朝臣們不算意外的,四月三十的朝會上,秦王再次被宣帝斥責,因為這過去的半個月中隻進宮探了趙王兩次,而秦王妃明錦更是隻去了一次,遠遠不如幾乎每日都去的吳王妃齊珮,以及雖然去了一次就病倒了,但是還是堅持想要再去的魏王妃文若瓊。

隻是在這個時刻,秦王請罪的言語卻比上一次更加簡短,同時也遞上了一道本章:“四月軍報之中言到,西北之地送往郴州的軍糧與資,皆有腐壞破敗之。且荀長史前番所奏,亦提到西北防務空虛,練兵懈怠,恐有職之嫌。兗州與涼州的西北邊界是北戎與西狄界之,兗州的軍馬,涼州的軍糧和鐵,關係到郴州軍與渝州軍兩地駐軍的後備與力量,兒臣不才,但願前往西北清查,為大盛的西北門戶,肅清後患,伏請陛下允準。”

在宣帝沉之間,荀澈亦上前一步:“微臣以為,陛下之家事,固然為天下事。西北軍需,郴州安定,亦為陛下事。既然京中陛下的家事,有如此賢德仁的二殿下盡兄長之責,這軍國之事,還是請秦王為陛下分憂罷。”

第176章德不配位

176⑧思⑧兔⑧在⑧線⑧閱⑧讀⑧

秦王與荀澈的奏報一出,猶自滿麵憂痛仁孝的吳王登時就有些僵住,隻是同樣僵住的還有戶部與兵部的幾位相關屬,幾乎是麵麵相覷了一瞬,隨即才上前奏報,西北局勢穩定,涼州與兗州諸事平穩,郴州軍和渝州軍都不會有後顧之憂雲雲。

Advertisement

荀澈顯然是已經料到此言,立刻從袖中再次取出一道奏本,朗聲奏道:“有關西北軍戶及軍馬牧養征用,西北的糧產賦稅,臣前日回奏之前已然向陛下稟命。兗州與涼州是我大盛西南與北方門戶最重要的支持。臣以為,萬不可輕忽隨意。戶部與兵部每年的奏報都隻道平定安穩,即便如此,臣認為朝廷也該每三年到四年即遣特使核查確認,以保大盛軍需,將士無憂。”

“臣附議。”首輔英國公亦頷首道,“郴州通敵案中,有關營防地圖雖然泄不多,但有關軍糧軍馬的報,並我大盛如今的鑄鐵之技、軍兵鍛造皆有外泄,郴州軍正是人心浮之際,有關軍需軍備之事,萬萬不能再出紕,或給外敵可趁之機。還請陛下派遣欽差,前往清查。但西北局勢複雜,去歲山匪橫行,西狄亦有流寇進犯,臣以為秦王以皇子之尊,不宜前往,還是請陛下另選賢臣。”

“臣願往。”秦王卻再次上前一步,單膝跪下,“兒臣為天家子,食萬民膏粱奉養,有責於萬民。昭寧大長公主為弱質流、不通弓馬,亦甘以帝姬之,與駙馬同守郴州,死報社稷,臣敬佩之外,亦願效法,清查西北,安定軍心,以保大盛天下安穩,君父無憂。”

宣帝雖然是個於決斷、過於優,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無能的皇帝,卻並不是如何昏庸不公之君,軍國大事當前,連先前滿心為了趙王而生的愧疚煩躁等等也暫時了下來,沉幾番又向了兵部尚書與戶部尚書,命群臣略作討論。

兵部尚書其實對西北軍兵之時一直都有些看法,但與兵部侍郎堂幾人頗有些爭端,也不能強行以上司製,此刻聞言甚是合意,甚至還舉出幾人可以與秦王隨行。

戶部尚書卻是出名的和事老,並不願意參與爭鋒,尤其是先前掌管戶部的朱家人隨著後宮與奪嫡的傾軋而起起伏伏,戶部尚書心驚之下反倒一味想要中立保

隻不過既然首輔英國公亦表示了對荀澈和秦王的支持,這老好人倒是也不敢如何反對。

而吳王則是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在仁孝之事上大占上風的時候,秦王與荀澈居然提出了西北之事,毫無預備之下實在不敢輕言什麽,隻能看了看另一側的昌德伯和沂侯。

昌德伯心裏也是打鼓的,雖然如今隨著形勢翻轉,齊家已經算是徹底綁死在吳王上再無退路,暗地裏長春宮的籌謀與計劃上齊家也在一步步的參與,隻是真的到了朝堂上要與秦王和荀澈這樣正麵對頂,昌德伯還是本能地有些背脊發

但是吳王的眼已經過來,此刻不說話也是不行的,於是躊躇再三,昌德伯最終還是稍微提了提有關此行的意義、秦王涉險的考慮等等,意思無非就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秦王以孝道計也應該保重自,還是請皇上另選賢臣。

這個說法其實算是合適的,有關西北軍馬兵糧等事的問題其實一直存在,隻是多年來也沒有太過嚴重,宣帝又不是個大有作為的幹君主,所以西北事務也就沒有派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