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現代言情 八零之撿漏前任小叔 第156章 第 156 章

《八零之撿漏前任小叔》 第156章 第 156 章

 第156章干活了

 連著一個多月, 初挽都和培訓隊員們一起作為考古調查隊的輔佐力量來參與其中,這次的考古隊組織已經非常嚴謹,分為三個梯隊,第一個梯隊自然是那幾個頂尖的考古專家, 第二個梯隊是技師, 負責攝影、寫記錄并歸納整理修復陶片等, 第三個梯隊就是當地雇傭的農民。

 培訓隊員很快作為第二梯隊的有生力量補充進去, 各自發揮所長。

 佐藤先生顯然對初挽很不放心,一般不讓負責要工作,只負責寫工作記錄。

 “人的優點是比較細心吧,做做這種記錄的工作比較合適。”

 莫老師見此, 多有些不高興,畢竟初挽雖然是培訓班唯一的,但卻是非常優秀的,能數得著前五的, 結果因為別被這樣對待。

 初挽倒是沒在意, 覺得寫記錄也不錯,這樣有助于歸納整理總結, 于是初挽負責寫記錄。

 夏槐見此,私底下有些同地對宋衛國說:“如果一直寫記錄,估計回頭得分低。”

 宋衛國皺眉,沒說話。

 那天,在挖掘現場, 大家發現了一片很罕見的陶瓷碎片, 上面的花紋是大家從未見過的, 一時現場有些激, 黃教授不在, 佐藤先生過去看,確認這是之前沒挖掘過的,他有些激:“看來我們今天將有大發現了。”

 那陶瓷碎片很快被妥善搜集,初挽負責記錄,便仔細觀察了一番。

 最后道:“這個和絕古國沒關系。”

 大家本來正于興之中,突然這麼一說,所有的人都看向,皺眉。

 佐藤先生看著初挽:“初小姐,你為什麼這麼說?”

 初挽漫不經心地道:“佐藤先生可能對陶瓷鑒定并不太在行,也許你可以請黃教授或者別的陶瓷專家看看。”

Advertisement

 佐藤先生臉頓時不好看了:“這是什麼意思?”

 初挽:“這陶瓷,就不是絕古國的,而是民國造。”

 佐藤先生疑地看著

 周圍幾個中日考古工作者,全都詫異,不明白在說什麼。

 初挽:“我是這麼認為的,不過我并不一定是對的。”

 佐藤先生略猶豫了下,問邊的人:“黃教授呢?”

 助手低首,恭敬地道:“黃教授昨天回民縣參加報告流會了,估計今天傍晚回來。”

 佐藤先生聽這話:“那就先按照原計劃進行。”

 按照原計劃進行的意思是,繼續據這個陶罐的線索進行挖掘。

 初挽聽著,便沒再說什麼,安分地做著工作記錄。

 到了中午吃飯時候,同行的幾個隊員好奇,問起初挽來:“初挽,你怎麼突然那麼說?這是絕古國的址,怎麼可能有民國的陶片?”

 夏槐道:“初挽可是鑒定大行家,該不會看出什麼來吧?”

 初挽道:“我估計這是斯坦因或者什麼人帶來的吧,他們可能想對比民國時期的陶瓷和絕古國陶瓷的區別?”

 這一說,夏槐直接笑了:“據說我們做考古的,是需要想象力的,初挽同學想象力不錯!”

 他這麼夸著的時候,其它隊員都沒吭聲,不過多覺得這個猜測荒謬了。

 吃完飯,宋衛國私底下對初挽道:“我看佐藤先生對就有偏見,其實初挽你犯不著和他提意見,有什麼意見回頭和咱們黃教授講。”

 旁邊莫老師也在,嘆了口氣:“是,這些意見,我們可以部先流,多向黃教授請教,讓黃教授和日本人通,不然容易產生沖突矛盾。”

 畢竟他們培訓班本來也不是正式中日調查考古隊員,只是來參加實踐活的,萬一說錯了也不合適。

Advertisement

 初挽聽著,知道莫老師也并不相信自己的話。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畢竟自己之前也并沒有在這方面顯過什麼,他們不相信很正常。

 也不太想費著皮子和人講這些,特別是那位佐藤先生,他覺得自己行,那就挖吧,反正無非就是耽誤一兩天功夫。

 一直到了第二天,調查隊挖了劃定的探方,但是一無所獲,這個時候黃教授回來了,大家討論了一番,黃教授便明白了:“大家被這幾件碎陶瓷片誤導了。”

 佐藤先生大不解。

 大家一聽,詫異,也有人想起昨天初挽的話,看向初挽。

 宋衛國:“昨天初挽說,這是民國陶瓷碎片。”

 佐藤先生也想起來了,狐疑地看了眼初挽。

 黃教授頓時明白了,他知道初挽的本事,初挽顯然看出來了,但是自己不在,沒人確認,佐藤先生自然不信

 于是他笑著說:“初挽同學,你說一下,你為什麼認為是民國陶瓷碎片?”

 初挽道:“這個并不需要太高深的鑒定知識,只需要知道高古瓷的特征,在古代,工藝材料制作水平有限,他們是用逐條型的方式來拉坯,為了增加力量,還會混合沙粒、草糠和谷殼,這種大罐型的時候,外面會纏上布條,用小錘子進行捶打,所以捶打的過程,一定會留下錘印,而且這種高古瓷在燒制的過程中,谷殼草糠灰,就會留下火道斑。”

 解釋道:“我們發現的這個陶罐,制作工藝顯然遠比高古瓷制造工藝先進,就是民國的民窯燒造的,而且也不是什麼高仿,就是普通。可是為什麼這里會有民國普通陶瓷,我只能猜測民國時候有人帶來市場上常見的陶瓷進行對比。”

Advertisement

 這麼一說,黃教授忍不住笑了,邊笑邊鼓掌:“咱們初挽同學分析得太彩了,不錯,這陶罐,就是當年斯坦因從北平市場買了帶過來用的,后來為了對比區別才打碎了!”

 黃教授此話一出,培訓班所有的隊員都驚訝地看向初挽,至于幾個日本專家,也都有些驚訝,覺得神奇,那佐藤先生打量了初挽好幾眼,才道:“這位初挽同學之前提醒了我,不過我并沒有在意,由此浪費了時間,這是我的錯。”

 說著,他向初挽鞠躬:“謝謝你當時的提醒,以后請多多指點。”

 初挽聽這話,倒是意外,沒想到這位佐藤先生竟然這麼說,于是也就道:“佐藤先生客氣了。”

 **********

 因為這件事,初挽被中日調查隊的幾位核心專家重,當即被分配了比較核心的技任務,對出土的陶罐織碎片進行整理。

 培訓班其它隊員自然是敬佩贊嘆,問這問那的,夏槐更是私底下問起來:“初挽你怎麼能上手這些?”

 畢竟大家都是一起學的,覺初挽也沒多學東西,怎麼就會這些,倒是在幾個中日專家面前出了風頭。

 初挽也懶得多說,只是道:“沒事多看書,多觀察。”

 夏槐便有些悶悶的,他覺得初挽這個技能如果長在他上,今天出風頭的是他,他就不至于不及格了。

 初挽對于夏槐的那點小心思,是毫不在意,反正夏槐和不是一個隊,目前隊伍里都是幾個北京悉的,大家做事踏實,沒人有什麼歪心思,正好可以一門心思挖。

 不過現在,自然是收起那些想法,先踏實跟著幾位考古學家做事。

 不得不說,跟著這種頂尖的考古專家確實學到了不東西,有些是初挽之前完全沒有涉獵到的。

Advertisement

 每天晚上,考古隊員會在營帳里舉辦一個簡單的匯報會,對當天的況進行總結復盤。

 因為中日文化問題,以及雙方對考古挖掘的理念不同,這里面自然也有一些爭議點,于是在晚上的探討中,大家只能盡量和諧,求同存異。

 每天晚上的匯報會都是冗長繁瑣的,里面涉及一些非常的爭執點,開始的時候,培訓班的學員還都過去聽,不過后來大家逐漸意識到,這種考古工作是漫長而瑣碎的,甚至可能長達幾年的時間都是無用功或者預備調查,很難得到回報。

 而這些和自己沒關系,或者說自己接下來的工作不涉及這些,也就不去聽了。

 不過初挽很興趣,幾乎每晚都會跟到最后,還會做一些簡單的會議筆記。

 甚至晚上回去后,還會打著手電筒對自己的筆記進行整理。

 見微知著,從這些小的爭議點,慢慢地悟到一些中日理念的不同,這些不同甚至也說不上對錯,只能是出發點不同。

 比如日本人為什麼會出錢出力地在中國的土地上做考古探究,他們需要的是什麼,缺的是什麼?

 里面仿佛包含著一個很大的命題,及,卻又不知其全貌。 便越發意識到,自己通過培訓班的方式介其中,試著去找到那個震驚世界的古墓,由此和日本資方分開,這種學果可以不和他們分

 也是因為這個,越發謹慎起來。

 每天早上,都會很早起來,在考古調查隊還沒開始工作的時候,試探著在尼雅址走研究,現在已經盯上了八號區域,考古調查隊還沒有注意到那邊,現在只是簡單對那里劃定了區域,里面幾乎一片空白。

 不過在那里發現了一些碎陶罐,以及一些散的木棒雜草,那些雜草中,殘留著一點絮。

 這種輕微的絮,在漫漫黃沙中并不會輕易被人注意到,哪怕是有人看到,也以為是哪個考古隊員上留下來的,不過初挽因為知道答案,甚至知道“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織錦出土的大概位置,所以才會格外留心探究起來。

 如果這些碎陶罐和絮真的和那個古墓有關系,說明古墓在這個年代已經遭到了一定破壞,上輩子這古墓是十年后發掘的,那時候已經遭了十年的風沙侵蝕,如果現在自己發現,是不是有可能更早將那些保護起來?

 當然,非常小心地藏了自己的野心。

 如果真的能挖掘出來,那是考古上驚人的發現,可以把這個發掘的功勞給黃教授,或者其它人,但是絕對不能和中日聯合調查隊沾上邊。

 畢竟在上輩子,據說是中日兩個隊伍分開行,結果中國調查隊非常幸運地發現了這個。

 這天,趁著大家中午休息的時候,一個人在附近晃悠,非常小心,先是花了大量時間在其它區域,之后才狀若不經意地逛到了自己瞄準的這一片。

 死死地盯著那里,看著那漫漫黃沙,想著就在千年之前,這里曾經有過的繁華。

 而不久的將來,這種繁華會在時出一個隙,給大家窺見他們昔日的面目。

 就在專注地看著腳下這一片土地時,卻聽到耳邊響起腳步聲。

 一時抬眸看過去,卻看到了刀鶴兮。

 日當中午,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刀鶴兮眼神中的涼意仿佛都要被烤化了。

 初挽便打了一個招呼:“刀先生最近怎麼樣,適應這邊的生活嗎?”

 就的印象中,刀鶴兮很怕熱,他一年四季都喜歡開著空調。

 也沒想到,都一周多了,刀鶴兮竟然還沒走。

 他倒是忍耐得住。

 刀鶴兮順著的目,看向了遠的黃沙,聲音卻依然帶著涼意:“我喜歡這里,想看看這里。”

 初挽:“這真是很別致的興趣。”

 向刀鶴兮:“刀先生以前了解過尼雅址?”

 刀鶴兮略沉了下,也就道:“對。”

 他回首,緩慢地看了一眼,才道:“我在大英博館看到過,有經卷,文書,銅鏡、銅錢、木雕和一些的繪畫。”

 初挽頓時默然:“七十年前,斯坦因闖這里,帶走了大量的文。”

 事實上,據后來的圖片顯示,當年斯坦因在對尼雅址進行發掘的時候,這里并沒有像現在這麼殘破荒蕪,還能看到建筑的影子,在那些照片里,約還有雕刻非常細的門框,帶著希臘文明的痕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