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現代言情 家屬樓里來了個大美人[八零] 第68章 第 68 章

《家屬樓里來了個大美人[八零]》 第68章 第 68 章

 阿蓮出了火車站, 專門往居民區多的地方走。

 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鐘,到達了一片居民區多的地方,這時候太漸漸往西,樹蔭底下涼快的很, 樹底下坐著的許多都是在納涼的居民。

 阿蓮走到一大樹蔭底下才停下。

 周圍有人在下象棋, 有人在拍著扇聊天, 這個天氣一般人都沒有胃口,幾個老人在聊去哪里打點井水喝,涼快涼快。

 路邊的阿蓮吆喝了一聲:“賣涼菜,好吃的涼菜賣了,有豆腐有海帶捆藕片咯——”

 聲音不大, 但周圍的人都能聽得見。

 先是有個老太太注意到了, 看了一眼阿蓮車上的東西,搞著小罩子罩住的, 看不清。

 老太太拿下了罩子, 看著里面的涼菜,紅油辣乎乎的樣子,確實勾人食

 “辣不辣,我家老頭子吃不了太辣。”

 “香辣, 辣味肯定是有的, 這個紅油主要是調味。”阿蓮很大方,用剪刀剪開一塊藕片,用竹簽子出來, 讓老太太嘗。

 很多人以為粵省人喜清淡食就不能食辣,其實不然, 量的辣味很多人也是很吃的。

 這老太太一瞧這打扮, 頭發梳的干干凈凈的, 服也穿的整整齊齊,這個天氣很多人不甚講究,頭發上通常有頭油味,阿蓮的頭上卻是很清爽,用剪刀剪開藕片的姿勢也很講究,還用簽字起來。

 這一帶都是工廠和機關大院的家屬樓,這個點在下面乘涼的也都是退休工人,許多人還是很講衛生的。

 就比如說這個老太太,看見阿蓮這作,便心生出幾分好

 用手拈起小塊藕片丟進里。

 先是一子香味,再就是各種調料的味道,味道比較重,也比較符合這個年紀老年人的口味,老太太覺得不辣而且很好吃。

Advertisement

 “怎麼賣呢?”老太太問。

 “藕片和捆二半斤,兩錢一斤,云跟海帶一錢半斤,一八一斤。”藕片跟捆價格要貴一點,云和海帶便宜些,進貨價格也要稍微便宜一些。

 這個價格有點貴,不過看看這菜里頭的紅油,調料也沒下,這個價格也算合理。

 加上這邊也都是不差錢的人,老太太稱了半斤藕片,半斤捆,阿蓮給算的一斤的價格,于是老太太樂呵呵的走了。

 這一單,阿蓮至要賺翻倍,唐小麗批發給的價格才一一斤。

 很快,也來了其他人來試吃,阿蓮都是大大方方的剪開藕片給人試,試過大部分也都買了,因為一斤的價格比半斤要優惠很多,一般人都是買一斤的,不到一小時,阿蓮出來的時候推著的大概二十斤涼菜,就見了底。

 阿蓮數了數錢,角微微翹起,準備明天多進點貨,就在這個時候最開始買涼菜的老太太小跑著過來。

 “哎,那個那個同志,你等等,等等。”

 阿蓮本來是推著車子的,聽到聲音回過頭。

 “就問問你,還有沒有豆腐塊?”老太太快步走到攤子前,一看竟然沒有了。

 四樣,一樣才五斤,一人一斤也就夠賣二十個人而已,早就賣見底了。

 老太太看到墊底的涼菜,一臉失,剛才孫子放學回來,大呼好吃,龍卷殘云一樣就吃完了,這還沒等到兒子媳婦下班呢,菜就沒有了,本來打算再買點的,誰知道就磨蹭了一會兒,這菜就被賣了?

 “沒有了呢,這東西放了蔥蒜不耐放,我也不敢弄太多。”

 “那你明天幾點過來?”老太太問。

 “也是這個時候。”阿蓮注意到,另外還有一些人豎起耳朵再聽呢,明天早點過去,多進點貨才好。

Advertisement

 .......

 第二天阿蓮早早就過去。

 因為是現做的,王明明要問今年阿蓮要的量,才好做。

 阿蓮報了一個讓王明明都意外的數字:“今年來五樣,一樣六斤吧。”

 指了幾樣出來。

 昨天賣的好的藕片還額外加了一斤,要了七斤。

 王明明有些意外:“阿嬸,昨天的都賣掉了?”

 阿蓮點點頭,昨天算了一筆賬,那些都賺了一塊五六,今天多要點,應該能賺兩塊錢,王明明做的涼菜口味好,客人吃了都贊不絕口。

 知道唐小麗為了照顧,幾乎是沒賺什麼錢,也不好意思。

 于是來早一點,看看店里有什麼要幫忙的,剛好上午王明明這會兒是最忙的時候,阿蓮主開口問哪里需要做,也就不客氣了。

 “阿嬸,那你就幫我刮一下蓮藕皮。”

 “這一堆?”

 “對對,泥都洗干凈了刮。”

 不一會兒,阿蓮就把蓮藕皮給刮好了,又按照王明明的指示切片,切片后燒大火煮。

 蓮藕是加了鹵的鹵的,因此味道要比簡單的涼拌要好吃許多,煮到糯然后一起涼拌。

 這個天氣涼菜加了蔥花跟蒜蓉,都不能久放,通常是一個下午要賣完,不然放到晚上就會發酸,王明明一邊說,阿蓮也都記在心里。

 其實王明明也不怕人師學走,做好藕片的訣在于鹵,好吃的涼菜的訣在于調味,的制作方法都復雜的不得了,過老鹵又是一道兩道的工序,紅油的制作要講究火候,豈會是別人看上一兩眼就能學會的。

 切菜,涼拌,試味,今天王明明還阿蓮幫忙試了下味道。

 阿蓮除了夸好吃,已經不會說別的了。

 除了涼菜,王明明的鹵菜也是一絕,每天一個豬頭鹵好,剩下的鹵還能做鹵素菜!

Advertisement

 等阿蓮一走,王明明滋滋的想,這個月的進賬肯定也不

 再攢攢,家里都可以添置個電視機了。

 孩子還太小,電視機要不要這麼早買呢,等小姑子回來問問意見好了。

 錢存著也是好的,攢幾年說不定還能換個房子。

 ........

 ——————

 于家宗祠是七九年翻修的。

 唐小麗去看長輩的時候也順便看了一眼,在后世的鬧市區,青磚大瓦房,門口的柱子上還有被人砸過和燒過的痕跡,唐小麗的目留在柱子上良久。

 這段時間唐小麗也在努力去還原母親當年的手藝,蓮蓉月餅,仔餅,老婆餅這三樣起碼能做出母親在的時候七功底。

 三舅召集了長輩試餅,連吃過的長輩都沒有什麼意見。

 但經過了數十年的,所有人對復興鼎記幾乎不抱有什麼期

 唐小麗問過長輩,要拜餅王祠,繼承母親于宛寧的缽,便要改姓。

 這事兒問過老唐,老唐意見倒是不大。

 于晚枝說:“現在都新社會了,拜什麼餅王。”

 聽說唐小麗要振興鼎記,震撼的不得了,小時候是看著鼎記掌柜進進出出,都覺得很氣派,更別說鼎記老板,當年在羊城他們可是擁有幾條街的巨富,他們這種屬于于姓旁支的,從小就在鼎記做事,現在想起鼎記風時,都覺得跟一場夢境一樣。

 老唐卻說:“族中長輩都覺得沒意見,你有意見?”

 他想不通,妻子為什麼在這件事上有不同看法。

 “什麼時候問過族中長輩意見了?”于晚枝這心里頭酸溜溜的,滿是看法,唐小麗開店也不帶上,要復興鼎記都不知道,按現在的家庭地位,當個掌柜起碼夠資格吧,于晚枝覺得自己這回能爭取一把。

Advertisement

 “你不信自己去問問?”

 于晚枝去問了,果然族中長輩都是支持的。

 好嘛,又把這個當媽的甩到了一邊。

 拜宗祠這天,族中現在還在的長輩都出席了,自然于晚枝也是要去的。

 宗祠的位置在馬家村,聽說太平天國以前這里的人都姓馬,天王帶人過來掃了一圈,人都跑了,后來是于家人搬了過來,自此后就定居在這里。

 前幾年宗祠被人砸得房梁都歪了,這幾年找了年輕一輩會木工會瓦工的又給修繕了一下,但已經不見當日的風

 放過鞭炮,祭過三牲,三跪九叩以后長輩掏出一張紙,里念念叨叨著祝詞。

 老人念叨的祝詞讓萌萌覺得怕怕的,跟著媽媽,攥著媽媽的手,祠堂里頭沒有窗戶,走進去黑乎乎的也害怕,儀式過后就要改名,以后于小麗。

 這樣的場合老唐可不想來,唐家選的代表是于晚枝。

 儀式過后是酒席。

 酒席是于小麗掏錢請,流水席廚子在外頭做菜,于家留在羊城的后代也不多,加起來也就四桌,在后世看來并不是很盛,可不人都過來圍著看熱鬧,尤其是年輕的婦人和孩子。

 聽說還給孩子發糖呢。

 于小麗笑瞇瞇的跟每個人都打招呼,有人早就聽說了于家的主事人要回來,還以為要招很多人辦工廠的。

 解放前很多人都在鼎記干活,靠這個為生。

 有個年長伯父的問:“咱們鼎記這個招牌真要做起來?”

 他以前在于家就是負責煮蓮蓉,后來靠著這個手藝,還進了國營食品廠,在他退休的時候兒子又進了廠子,大家實在是弄不懂唐小麗要回來振興鼎記的意義。

 剛開始有人以為于小麗回來,只是為了搶走祖宗的招牌,很多人都不愿意呢。

 可后來于小麗一字未提此事,只是說要拜宗祠。

 而且解放前要靠著鼎記過活,族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出勞力,大家都是要靠這個吃飯的,才對主家非常信服,可如今都是解放后了,各人都抱著自己的想法,鼎記的招牌還有沒有人記得都不一定呢,大家其實都是聽說于小麗靠著父親在外面開店發了財,想過來看個熱鬧,最好能給祠堂捐點錢,把宗祠修一下。

 這也就是大家最大的希了。

 開飯時于晚枝也來了,大家紛紛給打招呼,還把請到了上席。

 今天于晚枝打扮的特別濃重,一向摳門的今天穿的都是新服,料運得筆,聽見恭維的話笑得前仰后翻的,話里話外于小麗能把鼎記做起來,都有于晚枝的功勞。

 可于小麗也在上席坐著呢。

 開席的時候有長輩很溫和的問起于晚枝這些年怎麼樣,于晚枝被人敬了幾杯酒,語氣有點飄:“不是我說,這些年要不是我,宛寧的這兩個孩子能有現在這樣,我對兩可以說比對自己的親兒子都好了,唐小娟初中才畢業,也嫁了個電影學院畢業的大學生,小麗就更厲害了,男人是南大高材生。”

 整得跟人于宛寧很一樣,解放前解放后都不敢這樣,解放前要大小姐,解放后也要乖乖宛寧堂妹。

 嘖,聽這語氣,不知道的還以為對象都是于晚枝找的。

 長輩們看于晚枝的眼神頓時就不同了。

 于晚枝于是愈發得意起來。

 長輩們于是又問韓學禮怎麼沒來。

 韓學禮自然沒來,沒有緣關系的媳婦、婿,今天都沒到場呢,他來了讓人像圍觀園里面的大猩猩一樣的算是怎麼一回事。

 可于小麗不想讓于晚枝把功勞都叼走。

 如果鼎記做不起來,自然可以冷嘲熱諷一番說年輕不經事,當初為什麼不聽老人云如何如何,一旦鼎記做起來,又會回到族里大說特說的栽培之恩。

 于小麗換上一副笑臉:“您說的好像去農村隊就一定能嫁個考上農村的大學生似的,我這不是也是運氣?”

 伯叔:“你這個年紀,還趕上隊了呢?”

 他記得于晚枝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去鐵路上上班了,怎麼于小麗還趕上隊了,明明還小。

 于小麗:“我畢業那年剛好趕上隊的尾,又沒有就業上,這不是才去惠東隊。”

 看了于晚枝一眼,扭曲事實胡說八道。

 于小麗又說:“回來以后,我爸爸才幫我盤了這家店,當時媽媽還在中風,也不是沒辦法兩個人只能辦了退休,多出來的兩個崗位也沒有兩個人接班,剛好我要做生意,爸爸就給了我了。”又瞥了于晚枝一眼,要是還胡說八道,就把當初唐大虎怎麼進系統的事說出來,看有臉沒臉。

 才不管別人高不高興呢。

 于晚枝這才悻悻閉,而眾人這個時候的注意力都不在上了。

 伯叔們都興趣,這鼎記注冊了商標什麼的到底有什麼用啊,于小麗還真要做餅不

 沒想錯,于小麗還真是想做餅。

 于小麗說:“中秋節快到了,我打算先把月餅重新做起來,需要在族里找幾個里手的年輕人,讓您推薦一下有沒有手手藝又好一些的。”

 搞這麼大陣仗,除了告訴族人鼎記的招牌以后都歸,省得族人以后拉架扯皮。

 更是要告訴于晚枝,以后做起來了你也別惦記。

 只要招人的權利在這里,族人也是會支持的。

 果然,叔伯們一聽說要招人,頓時把于晚枝甩到一邊,開始給于小麗普及鼎記的輝歷史來。

 于小麗默默記在心里頭,以后這東西還要拿來當做宣傳的資本,等到幾十年以后都沒有人能夠記得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