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第466 三個條件

《回到明朝當王爺》 第466 三個條件

人對於建功立業、名垂千古的抵抗力終究要強一些,楊凌一番花言巧語,換作一位好大喜功的君主早就喜出外了,可銀琦反而一臉的警惕,楊凌見此景也張起來。

政治婚姻在古代乃至近代,無論中外都事屬尋常,而當事者也鮮有以之爲怪的。事實上在那個普通百姓家也是先房、然後的時代,這種婚姻的穩固程度、幸福比例反而更高一些。在家族利益高於一切的時代,做爲兩力量締結象徵的聯姻,還因之蒙上了某種神聖的面紗。

客觀地說,即便拋開雙方的份和聯姻的長遠利益,僅以楊凌、銀琦兩個人的個人條件來說,也不失爲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其實很琦傾心於‘楊英’,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楊英’只是一個弓馬嫡嫺的普通牧民,做爲系全族那麼多重大責任的首領,銀琦還會那麼痛快的確定和他的婚姻麼?

然而楊凌卻很不適應這種婚姻方式,他覺的這對銀琦、對他自已,都是一種不公正的行爲。以這種方式來結合,楊凌總覺的是對的一種,有種本能的排斥。然而他現在是上梁山了。現在人家的老公忽然變了自已的老婆,這件事豈是解釋兩句就可以化解的?

再者,不管是接下來向皇帝攤牌、求準開疆拓土,還是將來與蒙古部落一起向北方進發,征服北方那些大大小小的韃靼汗國,都離不了現在已爲草原之主的朵部落的配合。

如果不以聯姻方式把兩勢力的利益合,使兩家無分彼此、同進共退,試問怒於紅娘子扮男裝利用了的銀琦,還肯相信楊凌的話?還會幫助楊凌對朝廷施加力?還會順從他地意思。讓出遼東土地、搬往斡難河、不餘力地配合他建造遼東工業基地、建設北大荒糧倉、穩定大草原、配合他組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征服北方,搶在羅斯公國東征之前佔有西伯利亞?

Advertisement

所有的一切,如今都系在一場婚姻上,意義不在於婚姻本,而在於它可以讓雙方把對方的利益看自已的利益併爲之行。當今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西班牙國王,歐洲最大政治集團的領導者,就誕生於父祖兩代的政治婚姻;羅斯公國從一個歐洲三流小國地位陡然飈升,得益於伊凡三世迎娶了歐洲皇族統最純正地索菲亞公主。楊凌的大明北拓。看來也不得不走上這一步了。

只不過比較荒唐的是,那些勢力的聯盟,一開始就是明明白白的並弱爲強,對外吞併和擴張,是聯起手來打別人。而楊凌打銀琦的主意,卻是爲了增強自已的籌碼,給自已準備爲之擴張疆土而鬥的大明施加力,是先聯合外人解決部。然後再爲了部去向外擴張。

不這樣又怎麼辦呢?沒有足夠地專斷之權就不可能在遠離大明的地方開疆拓土。朝野安於現狀,唯務休息,滿腦子不疲中國以事外蕃的臣屬們太多了。要想說服這些腐儒主戰爭其難度不亞於登天。再加上皇權的強大……,不借助外力,要實現這一夢想何其難也。

楊凌曾經用過各種方法。尋找與不同勢力集團的利益共同點與之結盟,廷、外廷、地方勢力、江南士族,現在,不得不用這種特殊地方式。謀求與關外部落的結盟。

鄉隨俗吧,楊凌在心裡苦笑一聲:我在改變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何嘗不是也在改變著我?

楊凌緩緩開口道:“第一件事,比較簡單。”

“什麼事?”銀琦兩隻眼睛瞪著銅鈴一般,兩隻小手攥了拳頭,脊背張地弓了起來,子微微前傾著。

“韃靼草原至有十二座以上的板升城。大的三萬多人,小地四五千人。那裡大多數都是漢人奴隸,由數韃靼人和漢人首領管理,讓他們在一些沿河流域開墾土地、種植莊稼。這些人加起來有十多萬人,全都是飽欺凌的漢人。

Advertisement

現在那些板升城主見韃靼大勢已去,必然會向王投效,希得到你的庇護。我的第一個條件是,你先穩住他們,以防他們趁現在草原失去控制的機會攜財潛逃。待到你的軍隊開進韃韃草原全面接收統治之後。你要把這些漢一個不的全都抓起來。移大明邊軍!”

如果說侵略者該死,幫助侵略者殘害同胞的漢就該死一萬倍!無論古今。這種豬狗不如地畜牲總是最招人痛恨的。楊凌並沒有忘了他們,更不會看著他們搖一變,投靠一個新的主人,繼續用同族的

“這個好辦,我答應你”,銀琦鬆了口氣,立即爽快應道。

“我還沒有說完,那些漢人今後也不可再以奴隸相待,他們願意回到關的,放他們離去,願意留下的,他們開墾的土地,要分給他們做爲個人財產,當然,他們是屬於你治下的平民,你有權向他們收取糧食做爲稅賦。”

“行!”銀琦地角牽起一輕鬆地笑意:他不但人長的還不錯,心地其實也不壞,嗯……和我楊英哥哥五百年前是一家嘛。

“第二件事。你該知道,大明衛所自京師往北直至奴兒干,綿延數千裡,但是卻被朵三衛和真部落割離開來,彼此不能呼應,這在軍事上,已經毫無地利可言。就是往來地驛站,都有許多是設立在你們朵三衛和真部落境通、輸極不便利。

你們的轄地,是因當年靖難時立下功勳,永樂皇帝賞賜給你們居住,併爲大明屏障的。如今,你們取代韃靼爲草原之王,已經不備朵、福餘、泰寧三大明衛所本該有的職責。那麼這三領地就該歸原主。”

Advertisement

出朵三衛的領地?”銀琦吃了一驚,臉上微微變,輕鬆的笑意也不見了。

“你不要張”,楊凌端起茶來輕輕撥著茶水,若無其事地笑道:“朵三衛不過彈丸之地。你往西瞧瞧,過卓爾河,天高地闊,一無邊。草原之大數十倍於朵三衛。擁有這麼大一片土地,還不該還朵三衛?

再者,你既做了草原之王,偏居於大明領土之,怎麼統轄治下的千百部落?呵呵,我是很公平地,銀琦啊,你看。河套平原本來就是我們大明的,我們拿回來;至於遼東三衛的土地,現在你已升格爲草原上的可汗,不再擔負大明衛所責任了,我纔拿回來。本沒佔你一點便宜啊。你說是不是?”

銀琦哼了一聲,不和他爭辯口頭之利,仔細思索了一下雙方的各項條件:

看他方纔展示的強大火力,至陣地戰的話。大明軍隊的武力是難以對抗地;如果大明扶植瓦剌,那麼瓦剌恐怕佔有的地方也不止現在提出的這些了;打得下來不代表統治得了,自已要想統治韃靼草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還需要大明的支持和配合。

何況,這裡左右以及後翼全是大明的衛所,勢必不能作爲可汗的駐地所在。一旦自已的大軍撤離,此地事實上也就了大明的勢力範圍,與其如此。不如示之大方,對以後雙方合作更有好

草原上地經濟以遊牧爲主,固定領土的概念極爲薄弱,一個地方水草枯竭,毫不猶豫就會棄之不顧遷往他地。逐水草而居的部落,他們眼中最有價值的就是草原。荷蘭人能用幾顆玻璃珠子從印第安人手中換到曼哈頓島,並不是印第安人愚蠢,而是在這些狩獵爲生的部族人眼中。最有價值地並不是土地本

Advertisement

三衛的草原。無論是地域大小還是草原的沃程度,和韃靼的地盤本無法相比。得到整個韃靼草原,那就象是一個原本窮地只有兩個銀角子的人,忽然撿到了滿滿一褡褳的金錁子,原本當眼珠子的那點財產,現在當然很難再放在心上。

銀琦蹙起秀氣的眉,仔細盤算了半天,覺的這筆生意還是很劃算的,於是很認真地點點頭,說道:“好,這一條我也答應你”。

銀琦隨即狡黠地一笑,歪著頭,斜睨著他道:“不過……我要你先兌現答應我的條件,待我地城池築,我纔會帶領全族遷徒。建城地點,我們也得好好商量一下,共同確定”。

“那是當然,你不嫁我,這城就沒築的必要了,我安安份份回北京當國公去。要是嫁我,你的城就是我的城,你這主人當然得滿意才”,楊凌覺的自已很邪惡,有點象個哄小眉去看金魚的怪叔叔。

他呵呵一笑道:“沒有問題,悉遵王之意”。

“嗯!”銀琦滿意地點點頭,忽然發覺自已其實已經不小了,起碼和這個狡猾的大明國公斗智鬥勇地進行談判就沒吃什麼虧。

悄悄直起腰,努力膛,瞧見自已口那曲線曼妙的凸起,忽然發現其實自已地脯也不算小了,自信十足地道:“說吧,國公地第三個條件是什麼?”

這回換楊凌張了,他鬼鬼祟祟地朝外邊看了一眼,綺韻和紅娘子還沒來呢。楊凌只好著頭皮道:“呃……,這第三個條件,就是我個人的私事了。瓦剌使者來見我時,帶來幾個西域、波斯、天竺地絕舞伎,可是……曾經滄海難爲水呀,那些麗人我都沒有看進眼去,卻只喜歡了朵部的一個子,我想……咳咳,向王要一個人”。

銀琦的俏臉騰地一下紅了,還是一個未出閣的呢,這個楊國公……剛剛誇了他就原形畢了,男人真沒幾個好東西!

銀琦暈著臉,忸怩了一下,才鼓起勇氣道:“這個……,國公人才出衆、位高爵顯。能有侍奉於國公邊的機會,我想被你喜歡的子也會非常開心的。國公喜歡的話,我自然願意玉其事。只是不知國公喜歡了哪個子?”

楊凌乾笑兩聲道:“雖說漢蒙不婚姻,不過……這個份特殊,如果王不點頭,這樁好事終究難”。

銀琦好奇心陡起:“我族哪個子讓國公如此青睞?再說男婚嫁事屬尋常,國公地份,要娶什麼樣的子娶不到。何以還需我答應才行?”

楊凌尷尬一笑,腦門上有些冒汗:“呃,因爲此人就是王府上的人”,他溜了外邊一眼,紅娘子和綺韻還是沒有面。

“我府上?是我府上的舞伎還是……”銀琦忽地想到一人,心裡不由一驚:“難道是?上次宴請威國公時,向楊凌獻過哈達和酒。要說妖豔人,豔冠羣芳。朵城裡大概就只有阿茹娜夠資格了。

父親沒有得到塞裡木卓爾之前,四十多房妻妾之中最寵,現今才二十一歲,年輕貌,難怪楊國公喜歡了是我父親的妾室。要把許人,當然得我答應。可……可是堂叔兀良哈歹那裡……?”

銀琦有些犯難,按的部落習俗,一個男人死了。他的妻子可以由平輩兄弟收繼或者由兒子收繼生之母之外的妻妾。這個習俗就是在王公貴介府上也不例外,吉思汗死後,他地兩個兒子就相繼要求迎娶他最寵的一個

但是他們的習俗中卻沒有漢人士大夫或貴宦人家哪怕偶因斗酒論詩,又或意氣相投,一時豪爽,便贈妾、借妾的習慣,儘管私相贈與的事也不是沒有,可花當份不同。在大明這邊算,他是皇室所封的王,他的妻妾就是命婦;在蒙古那邊算,他的妻妾可以因俗下嫁與丈夫地兄弟或兒子,卻沒有送與外人的道理。何況兀良哈歹在朵部落中也是銀琦的有力支持者,也不願傷了堂叔的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