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紈絝公子 12.踏青

《大唐紈絝公子》 12.踏青

清晨,暖融融的穿過漂浮的紫雲落到了院子里。綠草叢生的圍牆邊,環繞著長滿青苔的庭院,淡淡照著院芭蕉為展的新葉,蝴蝶在臺階上往來起飛,帷簾在微風裡自在飄。白玉的簾鉤上有一雙燕兒低語呢喃,井垣的四周楊花柳絮飛舞,有幾傳出簸錢為戲的嬉鬧聲。

長孫無忌舒適地坐在寬大的靠背椅上,深吸了口新鮮空氣。今日全家人都要到郊外去展墓踏青,所以起了個大早。後院傳來小兒銀鈴般的笑聲,自從凜兒清醒過來后,瀅瀅就特別纏著的三哥哥。凜兒似乎格也改變了許多,竟然耐心地變著戲法地逗小妹妹玩。幾個小男孩怕是在中庭里嬉戲,沖兒正指使下人準備祭祖用的祭品,這個長子是三個孩子中最為普通的,才學不很突出,對政治既沒有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野心,好遊玩和書畫。然而長子為重,皇上也對這個孩子及其看重。二子況兒怕是還在房中念書吧,況兒不太笑,待人總是冷冷冰冰的,唯獨能逗他笑的怕就是他娘親吧。只是這些年他那偏心的母親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老三上,這不,才剛用過早飯,又跑來問凜兒要不要吃青團。

長孫無忌一臉諂笑地看著從自己邊走過的夫人,竇看了一眼正在懶的相公,一臉笑意地說道:「廚房展墓的青團還有幾籠沒蒸好,趁現在大家都在,待會咱們考考孩子們的功課吧?」說完便又向外庭走去。

長孫無忌耷拉了腦袋,這不是為難自己嘛。這老大已經職了,不在考核範圍,老二是個書迷,難不倒他,三個小男孩年紀太小,背背三字經也就完事了,關鍵是老三這個不讀書的榆木腦袋。上回讓他就一個圓圈做一詩,他竟然回了「肚皮園又圓,頭尖又尖。一胎生二子,文武雙狀元。」讓自己這個號稱「該博文史」的父親於面對列祖列宗,怎知那偏心的母親竟然得落淚,雖然兒非才,但也是飽讀詩書的雅緻人兒,怎麼在三兒面前就這點欣賞水平?兒還踢了自己一腳,說你不懂就不要瞎說,凜兒的詩道出了對母親的激。我怎麼就只聽出帶的味道啊。

Advertisement

半柱香后,長孫家的幾個孩子都聚在了後院的廳堂,幾個小男孩正爭先恐後地背著百家姓。長孫無忌有些睏乏了,昨日尊祭先師,三跪九磕頭,各種儀式下來,已經折騰一天了。下午回來本和夫人難得清靜,結果凜兒的事又讓他在家裡記得團團轉。夫人回來后還興緻地跟他說了凜兒和方家姑娘的親近,都快兩個小時了,還沒收住興,自己也只能強打瞌睡聆聽。不過那個所謂的梁雄得提防,他並非怕這廝來撬牆角,笑話,他這麼多年擊退了多敵,最出名的就是當今的皇帝。這相信是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只是這梁雄邊那賊即使知道凜兒是長孫家的,竟然還意圖下黑手,怕對方家世也是權貴,跟自己過不去的估計不應該是原來秦王府的人。然而想來想去也沒想到是誰,可惜凜兒失去記憶,也不記得此人是誰。

「凜兒,到你了,今日娘親想讓你做關於母親的詩。」竇一臉笑容,想來之前長孫況的詠娘親哄得幾位開心,長孫無忌在一旁直翻白眼,恐怕這是夫人考學真正的目的吧。

長孫凜自被到廳堂來就忐忑不安,這考學無非就是考詩詞和古文。他自小就讀唐詩宋詞,古文造詣也不錯,可是這都是前人留下來的,要讓一個現代人去做這些東西,那還是有難度的,何況他還是理工科的。古董他看得多了,可古詩他是造不出來啊。長孫無忌看著兒子皺眉頭,心中幸災樂禍地直樂,看你這小子還怎麼哄你娘。

「寶寶,別怕,只要是你做的娘親都喜歡。」竇一臉期待地鼓勵兒子,一旁的長孫況也不住翻了翻白眼,其他的幾個孩子早就被允許離開了。

Advertisement

長孫凜著娘親那因為期待的眼神,心裡既疚又尷尬。這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想當年他也是不忍看到母親失的表而不斷努力讀書。現在的這位娘親雖曾說過不對自己有所要求,可哪有母親不希自己孩子更好呢。何況他也知道這位及其寵自己的娘親想要的不是一多麼完的詩句,只是想得到兒子表達對母親的。只是這種要求有點過於直接哦。

「寶寶,沒關係的,昨日嚇壞了吧,下次做出來再讀給娘親聽。」竇看著小兒子低著頭看著地面,沒有言語。覺得為難他了,便說了句給他臺階下。

長孫凜抬頭看了一眼依然和藹可親的母親,正努力用笑容來掩飾心的些許失。長孫凜也不知道原來的長孫凜水平是怎樣的,不過他卻是不忍心讓母親失,來到大唐快一個月了,這位麗的娘親總是把最深的毫無保留地給了自己,並不知道眼前的凜兒已經換了一個人了。不過那有什麼區別呢?長孫凜也已經把了自己的母親,不知是緣的緣故,還是於母親無私的,總之,長孫凜也只能把自己的孝心奉獻給眼前的這位母親了。

「娘親……孩兒有做一詩,想給娘親念念……」,竇一臉高興且期待地看著長孫凜,一旁的長孫無忌也放下剛要拿起的茶杯。

「慈母手中線,遊子。臨行,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長孫凜依然是低著頭,把這孟郊的《遊子》給念完,此時的他腦海也只有這一了。他自己都到非常愧,要知道在學界剽竊就相當於強暴,儘管他原來的世界還有不人厚犯罪,儘管這裡是古代,儘管此時孟郊的爺爺恐怕都沒出世。

Advertisement

屋裡一片安靜,只有記時的滴沙沙在響。片刻后,長孫凜抬頭看了看,現父親正扶著扶手準備坐回椅子,剛才怕是從椅子了下來,二哥一臉驚訝地著自己。母親更是熱淚盈眶,看到兒子小臉一臉無辜的開樣,也不顧矜持跑了過去,把自己最疼的兒子抱在懷裡,泣聲說道:「我的乖兒,娘親不會讓你離開娘的。」誰知道呢?命運真是無常,怕是不久也開始「臨行,意恐遲遲歸。」

長孫況收回了意識,重複念著這讓他欣賞的詩。

長孫無忌也回過神來,嚷嚷到:「再做一父親的,快!」

見丈夫稽的表,不輕啐道。

「著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爭道朱蹄驕嚙膝。」

清明時早春三月,春,萬復甦,氣候宜人而到生機,是春遊和郊外娛樂的好時,所以清明前後自然為人們樂於到戶外、郊野嬉遊的的好時

寒食節在農曆三月,清明之前一兩天。漢代以前寒食節火的時間較長,以一月為限。漢代確定寒食節為清明前三天。唐宋時期減為清明前一天。從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唐朝時它仍然是一個較大的節日,但已開始式微,逐漸為清明節所兼并。後來,因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朝廷又頒布幾個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

長孫無忌的母親老太君年事已高,無力出行。長孫家上上下下先到祠堂向老人家叩頭跪拜,尊祈先人保佑老人家長命百歲。一大家子便乘坐馬車,向城郊前進。這兩輛馬車,數匹駿馬,加上後跟著伺候的下人丫鬟,怕是也組一個行軍小隊。

Advertisement

濛濛細雨驅散春日的寒氣,雨後天晴,斜暉灑向大地,為人間帶來了無邊的春意。長亭邊的柳樹綻出淡黃芽,路上行人紛紛。小路青翠碧綠,原野上草如茵,楊柳飄垂著千萬條黃金的柳。白天變長了,似乎在催著百花綻放;雨過雲散,微寒乍暖,一片繁花似錦的世界。

長孫府一家人同到先祖墳地,然後致祭、添土、掛紙錢。因這項活與千家萬戶的生老死葬休戚相關,因而在民間尤為看重。按理來說,長孫家同族人還遠遠不止,長孫晟共育有五子。然而在長孫無忌年時,長孫晟染病先亡,幾位異母兄弟不容於長孫無忌兄妹。隨著大唐建立,長孫無垢為皇后,長孫無忌升任開府儀同三司,其餘幾位兄弟非死既落魄,也只有長孫安業尚在京城茍且餘生。長孫無忌也就了家族中的主事,這些族中大事,也都得由他來辦。

長孫凜跟在父親兄長後,做甚學甚。前世的他因為工作繁碌,再加之遠在大洋彼岸,清明時節甚回家拜祭,全權由父母作代表。家中兒尚小,更不知清明為何事。清明對於他而言,也只是年時候全家人到郊外野遊上香。

嚴格的禮儀規矩下,一一照做的眾人已是汗流浹面,尤以胖的家長長孫無忌更甚。一番儀式下來,長孫凜也對此有所了解。對於以往對先人拜祭的不重視,他不有所愧疚。許多現代人都追求簡單的生活,對這種傳統的繁瑣儀式,大家都以忙為借口避之不及。別的不說,適才叩禮當中大聲呼喚祖先的名字,也能讓長孫凜銘記起自己在這個年代的緣伊始。年的孩子會好奇的詢問墓中葬之何人?長輩們會耐心細述這倫理關係,絕不含糊。一一道出祖先所做的功偉績,即使是毫無功績的家中婦人,也給孩子道長如何含辛茹苦勤勞持家,給後輩心裡種下敬仰之。這中華五千年傳承,怕是如此這般往下延續。

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流儀式,一年年迴、一代代傳承,構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國家與文明的歷史,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將是蒼白、象而沒有人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與歷史連接的神臍帶,使今人的份清晰而神聖。「追遠」不僅有「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還會讓我們獲得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與時代的歷史位置。即使是在崇拜「新」與「未來」的現代,這是必不可的儀式。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鬥乃是我們繼續前行的*。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清明之祭,是道德的詩信仰。

若是失落了詩的信仰,不再有明的春,我們失去的不是寒食、清明,我們失去的,是心中的華夏。

夾岸高柳,垂到水。綠樹紺宇,酒旗亭臺,廣畝小池,蔭爽匝,歲清明日,都人踏青。輿、騎、步、遊人以萬計……做完繁瑣的拜祭禮儀,長孫一家人在一靠水方圓,尋一草平原,就地安下。

這附近方圓百里,尚且聚集著不大大小小一家出遊拜祭踏青的遊人。肅穆的儀式過後,大家也都放鬆心,盡這明的春。大人們將早已準備好的時候一一擺設出來,以防孩子飢。孩子們更是興高采烈,熱鬧嬉戲。

一邊細心地往碗中盛桃花粥,一邊慈祥地看著小瀅瀅糾纏著凜哥哥在放紙鳶。這桃花粥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乃是唐代民間寒食食品。長孫無忌則帶著老大和老二到河岸邊折柳、柳。寒食折柳、柳歷史悠久,不僅柳,而且戴柳,寒食節時,人們紛紛將柳條編環,戴於頭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