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的孫子今年六歲,長相略對不起“世家”這個稱號。倒不是說這孩子長得有多驚悚,只是不那麼貌而已,這可憐的娃是李家這一輩兒里長得最不好看的那一個。老天爺的公平在他的上得到了最佳的面,這孩子在李俊看來最有前途,有靈吶,從小握筆就有個樣子,書也讀得好,幾乎稱得上是過目不。相信假以時日,他就是那種被誇“氣質好”的人。
李俊格外鍾此孫,爲他取名爲捷,親自領着孩子上門來了。
不管學什麼,基礎都很重要,對於李俊頗爲重視的書法來說,最基礎的字就是規範的楷書。這個李俊雖然寫得也不壞,卻不是最拿手的。眼珠子一轉,李俊就把主意打到鄭琰這兒來了。
李家的反對聲音很大,認爲李俊平時不講究也就罷了,不能讓小輩們跟些個土鱉混一塊兒降低了格調。奈何李俊是個“清雅名士”,直白了說就是拿定主意不管多驚世駭俗都要去做,還認爲特有品味——這一條跟李神策真有異曲同工之妙。被反對得急了,他不顧年高,抄起孫子就跑,一堆人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
李俊跑到安全地帶開罵:“你們什麼時候見過那丫頭吃過虧啊?用的都是最好的,那是要給兒讀書的地方,裡面的先生必是會請最好的!”說完就領着孫子跑池家來了。
鄭琰正在準備課程表,按照天朝中小學生的學習日程,把課程排得滿滿的。此時小朋友們比天朝孩子還辛苦,沒有雙休日只能旬日一休,寒暑假是想都不要想了,甭管多冷多熱,老實滾過來上課!想休息?頂多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放個幾天假,家中有大事了可以臨請假。鄭琰自己上課的時候還不覺得,給別人排課程表就深切地同起了小朋友們。
此外還有校服的式樣,學生們都不缺錢,校服分四季,還有運服也要設計得觀大方,還要設計一下校徽。鄭琰很忙。
聽說李俊來送學生了,鄭琰很是詫異,不全是因爲李俊的出,誰都知道名士不做幾件出格的事兒就不是名士了。而是因爲預定的開學日是明年新年之後,李俊這副“現在就收下來明天就上課”的態度與計劃不符。
此時風俗,元旦爲一年之首,什麼事兒都是從新年過後開頭兒的。客觀條件使然,看天吃飯的農業經濟什麼都跟自然節氣掛鉤,社會生活也是如此。鄉間城中的私孰、京中國子監全都是照這個日程表來的。也有特例班生,但是先生講課一般都是從新年過後開學開始講第一課,你可以當班生,如果功課跟不上,那就後果自負了。
鄭琰是習慣九月份開學的,但是考慮到小兒子還沒滿週歲,就順勢把開學日期給鄉隨俗到了明年年初,正好趁這幾個月把準備工作再做得足一點。
對不那麼貌的正太李捷,鄭琰倒沒有歧視人家長相,只是對李俊道:“您這副模樣是從前線下來的嗎?”
李俊被噎了一下,一歪臉:“人就是囉嗦!說正事兒說正事兒,又被你帶偏了。”
“總得讓我知道這位是誰吧?”
李俊咳嗽一聲:“是我孫子,三郎,名捷,”爾後拼命誇讚自家孫子,一點也不謙虛地說了諸多優點,“給你當學生不會讓你丟臉的!”說完暗示李捷上前,“怎麼樣?要不要考一考?”
李捷基本禮儀也似模似樣了,上前一揖:“晚輩李捷,見過夫人。”
鄭琰對李俊道:“又不是要薦他去做,還考什麼呀?我是開學堂的,教不好是我沒本事。有教無類嘛!”拉過李捷來坐着,向李俊再解釋一回學校規章,“來了就得聽我的了。”
“這不廢話麼?天地君親師,不聽先生的,是想作反麼?”習慣地背後詆譭一下鄭靖業,“你爹就不怎麼乖,你可不要學他!”詆譭完了再說正事兒,“阿捷的字已經有模有樣了,讓他寫給你看。”
見李俊一副獻寶的樣子,鄭琰忍笑同意了:“好。”
李捷小小年紀倒也鎮靜,見侍研墨,他不慌不忙地打量着鋪開的紙,估着尺寸,應該是讓他寫大字而不是小楷。大字也分個字號,太大的他寫起來也是要吃力的,躊躇一下請示:“寫什麼?”
李俊歪頭看鄭琰,鄭琰想了一想,道:“”
李捷張開了小掌,量一量紙,運一口氣,慢慢寫了起來。頭一個字略生,後面越寫越練,筆跡略青,卻能看出來是認真練過的,寫完了一收筆,又退到一邊垂手而立。
鄭琰看了看,道:“寫得確實不錯,”又與李俊談條件,“我這學堂,來了,就要把課都上了。”別把這裡當選修課啊。
李俊答應得痛快:“當然啦。”
鄭琰想起鄭靖業的報:“聽說,師叔的琴得不錯?想不想教幾個學生?”
李俊瞪圓了眼睛,鼻息把鬍鬚吹得一抖一抖的:“弟子也是隨便收的?”
鄭琰非常無賴地雙手搭上李捷的小肩膀:“你的孫可也在我這裡,一隻羊是放,一羣羊也是放,要是發現了什麼良玉材,你收了當弟子,行了拜師禮,那我也不管~想想看啊,這都多年了,你遇到過合意的人嗎?我這裡可是集了不小孩子……”
李俊眼睛東瞄瞄西瞄瞄,鄭琰出課程表來給他看:“瞧,課不多,一旬就上這麼三、四天的課,休致之後閒着多無聊啊?”頓了頓,“朝廷釀酒之前,我還存了些——”
“!”李俊果斷拍板,心道,要是沒有資質好的學生,我把你家酒喝了就跑路。
當天,鄭琰把李捷的名字給錄了下來,記錄了他的父母、社會關係、別年齡等等。又把學校規章給了李俊一份:“拿去看!”順便要收學費,不出意外,學費死貴死貴的!
————————————————————————————————————————
或許是李俊的模範帶頭作用,又或許是有其他的打算,蔣卓夫婦也在八月的時候攜次子來報名。這個不是不能有,鄭琰也客氣地接待了他們,蔣家的小男孩兒同樣是六歲,長得比李捷好看多了,禮儀上面也是不差的。
閔氏因婚姻上面的波折,婚之後更加謹慎,不但是自己在子的啓蒙教育上面也下了很大的力氣,不希有人挑理。蔣銘小朋友在的教育之下,連族中長輩都稱讚有範兒。
跟李俊可以沒大沒小,對蔣卓夫婦鄭琰就鄭重得多了:“這學堂的規矩與別不同的,賢伉儷且看章程,若是覺得合適了,再報名也不遲。”
蔣卓道:“學堂章程我已有所耳聞,並無不妥之,只要夫人不以小兒頑愚,敬請管教就是。”他對於上學不許帶書僮,帶了僕役也只能在教室外面等着的條款並無異議。至於穿校服,倒也好理解,萬惡的封建時代,原就有什麼等級穿什麼樣的服的傳統,統一着裝也是可以理解的。學費雖貴,對於蔣卓來說也不問題。
鄭琰道:“如此便好。”
閔氏猶豫了一下,還是向鄭琰打聽師資校舍等等況,心中略忐忑,似乎覺得這樣問是在懷疑人家。鄭琰倒不覺得家長詢問這些有什麼不對,很認真地解釋道:“在下不才,願教習書。前兩個月騙了李師叔來教習琴,唔,他書法也不錯。騎從於家找人,還是信得過的。至於讀書,我挖到了夏侯師叔。”
蔣卓驚訝道:“難道是夏侯文伯?他肯出門兒了。”
鄭琰含笑道:“正是,他的畫也是有名的。”
真是意外之喜,蔣卓痛快地填表掏錢給兒子報名。
介紹一下,夏侯師叔也是季繁的一個有名的弟子,名頭雖然沒有顧、鄭、李響,卻別有一番名聲。此人複姓夏侯,名霸,字文伯,名字很霸氣,爲人一點也不霸氣。他是個死宅,宅本,礙不過老師的命令跟着到了京城,從此就在京郊搭了個窩棚居了起來。
以他的學問顧崇掌國子監的時候三番兩次想挖他,他死活不肯挪窩。他治學是有一套的,一手寫意畫價值千金。只恨這位死宅不見人,國子監學生太多,他又了。又不喜人求畫,畫完了就燒。鄭琰能把他給挖出來,着實不易。
這還是顧益純的功勞,季繁學生多照不過來,夏侯未頭角之時顧益純於他有半師之誼。當然,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宅男也是要吃飯的!夏侯霸家裡並不寬裕,他又不肯賣畫也不肯出仕,能居這麼多年還沒死,純是顧益純這個好人要接濟他。吃人的短,夏侯霸不得不出來做工抵債。
鄭琰給的薪水頗,崇道堂後有員工宿舍,深在最後面,非常幽靜。鄭琰見這位夏侯師叔的時候,第一眼就覺得異常的親切!這慘白慘白的,這呆滯呆滯的目,這僵僵的表,這虛腫虛腫的材!
夏侯霸本來是不很樂意的,鄭琰判斷出他是個深資宅之後用最簡潔的語言向他介紹了員工宿舍:“您隔壁是留給先生偶爾來歇腳的地兒,後面是條巷子,平時沒什麼人走,最安靜不過了。過了巷子就是間坊食肆,全天都有吃食,京城都是有名的,出了坊往北不用二里地就是東市,想買什麼打發人去又或者訂好了送上門來不消兩刻鐘就能到。”沒人打擾、可外賣、能收快遞哦親!
夏侯霸呆呆地聽完,如果有眼鏡一定會加上一個扶眼鏡的作,扯了個詭異的笑,不滿飛掉了。鄭琰的學校規劃裡有一座圖書館來的,裡面書籍只要是本校師生都可以借閱,這對讀人來說是莫大的。據說學生也不多,薪水還厚,還能宅,還能方便地宅着,太好了!
開心的夏侯霸又向鄭琰介紹了另一位同道好友——鄭琰未及向蔣卓介紹的技宅周邊,也不知道這兩位宅男在沒有網絡的時代是怎麼認識的。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鄭琰差點沒問一句:“他有沒有個基友手辦?”
周邊的算學非常彪悍,這個年代的算學不包含數學,還有易理、天文學、地理學,偶爾還要冒充神搞搞風水,水平高的要參與制定度量衡。周邊先生最的卻是做手工,做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周邊宅不下去的原因是:他沒錢了。周邊出土鱉,繼承了一大筆產,都被他技宅用掉了= =!想要繼續宅,就要掙錢!
收集了一羣奇奇怪怪的老師,學校的師資基本齊全了。
————————————————————————————————————————
現在鄭琰有了一堆奇怪的老師,自任校長,不可否認,這裡面有拿蕭復禮做廣告的意思。收將近六十名學生,年齡從四、五歲到十二、三歲不等,分爲三個,呃,算是年級吧,分別是五到七歲、八到十歲、十一到十三歲。定下了明年年初開學,也下發了校服的樣式。四季的服各不相同,還註明了材質,連鞋子的款式都有了要求。
來報名的小孩也不算,妹子們的家庭地位還是高的,又因爲鄭琰份的特殊,也不是沒有人打量着接近鄭琰,一點影響好再彪悍一點的主意的。只不過,來報名的小孩兒都是土鱉出的。也不能否認,這其中有沒有人想借着學習之名討得鄭琰喜歡,長大後走後門嫁蕭復禮。
穿越成首富嫡女,又擁有一身醫術,遊遊山,玩玩水,卿黎表示日子過得還不錯. 一道賜婚聖旨,將這份平靜打破,衆人譁然之際,她只淡淡一笑:嫁就嫁,到時討封休書,照樣海闊天空. 只可惜,滿打滿算,依然行差踏錯,步步偏離原軌. 卿黎扶額一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已身陷局中,何不反客爲主,奪了這主導權!
有克父之名,被爺奶嫌棄,還是假“男丁”一枚,穿越而來的農學碩士杜錦寧表示不怕: 先寫話本,進學堂做個學霸,再來分家。循環養殖,嫁接果樹,改良稻種,做個古代“袁隆平”也不錯啊。 某男:兄弟,我完了,我好像患上了斷袖之癥。 杜錦寧:錯!你那是眼瞎之疾。